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杞孝公

鎖定
杞孝公(?―前550年2月6日),名叫姒丐,是杞國的第11任君主,杞桓公之子,繼承其爵位。在位17年,傳於其弟杞文公
杞孝公在位期間多次參與以晉國為首的多國聯盟進攻鄭國、秦國。杞孝公為晉平公之舅,杞孝公死晉平公為之悼喪,被認為是“禮為鄰國闕”的典型。 [1] 
本    名
姒丐
別    名
杞孝公
所處時代
春秋
民族族羣
華夏族(漢族別稱)
逝世日期
前550年2月6日 [1] 

杞孝公人物生平

杞孝公(?―前550年2月6日),名叫姒丐(又名匄),是杞國的第11任君主,杞桓公之子。前566年—前550年在位,在位17年,卒於魯襄公二十三年三月己巳(前550年2月6日) [3]  ,傳於其弟杞文公 [2] 

杞孝公在位期間大事記

魯襄公六年三月壬午(前567年2月12日),杞桓公卒,其子孝公丐繼任杞伯。
杞孝公三年(前564年)冬,參與以晉國為首的多國同盟進攻鄭國,最終鄭國求和,十一月己亥(前564年10月11日),以晉國主持盟會。
杞孝公四年四月戊午(前563年2月28日),晉悼公、魯襄公、宋平公、衞獻公、曹成公、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孝公)、小邾子、齊國太子光在柤地會盟,共同會見吳王壽夢。
杞孝公五年(前562年)四月,再次參與以晉國為首的多國同盟進攻鄭國,鄭國害怕求和,七月己未(前562年6月23日),諸侯在亳城北與鄭國會盟。盟書説:“凡是我們同盟國家,不要囤積糧食,不要壟斷利益,不要庇護罪人,不要收留壞人。救濟災荒,安定禍患,統一好惡,輔助王室。有人觸犯這些命令,司慎、司盟的神,名山、名川的神,各種天神,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國的祖宗,明察的神靈誅戮他,使他失去百姓,喪君滅族,滅國亡家。”後楚、秦聯合進攻鄭國,鄭國又倒向楚國,七月丙子(前562年7月10日),隨楚、秦一起進攻宋國。於是,九月,諸侯又聯合伐鄭,兵臨城下,鄭國再次求和。九月甲戌(前562年9月6日),晉國趙武入城和鄭簡公談判,十月丁亥(前562年9月19日),鄭國派子展出城會盟晉悼公。十二月戊寅(前562年11月9日),晉、鄭國君在蕭魚舉行會見。庚辰(前562年11月11日),赦免鄭國的俘虜,都給以禮遇放回去。收回巡邏兵,禁止掠奪。晉悼公派叔肸通告諸侯,魯襄公派臧孫紇回答説:“凡是我們同盟國家,小國有了罪過,大國派兵討伐,如果稍有所得,很少對小國不加赦免的,寡君聽到命令了。”
杞孝公八年(前559年)四月,晉悼公率領包括杞國在內的諸侯進攻秦國。

杞孝公史籍記載(摘錄)

杞孝公春秋左氏傳·襄公六年

◇襄公六年 [3] 
【經】六年春王三月,壬午,杞伯姑容卒。夏,宋華弱來奔。秋,杞葬桓公。滕子來朝。莒人滅鄫。冬,叔孫豹如邾,季孫宿如晉。十有二月,齊侯滅萊。
【傳】六年春,杞桓公卒,始赴以名,同盟故也。

杞孝公春秋左氏傳·襄公九年

◇襄公九年 [3] 
【經】九年春,宋災。夏,季孫宿如晉。五月辛酉,夫人姜氏薨。秋八月癸未,葬我小君穆姜。冬,公會晉侯、宋公、衞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伐鄭。十有二月己亥,同盟於戲。楚子伐鄭。
【傳】……
冬十月,諸侯伐鄭。庚午,季武子、齊崔杼、宋皇鄖從荀罃、士□門於鄟門。衞北宮括、曹人、邾人從荀偃、韓起門於師之梁。滕人、薛人從欒□、士魴門於北門。杞人、郳人從趙武、魏絳斬行慄。甲戌,師於汜,令於諸侯曰:「修器備,盛□糧,歸老幼,居疾於虎牢,肆眚,圍鄭。」鄭人恐,乃行成。中行獻子曰:「遂圍之,以待楚人之救也而與之戰。不然,無成。」知武子曰:「許之盟而還師,以敝楚人。吾三分四軍,與諸侯之鋭以逆來者,於我未病,楚不能矣,猶愈於戰。暴骨以逞,不可以爭。大勞未艾。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先王之制也」諸侯皆不欲戰,乃許鄭成。十一月己亥,同盟於戲,鄭服也。

