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杞國

鎖定
杞國(約前2000年—前445年),是中國歷史上自夏代到戰國初年的一個諸侯國,由華夏族所建立,國祚延綿1500多年,國君為姒姓大禹的直系後裔。
周朝初年,杞國重新建國,周天子始封杞國為公爵,後至春秋時又降為伯爵。周武王滅亡商朝之後,尋找夏朝開國君主的後裔,結果找到了杞東樓公,便封他到杞地,延續杞國國祚,主管對夏朝君主的祭祀。杞國王族出自華夏,夏商周三代分封諸侯國一直奉行“夏君夷民”的做法。
杞在初分封於河南杞縣,西周懿王前遷入山東,因捲入叛亂被周王朝遷置新泰寧陽一帶,直至春秋早期。因受四鄰覬覦,杞國滅淳于國,遷都取地。春秋中期,淮夷擾杞,杞國遷都緣陵。春秋中期偏晚階段,晉國為杞修城。到春秋晚期,杞人被迫再次遷徙到魯國北部一帶。
自杞東樓公起,有史料可考的傳了二十位國君。直到公元前445年,杞國亡於楚國,其地盡歸楚國。
中文名
杞國
建立時間
約公元前2000年
滅亡時間
公元前445年
國    姓
姒姓
主要民族
華夏族(漢族古稱)
語    種
上古漢語

杞國歷史背景

杞國夏朝時期

在夏朝時期,杞國就已存在,與同為姒姓封國的繒國為鄰,國君皆為大禹後裔。

杞國商朝時期

根據《大戴禮記·少間篇》記載,商湯擊敗夏桀,滅亡夏朝之後,將夏王室姒的一些遺族遷到杞國 [12]  (今河南杞縣一帶)。但後來曾數次廢掉杞國封號。 [1] 
杞國的存在也得到殷商甲骨文的證實,商王武丁曾娶一位杞國的女子為妃,是其六十多個后妃之一。當時,杞國的爵位伯爵。而在帝辛(商紂王)時,卜辭上也有:“壬辰卜,在杞,貞:今日王步於商,亡災?”的字樣。

杞國周朝時期

孔廟 孔廟
周武王滅亡商朝後,尋找夏朝開國君主夏禹的後裔,結果找到東樓公,便將他封到杞地,延續杞國國祚,主管對夏朝君主的祭祀。從杞東樓公到杞謀娶公,《史記》記載共傳四世,其間年份不詳,但杞謀娶公在位時期,正值周厲王當政 [2]  ,和周武王封其東樓公相差200多年,共經歷十位周王,因此有人推算,其間杞國的世系一定有所缺漏。
杞謀娶公時,將杞國從杞縣一帶遷到山東。當時,杞國曾先後受到宋國淮夷徐國等勢力的攻打,無法在河南地區立足,只得暫到山東滕縣附近的邾國避難,而後遷徙到新泰一帶。

杞國春秋時期

公元前647年,由於淮夷宋國的入侵,杞國被迫繼續向東遷徙。杞成公在位時期,將杞國遷到緣陵(今山東昌樂縣附近)。到公元前544年,杞文公再把杞國遷到淳于(今濰坊市坊子區黃旗堡街道杞城村)。
公元前572年魯國正卿季文子做媒,將杞桓公之女杞女嫁春秋霸主晉悼公姬周為夫人。後來,杞女為晉悼公生下一子,名姬彪,為春秋霸主晉平公
杞國末年,內政不穩,連續出現國君的弟弟弒君自立的情況。公元前506年,杞悼公去世,其子杞隱公即位。但僅過數月,杞隱公就遭其弟杞釐公弒殺。好景不長,杞釐公死後把國君之位傳給兒子杞湣公,杞湣公在位十六年後,於公元前471年亦遭其弟杞哀公弒殺。 [3] 
公元前445年,杞國最終在楚惠王的進攻之下滅國,杞簡公成為杞國末代君主。 [4] 

