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林

(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鎖定
林林(1910年-2011年8月4日),原名林印山、林仰山,出生於福建省詔安縣橋園村,詩人、作家、外交工作者,曾任中國作家協會顧問、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 中日文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2011年8月4日,林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 [1] 
中文名
林林
別    名
林印山(原名林仰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0年
逝世日期
2011年8月4日
畢業院校
北平中國大學
主要成就
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出生地
福建省詔安縣橋園村
代表作品
《同志打進城來了》
《印度詩稿》
《扶桑續記》

林林簡介

林林,原名林印山,1910年出生於福建省詔安縣橋園村,原名林仰山,林林是他在日本東京寫詩時起的筆名,取自柳宗元的“總總而生,林林而羣。”老詩人、老作家、外交工作者,中國作家協會顧問、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 中日文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2] 

林林成就及榮譽

林林日本辦刊物

1933年赴日本,到東京早稻田大學讀經濟學,後轉為文學。在日本期間他加入了左聯東京分盟,辦過《雜文》、《東流》、《詩歌》等文學刊物,常與郭沫若先生交往,得到他的支持。
1936年林林回上海,在《救亡日報》社工作,主編《文化崗位》副刊。郭沫若曾為報社社長,夏衍為總編輯,林林是他們的助手。後上海淪陷,報社遷至廣州,又至桂林,林林等為辦報輾轉奔波,不遺餘力。《救亡日報》為喚醒民眾團結抗日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1] 

林林菲律賓辦報

1941年,廖承志指派林林作為保衞中國同盟主席宋慶齡的代表,前往菲律賓辦報,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後來他在那裏領導創辦了《華僑導報》。從1941年起至1945年日本投降,林林與當地人民並肩抗擊日本侵略軍,出生入死,屢歷險境。一次他們的游擊隊在山村駐紮,遇日軍搜索,他躲進了玉米地,日軍架起機關槍掃射,密密的子彈從身邊穿過,他險些遇難。一次他在和俘虜談話時,又差點被日本人拉響的手榴彈炸死。在人們印象中,林林是温文儒雅的詩人和學者,殊不知他還曾打過遊擊,戰鬥在異國他鄉的高山密林中。 [1] 

林林外交家

1947年,林林回到香港,繼續從事文化工作,當選為全國文藝協會香港分會常委。
1949年,林林奉命回廣州,參加接管文化單位的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他曾任廣東省文化局副局長,後調任駐印度大使館文化參贊。
1958年任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亞非司司長。
1973年起任對外友協副會長。他曾是全國政協第五、六、七屆委員。兼任中日友協副會長、日本文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詩詞學會副主席、郭沫若研究會會長、中國作家協會理事等職務。他任這些職務不是掛名的,而是以其廣博的學識為基礎,在各個領域做了大量的工作。 [2] 

林林友好大使

林林同志長期從事民間外交工作,堪稱是一位民間友好使者和文化使者。他在擔任友協副會長期間,接待過無數批外國友人,出訪過亞、非、歐十幾個國家,為增進我國對外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在中日文化交流方面用力尤勤,與日本許多文化界名人,如作家中島健藏、井上靖、大江健三郎,畫家東山魁夷、平山鬱夫,音樂家團伊玖磨,指揮家小澤征爾等都有交往。在日本文化界,林林這個名字享有極高知名度,幾乎成了中日文化交流的象徵。 [2] 

林林多才多藝

林林詩人

林林同志素以詩人著稱。他一生作詩不輟,出版有《同志打進城來了》、《印度詩稿》、《雁來紅》、《剪雲集》等詩集多種。他的詩抒寫革命者的情懷,富於時代氣息,跳蕩着歷史的脈搏。中國新詩歌史上當有其一席之地。在藝術風格上,他的詩清新俊逸,是比較唯美的。如他寫給井上靖的《夢之花》,在綺麗的詩句中,藴含着深厚的感情:
是因胡姬捧出夜光杯,
葡萄美酒引起你的醉意?
是因楊貴妃跳起胡旋舞,
惹得你眼花繚亂?
林林同志具有多副歌喉,有時亦發慷慨豪歌,黃鐘大呂之音。如他在《我得掌握我自己》一詩中寫道:“哦,要做鳥,就做鷹吧,高飛的鷹!/哦,要做獸,就做獅子吧,勇壯的獅子!/哦,要做人,就做個不平凡的英雄!”林林同志也寫舊體詩詞,不乏麗句佳作。他曾多次説,學寫詩總要有點舊詩詞的底子。他還説在上個世紀的文人中,舊體詩寫得最好的是魯迅、郭沫若、田漢、郁達夫。 [2] 

