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枇杷芋

鎖定
枇杷芋,中藥名。為列當科草蓯蓉屬植物丁座草Boschniakia himalaica Hook.f.et Thoms的塊莖。分佈於陝西、甘肅、青海、四川、雲南、西藏等地。具有温腎除濕,理氣活血,殺蟲解毒之功效。主治腎虛腰膝痠痛,風濕痹痛,脘腹脹痛,疝氣,跌打損傷,月經不調,勞傷咳嗽,血吸蟲病,瘡癰潰瘍,咽喉腫痛,腮腺炎。
中文名
枇杷芋
拉丁學名
Boschniakia himalaica Hook. f. et Thoms.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管狀花目
列當科
草蓯蓉屬
丁座草
分佈區域
陝西、甘肅、青海、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採收時間
初夏
毒    性
小毒

枇杷芋別名

草蓯蓉、枇杷玉《陝西中藥志》,千斤重《全國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資料選編》,千斤墜、一支臘、蒙茯苓、西域丁座草《雲南中草藥》,半夏《西寧中草藥》。

枇杷芋入藥部位

塊莖。

枇杷芋性味

味辛、微苦,性温。

枇杷芋歸經

入肝、腎經。

枇杷芋功效

温腎除濕,理氣活血,殺蟲解毒。

枇杷芋主治

腎虛腰膝痠痛,風濕痹痛,脘腹脹痛,疝氣,跌打損傷,月經不調,勞傷咳嗽,血吸蟲病,瘡癰潰瘍,咽喉腫痛,腮腺炎。

枇杷芋相關配伍

1、治風濕性關節炎,千斤墜塊莖5g,青陽參10g,鐵骨散15g,獨釘子5g,白木瓜10g。共與豬腳煮,吃肉喝湯。(《大理中藥資源志》)
2、治頭風痛,千斤墜塊莖、雙參、杏葉防風各5g。研細粉,配豬腦蒸吃。白糖為引。(《大理中藥資源志》)
3、治胃腹脹痛,丁座草3g,厚朴6g,木通6g,木香3g,生薑3g,甘草3g。水煎服。(《西寧中草藥》)
4、治跌打損傷,勞傷筋骨痛,千斤墜塊莖6g,用酒浸泡4-5d,每晚睡前服5-10ml ;或配伍葉下花15g,珠子參30g,杜仲15g。水煎服,點酒為引。(《大理中藥資源志》)
5、治創傷腫痛,丁座草適量,研細末,加黃酒調成糊狀,外敷患處。(《西寧中草藥》)

枇杷芋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或泡酒入;入散劑,0.3-0.6g。
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幹摻。

枇杷芋使用注意

內服不可過量,陰虛火旺及燥熱咳嗽者禁服。

枇杷芋炮製

採集加工:初夏發苗時採,曬乾。

枇杷芋形態特徵

寄生草本,高15-45cm,近無毛。根莖球形或近球形,直徑2-5cm,常僅有一條直立的莖。莖不分枝,肉質,圓柱狀,褐色。葉寬三角形、三角狀卵形至卵形,長1-2cm,寬0.6-1.2cm。總狀花序,長8-20cm,花多密集;苞片1枚,三角狀卵形;小苞片無或2枚,早落或宿存,線狀披針形;花梗長6-10mm,花序上部漸變短;花萼淺杯狀,先端5裂,裂片不等長,裂片花後部分或全部脱落,僅筒部宿存;花冠唇形,黃褐色或淡紫色,筒部稍膨大,上唇盔狀,下唇遠短於上唇,3淺裂,裂片三角形或狹長圓形,常反折;雄蕊4,花絲着生於距筒基部4-6mm處,常伸出於花冠之外,花葯卵狀長圓形;雌蕊由2(稀3)心皮組成;子房長圓形,花柱長約1cm,柱頭盤狀,常3淺裂。蒴果近圓球形或卵狀長圓形,長1.5-2.2cm,直徑1-1.5cm,常3瓣開裂。種子不規則球形。花期4-6月,果期6-9月。

枇杷芋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500-4400m的高山林下或灌叢中,常寄生於杜鵑花屬植物的根上。分佈於陝西、甘肅、青海、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枇杷芋相關論述

1、《陝西中藥志》:“治胃痛,咳嗽。”
2、《雲南中草藥》:“殺菌解毒,利濕活絡。治血吸蟲病,跌打,月經不調,風濕,草烏中毒,腮腺炎。”
[1-2]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 2.    郭國華.《臨牀中藥辭典》: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