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生態與環境學院

鎖定
學院於2016年11月批准成立,由上海海洋大學原有生態和環境學科的科研與教學力量整合重組而成。學院下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生態學和生態工程等4個系,擁有“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生態學”等3個本科專業,“海洋科學”、“生態學”和“環境科學與工程”等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以及“海洋科學”一級博士點,已初步形成較完整的海洋生態與環境特色學科體系及本-碩-博-博士後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 [1] 
中文名
海洋生態與環境學院
別    名
生環學院
成立時間
2017年
現任領導
院長:高郭平 黨委書記:施永忠
本科專業
3個
碩士點
3個
環境科學與工程 、生態學、海洋科學
博士點
1個
海洋科學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生態與環境學院機構概況

海洋生態與環境學院是上海海洋大學所屬二級學院,學院於2017年初由環境學科專業的科研與教學力量整合重組而成。現有“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生態學”3個本科專業, “海洋科學”、“生態學”和“環境科學與工程”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 [1] 
生態系成立於2017年,下設生態學和水域生態與工程2個教研室,建有生態學碩士點,現有教師28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8名,講師7名,具博士學位22名。 [2]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成立於2017年,隸屬於上海海洋大學的海洋生態與環境學院,下設2個基層教學組織,即環境科學教研室和環境工程教研室,現擁有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2個本科專業,並且擁有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學術型碩士學位授予點。 [3]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生態與環境學院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學院的教師57人,專任教師中教授10人、副教授17人,講師14人,工程師和實驗師4人,助理工程師7人,管理和思政人員5人。學院擁有我國唯一的CNAS、CMA認證和DNV GL和USCG國際資質認證的船舶壓載水實驗室。現有“海洋工程裝備檢測試驗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之海洋工程裝備船舶壓載水檢測實驗室”、“上海海洋大學船舶壓載水檢測實驗室岸基試驗基地”、“上海港口及近海生態環境科技服務中心”、“水域環境生態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級平台和 “海洋環境監測與評價中心”、“海洋牧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生態環境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多個校級科研與教學平台。 [1]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生態與環境學院研究方向

海洋生態與環境學院在綠潮機制與防控、船舶壓載水、人工魚礁工程、近海生態修復、環境毒理學、水污染控制與處理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礎。今後海洋生態與環境學院堅持“聚焦、錯位、合作”的原則,走“學科-專業-學位點-平台”一體化建設路徑。 [1]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生態與環境學院基層組織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生態與環境學院環境科學系

一、發展概況
環境科學系前身為上世紀90年代設立的水域環境學學科點,2003年設立環境科學本科專業並開始招生,經過近20年的發展,在學科建設、教學科研及服務社會等方面均形成了完善體系和特色優勢。本系現設有環境科學本科專業和環境科學二級學科碩士點。
二、教育教學
環境科學系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環境化學(雙語)》、《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環境毒理學》、《水處理工藝設計》、《環境科學導論(全英語)》、《大氣污染控制》以及《海岸帶生態環境監測實習》等本科生課程。同時還開設了環境科學研究生課程《實用環境監測技術》,《環境生態修復技術》,《環境毒理學》等等。
三、科學研究
系成員多次承擔或參與國家自然基金、國家科技部、農業部、國家海洋局、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農委等設立的眾多科研項目,教師近5年在國內外TOP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其中SCI論文佔30%以上。出版教材3部,申請並獲批發明專利10餘項,榮獲省部級獎項1項,代表性成果轉化2項。
四、研究方向
1. 環境中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研究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遷移轉化及環境毒理研究團隊主要從事環境中有機污染物在不同環境介質中的分佈、生物有效性及生物累積、複合污染物的毒性和食用風險評價的相關研究。
2. 環境典型污染物的防控技術研發
典型污染物調控團隊以受污染的近岸海域、湖泊、池塘、河流等地表水體和沉積物為修復對象,綜合運用物理、化學、生物及地質等手段,全面調控水域多相介質(上覆水、孔隙水、沉積物和生物)中營養元素、重金屬元素和有機污染物的環境地球化學過程,最終使受污染水環境恢復健康。
3.健康養殖關鍵保障技術的研發
本研究方向主要圍繞水產養殖生態調控、免疫防控等共性關鍵技術開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
五、師資力量
本系現有專任教師13名,其中教授3人,研究員1人,副教授3人,副研究員1人,講師5人。博士生導師3名,碩士生導師7名;擁有博士學位教師佔比92.3%,有海外留學經歷教師比例達53.8%。 [4]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生態與環境學院環境工程系

一、發展概況
2001年,學校在農業資源與環境、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水產養殖、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等相關專業、學科基礎上,啓動了面向農學領域具有水產特色的環境工程專業新設工作,於2001年6月獲上海市教委批准。2002年9月,正式招收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2011年,獲批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學術型碩士學位授予點。
二、教育教學
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環境工程原理》、《環境化學》、《環境監測》、《環境評價與規劃》、《環境工程微生物學》、《水污染控制工程》、《給水處理》、《排水工程》、《環境工程CAD》、《空氣污染控制工程》、《環境工程生產實習》以及《環境監測與評價實習》等本科生課程。同時還開設了環境科學與工程碩士研究生課程《高等環境工程》、《環境監測》等。
三、科學研究
環境工程系專任教師多次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農業部、國家海洋局、上海市水務(海洋)局、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農委、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等課題研究項目。先後獲得水利部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上海市浦東新區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上海海洋大學自然科學成果獎三等獎2項,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
四、研究方向
經過近20年的建設及發展,在水污染控制及污水資源化、近海生態環境修復工程、水體內源污染物控制與原位修復、綠色高效多功能生態環境材料的研發與應用、海洋工程環境評價與管理等領域形成了鮮明的專業特色。
四、師資力量截至2020年9月,環境工程系共有專任教師14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講師3人。8人有國際研修經歷,13人具有博士學位。 [5]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生態與環境學院生態學系

