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魁楊梅

鎖定
東魁楊梅(學名:Morella rubra 'Dong Kui')是楊梅科、楊梅屬植物楊梅的栽培品種。樹姿稍直立,樹冠圓頭形。葉大密生,葉倒披針形,色濃綠。果實特大,高圓形,完熟時深紅色或紫紅色,縫合線明顯,果蒂突出,黃綠色。 [2] 
原產中國浙江,福建、廣東、雲南、貴州、湖南等地引種栽培。 [2]  生於沙壤土、紅壤和黃壤土類的丘陵和山地;耐陰、喜濕,具有較強適應性。 [3] 
果實汁多,甜酸適中,味濃,可食率達94.87%,品質優良。適於鮮食或加工。 [2] 
中文名
東魁楊梅
拉丁學名
Morella rubra 'Dong Kui' [5] 
別    名
東岙大楊梅
青蒂頭大梅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殼鬥目
楊梅科
楊梅屬
楊梅
品    種
東魁楊梅
分佈區域
中國浙江等

東魁楊梅植物學史

東魁楊梅選育過程

20世紀50年代,一株時為樹齡100多年的野大楊梅樹生長在中國浙江黃岩縣江口鄉東岙村大蟲坑山腳邊上,原主人為家境貧寒的解大毛,二易其主後,20世紀50年代,由解梅弟管理。當時它的主人和不少村民均知道,它與其他楊梅樹明顯不同,具有大葉大果、肉柱尖、果汁酸的特點。由於其果形特大,該村村民和白龍岙村村民共嫁接成活了16株楊梅。這些樹樹齡均為80年左右,正值生長期的嫁接植株比母樹矮1/3左右,其他各項指標則比母樹有優勢。 [1] 
1950—1959年,在東岙村及其附近村白龍岙已有第一代營養系植株16株;第二代營養系植株110株。至1982年,全縣育苗10萬多株,成年樹700株,引種至福建和省內10個縣(市)。為保護知識產權,黃岩縣澄江柑橘站、浙江農業大學等單位於1983年6月通過浙江省科委組織專家鑑定,次年獲得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四等獎,主要完成人力洪湘漢、李三玉等,主要完成單位為黃岩縣澄江區柑橘站、浙江農業大學園藝系等。 [1] 

東魁楊梅歷史稱謂

大貧種:1949年前。由於解小梅家境貧寒,當地人稱討飯者與捕蛇者為“大貧”,故大貧的楊梅為“大貧種”。 [1] 
野楊梅:由於這株樹是實生繁殖未經嫁接,當地村民習慣把未經嫁接的楊梅都稱為“野楊梅”。 [1] 
巨梅:黃岩縣澄江區柑橘站等單位當時依照果實大小判斷,稱其為巨梅。 [1] 
青蒂頭大梅:黃岩縣江口鄉東岙村第3生產隊解梅弟户的那株100多年的大楊梅由於果蒂色澤為青綠色,故當地人稱之為青蒂頭大梅。1960年9月,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園藝所、黃岩柑橘試驗站整理的《浙南楊梅調查》(初稿)中記載:“青蒂頭大梅,晚熟品種在黃岩鎮東、東岙(江口)及洪家西山方橋生產隊都有種植。調查人為郭樞、陳其峯、查永成、李三玉、謝貴元、張真斌。” [1] 
東岙大楊梅:青蒂頭大梅的又一稱謂。以黃岩縣江口鄉東岙村村名而得,時間為1970—1983年。 [1] 
東魁楊梅:定名人為浙江農業大學一級教授吳耕民。1979年12月,“東魁楊梅”的名字首次正式出現在浙江農業大學編寫的《果樹栽培學各論》中。1983年6月29日,經浙江省科委鑑定,批准將“東岙大楊梅”正式定名為“東魁楊梅”。“東”,既有取楊梅原產地東岙村,更包涵東方的藴意。至於“魁”,則理解為“大”。這樣,“東魁楊梅”就可理解為東方最大的楊梅。 [1] 

東魁楊梅形態特徵

樹姿稍直立,樹冠圓頭形,枝粗節密。葉大密生,葉倒披針形,幼樹葉緣波狀皺縮似齒,成年後全緣,色濃綠。果實特大,高圓形,縱徑3.66釐米,橫徑3.37釐米,果重約25克,大者達52克。完熟時深紅色或紫紅色,縫合線明顯,果蒂突出,黃綠色;肉柱較粗大,先端鈍尖。 [2] 