杞孝公春秋左氏傳·襄公十年

◇襄公十年 [3] 
【經】十年春,公會晉侯、宋公、衞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會吳於柤。夏,五月甲午,遂滅逼陽。公至自會。楚公子貞、鄭公孫輒帥師伐宋。晉師伐秦。秋,莒人伐我東鄙。公會晉侯、宋公、衞侯、曹伯、莒子、邾子、齊世子光、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鄭。冬,盜殺鄭公子□非、公子發、公孫輒。戍鄭虎牢。楚公子貞帥師救鄭。公至自伐鄭。
【傳】十年春,會於柤,會吳子壽夢也。三月癸丑,齊高厚相大子光以先會諸侯於鍾離,不敬。士莊子曰:「高子相大子以會諸侯,將社稷是衞,而皆不敬,棄社稷也,其將不免乎!」
夏四月戊午,會於柤。
……
秋七月,楚子囊、鄭子耳伐我西鄙。還,圍蕭,八月丙寅,克之。九月,子耳侵宋北鄙。孟獻子曰:「鄭其有災乎!師競已甚。周猶不堪競,況鄭乎?有災,其執政之三士乎!」
 莒人間諸侯之有事也,故伐我東鄙。
諸侯伐鄭。齊崔杼使大子光先至於師,故長於滕。己酉,師於牛首。

杞孝公春秋左氏傳·襄公十一年

◇襄公十一年 [3] 
【經】十有一年春王正月,作三軍。夏四月,四卜郊,不從,乃不郊。鄭公孫舍之帥師侵宋。公會晉侯、宋公、衞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鄭。秋七月己未,同盟於亳城北。公至自伐鄭。楚子、鄭伯伐宋。公會晉侯、宋公、衞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鄭,會於蕭魚。公至自會。楚執鄭行人良霄。冬,秦人伐晉。
【傳】……
四月,諸侯伐鄭。己亥,齊大子光、宋向戌先至於鄭,門於東門。其莫,晉荀罃至於西郊,東侵舊許。衞孫林父侵其北鄙。六月,諸侯會於北林,師於向,右還,次於瑣,圍鄭。觀兵於南門,西濟於濟隧。鄭人懼,乃行成。
秋七月,同盟於亳。範宣子曰:「不慎,必失諸侯。諸侯道敝而無成,能無貳乎?」乃盟,載書曰:「凡我同盟,毋藴年,毋壅利,毋保奸,毋留慝,救災患,恤禍亂,同好惡,獎王室。或間茲命,司慎司盟,名山名川,羣神羣祀,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國之祖,明神殛之,俾失其民,隊命亡氏,踣其國家。」

杞孝公春秋左氏傳·襄公十四年

◇襄公十四年 [3] 
【經】十有四年春王正月,季孫宿、叔老會晉士□、齊人、宋人、衞人、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會吳於向。二月乙朔,日有食之。夏四月,叔孫豹會晉荀偃、齊人、宋人、衞北宮括、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伐秦。己未,衞侯出奔齊。莒人侵我東鄙。秋,楚公子貞帥師伐吳。冬,季孫宿會晉士□、宋華閲、衞孫林父、鄭公孫蠆、莒人、邾人於戚。
【傳】……
夏,諸侯之大夫從晉侯伐秦,以報櫟之役也。

杞孝公春秋左氏傳·襄公二十三年

◇襄公二十三年 [3] 
【經】二十有三年春王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三月己巳,杞伯□卒。夏,邾畀我來奔。葬杞孝公。陳殺其大夫慶虎及慶寅。陳侯之弟黃自楚歸於陳。晉欒盈復入於晉,入於曲沃。秋,齊侯伐衞,遂伐晉。八月,叔孫豹帥師救晉次於雍榆。己卯,仲孫速卒。冬十月乙亥,臧孫紇出奔邾。晉人殺欒盈。齊侯襲莒。
【傳】二十三年春,杞孝公卒,晉悼夫人喪之。平公不徹樂,非禮也。禮,為鄰國闕。

杞孝公春秋公羊傳·襄公六年

◇襄公六年 [4] 
春王三月壬午,杞伯姑容卒。
夏,宋華弱來奔。
 秋,葬杞桓公。
滕子來朝。
莒人滅鄫。
冬,叔孫豹如邾婁。
季孫宿如晉。
十有二月,齊侯滅萊。曷為不言萊君出奔?國滅君死之正也。

