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槓精

鎖定
槓精是一個網絡流行語,指經常的通過抬槓獲取快感的人、總是唱反調的人、爭辯時故意持相反意見的人。 [1]  從日本同類詞到中國原創與“槓精”一詞含義比較接近的網絡流行語“ky”,擷取自日語。中國的“槓精”一詞來源於一個漫畫,2018年4月有人在網上發表了一幅調侃“槓精”的漫畫:一女生向一“槓精”表白,並要求去見他的母親。“槓精”説:“唯獨這件事不可以,因為‘槓精’不配擁有母親。”這致使“槓精”一詞走紅。 [2] 
據2021年8月29日百度指數顯示,槓精的整體日均搜索指數值為441、移動日均搜索指數值為333、最高峯值為3255,資訊日均指數為11921、最高峯值為250056。 [3] 
中文名
槓精
外文名
devil's advocate
拼    音
gàng jīng
含    義
通過抬槓獲取快感的人、總是唱反調的人、爭辯時故意持相反意見的人
屬    性
網絡流行語
流行時間
2017年11月

槓精詞語來源

從構詞的詞素來看,“槓精”一詞由“槓”和“精”兩個語素組成。從詞源看,“槓”字《説文解字》提到:“槓,牀前橫木也。從木,工聲。”本義指事物“橫木”,即傢俱(如桌椅)腿之間起固定作用的橫撐木,後由物指人,引申為“專橫自是,好與人爭”,如“好抬槓”“他又與人槓上了”。“槓頭”,指愛抬槓(爭辯)的人。“精”在《説文解字》中的解釋為:“精,擇米也。從米,青聲。”該字本義為經過提煉或挑選的優質米,與“粗”相對,也指“提純出來的東西”,如“酒精”,又引申為完美或最好的東西,如“精彩”。隨後“精”由指稱物轉而延伸到指稱人,用來形容人機警聰明,精細明察。“槓精”是網絡組合衍生詞,槓,即抬槓;精,即精靈、精怪。槓精,指“抬槓成精”的人。 [5] 
2017年11月,“槓精”開始走紅,源自固有詞彙“抬槓”和“精怪”二者的結合。在網絡上曾出現各種“精類”,比如,“豬精女孩”“盒子精”“戲精”等,“槓精”成為繼它們之後的又一大網絡熱門精怪,也因其怪異而觸發眾怒。
2018年4月有人在網上發表了一幅調侃“槓精”的漫畫,從此“槓精”迅速走紅。 [5] 

槓精流行背景

從形式上,“槓精”是在“××精”結構的基礎上運用類推手法產生的新詞,結構簡單,意思明瞭,概括性強,語約意豐,體現了新詞語產生的經濟性原則,適應了社會發展對大批新詞的需求,符合人們的認知心理和求異求新的表達需要。“槓精”保留原有語素“精”,“精”是類推的“根”,有很強的概括性,以它為再生點,能產性非常高,通過替換“××”中同屬類義範疇的語素而創造出“槓精”。它新鮮而不生澀,人們一看即懂,一聽即知,易於接受,容易推廣。這一類推造詞法,體現了語言創新與保守的統一,正如索緒爾所説:“類比是革新與保守的原則。” [5] 
從認知視角而言,“槓精”是隱喻認知模式下的產物。隱喻引導我們不斷洞察不同事體之間的相似性,開發我們的創造性思維和想象力……。為表達一個新的概念或術語,在現有的語言詞彙中找不到合適的詞,或有近義詞但不足以表達恰當時,人們常常借用舊詞語的結構模式。隱喻的認知功能之一是填補語言空白……即運用隱喻手法,找尋新舊語境相似的詞語來創造新詞。“槓精”一詞就是通過隱喻方式產生的,起初表達“愛抬槓(爭辯)的人”時,語言系統存在缺位。人們就根據這類人共有的“精怪”特質,尋找出與其相似的舊詞“惹禍精”等,他們共同的特徵是“古怪精靈”,而表達“愛抬槓的人”這一意思時,有別於舊詞,在於側重“抬扛”這一行為傾向。為凸顯這一特徵,在“××精”結構模式上,創造出新詞“槓精”,表達形象、生動,易於理解。 [5] 
其次,語言使用羣體的心理特徵。在網絡上尤其微博討論中,人們自由而平等地交流觀點,但有的網民或缺乏存在感,或自尊心過強,或過於自負,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所以喜歡抬槓。這種“抬槓”式對抗性表達會打破人際關係平等的交流模式。“槓精”們始終以一成不變的觀點和主導、統治的心態看待芸芸眾生,與人交流,自認是主體,堅信自己的看法是正確的,他人都是客體,即是被審查、考量的對象,究其實質,屬於自我意識過剩現象。加上日常生活無法排解的負面情緒,於是在網絡中尋找情緒的宣泄口,無限放鬆自我,盡情釋放情感。這種發泄不分對象,不論對錯,他們刻意在言語上戰勝別人,傾盡全身氣力去“撥亂反正”,極力去辯解與自己格格不入的觀點,他們與人交流的目的是想證明自己所謂的狡辯“實力”,從而獲得心理上的快感和優越感。 [5] 
再其次,吐槽文化的引導。隨着社交媒體的快速發展,當前“吐槽”已成為網絡文化中的一種常見形態。網絡空間具有“觀點的自由市場”和用户的隱蔽性等屬性,作為“吐槽文化”主力軍的青年羣體,他們以拆台、揭短為特徵的吐槽力度愈來愈大,“網絡暴民”“網絡噴子”等語言暴力羣體比比皆是。以微博為代表的網絡媒體中,公眾的網絡話語空間越來越開放。為了博取關注,言辭變得越來越激烈,觀點變得越來越偏激,很多網民逐漸陷入對抗性表達的氛圍中,進而湧現出越來越多以對抗性表達抒發意見的羣體——“槓精”。 [5] 

