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里東村

鎖定
東里東村位於東里鎮政府駐地,東與東安村相接,北依鳳凰崮,西與西村相連,南與唐山隔沂河、韓萊公路相望。全村佔地面積91公頃,其中耕地面積81公頃,主產葡萄、蘋果等,植被面積86公頃,覆蓋率98%。 該村是全市百強村之一,1992年被淄博市委、市政府授予“奔小康示範村”,在淄博市百強村中位居23位。
中文名
東里東村
別    名
董李店
面    積
91 公頃
稱    號
奔小康示範村

東里東村村名由來

相傳有董、 李兩家店坊, 人們以此稱“董李店”,後取其諧音為“東里店”。《續山東考古錄》(卷二十一)載:“(沂水)縣西北九十里,東里店東北五里有東安莊……”東漢建安初,於東安莊置東安郡城,東里店即為郡城附近的村鎮。

東里東村交經濟發展

境內交通便利,韓(旺)萊(鋼)公路橫跨村南,沿韓萊路有皮毛加工廠、製鞋廠、麪粉廠、商品批發飲食服務業街等個體工商户650多户。2000年,全村共有1120户,總人口2968人,其中回族126户、485人,其餘均為漢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26‰,現有江、楊、何、翟、徐、馬等13個姓氏,其中翟姓最多。197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0萬元。200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732.3萬元,人均純收入4000元, 第一、二、三產業佔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6:1.5:2.5,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510萬元,全村純收入150萬元。

東里東村主要榮譽

1988年2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鄉鎮企業先進單位”稱號。
1988年5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 稱號。
1992年1月,被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授予“科普先進村” 稱號。
1992年9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村鎮規劃明星村” 稱號。
1992年11月,被山東省農業廳、山東省水產局、山東省農機局授予“農牧漁業豐收獎”稱號。
1994年被淄博市政府授予“發展鄉鎮企業龍頭村”稱號。

東里東村大事記

1928年12月,東里東村小學建立第一個黨支部。
1939年6月7日,日本侵略軍出動85架飛機轟炸東里店,東村4000餘間房屋被炸塌,300餘人被炸死。
1984年12月,楊恩文當選村支部書記,朱新禮當選村民委員會主任。從此東村在新一屆領導班子帶領下走上了小康之路。
1985年9月,東里東村被淄博市委、市政府表彰為“尊師重教先進單位”。
1987年12月,東里東村黨支部決定大面積種植葡萄,發展林果業,由此帶動了東里鎮林果業的發展。
1988年2月,東里東村被山東省人民政府表彰為“全省鄉鎮企業先進單位”。
1989年4月10日,東村投資81095元,打機井一眼,方便了村民生活。
1991年12月,東里東村投資30萬元的東里中心小學教學樓竣工。
1992年5月1日,東里東村被確定為東里鎮少數民族經濟開發區的“龍頭”。
5月23日,東里東村被縣科委表彰為“巨峯”葡萄科技栽培“豐產先進單位”。
12月7日,東里東村在全縣設“助才”獎學金。
1993年2月27日,山東省省長趙志浩視察東里東村,並召開座談會。2月,東里東村被淄博市委、市政府表彰為小康先進村。3月,東里東村召開加快小康鄉鎮村建設會議,縣長陳留泉參加會議並講話。7月1日,蔬果脆片廠正式投產。是年, 東村投資3.6萬元設立“全縣助才獎”,獎勵每年走進大專院校的優秀學生及其輔導老師。並決定將此活動連續搞10年。
1994年12月,淄博市“全興杯”農民中國象棋賽在東里東村舉行。

東里東村經濟發展

東里東村第一產業

新中國成立前,糧食畝產不足50公斤。建國初,響應黨的號召,村領導帶領農民成立了互助組。 1953年,全村先後辦起了5個初級社,1957年成立了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68年至1975年,投資3萬餘元,投工4萬多個,動土石方8萬立方米, 將26公頃沙丘地、土丘地、斜坡地改造成水平田,架設低壓線路2公里,修變電室兩處。對耕作方式進行了改革,由條播改為畦播, 選用優良品種,使畝產突破了千斤大關,總產達到110萬公斤。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村民的生產積極性。1984年糧食單產800公斤,比1978年增加300公斤。
為進一步提高糧食生產經濟效益,全村統一購進優質玉米種、麥種,進行更新換代。在管理方面,實行六統一(耕、播、收、打、灌、壓),每年向國家提供優質商品糧5萬公斤。
改革開放以來,在村兩委的領導下,大力發展林果業。從1987年開始集中大量財力,投資800多萬元建起了26公頃巨峯葡萄園和8公頃的紅富士、北斗、新紅星等優良品種的高密植蘋果園,並先後和山東大學、中國水果科學研究所取得聯繫,聘請全國知名果樹專家羅新玉教授、汪景彥教授、田勇教授來村指導果樹生產。在田勇的指導下,成功地實施了“巨峯”葡萄貯藏保鮮技術,為開拓葡萄市場、延長市場供應期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淄博市科委、市人事局的幫助下,先後三次從澳大利亞、韓國、日本聘請教授專家來東村講學,指導果樹生產,提高了村民對果樹的管理水平。1992年總產量達到330萬斤,產值450萬元;葡萄畝產6000斤,總產240萬斤,產值240萬元。所產葡萄、蘋果遠銷到廣州、深圳等地。1991年被山東省農業廳授予“特優蘋果獎”稱號,1993年被淄博市科委列為果品試驗示範基地。

