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杜育

(西晉茶學家)

鎖定
杜育(?-311年),字方叔,襄城郡定陵縣(今河南葉縣)人 [1]  。西晉大臣、茶學家、曹魏平陽鄉侯杜襲的孫子,“金谷二十四友”之一。
自幼岐嶷,號稱神童。風姿俊美,頗有才藻,人稱“杜聖”,交好外戚賈謐。晉惠帝永興年間,拜汝南太守。晉懷帝即位,出任右軍將軍、國子祭酒。永嘉之亂(311年),洛陽城破,遇害身亡。
著有文集二卷。其中《荈賦》,為我國最早專門歌吟茶事的詩賦類作品。
本    名
杜育
別    名
杜聖
方叔
所處時代
西晉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襄城定陵(今河南葉縣)
逝世日期
311年
主要作品
《荈賦》
主要成就
“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對茶文化頗有研究

杜育人生經歷

陸羽 陸羽
杜育是在主業上幾乎沒有什麼成就,但他作為業餘型專業茶人,卻無心之中在茶史上摘得了一項冠軍。陸羽曾分別在《四之器》、《五之煮》和《七之事》中三次提起杜育。
説他在主業上沒有什麼成就,主要是因為在正史《晉書》浩浩130卷裏他卻連個傳記都沒撈着立上一個。只是在介紹賈謐的二十四友的時候點了一下他的名字;在傅鹹從父弟傅祗的傳記説到八王之亂司馬倫失敗後,才順筆帶過一句司馬冏收常侍杜育等付廷尉,也就是把他交給司法機關懲辦;在苟晞的傳記中,苟晞在上表時提到一句“前司隸校尉劉暾、御史中丞温畿、右將軍杜育,並見攻劫”;在劉琨傳中點到:“劉喬攻范陽王虓於許昌也,琨與汝南太守杜育等率兵救之。”
《晉書》裏涉及到他的內容好像也就只有上面這幾句了,而且每次都只是點到名就完事了。倒是清人嚴可均在輯纂《全晉書》時,給後人留下了有關他相對詳細信息:“育字方叔,襄城人。初與石崇等為賈謐二十四友,永興中拜汝南太守。永嘉中進右將軍,後為國子祭酒。有《易義》若干卷,集二卷。”但是,正如剛剛提到的,陸羽在《茶經》裏卻多次提到了跟他有關的事情。那個跟他有關的事情就是《全晉書》裏也提到的一篇名叫《荈賦》的文章。

杜育個人作品

茶經 茶經
杜育《荈賦》是中國最早的茶詩賦作品,全文如下:“靈山惟嶽,奇產所鍾,厥生荈草,彌谷被崗。承豐壤之滋潤,受甘霖之霄降。月惟初秋,農功少休,結偶同旅,是採是求。水則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擇陶簡,出自東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劉。惟茲初成,沫成華浮,煥如積雪,曄若春敷。”
這首《荈賦》是現在能看到的最早專門歌吟茶事的詩賦類作品,是中國古代早期茶文化的文學基礎,它第一次完整地記載了茶葉從種植及生長環境到採摘時節及勞動場景到烹茶選水及茶具的選擇和飲茶的效用等全部過程的文章。作品中“酌之以匏,取式公劉”,其意是杜育從事茶湯藝術,如先賢公劉那樣,飲茶用具是用葫蘆剖開做的飲具。此引自《詩經·大雅·公劉》章節的“酌之用匏”。《荈賦》是第一次寫到“彌谷被崗”的植茶規模,第一次寫到秋茶的採掇,第一次寫到陶瓷的宜茶,第一次寫到“沫沉華浮”的茶湯特點。這四個第一,足以使《荈賦》在中國茶文化發展史上的地位令人刮目相看了。
杜育被後世人譽有“美丰姿”的雅號,公劉子(周文棠)先生著《茶道》認為:杜育是使飲茶具有風雅文化的第一人,由於賦予飲茶活動審美藝術,並以此來涵育人的修養,故公劉子先生認為杜育《荈賦》標誌着中國茶道文化的萌芽。注:公劉(公元前十六世紀左右)是周部族的遠祖,這是周部族史詩之一,歌頌了公劉率領族人從邰遷居豳的偉大業績。
杜育著有《易義》(儒家經學,又為占卜類書,如易經或周易等)、《杜育文集》兩卷,收入《隋書》和《唐書經籍志》而傳於世。《全晉書》收錄杜育散記《荈賦》等五篇作品。《荈賦》全文如下。“靈山惟嶽,奇產所鍾。厥生荈草,彌谷被崗。承豐壤之滋潤,受甘霖之霄降。月惟初秋,農功少休,結偶同旅,是採是求。水則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擇陶簡,出自東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劉。惟茲初成,沫成華浮,煥如積雪,曄若春敷。若乃淳染真辰,色責青霜。白黃若虛。調神和內,解慷除。”