一、發展概況
生態學系是學院為培養服務於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的生態類高層次專門人才而設立。 本系承擔着生態學本科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教學任務,承擔“生態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建設與研究生招生和培養。
二教育教學
開設的主要課程有:海洋生態學、濕地生態學、種羣生態學羣落生態學、入侵生態學、海洋科學導論、海洋生態系統動力學基礎、生態模型基礎、區域海洋學等課程。
三、科學研究
本系擁有一批具有特色的教學和科研支撐平台。其中,海洋工程裝備檢測試驗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海洋工程裝備船舶壓載水檢測實驗室,是我國唯一的具備CNAS、CMA、DNV GL和USCG國際一流資質認證的船舶壓載水實驗室,設有船舶壓載水檢測實驗室岸基試驗基地和上海港口及近海生態環境科技服務中心;海洋牧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行業特色顯著的科研平台,設有農業部東海區海洋牧場綜合工作站。
近年來,本系已經承擔了國家973項目、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海洋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上海市海洋專項、市科委、市教委、市農委等重大科研任務。
四、研究方向
目前,已經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態學研究領域包括:
(1)島礁生態系統及海洋牧場構建技術研究
主要包括人工魚礁、天然藻場、海洋牧場相關的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技術體系研發;生物資源增殖與養護、棲息地生態修復與評價;海洋生態系統理論、漁業工程技術等研究。
(2)港航生態、船舶壓載水生態與外來生物入侵研究
主要從事港口生態學、近海長期定位生態觀測和海洋外來生物入侵機制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從事港口生態環境監測、船舶壓載水檢測、外來物種防控和生態修復等方面的技術創新與集成,構建以港口生態研究、海洋外來生物防控和到港船舶壓載水檢測為主的港航生態研究體系。
(3)生態系統動力學及其數值模型
主要從事海洋牧場區等人工生態系統、富營養化和赤潮高發等海域的生源要素循環動力學機制研究,以及海域初級、次級生產力評估和生態容量評估等研究,通過建立典型生態系統的動力學數值模型,開展業務化預測預警預報工作。
(4)濱海濕地生態系統退化機制及生態修復工程
主要從事因城市化擴張、互花米草入侵、污染等多種因素的複合作用導致的近岸濱海濕地生態系統退化機制研究,研發快速修復退化區域本土植被的技術,對提升濱海區域的生境質量、恢復生態系統完整性具有重要意義。
五、師資力量
現有專任教師17名,具有博士學位的15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4名,講師10名,博導3名,碩導10名。 [6]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生態與環境學院生態工程系

一、發展概況
本系以本科生教育為根本,目前,生態工程系承擔着生態學本科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程的教學任務,承擔生態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建設。
二、教育教學
承擔主要課程:動物生態學、分子生態學、海洋生物與海洋生態學、生態工程、恢復生態學、濕地生態學、生物統計學、潛水與海底生物調查等。
三、科學研究
本系在水域環境生態學、水域生態修復與生態景觀構建、水陸交錯帶濕地生態學研究、海岸帶受損環境生態評估與評價、近海富營養化生態修復技術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建有 “水域環境生態上海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研究服務平台。
承擔了國家水專項課題(6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3項)、國家海洋局科研項目課題(6項)、國家863項目(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個)、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項)、國家科委與上海科委世博專項(1個)、上海市科委項目(10多項)等70多項縱向課題和200多項橫向工程項目,總經費超過了1億多元。發表論文600多篇,其中SCI論文80多篇,獲國家專利60多項。
四、研究方向
1. 水域多營養層級綜合養殖與生態修復工程研究該研究方向重點聚焦為水域多營養層級綜合養殖與生態修復工程技術研發和示範區建設及成果轉化。已係統建立了河道富營養化水域生態修復成套工程技術,修復水體水質達到I-II類,透明度達到2-4m。建立的藍藻水華快速清除技術、“水下森林”快速恢復技術、水域生態系統快速構建技術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已在上海金山建立了示範基地,建立了一套完成的以食藻蟲引導的水生植物生態修復工程技術,形成水下大面積沉水植被,以吸收水體中氮磷碳等富營養物質,通過生物匹配,建立穩定的人工生態系統,通過一定的調控技術,可以保持水體長期優質清澈。
2. 水域多維度景觀生態規劃、設計與工程研究主要研究水體生態保護,健康受脅迫、退化的機制、受損水體生態修復原理和技術體系。
3. 水域生態漁業工程創新研究建立了海水多營養層級IMTA綜合養殖工程示範區,通過水生植物和貝類生態修復工程技術,示範區水質從劣VI類提高為I-II類,透明度由0.5米提升為2-3米,構建生態健康漁業水域系統。
4. 近海藻華暴發機制及防控研究該研究方向主要任務是開展黃海綠潮暴發和外來生物入侵機制和防控研究,協助國家自然資源部對黃海綠潮進行有效防控,揭示黃海綠潮暴發全過程、滸苔生長狀態和生態環境等因子之間的關係。
五、師資力量
現有教師10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3名,講師5名,博導2名,碩導7名。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