杞國相關記載

杞國地圖 杞國地圖
杞國是個小國,史書罕有記載,《史記》中雖有《陳杞世家》記載陳國、杞國兩國的歷史,但對杞國的描述只有二百七十多字,而且還特別説到:“杞國微小,其事蹟不值得記載。” [5]  這樣的小國,在周圍強鄰的壓迫下,被迫屢次遷徙。
據《大戴禮記·少間篇》記載,商湯擊敗夏桀,滅亡夏朝後,將夏王室姒的一些遺族遷到杞國(今河南杞縣一帶)。杞國最初大致在今河南省杞縣一帶,後來遷到今山東省新泰,後又遷至昌樂、再至安丘東北(坊子區黃旗堡街道杞城村)。杞國的存在也得到殷商甲骨文的證實,商王武丁曾娶一位杞國女子為妃,是其六十多位后妃之一。當時,杞國的爵位是伯爵,甲骨文卜辭有“杞侯”的字樣。
杞國雖小,但也有其重要意義,那就是杞國人是夏朝王室的後裔 [6-7]  ,存有夏禮,與越國公族同出一脈。因此孔子曾為考察夏朝之禮而到訪杞國。但是由於杞國文獻大多散失,因此孔子感慨道:“夏朝的禮,我能説出來,但是夏朝的後代杞國不足以證明我的話;殷朝的禮,我能説出來,但殷朝的後代宋國不足以證明我的話。這都是由於文字資料和熟悉夏禮、殷禮的人不足的緣故。如果足夠的話,我就可以得到證明。” [8] 
歷史上還流傳着一些和杞國有關的故事, 《列子·天瑞》中所説的杞人憂天的故事,就發生在杞國。該成語雖説往往用來形容庸人自擾的無謂擔憂,但也有人認為,這和杞國多經磨難而造成的國人憂患意識有關。
杞國世家 杞國世家
共計有六塊殷墟甲骨文提到杞侯或杞地,可作為商代杞國存在的證據。而在杞縣尚未找到杞國遺存,縣城中曾有後人建的東婁公廟,祭祀杞國開國君主東婁公(杞東樓公),該建築在1949年後也已被拆毀。清朝道光光緒年間,曾在新泰出土過一批杞伯每亡所做的青銅器。2002年,新泰周家莊又發現杞國的貴族墓葬羣,證實新泰曾是杞國所在地。另外,1962年,武漢市文物商店曾收購到一件杞伯每亡的簋,1966年,山東滕縣出土了一件每亡的鼎。

杞國歷代君主

商代時的杞國君主已不可考,周朝時期杞國國君世系較全,現公認能考證出來的有20位國君,自杞東樓公始,至杞簡公終,基本父子相繼,偶有兄終弟及。其中杞武公之前四位國君在位具體時間不可考,並且其間很可能還有缺漏。杞武公之後的君主在位時間都有記載,其中最長的是杞桓公,在位共70年 [9]  ,最短的是杞隱公,在位僅數月,便遭其弟弒殺篡位。
至於杞國國君的爵位,雖然《史記》皆記載為公爵,但實際上爵位卻有變化。周武王時封杞,拜為列國,待為上公,禮遇極隆。周平王東遷之後,周王室衰落,杞國封號逐漸遭貶,在《春秋》等史書中,杞國國君時而被稱為“杞候”、時而被稱為“杞伯”,甚至被稱為“杞子”。新泰等地出土的杞國青銅器銘文上有杞伯每亡的標記,可以證明杞國爵位曾降至伯爵。
國君稱號
在位時間
在位年數
前1046年-?
-
-
?-前751年
前750年-前704年?
47年
前703年-前681年
23年
前680年-前673年
8年
前672年-前655年
18年
前654年-前637年
18年
前636年-前567年
70年
前566年-前550年
17年
前549年-前536年
14年
前535年-前518年
18年
前517年-前506年
12年
前506年-506年
七個月
前505年-前487年
19年
前486年-前471年
16年
前470年-前461年
10年
前460年-前449年
12年
前448年-前445年(楚滅杞)
4年

杞國皇城頂遺址遺址

在坊子區黃旗堡街道杞城村西約200米處有一面積約300畝的高台地,當地相傳為杞國王城所在地。台地北側有1.5-2.0米文化層,漢代灰坑及春秋、戰國及漢代瓷磚陶器片皆有,出土的文物為戰國至漢代的筒瓦、瓦當、陶罐、陶盆、陶甕、鐵钁、銅劍、鐵範及硯石等。

杞國故城城牆

留有西城牆南段,城內文化積澱比較豐富,保存也較完好。

杞國周家莊子遺址

該遺址位於坊子區黃旗堡街道周家莊子村西北,北距汶河僅約50米。平面形狀呈長方形,東西長約300米,南北寬約100米,面積約30000平方米。該遺址地勢相對較高,比周圍農田高出約0.5米,遺址北部以明代的老官嶺為邊界,為整個遺址的最高處。遺址上陶片分佈比較密集,採集到的標本多為泥質灰陶,帶有粗、細繩紋,可辨器行有鬲、罐、盆、瓦和磚等器物殘片。據此初步判斷該遺址的年代為商周、秦漢。