東魁楊梅產地生境

原產中國浙江黃岩江口鎮東岙村,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除浙江各地種植外,已推廣到福建、廣東、雲南、貴州、湖南等各楊梅產區。 [2]  生於沙壤土、紅壤和黃壤土類的丘陵和山地,pH4.5-5.5呈微酸性。耐陰、喜濕,具有較強適應性。 [3] 

東魁楊梅生長習性

  • 物候期
東魁楊梅花芽一般於2月下旬開始萌動,3月上中旬雌花陸續開放,花期持續25天左右,終花期3月下旬;雄花開放略早,比雌花早5-7天開放。4月上旬幼果開始發育,4月中旬-5月上旬為生理落果期,5月中下旬為硬核期,6月上中旬為果實膨大期,6月中下旬為果實着色成熟期。7月上中旬雄花序原基開始形態分化,7月下旬雌花序原基形態分化,8月上旬分化為正常花序。8月中下旬-9月初,花原基開始形態分化,9月-11月雌雄蕾分別出現並持續發育,11月底花芽分化基本完成,隨後花芽開始發育。12月-翌年1月為東魁楊梅休眠期。 [4] 
  • 生長結果習性
東魁楊梅樹勢強健,成枝力強,一年生嫁接苗定植後5-6年開始結果,8-10年後進入盛果期。東魁楊梅生長勢較強,全年一般抽梢3-4次。3月下旬-4月中旬抽生春梢,6月下旬-7月下旬抽生夏梢,8月中旬-9月下旬抽生秋梢,10月抽生晚秋梢。結果枝以發育充實的春梢和夏梢為主。春梢結果最好,其次為夏梢,秋梢坐果少。東魁楊梅坐果率一般為2.0-5.0%,謝花後子房膨大形成幼果,到果實成熟約需70天。果實生長期可分為幼果生長髮育期(幼果期),果實生長較快,持續約20-25天;果實生長中期(硬核期),果實生長較緩慢,持續約15-20天;果實生長後期(着色成熟期),果實生長加快,果實轉色,此期持續約25-30天。 [4] 

東魁楊梅栽培技術

東魁楊梅園地選擇

中國南方地區具有較強的光輻射以及充足熱量,在冬春時節積温(活動温度總和)相對較高,有利於楊梅實現豐產,提高果肉品質。楊梅園地的選擇應優先具有厚腐殖質層,坡度≤30°,海拔高度≤800米的壤土、紅壤和黃壤土園地,且園地具有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 [3] 
楊梅園整地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宜措施。若林地坡面平坦,具有較小的坡度,則可建設環山梯台或者梯田挖穴;若林地具有複雜的地形以及較大坡度,可挖穴1立方米呈三角形狀,在楊梅生長管理過程中漸進性地轉變梯台呈窄帶形。整地通常在12月-次年3月定植前完成。 [3] 

東魁楊梅定植

  • 苗木選擇
根據地域差異合理選擇楊梅品種,科學、合理地搭配早熟、中熟、晚熟楊梅品種,選擇生長健壯、接口癒合良好、無病蟲害且帶土團的優質嫁接苗,距嫁接口以上1釐米處,直徑超過0.8釐米,高59釐米以上,具有2-3個分枝、無傷根的一級苗木。起苗後,剪去大部分枝葉,只留主幹或1/3葉片,根部蘸泥漿包好,儘快栽植,從起苗到定植不可超過6天。 [3] 
  • 定植時間
楊梅定植時間通常為2月中旬-3月上旬,同時為了提高單株成活率,建議在陰雨天進行定植。楊梅株行距5米×5.5米,約25株/667平方米;定植穴50釐米×60釐米,深度≥60釐米。 [3] 
  • 定植方法
選擇優質楊梅嫁接苗深栽種植,定植穴內拌入10-15千克腐熟廄肥、5-10千克焦泥灰,植株培土避免露根,且分散配栽1-3%的雄株,有助於花粉傳播。 [3] 