槓精詞語應用

槓精語義辨析

“槓精”側重突出“槓”的意義,含有調侃、諷刺意味,多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這種人往往不問真相,不管別人説什麼,先挑刺反駁,為反對而反對,為爭論而爭論。他們的本能反應是攻擊對方、誓死反駁,通過打壓對方來抬高自己,無時無刻不在施展抬槓的本領。這類人其實在用一種近乎“耍無賴”的姿態,專門打壓對方的“軟肋”,並以此為樂。 [5] 

槓精句法結構

從句法結構上看,“槓精”屬於雙音節VN型複合詞,“槓”和“精”,即V(槓)和N(精)之間的結構關係是“動作+施事”,N(精)是V(槓)的施事者,VN型屬於偏正式,即“抬槓的精怪”。從結構內部來看,VN型複合詞V可以是雙音節,如“(惹禍)精”,也可以是單音節,如“(槓)精”。根據語言的經濟性原則,VN結構省去了形態標記“的”,不説“槓的精”,而是凝練為“槓精”。N(精)屬於詞語中的基本層次範疇,指稱的人物具有類別性,只要與V(槓)動作所表達的語義成分相關,並滿足一定的語用要求,V(槓)就能更換,即可創造性地加以使用。由此,VN 結構具有同質性(精靈古怪)且能產性較強。“槓精”就是在“人精”“惹禍精”“敗家精”等詞語基礎上產生的新詞。 [5] 

槓精引用示例

(1)現在遇到“槓精”,我都回一句“你真可愛”,對方馬上就不抬槓了。(《人民日報》2018年5月15日)
(2)……卻立刻被一羣網絡俠羣攻,出現了互聯網最常見的“槓精”文化。(《錢江晚報》2018年4月23日)
(3)互懟,槓精,出沒!2018南京樓市十大營銷案例出爐……(鳳凰網,2018年12月7日)
(4)多和“槓精”交朋友,你會打開新世界的大門。(《青年文摘》2018年第12期) [5] 

槓精社會影響

語言是社會的一部分,語言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文明進步。正如“佛系”取代“屌絲”,“槓精”取代“撕×”。“屌絲”“撕×”粗鄙刺眼,已慢慢褪去“流行”的光環,淡出聊天界面,退出朋友圈。粗俗的詞語逐漸離場,喪失了生命,背後是早已默默生根發芽“向上”的力量。這一現象説明網民思想越來越成熟,發言越來越理性,文明程度在不斷提高,也反映了民眾倡導正確的價值觀的同時,對不理性行為“動輒抬槓”的深刻反思與極力批判。然而,我們也看到,被稱為“槓精”的人當中,不乏勤于思考、敢於質疑的弄潮兒。我們不得不讚嘆他們崇尚自由,洞察奧妙和善於言辭、敢於批判的品質。作為一個久經考驗誕生的流行語,在網絡上大面積傳播,進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是網民創造力的體現,也展現了語言本身擁有的旺盛生命力。流行語是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從中可以窺見社會生活的真實面貌。緊扣時代特徵,從熱詞中驅散負能量的寒霜,敢於批判負面情緒、不理性行為,弘揚和輸出積極健康的社會價值觀,讓流行語成為正能量的載體,是流行語推廣的一大原則。 [5] 

槓精榮譽表彰

2018年12月3日,“槓精”被《咬文嚼字》公佈為2018十大流行語 [5]  12月19日,“槓精”入選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佈的“2018年度十大網絡用語”。 [6] 

槓精逸聞趣事

“槓精”不是現代社會才有的產物,只要有語言的地方,就會有“槓”。春秋戰國時期還出現了職業“槓精”——名家。作為諸子百家中獨樹一幟的存在,名家奉行的是“以非為是,以是為非,是非無度”詭辯之術,有着非常專業的抬槓素養。名家的創始人是鄧析,他的抬槓技巧非常高超,因此跟着他學習的人數不勝數。 [4] 
有一年鄭國發大水,富人渡河時不慎淹死,其屍體被一個窮人打撈上來。富人家屬希望能贖回屍體,窮人卻漫天要價,雙發僵持不下。於是富人家屬請教鄧析,鄧析便説:“你們不必着急,對方只能把這具屍體賣給你,因為除了你,沒有第二個人會向他買這具屍體。”過了幾日,窮人也來請教鄧析,鄧析説:“你不必着急,對方只能從你這裏買屍體,因為除了你這裏,別處是買不到的。”經鄧析這麼一攪和,過了幾天屍體腐爛了,窮人富人都沒得償所願,於是怒告鄧析。鄧析把對雙方説的話又重複了一遍,辦案的官員聽完,覺得聽起來很有道理的樣子,便判了原告一個攪亂公堂的罪名。然而,鄧析最終卻因為過於能槓,使得“鄭國大亂,民口歡譁”,被鄭國執政者處死。“槓精”祖師爺雖被處死,自有後人繼承衣缽。 [4] 
莊子曾遇到過一位“槓精”,有一日,他看見水中的魚在游泳,便感嘆了一句:魚可真快樂啊!普通人通常是應和一句也就罷了,惠施不是普通人,自然要發揮“槓精”的超能力,他説的是:你又不是魚,憑什麼説魚快樂呢?當然莊子也不是吃素的,他反問惠施:你又不是我,怎麼不知道我不知道魚快樂呢?惠施説:我不是你,當然不知道你,但你也不是魚,當然不知道魚是不是不快樂。魚:無語。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