東里東村第二產業

工業:1978年,興建了皮毛廠,以此為龍頭,創建了皮鞋、皮件、服裝等50多家聯合體和個體企業。主要產品有狗皮挖花褥、挖花掛毯、裘皮大衣、皮夾克、皮鞋和各種皮件。產品遠銷美、英、日等十幾個國家。1991年與香港富皇集團合資興辦淄博市富源食品有限公司, 總投資650萬美元,年產值600萬美元,利税240萬美元。1991年與香港必泰貿易有限公司合資興辦淄博興泰食品有限公司,總投資50萬美元。1992年與泰國合資舉辦泰興百葉窗項目,總投資100萬美元,年產值104萬美元,利税24萬美元。1993年與韓國合資興辦淄博鮮沂澱粉製品有限公司,總投資370萬元,年產值1500萬元, 利税160萬元。1993年,與香港合資興辦的蔬果脆片加工項目為龍頭,帶動了澱粉加工廠、麪粉廠、飲片廠、紙箱廠等企業的應運而生。這些企業經過對當地資源進行深加工,填補了國內空白。2001年,先後有北京匯源公司的濃縮汁項目、高速公路護欄加工項目、水泥廠投資建設的泡沫包裝項目投入生產。如今,全村工業從業人員1300多人,年銷售額3250萬元,利税500萬元。
建築業:1989年投資300萬元興建佔地1.3公頃的山東永新實業總公司,隨後又投資興建了水泥廠、缸瓦廠、建築裝飾公司等企業,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

東里東村第三產業

1951年辦起第一個供銷合作社。之後,又陸續辦起了磨坊、豆腐坊、餅坊,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為加快經濟建設的步伐,拓展農民致富的路子,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東村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地域條件,成為周邊地區重要的商貿市場。遠近聞名的東里大集,年交易額1000萬元。韓萊路上店鋪林立,沿街已建立起小商品批發市場、汽車配件市場、日用品超市和賓館、飯店、門診樓等,以及食品、糧油、 理髮、汽車修理、電焊維修、加油站等個體工商業户達650户。為使果品不斷增值,引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建立了1000噸的水果保鮮庫;個體水果商也建立起了冷藏庫15處。這樣既改變了村容村貌,又繁榮了當地經濟,為村民致富奔小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該產業從業人員1300多人,2000年實現經濟總收入1500萬元,利税120 0萬元。

東里東村社會進步

東里東村文教科技

建國前,東村的文教科技力量比較薄弱,學齡兒童入學率為31%。建國後, 大力發展文教科技事業,改善辦學條件。1989年,投資2.5萬元建東里東村完全小學1所,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0%,教職工9人。1991年,投資30萬元,重建東村完全小學,建起了一座現代化的教學樓,與西村小學合二為一,改為東里中心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教職工達35人。教育質量明顯提高。1992年,東村投資3.6萬元設立了“全縣助才獎”,獎勵每年走進大專院校的優秀學生和他們的輔導教師,並將本次活動連續搞10年。 1994年,投資9.8萬元,配備了圖書、電視機、錄像機等教學設備,投資8萬元,修建了容納200多人的階梯教室。2001年2月,投資6萬元,配備微機、實物投影儀、錄像機等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開綠燈”。該村先後派20多名教師到濟南、 煙台、 張店等大專院校及教研部門進行培訓學習。至200 0年底,先後有60名學生考入大中專院校,其中本科15名、大專32名、中專13名。19 94年12月,淄博市“全興杯”農民中國象棋賽在東村隆重舉行。1992年3月被淄博市科委命名為“科技系統先進單位”稱號。