杞孝公春秋公羊傳·襄公九年

◇襄公九年
春,宋火。曷為或言災,或言火?大者曰災,小者曰火。然則內何以不言火?內不言火者,甚之也。何以書?記災也。外災不書,此何以書?為王者之後記災也。
夏,季孫宿如晉。
五月辛酉,夫人姜氏薨。
秋八月癸未,葬我小君繆姜。
冬,公會晉侯、宋公、衞侯、曹伯、莒子、邾婁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婁子、齊世子光伐鄭。十有二月己亥,同盟於戲。
楚子伐鄭。

杞孝公春秋公羊傳·襄公十年

◇襄公十年 [4] 
春,公會晉侯、宋公、衞侯、曹伯、莒子、邾婁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婁子、齊世子光,會吳於柤。
夏五月甲午,遂滅逼陽。公至自會。
楚公子貞,鄭公孫輒帥師伐宋。
晉師伐秦。
秋,莒人伐我東鄙。
 公會晉侯、宋公、衞侯、曹伯、莒子、邾婁子、齊世子光、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婁子伐鄭。
冬,盜殺鄭公子斐、公子發、公孫輒。
戍鄭虎牢。孰戍之?諸侯戍之。曷為不言諸侯戍之?離至不可得而序,故言我也。諸侯已取之矣,曷為系之鄭?諸侯莫之主有,故反系之鄭。
楚公子貞帥師救鄭。
公至自伐鄭。

杞孝公春秋公羊傳·襄公十一年

◇襄公十一年 [4] 
春王正月,作三軍。三軍者何?三卿也。作三軍何以書?譏。何譏爾?古者上卿、下卿、上士、下士。
夏四月,四卜郊不從,乃不郊。
鄭公孫舍之帥師侵宋。
公會晉侯、宋公、衞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婁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婁子伐鄭。
 秋七月己未,同盟於京城北。公至自伐鄭。
楚子、鄭伯伐宋。
公會晉侯、宋公、衞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婁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婁子伐鄭,會於蕭魚。此伐鄭也,其言會於蕭魚何?蓋鄭與會爾。公至自會。
楚人執鄭行人良霄。
冬,秦人伐晉。

杞孝公春秋公羊傳·襄公十四年

◇襄公十四年 [4] 
春王正月,季孫宿、叔老會晉士丐、齊人、宋人、衞人、鄭公孫囆、曹人、莒人、邾婁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婁人,會吳於向。
二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夏四月,叔孫豹會晉荀偃、齊人、宋人、衞北宮結、鄭公孫囆、曹人、莒人、邾婁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婁人伐秦。
己未,衞侯衎出奔齊。
莒人侵我東鄙。
秋,楚公子貞帥師伐吳。
冬,季孫宿會晉士丐、宋華閲、衞孫林父、鄭公孫囆、莒人、邾婁人於戚。

杞孝公春秋公羊傳·襄公二十三年

◇襄公二十三年 [4] 
春王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三月己巳,杞伯丐卒。
夏,邾婁鼻我來奔。邾婁鼻我者何?邾婁大夫也。邾婁無大夫,此何以書?以近書也。
葬杞孝公。
陳殺其大夫慶虎及慶寅。
陳侯之弟光自楚歸於陳。
晉欒盈復入於晉,入於曲沃。曲沃者何?晉之邑也。其言入於晉,入於曲沃何?欒盈將入晉,晉人不納,由乎曲沃而入也。
秋,齊侯伐衞,遂伐晉。八月,叔孫豹帥師救晉,次於雍渝,曷為先言救而後言次?先通君命也。
己卯,仲遜漱卒。
冬十月乙亥,臧孫紇出奔邾婁。
晉人殺欒盈。曷為不言殺其大夫?非其大夫也。
齊侯襲莒。

杞孝公春秋穀梁傳·襄公六年

◇襄公六年 [5] 
六年春,王三月壬午,杞伯姑容卒。
夏,宋華弱來奔。
秋,葬杞桓公。滕子來朝。莒人滅繒。非滅也。中國日,卑國月,夷狄時。繒,中國也;而時,非滅也。家有既亡,國有既滅。滅而不自知,由別之而不別也。莒人滅繒,非滅也,非立異姓以蒞祭祀,滅亡之道也。
冬,叔孫豹如邾。季孫宿如晉。

杞孝公春秋穀梁傳·襄公十年

◇襄公十年 [5] 
十年春,公會晉侯、宋公、衞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會吳於柤。會又會,外之也。
夏,五月甲午,遂滅傅陽。遂,直遂也。其曰遂何?不以中國從夷狄也。公至自會。會夷狄不致,惡事不致,此其致何也?存中國也。中國有善事則並焉,無善事則異之,存之也。汲鄭伯,逃歸陳侯,致柤之會,存中國也。楚子貞、鄭公孫輒帥師伐宋。晉師伐秦。
秋,莒人伐我東鄙。公會晉侯、宋公、衞侯、曹伯、莒子、邾子、齊世子光、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鄭。
冬,盜殺鄭公子斐、公子發、公孫輒。稱盜以殺大夫,弗以上下道,惡上也。戍鄭虎牢。其曰鄭虎牢,決鄭乎虎牢也。楚公子貞帥師救鄭。公至自伐鄭。

