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斌

(廈門大學外文學院教授)

鎖定
林斌,女,1971年10月23日出生於天津,山東青島人,博士廈門大學外文學院英語系副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 [1] 
中文名
林斌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天津
出生日期
1971年10月23日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美國文學
任職院校
廈門大學
性    別

林斌人物經歷

林斌學習經歷

1.1989年9月―1993年7月:天津大學
主修專業:科技英語,文學士;輔修專業:技術經濟,工學士
2.1996年9月―1999年7月:南開大學,英美文學方向文學碩士
3.2000年9月―2005年1月:北京大學,美國文學方向文學博士 [1] 

林斌工作經歷

1.1993年7月―1994年12月:天津對外貿易學院外貿外語系教師、兼職教秘
2.1995年1月―1998年10月: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助教
3.1998年10月―2005年12月: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講師
4.2005年12月―2008年1月: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副教授
5.2006年6月―2008年1月: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英美文學方向碩士生導師
6.2006年8月―2007年1月:台灣明道大學應用英語系任教(南開大學公派)
7.2008年2月―2013年7月:廈門大學外文學院英語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8年11月―2009年11月任基礎教研室主任,2013年2月起任英語系副主任
8.2013年4月―2013年9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問學者(國家留學基金全額資助)
9.2013年8月至今:廈門大學外文學院英語系教授 [1] 

林斌教授課程

英語精讀、美國文學、現當代英語國家文學、科技翻譯 [1] 

林斌研究方向

英語國家文學、美國南方文學、女性主義與後殖民研究 [1] 

林斌學術成果

林斌發表論文

“The Ambivalence of American Individualism as Reflected in Joseph Heller’s Catch-22”(香港慧文出版社《中國內地大學科研論文精選》,1999年)
2.《超越“孤立藝術家的神話”――從〈奇境〉和〈婚姻與不忠〉淺析歐茨創作過渡期的藝術觀》(《當代外國文學》,2003年第1期)
3.《從嘉莉形象看德萊塞的女性觀及其內在矛盾性》(《外國文學研究》,2003年第2期)
4.《巴赫金視角下的性別秩序:淺析〈傷心咖啡館之歌〉中的女性烏托邦理想及幻滅》(《外國語言文學研究》,2003年第2期)
5.《〈女勇士〉中的個人與羣體價值初探》(《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3年第3期)
6.《〈傷心咖啡館之歌〉的“二元性別觀”透視》(《外國文學評論》,2003年第4期)(收入王祖友主編《美國文學評論案例》,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年11月)
7.《父權制社會與女性烏托邦:“性別領域劃分”意識形態與朱厄特兩部小説的女權主義立場》(《國外文學》,2004年第1期)
8.《〈傷心咖啡館之歌〉中‘狂歡節烏托邦’的誕生與滅亡》(《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
9.《文本“過度闡釋”及其歷史語境分析:從〈傷心咖啡館之歌〉的“反猶傾向”談起》(《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收入《中國教育改革》2004年12月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2005年第2期全文轉載)
10.《“婚禮”隱喻與麥卡勒斯的社會身份觀:〈婚禮的成員〉中的女性烏托邦理想》(《美國文學研究》第2輯,山東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
11.《女性視角不是婆婆媽媽》(《今日女報》,2004年5月25日,第13版)
12.《“(女性)作家”:淺談喬伊斯・卡洛爾・歐茨的“隱性寫作”理論與實踐》(《外國語言文化》,2004年第2期)
13.《淺析亨利・詹姆斯小説<美國人>中的哥特成分》(《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年第6期)
14.《西方女性哥特研究――兼論女性主義性別與體裁理論》(《外國語》,2005年第2期)
15.《破解“精神隔絕”之謎:卡森・麥卡勒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小説及研究述評》(《外國文學研究》,2005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2005年第11期全文轉載)
16.《“險”中取勝,“情”字當頭��簡評斯特拉・裏明頓的間諜小説<險情>》(《譯林》,2005年第5期)
17.《<極度孤單>:歐茨短篇小説回顧展》(《外國文學動態》,2006年第4期)
18.《喬伊斯·卡洛爾·歐茨的猶太尋根》(《中華讀書報》,2006年9月20日)
19.《大屠殺敍事與猶太身份認同:歐茨書信體小説<表姐妹>的猶太尋根主題及敍事策略分析》(《外國文學》,2007年第5期)
20.《權力關係的性別隱喻:〈金色眼睛的映像〉中哥特意象的後現代解讀》(《國外文學》,2008年第4期)
21.《“大屠殺後敍事”與美國後現代身份政治:論猶太大屠殺的美國化現象》(《外國文學》,2009年第1期)
22.《“無知帶來的新奇樂趣”:亞當・斯密的知識分化論》(第二作者,《外國文學》,2009年第4期)
23.《寓言、身體與時間――〈沒有指針的鐘〉解析》(《外國文學評論》,2009年第4期)
24.《走出女性主體意識的淺灘:淺析歐茨早期作品中的“困婦”與“逆女”形象》(《華東外語教學論壇》第5輯,2010年10月,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5.《英美散文教學:反思與新探》(《華東外語論壇》第6輯,2011年10月,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6.《“精神隔絕”的宗教內涵:淺析〈心是孤獨的獵手〉中的基督形象塑造與宗教反諷特徵》(《外國文學研究》,2011年第6期)
27.《自然的文化建構:從<重遊緬湖>看E・B・懷特的生態書寫》(《華東外語論壇》第7輯,2012年10月,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8.《生存倫理的探尋之旅――評阿瑟・米勒的短篇小説集<存在>》(《外國文學動態》,2013年第3期)
29.《“恐老症”與都市生活的隱形空間:<一個好鄰居的日記>中的越界之旅探析》(《外國文學》,2013年第5期)
30.《“自然之鏡”中的文明映像――<金色眼睛的映像>的女性生態視角》(《外國文學研究》,2013年第6期)
31.《英語專業課程體系研究與啓示――以內地五所高校及港澳台五所高校為例》(第三作者,《廈門大學學報(教學專輯)》,2013年12月)
32.“Seeking the Meaning of Loneliness: Carson McCullers in China”(Carson McCuller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algrave Macmillan, 2016年10月)