東里東村人民生活

建國前,村民生活水平低下,過着半飢半飽的生活,年人均糧食不足5 0公斤, 人均純收入不到20元。建國後,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6年全村人均糧食250公斤,人均純收入35元。1978年人均純收入150多元。1 982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 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2000年人均純收入4000元。現已建起宿舍樓兩座,70户農民已搬入寬敞明亮的新樓房。全村擁有多種機動車輛156輛,程控電話300餘部,彩色電視機350餘台。

東里東村村莊建設

建國前,村內道路坑坑窪窪,泥濘難行,人均住房4平方米。建國後,村領導注重村莊建設,隨着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鼓勵村民拆舊建新,並對村宅基地進行重新規劃。 1988年,投資8.7萬元對振興路等進行水泥硬化,1992年5月投資160萬元, 新建東村大樓為村委辦公室,2001年3月,對何家路段進行水泥硬化。至2000年底,村民均已住上寬敞明亮的大瓦房或二層樓,人均住房面積20多平方米。為加快經濟建設的步伐,鼓勵村民在沿河路經商辦廠,極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發展了當地經濟。1989年至1991年,連續三年被山東省授予“村莊規劃建設先進單位”稱號。

東里東村集體福利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着村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村民福利逐步提高。80年代自來水的飲用,幼兒園的興辦,使村民得到了實惠。1991年,投資4 400元作為獎學金,獎勵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1992年投資3.6萬元,設立“全縣助才獎” ,獎勵每年走進大專院校的優秀大學生和他們的輔導老師。1994年1月,村設立“高壽獎”,每年對60歲以上的老人頒發補助金,使老人安度晚年。1989年10月被臨沂地委、行署,授予“尊老愛幼先進集體”。

東里東村組織建設

東里東村中共地方組織

1928年12月, 東里東村第一個黨支部成立。1939年6月,日本侵略軍出動85架飛機轟炸東里店, 東村黨支部遭到破壞, 黨組織活動轉入地下。1950年全村共產黨員已達到50餘名。 1985年成立東里東村黨支部,楊恩文任黨支部書記。多年來,村黨支部重視加強自身建設,帶領全村村民創業,使村經濟發展躍居全縣第一位、淄博市第23位,被省政府表彰為“鄉鎮企業先進單位”。1988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1991~1992年被山東省科技協會評為“科普先進村”,被淄博市委、市政府表彰為“奔小康示範村”。村黨支部1988年被山東省委授予“先進黨支部” 稱號,連續8年被淄博市委、沂源縣委分別授予“市先進黨支部”“縣先進黨支部”稱號。至2000年,村支部下屬30個黨小組,共有黨員70名。

東里東村基層行政組織

1939年6月, 日本侵略軍轟炸東里店之後,東村抗日農民協會成立。之後村農救會、自衞隊、青救會、婦救會相繼建立。在解放戰爭時期,村政權帶領羣眾積極參軍參戰,發展生產,支援前線。1958年12月4日東里人民公社成立,設立東村生產大隊,1967年成立東村大隊革命委員會。1985年12月成立東村村民委員會,設委員7人,朱新禮任主任,下設10個村民小組。2000年,東村村民委員會由5人組成,主任何家全,副主任趙厚平、翟慎平。

東里東村人物簡介

東里東村楊恩文

1952年2月11日生, 自1984年12月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帶領全村回漢族幹部以林果業為突破口,發展巨峯葡萄30公頃、優質蘋果70公頃,使果品年收入達6 00萬元。在發展林果業同時先後辦起水泥廠、皮手套廠、果脆片廠等21個村辦企業,年產值8000餘萬元,上交利税1000多萬元。東里東村被譽為“沂源縣經濟實力第一村”、“淄博市奔小康先進村”。1994年,楊恩文被淄博市人民政府授予“淄博市農業勞動模範”稱號,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稱號。

東里東村朱新禮

1952年5月生, 1993年擔任東村村主任。在工作中,他與黨支部書記楊恩文團結協作,使東里東村成為沂河源頭首富村。後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組成匯源濃縮汁有限公司,總部設在北京。經過艱苦創業,公司規模日益擴大,所產匯源果汁己成為家喻户曉的名牌飲料。 2000年,在東村建成了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的匯源公司蘋果濃縮汁生產線,為東里鎮工業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東里東村徐繼生

擔任村支部書記以來,他採取多種形式、利用多種渠道籌措資金,加快經濟發展。在他的帶領下,使50多家集體和個體企業得到迅速發展。全村已有90%的户成為萬元户。徐繼生本人多次被沂源縣委、縣政府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縣優秀黨支部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