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板藍根霜黴病

鎖定
板藍根霜黴病是由菘藍霜黴(或寄生霜黴)引起的、發生在板藍根的病害。主要為害葉片,其次是莖、花梗和種莢等。染病葉面邊緣有淡黃色至褐色、多角形或不規則形的病斑,葉背面相對應處生有白色至灰白色霜黴層。花梗、花瓣、花萼及角果等受害後有褐色病斑,病斑上有白色黴層,並引起組織變形。 [1-2] 
板藍根霜黴病發生嚴重時,可造成板藍根植株葉片乾枯死亡,從而造成損失。高濕多雨天氣有利於該病的發生流行,發生於春、秋兩季,以4-6月和9-10月發生較嚴重。 [4] 
板藍根霜黴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合理密植,增施基肥;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塊栽植;雨後及時排水,及時清除田間病株殘體及雜草。發病期,還可以藥劑噴施防治。 [1] 
中文名
板藍根霜黴病
病    原
菘藍霜黴、寄生霜黴
為害作物
板藍根
為害部位
葉片、莖、花梗、種莢等

板藍根霜黴病病原特徵

板藍根霜黴病病原為菘藍霜黴(學名:Peronospora isatidis),屬鞭毛菌亞門真菌。病菌孢囊梗束生或單生,由氣孔伸出,2-4根,無色,大小為(192-432)微米×(8-10)微米,頂端二叉分枝4-7次,最末小枝短小,略彎曲,大多呈直角其上着生孢子囊。孢子囊橢圓形,單胞,淺褐色,表面光滑,無明顯乳頭狀突起,大小為(16-30)微米×(14-21)微米。 [1] 
另有報道,板藍根霜黴病病原菌為寄生霜黴(學名:Peronospora parasitica)。病菌孢囊梗單枝或多枝,無色,基部膨大,上部鋭角二叉分枝,分枝1-7次,多為3-6次,彎曲,枝端尖細。孢子囊橢圓形或近球形。卵孢子黃褐色,球形,壁平滑,有時呈皺褶狀。 [1] 

板藍根霜黴病為害症狀

板藍根霜黴病主要為害板藍根的葉片,其次是莖、花梗和種莢等。發病初期葉正面出現邊緣不甚明顯的黃白色病斑,逐漸擴大,受葉脈所限,變成多角形或不規則形;葉背面長出一層灰白色的霜黴狀物,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濕度大時,病情發展迅速,後期病斑擴大變成褐色,葉色變黃,葉片乾枯死亡。莖及花梗受害,常腫脹彎曲成龍頭狀。莖稈黑色有裂縫,病部亦有灰白色霜黴狀物,嚴重時植株矮化,莢細小彎曲,未熟先裂或不結實。花梗、花瓣、花萼及角果等受害後有褐色病斑,病斑上有白色黴層,並引起組織變形。 [1]  [2] 
板藍根霜黴病

板藍根霜黴病侵染循環

病菌以卵孢子隨病殘體及肥厚組織在土壤中越冬、越夏。生產上板藍根生長週年銜接,或早晚茬口重疊,因此病菌能以菌絲體在受侵染的病株內越冬、越夏。病菌的孢子囊通過風雨傳播,整個生長季可引起多次再侵染。板藍根春秋播種混栽地區生長季終年銜接,菌絲體也可在病株體內越冬、越夏,造成全年田間為害。 [3-4] 

板藍根霜黴病流行規律

高濕多雨天氣有利於板藍根霜黴病的發生流行。春、秋季氣候冷涼、日夜温差大、多雨、多露時發病嚴重。該病多發生於春、秋兩季,以4-6月和9-10月發生較嚴重。 [4] 

板藍根霜黴病防治方法

  1. 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塊栽植;低濕地做高畦栽培。 [1] 
  2. 合理密植,增施基肥,注意氮、磷、鉀肥合理搭配,促進板藍根植株生長健壯,増強其抗病能力。 [1] 
  3. 雨後及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 [1] 
  4. 及時清除田間病株殘體及雜草,以此有效地降低病原菌的羣體基數,減輕危害。 [1] 
  5. 發病期,可用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等藥劑噴施防治。 [1] 
參考資料
  • 1.    曾令祥.藥用植物病蟲害.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17.02:280-281
  • 2.    何運轉,謝曉亮,賈海民.中草藥主要病蟲害原色圖譜.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9.01:24
  • 3.    板藍根霜黴病  .藥用植物病蟲害數據庫[引用日期2021-08-08]
  • 4.    傅俊範.藥用植物病害防治圖冊.瀋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08: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