林斌翻譯譯著

1.《洛杉磯的秘密》(第二譯者,與陳法春合譯,羣眾出版社,2001年)
2.《預感》(《世界文學》,2004年第1期)(分別收入《世界文學》編輯部編選、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不合常規的飛翔:新世紀〈世界文學〉短篇小説精華》,2005年1月;《外國文學研究》編輯部選編、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2004年外國文學作品精選》,2005年2月;《名作欣賞》,2006年9月第17期)
3.蘇珊・桑塔格文集《重點所在》(參譯2篇,陶潔主編,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5月)(收入黃梅主編《沉默的美學:蘇珊・桑塔格論文選》,南海出版社,2006年6月)
4.《後身體:文化、權力和生命政治學》(參譯2篇,汪民安主編,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
5.《在土星的星座下(節選)》(《世界文學》,2004年第4期)
6.《險情》(長篇譯文)(《譯林》,2005年第5期)
7.《伴侶物種宣言》(《今日先鋒》14,2007年4月)(收入汪民安主編《生產》第6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
8.《尊崇》(第一譯者,與馬紅旗合譯,商務印書館,2007年7月)
9.《母語》(《世界文學》,2009年第6期)
10.《天使學》(第二譯者,與陳丹萍合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年12月)
11.《夢之書》(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年10月)
12.《福爾摩斯探案全集》(修訂版)(譯審,羣眾出版社,2014年9月)
13.《廚房》(Selected Translations from the 2013 China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Contest, Penguin Random House China,2016年即出)
14. 《存在:阿瑟・米勒短篇小説集》、《寓言》(2017年即出) [1] 

林斌出版專著

《精神隔絕與文本越界:卡森・麥卡勒斯小説研究》(英文20千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
教材
1.《闖世界:綜合英語口語教程》(參編,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3.《朋自遠方來:天津人民廣播電台99世界體操錦標賽專題英語口語教程》(編委,天津教育出版社,1999年)
4.《最新英語專業四級考試指南》(寫作部分,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5.《二十世紀美國文學選讀》(參編,陶潔主編,北大出版社,2006年8月)
6.《美國詩歌選讀》(參編,陶潔主編,北大出版社,2008年9月)
7.《美國散文選讀》(副主編,陶潔主編,北大出版社,2009年3月)
8.《外國女性文學教程》(“美國女性文學”部分獨立撰寫人,陳曉蘭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5月)
9.《美國讀本》(副主編,金衡山主編,北大出版社,2011年9月)
10.《美國文學選讀》(參編,陶潔主編,北大出版社,2012年6月) [1] 

林斌科研項目

1.“十九世紀美國鄉土文學”(南開大學校級青年社科項目)
2.“英美散文簡史與選讀”(南開大學校級教材建設項目)
3.“當代英語國家文學研究”(廈門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
4.“卡森・麥卡勒斯的跨疆界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
5.“麥卡勒斯與美國南方的現代性寫作研究”(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
6.廈門大學示範性網絡課程項目“美國文學”、“中級英語寫作”
7.廈門大學校長基金項目“美國現代派作家福克納後期小説的翻譯及研究 [1] 

林斌獲獎記錄

1.1997年3月獲天津市高校研究生首屆翻譯競賽一等獎
2.1998年9月獲《譯林》雜誌社主辦第三屆戈寶權文學翻譯比賽鼓勵獎
3.1999年11月獲《中國翻譯》雜誌社主辦第十一屆韓素音青年翻譯比賽漢譯英一等獎
4.2004年9月獲《世界文學》雜誌主辦“世界文學杯”翻譯競賽優勝獎
5.2008年10月《〈沒有指針的鐘〉的身體隱喻:淺析卡森・麥卡勒斯的南方寓言及其歷史維度》獲“全國美國文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年會”優秀論文獎
6.2011年11月《英美散文教學:反思與新探》獲華東地區六省一市外文學會“第八屆華東地區外語論壇”優秀論文一等獎
7.2011年12月《兒童視角下的暴力與身份認同:歐茨小説<蜘蛛仔>與<身份證明>的暴力敍事探析》獲得“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2011年會”優秀論文獎
8.2012年11月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教育部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頒發第三屆“外教社杯”全國高校外語教學大賽福建賽區優秀獎
9.2012年11月《自然的文化建構:從<重遊緬湖>看E・B・懷特的生態書寫》獲華東地區外文學會頒發優秀論文二等獎
10.2013年4月獲廈門大學“中國工商銀行”獎教金(科研類)
11.2014年8月獲“2013中國當代優秀作品國際翻譯大賽”漢譯英三等獎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