杞國周家莊子墓地

位於坊子區黃旗堡街道周家莊子村西南,西距汶河約50米,處在高崗台上,西北緊接抵擋汶水的官嶺,據當地村民所言,墓地所在高崗面積很大,上世紀六十年代平整土地破壞了台地的南部和東部,人工取土形成兩道斷崖,從剖面可見墓葬痕跡和一些散落的陶片,現存高崗台地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約36米,東西寬約10米,面積約為360平方米,上有2處盜洞,地表和剖面採集有繩紋筒瓦、灰陶盆口沿及瓦稜紋罐等,時代上應屬東周到漢代。

杞國石佛寺遺址

該遺址位於坊子區黃旗堡街道西門口村西南100米,是建於漢代的石佛寺遺址,石佛寺歷史悠久,由此衍生了較多的民間傳説。

杞國九女冢

位於杞城西南1公里處汶河岸邊,主墓封土為圓墳類型,封土曾因村民取土範圍縮小,上有一處盜洞,通高約4米。

杞國典故

《列子·天瑞》之“杞人憂天”的故事: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其人曰:“奈地壞何?”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長廬子聞而笑之曰:“虹蜺也,雲霧也,風雨也,四時也,此積氣之成乎天者也。山嶽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積形之成乎地者也。知積氣也,知積塊也,奚謂不壞?夫天地,空中之一細物,有中之最巨者。難終難窮,此固然矣;難測難識,此固然矣。憂其壞者,誠為大遠;言其不壞者,亦為未是。天地不得不壞,則會歸於壞。遇其壞時,奚為不憂哉?”子列子聞而笑曰:“言天地壞者亦謬,言天地不壞者亦謬。壞與不壞,吾所不能知也。雖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來不知去,去不知來。壞與不壞,吾何容心哉?”
《山海經》《淮南子》《路史》《列子·天瑞》《史記》等史料中均有記載。《列子·天瑞》中對其基本內容敍述為:杞國有個人擔心天塌下來,為此有所憂慮,寢食難安,有個智者從天體構成對他進行了開導,然後問答的雙方都疑慮頓消,舒心地笑了。長廬子列子也愉快地討論了一番自己心目中的宇宙、自然。
2014年12月,河南開封申報的“杞人憂天傳説”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孔子文化享譽海內外的同時,中華民族文化瑰寶“老子傳説”也不甘屈後,成功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同獲此殊榮的還有“杞人憂天傳説”。該傳説傳承的文化內涵已演化為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10-11] 
參考資料
  • 1.    《史記·卷三十六·陳杞世家第六》:殷時或封或絕。
  • 2.    《史記·卷三十六·陳杞世家第六》:周武王克殷紂,求禹之後,得東樓公,封之於杞,以奉夏后氏祀。東樓公生西樓公,西樓公生題公,題公生謀娶公。謀娶公當週厲王時。
  • 3.    《史記·卷三十六·陳杞世家第六》:悼公十二年卒,子隱公乞立。七月,隱公弟遂弒隱公自立,是為釐公。釐公十九年卒,子湣公維立。湣公十五年,楚惠王滅陳。十六年,湣公弟閼路弒湣公代立,是為哀公。
  • 4.    《史記·卷三十六·陳杞世家第六》:出公十二年卒,子簡公春立。立一年,楚惠王之四十四年,滅杞。
  • 5.    《史記·卷三十六·陳杞世家第六》:杞小微,其事不足稱述。
  • 6.    《史記·卷三十六·陳杞世家第六》:杞東樓公者,夏後禹之後苗裔也。
  • 7.    《史記·卷三十六·陳杞世家第六》:禹之後,周武王封之杞………
  • 8.    《論語·八佾》: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 9.    《史記·卷三十六·陳杞世家第六》:桓公十七年卒,子孝公匄立。
  • 10.    河南老子傳説、杞人憂天傳説入國家非遺名錄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7-06-07]
  • 11.    杞人憂天不是庸人自擾  .網易[引用日期2017-06-07]
  • 12.    戴賦.《中華成語典故》:應急管理出版社,2021年:第:188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