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板凳龍

(湖北陽新板凳龍)

鎖定
板凳龍,流行於湖北省陽新縣浮屠鎮、白沙鎮、太子鎮以及周邊的富有武術技巧的民間傳統舞蹈表現形式,已有150餘年。屬黃石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文名
板凳龍
流行地區
湖北省陽新縣浮屠鎮、白沙鎮、太子鎮等
遺產類別
傳統舞蹈
非遺級別
黃石市級
陽新板凳龍,是流行於湖北省陽新縣浮屠鎮、白沙鎮、太子鎮以及周邊的富有武術技巧的民間傳統舞蹈表現形式,流傳已有150餘年。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1] 
板凳龍
板凳龍(9張)
板凳龍表演是龍燈花鼓的一種。因在三隻腳的長條木板登上扎出栩栩如生的金龍被人們玩耍而得名。
板凳龍多在春節或喜慶、大型祭祀等俗事活動中表演,是當地百姓禳災、祈福一種形式。舞蹈時,常用三人分執三隻凳腳,主要動作有“祈五福、插柳花、擺四門、倒推磨、龍擦癢、滾蘆灰”等。表演動作靈活巧妙,節奏性強,動作連續協調,幅度大,要求三個表演者始終保持高度一致,形式活潑歡快,深受當地羣眾喜愛。
表演時無音樂伴奏,全用打擊樂、人聲襯托氣氛,樂器為大鑼、馬鑼、鐃鈸、小鑼。整個擊樂以長、短錘為主,長錘以XXX|XXX節奏,首尾配合,鼓舞鬥志,短錘以XXX|XO節奏,在“送福”和“謝情”之中表現出沉懣,配合“黃龍翻身”、“黃龍謝情” 舞蹈段子,使整個場面的氛圍既沉鬱渾厚,又活躍熱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