林林散文家

林林同志還是我國知名的散文家。他的隨筆集《扶桑雜記》、《扶桑續記》在中日兩國擁有眾多讀者。他的散文既是學者式的,又是詩意的。他很看重做學問,常説:“寫文章忌空泛,要講點學問。”確實,讀他的文章是能長進學問的。譬如他為《日本古典俳句選》寫的譯後記,旁徵博引,闡幽抉微,不啻是一篇高信息量的學術論文;但其文筆卻又清新雅緻,富於詩情,使人讀來如飲香醪。熔學問和詩情於一爐,這正是他的散文的難能可貴處。作家陳大遠曾評論他的散文説:“雖是散文雜記,堪登詞社詩壇。風騷清骨韻飄然,寫出真情一片。” [2] 
林林主要著作
1982 年 [著] 《扶桑雜記》 (百花文藝出版社)
1987 年 [著] 《海和船》 (花城出版社)
1990 年 [著] 《雁來紅》 (中國文聯出版社)
1996 年 [著] 《扶桑續記》 (百花文藝出版社) [3] 
2002 年 [著] 《八八流金》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4] 

林林翻譯家

林林同志還是一位翻譯家。他年輕時曾迷戀德國詩人海涅的詩,翻譯出版過他的詩集《織工歌》、《奴隸船》。後來他譯過菲律賓民族英雄何塞?黎薩爾的詩篇。1983年翻譯出版《日本古典俳句選》。1990年翻譯出版《日本近代五人俳句選》。還需要特別提到的是他曾於1974年翻譯出版《魯迅致增田涉書信集》。在1931——1936年間,魯迅寫信給日本學者增田涉回答他提出的問題,共計五十八封。這些信是魯迅用日文寫的,對研究他後期的思想、生活、工作具有重要價值。林林同志把這些信全部譯成中文,因譯文保存了魯迅的文字風格,受到學界讚許。並經增田涉本人過目首肯。現此書信集譯文已收入《魯迅全集》,當傳之不朽矣。 [4] 
林林主要譯作
1945 年 [譯] 黎薩爾:《最後書懷》
1948 年 [譯] 海涅:《織工歌》(香港人間書店)
1974 年 [譯] 《魯迅致增田涉書信選》(文物出版社)
1981 年 [譯] 《魯迅全集》第一版書信集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3 年 [譯] 松尾芭蕉等:《日本古典俳句選》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0 年 [譯] 《日本近代五人俳句選》 (外國文學出版社) [4] 

林林書法家

林林書法
林林書法(5張)
林林同志還是一位書法家。他的書風自然和諧,融有詩人的灑脱靈秀和智者的超凡脱俗。他接待過許多日本書法界人士。書法是從中國傳承到日本去的,在那裏受到重視和發展;而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國本土,書法藝術卻幾成荒漠。他為此十分着急,便建議成立書法協會,併為之多方籌措。建議受到周揚同志支持。1981年12月中國書法協會成立,他被推舉為第一屆中國書協副主席。他對弘揚我國書法藝術可謂功莫大焉。 [2] 

林林創建漢俳

另外,林林同志還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就是創建漢俳。日本有一種短小的詩體曰俳句,每首詩僅三行共十七個音。它在日本延續數百年,受到廣大羣眾的愛好,並已走向國際化,產生了美國、法國、德國式等俳句。簡單地説,漢俳就是用漢字寫的俳句,也僅三行,但不是十七個音而是十七個字。八十年代初期,當林林同志與趙樸初、鍾敬文二老共同倡導漢俳時,中國詩歌界對它還很陌生。林林同志説,趙樸老的漢俳偏於文言,鍾敬老的偏於白話,他自己則是半文半白。寫漢俳並不易,要以小小的詩體,即景抒情,給人寬寬的聯想,留下長長的餘韻。經過林林同志多年的示範和推廣,漢俳現已在中國詩壇開花結果,得到相當的普及。漢俳的誕生,既為中國新詩增添了新品種,也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寫下了美麗的篇章。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