杞孝公春秋穀梁傳·襄公十一年

◇襄公十一年 [5] 
十有一年春,王正月,作三軍。作,為也。古者天子六師,諸侯一軍。作三軍,非正也。
夏,四月,四卜郊,不從,乃不郊。夏,四月,不時也。四卜,非禮也。鄭公孫舍之帥師侵宋。公會晉侯、宋公、衞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鄭。
秋,七月己未,同盟於京城北。公至自伐鄭。不以後致,盟後復伐鄭也。楚子、鄭伯伐宋。公會晉侯、宋公、衞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鄭,會於蕭魚。公至自會。伐而後會,不以伐鄭致,得鄭伯之辭也。楚人執鄭行人良霄。行人者,挈國之辭也。
冬,秦人伐晉。

杞孝公春秋穀梁傳·襄公十四年

◇襄公十四年 [5] 
十有四年春,王正月,季孫宿,叔老會晉士□、齊人、宋人、衞人、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會吳於向。
二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夏,四月,叔孫豹會晉荀偃、齊人、宋人、衞北宮括、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伐秦。己未,衞侯出奔齊。莒人侵我東鄙。
秋,楚公子貞帥師伐吳。
冬,季孫宿會晉士□、宋華閲、衞孫林父、鄭公孫蠆、莒人、邾人於戚。

杞孝公春秋穀梁傳·襄公二十三年

◇襄公二十三年 [5] 
二十有三年春,王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三月己巳,杞伯□卒。
夏,邾畀我來奔。葬杞孝公。陳殺其大夫慶虎及慶寅。稱國以殺,罪累上也。及慶寅,慶寅累也。陳侯之弟光自楚歸於陳。晉欒盈復入於晉,入於曲沃。
秋,齊侯伐衞,遂伐晉。
八月,叔孫豹帥師救晉,次於雍渝。言救後次,非救也。己卯,仲孫速卒。
冬,十月乙亥,臧孫紇出奔邾。其日,正臧孫紇之出也。蘧伯玉曰:「不以道事其君者,其出乎!」晉人殺欒盈。惡之,弗有也。齊侯襲莒。

杞孝公三家注史記·卷三十六·陳杞世家第六

陳胡公滿者,虞帝舜之後也。昔舜為庶人時,堯妻之二女,居於媯汭,其後因為氏姓,姓媯氏。舜已崩,傳禹天下,而舜子商均為封國。夏後之時,或失或續。至於周武王克殷紂,乃復求舜後,得媯滿,封之於陳,以奉帝舜祀,是為胡公。
胡公卒,子申公犀侯立。申公卒,弟相公皋羊立。相公卒,立申公子突,是為孝公。孝公卒,子慎公圉戎立。慎公當週厲王時。慎公卒,子幽公寧立。 [6] 

杞孝公儀禮註疏·聘禮第八

赴者至,則衰而出,(禮為鄰國闕,於是可以凶服將事也。)
[疏]“赴者”至“而出”。○注“禮為”至“事也”。○釋曰:雲“禮為鄰國闕”者,案襄二十三年,《春秋左氏傳》雲:“杞孝公卒,晉悼夫人喪之,平公不徹樂,非禮也。禮,為鄰國闕。”服注云:“鄰國尚為之闕樂,況舅甥之親乎?”若然,赴者至,主國君使者衰而出,則主國可以闕樂。雲“於是可以凶服將事”者,謂主人所歸禮,則賓可以凶服受之,其正行聘享,則著吉服矣。故《雜記》雲“執玉不麻”是也。 [1] 

杞孝公日知錄·卷二十七

二十三年,“禮為鄰國闕”。解曰:“禮,諸侯絕期,故以鄰國責之。”非也。杞孝公,晉平公之舅。尊同不降,當服緦麻三月。言鄰國之喪,且猶徹樂,而況於母之兄弟乎! [7] 
參考資料
  • 1.    《儀禮註疏》[漢]鄭玄
  • 2.    劉坦.史記紀年考.北京:中華書局,2017:283-285
  • 3.    《春秋左氏傳》[戰國]左丘明
  • 4.    《春秋公羊傳》[戰國]公羊高
  • 5.    《春秋穀梁傳》[戰國]榖梁俶
  • 6.    《三家注史記》[漢]司馬遷
  • 7.    《日知錄》[清]顧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