東魁楊梅土肥水管控

  • 深翻改土
深翻於每年秋季進行,深度25釐米左右,同時結合翻土撒施生石灰50千克/667平方米,旨在中和楊梅園土壤酸性。深翻改土不僅有利於新根促發,提高根系吸肥、水能力,而且可以避免土壤板結,增強土壤肥力。 [3] 
  • 施肥管理
施肥方法有環溝狀、點穴狀、放射狀、盤穴狀、和根外施肥。在細根分佈多的樹冠外圍處施肥料,避免將肥料施在樹幹周圍的大根上,以免造成大根腐爛,施入後應儘快覆土,以減少肥料散發損失。需要注意的是,根外施肥時濃度不要過高,一般總濃度控制在0.3%以下。幼樹主要施用水肥,旨在促進楊梅樹生長,形成樹形。成年樹通常全年追肥2次,第1次在冬末春初進行,每株施用0.2千克尿素加1.0千克硫酸鉀;第2次施肥在採果後進行,因楊梅枝梢生長、開花結果會消耗大量養分,採果後及時追肥能夠確保楊梅優質豐產。開溝施用土雜肥35-45千克加磷鉀肥0.2-0.6千克加氮肥0.5-1.0千克,施後覆土。此外,在壯果期追施硫酸鉀、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1-2次,能夠有效提高楊梅坐果率。 [3] 
  • 水分管理
楊梅在萌芽生長期和果實膨大期對水分的需求量較大,為確保楊梅樹生長髮育正常,需及時灌溉澆水。5-6月月降水量160毫米左右時無需灌水;若低於100毫米,則需補充灌水。7-9月如出現伏旱,需進行人工灌水,促花芽分化。春夏時節雨水較多,應做好漬水排除工作,以免對楊梅根系造成損傷。 [3] 

東魁楊梅整形修剪

要實現楊梅高產優質,整形修剪至關重要。前期主要促使楊梅樹冠儘早形成,一旦形成樹冠,就需要對楊梅生長加以控制,促其形成花芽,達到豐產目的。幼樹修剪重在定乾造型,通常培養自然開心形樹冠,即“1幹3主枝”。在主幹≥70釐米處短截定幹;定幹後,針對萌發的新梢可選留3-4個間距約25釐米、均勻分佈的健壯枝條作為主枝,每個主枝培養側枝2-3個,副主枝10條左右,培養時從主幹上抽生的強旺枝中選留3-4條生長健壯、一致、向四周延伸的枝條作為主枝;主枝用拉枝開張角度,基角在60°左右,主枝間夾角120°;主枝上配2-3個副主枝,並形成均勻的結果枝組,以確保樹體層次明朗,分佈合理,能夠在4年左右形成樹冠骨架。成年樹修剪重在協調楊梅生長和結果,構建高產羣體結構,實現立體結果,連年豐產。 [3] 
整形修剪可分為2種:夏剪和冬剪。主要包括拉枝、抹芽、摘心,以及短截徒長枝、疏刪密生枝,剪除衰弱枝和病蟲枝等,保持樹冠通風透光。第1次修剪在採果後,越早完成越好,有利於夏梢早發,控制樹高,保持開心形樹冠,促發夏梢。第2次於12月-次年1月進行,過晚修剪會促發春梢而影響坐果。樹勢強壯的可在12月上旬或提早到11月下旬開始修剪,樹勢弱的可推遲到1月進行。通過修剪,整理樹冠,把產量控制在1000千克/667平方米左右。 [3] 

東魁楊梅促花保果

鑑於楊梅長勢旺盛,對花芽形成不利,故需採取措施進行控梢,以促進花芽形成。除採用拉枝促使楊梅樹冠開張以外,也可在11月土施多效唑進行控梢促花。具體做法為扒開樹冠投影面積內的土,將多效唑與細土按一定比例拌勻後撒施在樹冠下,再覆土。楊梅盛花期對長勢旺盛的樹體實施環割,或在開花前噴施0.1%硼砂液,能夠顯著提高坐果率。 [3] 

東魁楊梅疏花疏果

疏花疏果是提升楊梅果實品質的關鍵技術。疏花,針對大齡樹大量花芽分化,通常於2月中下旬全樹均勻疏除夏秋梢1/3,並且施用速效氮肥(尿素)0.5-1.0千克/株,旨在促使營養梢生髮;針對多花成年樹可在盛花期噴施化學疏花劑進行疏花。疏果,根據楊梅樹掛果數於謝花後20天左右進行適量疏果。通常而言,樹冠下部少疏、上部多疏,以疏除病蟲果、畸形果為主,常規疏果2-3次。 [3] 

東魁楊梅 果實採收

鑑於楊梅不易落果,且果實成熟期不同步,在果實轉色時仍可以增重,為此建議對楊梅果實適時分批採收,不僅能夠延長楊梅果實供應期,而且可以顯著提高果實產量。全樹果實成熟達1/5時就能採收,採收時間最好選在早上或傍晚,以降低果實的田間熱,便於採後預冷降温。避免在陰雨天採收。採收過程中注意輕拿輕放,減少擠壓,以免擦傷楊梅果實。採收完畢後,儘快運到陰涼通風處,讓其散熱預冷,及時進行分級包裝、保鮮貯運,提高楊梅果實品質及其商品性。 [3] 

