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港

(江蘇省無錫市東港鎮)

鎖定
東港鎮由原港下鎮與東湖塘鎮合併設立而成,是無錫市規劃建設特大城市框架中20萬人口規模的新型衞星城市。東港鎮交通便捷,建設中的錫東大道和無錫東干線貫穿全境,距張家港、江陰港、滬寧高速公路京滬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無錫機場均僅20公里。東接常熟市,西鄰錫北鎮,南與安鎮街道、羊尖鎮相連,北至江陰市長涇鎮、顧山鎮。鎮人民政府駐金港大道88號。全鎮總面積84.8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5個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近8萬人,外來人口3.5萬人。
中文名稱
東港
所屬地區
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
下轄地區
東湖、朝陽、東昇、黃土塘
面    積
84.8平方公里

東港行政區劃

轄區範圍:15個村民委員會(東湖、朝陽、東昇、黃土塘、亞光、東青河、東南、華東、新巷、陳墅、張繆舍、港東、山聯、勤新、港南)。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東湖塘、港下、蠡漍西、湖塘橋、懷仁)。

東港文化

文化底藴獨特。春秋時期的象塔頭墩遺址至今仍清晰可見,300多年的黃土塘老街遺址、古代名剎香山禪寺還保留着古老的風韻。獨具特色的舞龍、舞獅、廟會、燈會等民俗活動為東港鎮增添了文化魅力。原重慶市市長包敍定、“兩彈一星”元勳姚桐斌、奧運羽毛球冠軍顧俊等都出生在這一方土地。

東港經濟

工業經濟實力雄厚。全鎮已形成服裝、生物工程、橡膠、電子、機械、化工、建材、冶金等主導行業。“恆亨”白炭黑、“亞騰”鋁型材、“南方”焊接設備、“洲翔”焊接設備、“夢卡迪”眼鏡、鏡盒、“華悦”眼鏡、鏡盒均為知名品牌,配套能力強,市場前景廣闊。上市公司紅豆集團屬全國120家大型企業集團改革試點企業,“紅豆”商標為全國馳名商標,紅豆襯衫、西服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晶石集團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全鎮擁有10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4只省級高新技術產品,累計申請專利超200件。私營經濟發展勢頭迅猛,現有私營企業800多家,2003年實現開票銷售超千萬元企業近80家。園區經濟蓬勃興起。擁有港下工業區、陽光園區等主要工業園區,近年來投入近億元用於園區基礎調入建設,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已基本到位,入園企業超百家。為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東港鎮設立了經濟環境監察中心、投資服務中心和註冊辦證中心,指定專職人員幫助企業辦理證照服務,積極為企業提供“一條龍”、“一站式”服務。全鎮實現納税銷售收入54.3億元,財政收入2.5億元。市場商貿繁榮活躍。已建有農貿市場、服裝商城、建材市場、副食品市場、果品市場、水產市場、苗木市場等各類專業市場和商城10個。有5企業擁有進出口自營權,同世界上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經濟貿易關係。出口產品有服裝、電子、橡膠製品、化工等8大門類百餘個品種,在國內主要大中城市建有專業營銷公司50餘家,在美國、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興辦了多家駐外辦事處,在深圳特區建辦了3家“窗口”企業。建築產業初具規模,建築裝潢、城市建築獲國家二級資質。農業向產業化經營快步邁進。全鎮已形成農作機械化、經營規模化、服務市場化的現代農業經營模式。形成了香樟苗木、蝦蟹養殖、果蔬等主導產業,被評為江蘇省花木之鄉,“港下香樟”被評為江蘇省名牌產品,“東湖塘”西瓜被評為無錫市品牌農產品。

東港歷史沿革

2004年2月,由東湖塘鎮與港下鎮合併設立東港鎮。兩鎮各取一字而得名。鎮政府設在東湖塘自然鎮。港下位於大塘河下游,土語稱河港下而得名。原港下鎮,1949年為懷一鎮,屬張涇區。1950年改為港下鄉,1958年改公社,駐地陳墅自然鎮。1969年駐地遷至港下自然鎮。1983年復設鄉,1991年改置鎮。原東湖塘鎮,駐地東湖塘自然鎮。相傳鎮東有一河塘名湖塘而得名。1949年為懷四鎮,屬張涇區。1950年改置東湖塘鄉,後改公社。1983年復置東湖塘鄉,1993年更置鎮。2004年東湖塘、港下2鎮合併設立東港鎮。

東港旅遊

近年來政府大力打造鄉村旅遊產業,起中山聯村為重點抓手,菊花展,菜花展各具特色,山水怡情,特別推廣紅色旅遊觀光發展線路。

東港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鎮區規劃科學,教育、金融、醫療等配套功能齊全,水電、道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完善。港下中心小學為江蘇省實驗小學、懷仁中學是江蘇省重點中學和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東港鎮先後被授予江蘇省衞生鎮、江蘇省文明鎮、江蘇省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示範鎮等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