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秉漢

鎖定
林秉漢(1564—1614) [1]  ,又名兆奎,字伯昭,長泰縣善化裏人。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進士,入翰林院為庶吉士,累官浙江道監察御史巡按廣東。楚假王議起,郭正域力請行勘。首輔沈一貫袒王,計逐正域。秉漢亦請詳劾,且曰:“王既非假,何憚於勘!”遂忤一貫,坐正域黨,貶貴州按察司檢校天啓中,贈太僕卿。諡號“文端”。秉漢著有《尚友堂集》二卷,《忠諫遺稿》一卷,《四庫全書總目》傳於世。
本    名
林秉漢
伯昭
所處時代
明朝
出生日期
1564年
逝世日期
1614年
籍    貫
長泰

目錄

林秉漢生平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倭寇入侵東南沿海,母親葉氏避亂林墩寨,生下林秉漢。倭寇騷擾洗劫過後,社會一片瘡痍,尤其是農業生產被嚴重破壞,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林秉漢的家庭也是貧窮交困。林父身體有疾,長期卧病在牀,僅靠母親一人持家。但林秉漢天資聰穎,習之則能成誦,學習又頗為刻苦用功。全家老小忍飢縮食,堅持供他上書塾。林秉漢掛念家中狀況,屢次提出回家邊耕邊讀。母親寄言勉勵:“讀書勿問家事,以貧墜志,以苟臨財,非吾願也。”
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在鄰里盧屠户的資助下,林秉漢赴省參加考試,由此一舉成名,次年考中進士。回鄉省親時,林秉漢遇到一羣惡棍圍着盧屠户敲詐勒索。知恩圖報的他,立即跪在地上拜謝,並多次登門拜訪。這一舉動震動了鄉里,改變了個別村民欺貧崇富的惡習。
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林秉漢轉任江南道監察御史,奉旨巡按廣東。微服出行瞭解民意的他,得知中使李鳳假借奉旨為內廷採擇珍珠之名,在廣東沿海一帶橫行霸道、欺壓百姓。不僅如此,李鳳還勾結倭寇,進行秘密交易,引發內憂外患。林秉漢義憤填膺、拍案而起,立即會同兩廣總督戴耀,連續三次上疏朝廷“七宜罷”,奏疏有理有據、義正言辭,得到朝廷支持,李鳳終被罷免。
期間,林秉漢還收到一尺多高的告狀詞,大多是控訴“國舅”高採。原來,這高採本是福建税監,但打着國舅之名強徵漁税、霸佔良田、強姦民女、草菅人命,凡控告他的人都被他暗害,真是無惡不作。林秉漢當下召他入公堂,刑仗三大板。結果,高採不堪一擊,上了西天。百姓得知此事都高呼包公在世,“一板除奸”也成為千古奇談。
萬曆三十一年(1603),時逢楚藩朱化奎“假王”一案轟動一時,震驚朝野。親眼目睹楚藩爭鬥、危害百姓境況的林秉漢,深感憂懼,他上疏建議徹底複查此案,一針見血揭露宗藩制度的深刻危害。林秉漢此舉觸動了帝制分封大憲,引來萬曆皇帝震怒,被貶謫到邊遠荒涼的貴州。
萬曆三十二年(1604),林秉漢辭官回鄉,不再過問官場之事,仍憂心百姓疾苦。他出糧救濟災民,捐資置義冢收埋無處安放的屍骨。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林秉漢染疾去世,享年51歲。 [1] 

林秉漢評價

明熹宗追封其為忠憲大夫、太僕寺少卿,誥命中贊其“天地完人閲一時而僅見,山川正氣歷百世以長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