東魁楊梅病蟲防治

楊梅主要病害有褐斑病白腐病赤衣病等;主要蟲害有卷葉蛾果蠅金龜子等。針對楊梅主要病蟲害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 [3] 
  • 農業防治
注重楊梅種植管理工作,加強土肥水管理,結合修剪確保樹體透光、通風;發現枯死枝、病蟲枝及時剪除;秋冬季節將落葉、病葉和雜草集中深埋或燒燬,同時使用3波美度石硫合劑清園。 [3] 
  • 藥劑防治
褐斑病:每年4-5月侵染新葉,潛伏期3個月以上,8月開始發病,會造成大量落葉、枝條枯死,對次年的產量和樹勢影響很大。初發病植株使用68%精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600-800倍液噴霧,間隔7天后再噴施1次或採果前噴2次保護性殺菌劑,採果後噴1次治療性殺菌劑,防治效果顯著。 [3] 
白腐病:楊梅白腐病主要是由白腐小核菌Sclerotiumce pivorum)侵染所致,為害楊梅的鱗莖、葉鞘以及葉片。流行條件為濕度≥90%,低温20℃以下,在低温高濕的條件下該病發病相對緩慢,當遇雨季時該病快速擴展。楊梅白腐病在初期外葉尖以條狀呈現或者葉尖向下逐步變黃,隨着病情進一步發展,會逐步蔓延至內葉或者葉鞘,導致楊梅植株生長狀況不良,相對瘦弱,直至楊梅整個植株矮化變黃,甚至枯死。將病害植株拔出後能夠看到鱗莖已經腐爛呈黑色,田間成片枯死,並形成病窩。楊梅白腐病是真菌類病害,在楊梅成熟期發生時,能夠使果實變爛梅,還可侵害樹冠,產量下降。可使用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45%咪鮮胺水乳劑2000倍液噴霧、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者採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進行噴淋灌根,間隔10天施用1次,連續使用2-3次,能夠有效防治楊梅白腐病。 [3] 
赤衣病:楊梅赤衣病主要是由伏革菌(Corticium saimonicolor)侵染所致。楊梅主幹、側枝以及主枝多被侵染,楊梅被害處有一層薄黴層,呈粉紅色,這也是該病的顯著特徵,故稱為赤衣病。楊梅發病初期,其枝幹背光面樹皮上能夠看到橙紅色小皰呈痘瘡狀,散佈或者相互接連轉變為病斑,能夠佈滿楊梅整個主幹主枝向光面,大約50天后,病斑上就會覆蓋粉紅色黴層,乾燥時可四處飄散。可使用刷子將楊梅樹幹發病處進行刷淨,再採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700倍液塗抹於病部,連續塗抹3-4次,每次塗抹需要間隔20-30天。 [3] 
卷葉蛾:卷葉蛾主要為害楊梅的嫩梢,影響枝梢的花芽分化,導致次年產量下降。可用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5000倍液在幼蟲期噴霧防治。 [3] 
果蠅:果蠅主要以成蟲舔吸楊梅果實,病菌從傷口入侵,誘發楊梅採前果實腐爛病的發生。果蠅成蟲在楊梅果實上產卵生蟲,嚴重影響楊梅果實的口感和質量。6%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2000倍液噴霧,或在楊梅硬核期用水果汁加1000倍90%敵百蟲可溶性粉劑於容器中,掛在楊梅樹下誘殺果蠅成蟲,並定期更換毒餌,可有效控制果蠅為害。 [3] 
金龜子:金龜子主要為害楊梅的果實以及葉片,嚴重情況下楊梅果實和葉片會被全部吃光,導致楊梅絕收。在楊梅採收初期,使用0.3%印楝素乳油300-500倍液或通過頻振式殺蟲燈誘殺金龜子,可以獲得良好的防治效果。通常來講,1只頻振式殺蟲燈能夠應用安裝於3.33公頃果園中,只要將誘殺到的金龜子等害蟲進行及時清理,就能夠對金龜子進行有效控制。 [3] 

東魁楊梅主要價值

果實汁多,甜酸適中,味濃,含可溶性固形物13.4%,總糖量10.5%,含酸量1.10%,可食率達94.87%,品質優良。適於鮮食或加工。 [2] 
參考資料
  • 1.    黃偉軍主編. 台州現代林業發展理論探索與實踐[M].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20:424-426.
  • 2.    謝深喜主編;吳月嫦副主編. 楊梅現代栽培技術[M]. 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4:16-17.
  • 3.    卓燕. 東魁楊梅的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 農業與技術, 2020, 第40卷(18):103-105.
  • 4.    倪海枝, 陳方永, 王引等. 東魁楊梅優質豐產栽培技術概述[J]. 浙江柑橘, 2019, 第36卷(2):26-30.
  • 5.    東魁楊梅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24-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