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景雲

(革命烈士)

鎖定
林景雲(1902-1930),漢族,祖籍廣東梅州,生於廣西邕寧縣良慶鄉(今南寧市良慶區)缸瓦窯村一個小手工業者家庭。是南寧最早的一批共產黨員之一。1930年2月1日,參加鄧小平、李明瑞領導的龍州起義。在隨後的憑祥阻擊戰中,終因受傷被捕,於1930年3月22日被敵人押至龍州縣鴨水灘殘酷殺害,英勇就義,時年28歲。 [1] 
中文名
林景雲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廣西邕寧
出生日期
1902年
逝世日期
1930年
畢業院校
黃埔軍校廣西分校
出生地
廣東梅州

林景雲人物生平

林景雲,1902年出生在廣西邕寧縣良慶鄉缸瓦窯村一個小工業者家庭。林景雲從小就懷有不凡的抱負,1921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廣西省立一中。在校期間接觸和閲讀《共產黨宣言》《嚮導》《新青年》等進步書刊,這也讓從小立志精忠報國,追求真理的林景雲認準了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當“五四”運動席捲全球,他積極參加反帝反封建的南寧愛國學生運動,接觸了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為日後開展革命鬥爭提供了經驗。 1926年,24歲的林景雲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黃埔軍校廣西分校,成為第一期炮兵隊學員,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南寧較早的共產黨員之一。 [2] 
1929年,新桂系俞作柏李明瑞主政廣西,他們主動要求中國共產黨到廣西協助開展革命工作。黨組織藉機派林景雲到廣西警備第五大隊任政治指導員。林景雲在連隊裏秘密發展黨員,建立黨組織,為中國共產黨在左右江地區建立革命根據地和人民軍隊打下基礎。因為部隊和黨組織活動經費十分困難,林景雲的妻子和家人把全家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金條和陪嫁禮金都捐獻給黨組織,解決了黨組織活動經費的問題。受到林景雲和家人革命思想的影響,村裏掀起捐錢捐物的熱潮,許多人跟隨他們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2] 
1930年2月1日,龍州起義爆發,紅八軍成立。林景雲率領部隊參加龍州起義,並擔任紅八軍第二縱隊一營指導員。3月20日,桂系軍閥派重兵進攻龍州,留守的紅八軍第二縱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由於寡不敵眾,他們經過一天激烈戰鬥後往憑祥撤退。3月22日,二縱隊只剩下106人。危急關頭,為了保存有生力量,參謀長宛旦平決定部分戰士率先撤出龍州,留下35人在憑祥白馬山打掩護。 [2] 
林景雲主動請纓留了下來,他帶領30多名將士與敵人殊死搏鬥。一番苦戰下來,掩護小組以犧牲33人的慘重代價掩護大部隊轉移,最後陣地上只剩下林景雲和戰友謝德成,他們倆向部隊離開的方向撤退。敵人發現了他們,瘋狂地從四面八方撲過來,他倆交替掩護邊打邊退,眼看敵人就要包圍過來,林景雲在危急中銷燬了公文包裏與組織有關的機密文件,囑咐戰友謝德成:“趕快離開這裏,如果有機會見到我的家裏人,告訴他們,我沒有給林家祖宗丟臉。”隨後,掏出5枚銀元硬塞給謝德成:“這3枚銀元作為你的路費,另外兩枚幫我交黨費。”此時,槍裏的最後一發子彈打光了,敵人蜂擁而上,經過拼死抵抗,林景雲身負重傷被捕,謝德成毅然轉身衝回去要救林景雲,不幸也被敵人一槍打中腹部,昏了過去。在押往敵軍指揮部的路上,敵人對他利誘威脅又勸降,可忠於黨、忠於革命的林景雲對此不為所動,敵人無計可施,在龍州縣城附近的鴨水灘邊把他殺害。當敵人舉槍對着林景雲時 ,他意識到最後的時刻到了,為了實現黨的遠大理想,早已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林景雲奮力高呼“紅軍萬歲!共產黨萬歲!”英勇就義時,年僅28歲。 [2] 

林景雲後世紀念

2009年,位於邕江南岸的林景雲烈士故居被登記為南寧市不可移動文物,是南寧市區紅色文物點之一。2017年,林景雲故居被確定為文物保護單位。 [3] 
2020年3月21日,林景雲烈士“最後的黨費”由廣西革命紀念館正式收藏,這兩枚銀元是革命先輩崇高精神的具體體現,它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對黨的無限忠誠,它將永遠激勵我們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堅定信念,永遠跟黨走!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