杜育歷史記載

茶藝 茶藝
在現存的正史古籍中,《荈賦》是中國茶葉史上第一篇完整地記載了茶葉從種植到品飲的全過程作品,文中講從環境、種植、生長以及到採摘時節,還有勞動場景到烹茶、選水及茶具的選擇和飲茶的效用等。如文中所寫“靈山惟嶽”、“豐壤”指的是生長環境,“月惟初秋”指的是採摘時節,“結偶同旅”指的是採摘場景,“岷方”、“清流”指的是對水的選擇,“東隅”、“陶簡”和“酌之以匏”指的是對茶具的選擇,“沫成華浮,煥如積雪”指的是烹茶初成時的茶湯狀態,“調神和內,解慷除。”指的是對飲茶功效的記載。《荈賦》比唐朝陸羽的《茶經》要早四百多年,難怪陸羽在其《茶經》一書裏分三次提出杜育作品,這在《茶經》一書裏都實為罕見。可見《荈賦》在我國茶葉史上的地位有多高。
造物主往往弄人於不經意間,人們常常悲傷於一些神童或者天才不是早逝就是痴呆,也因此才給了那些大器晚成者留下了諸多的光環和崇高的地位。杜育的早逝當然有其時代背景的因素,而西晉時期的人又剛好不是以“靈魂在飛揚”就能謀求一方作為的時代,因而杜育戰死沙場又是處在情理之中。但不論怎樣,多才的杜育在活着不過三十歲的光陰裏,為茶人留下的不只是一篇讓人意味深長的《荈賦》,而是留下了太多的遺憾和未知的精神負擔。換句話説,假如他生活在漢唐兩朝的任何一個時期,那麼他成為某個領略的一代宗師並非難事,惜別他的《易義》,讓眾多後來的文人墨客紛紛效仿,試問來者:“一位領兵打戰的軍人,要怎樣地去尋找時間來著書立説?”,如果晉王朝也算是強勢王朝的話,也許就沒有後來的《茶經》編著者陸羽了。因為杜育的著書功力顯然在陸羽之上。但苦於時代造主,天才的杜育早早就香消玉殞。甚至於常常將杜育定在茶聖這一位置上。不過事實上他還沒有完成作為一言聖人該完成的任務就脱袖昇天而去,留給人們太多傷痕累累的推測和嘆息。杜育作品,真可謂大師手筆,字數不多,卻有一道攻心的茶香。

杜育第一位茶專家

人們常説杜育是非茶專業人員,他應該是中國茶史上最早的茶學專家。至少在沒有挖掘出更有説服力的史實面前,不得不承認關於茶最早最全面的文章是由他創作而成。要創作這篇作品,顯然是要調研和總結茶葉常識的,否則難成其文。天才能流芳千古,只因為不定於年歲,假若再借他三十年時間活着,也許相關的經書、兵冊、史傳、茶道等等都會一一來到人間。然而這終究是一個假設,他尋盡一生的精神世界,都被強大而又野蠻的歷史給淹沒了。

杜育歷史影響

茶葉種植 茶葉種植
因為茶葉生產的發展和茶飲的普及,各種茶事和茶葉美學內涵也引起了當時文學家的注意,在他們的作品中得到了不少的反映。除了《世説新語》《神異記》、《異苑》中記述描寫的內容外,流傳下來的還有左思《嬌女詩》,杜育的《荈賦》,楊炫之的《洛陽伽藍記》等都從各個方面對茶飲、茶事進行了描述。從而提高了茶飲在文化上的品位。西晉杜育的《荈賦》是文學史上第一篇以茶為題材的散文,才辭豐美,對後世的茶文學創作頗有影響。宋代俶吳《茶賦》稱:“清文既傳於杜育,精思亦聞於陸羽。”可見杜育《荈賦》在茶文化史上的影響。
杜育《荈賦》也是隻剩殘篇,存文如下:“靈山惟嶽,奇產所鍾。厥生荈草,彌谷披崗。承豐壤之滋潤,受甘霖之霄降。月惟初秋,農功少休。結偶同旅,是採是求。水則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擇陶簡,出自東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劉。惟茲初成,沫沉華浮。煥如積雪,曄若春。”“調神和內,慵解倦除。”
兩晉南北朝時期,茶文學初步興起。茶藝萌芽。茶藝是飲茶藝術,是藝術性的飲茶,它包括選茶、備器、擇水、取火、候湯、習茶的程式和技藝。
杜育的《荈賦》中有對於茶藝的描寫,如擇水:“水則岷方之注,挹彼清流”,擇取岷江中的清水;選器:“器擇陶簡,出自東隅”,茶具選用產自東隅(今浙江上虞一帶)的瓷器;煎茶:“沫沉華浮,煥如積雪,曄若春。”煎好的茶湯,湯華浮泛,象白雪般明亮,如春花般燦爛;酌茶:“酌之以匏,取式公劉。”用匏瓢酌分茶湯。《荈賦》
所描述的,是中華茶藝的雛形,且茶藝發源於巴蜀

杜育文學集團

杜育是西晉二十四人文學集團中的一員。《晉書·劉琨傳》:秘書監賈謐參管朝政,京師人士無不傾心。石崇、歐陽建、陸機、陸雲之徒,並以文才降節事謐,琨兄弟亦在其間,號曰“二十四友”。除上述四人及劉琨、劉琨之兄劉輿外,尚有潘岳、繆徵、杜斌、摯虞諸葛詮王粹、杜育、鄒捷、左思、崔基和鬱周恢牽秀郭彰許猛、劉訥(見《晉書·賈謐傳》)等。二十四友成份複雜,文學成就和影響也不相同。潘岳為二十四友之首,陸機、左思和劉琨是西晉的著名詩人,歐陽建、陸雲、石崇、杜育、摯虞等也較有文名,其他諸人或不以文學見長,或傳世詩文較少,影響不大。賈謐後因事被誅,許多人受牽連,二十四友亦自星散。
參考資料
  • 1.    《世説新語箋疏·品藻·第8》:程炎震雲:“晉無鄧陵縣,魏書杜襲傳雲‘潁川定陵縣人’,此鄧陵當作定陵。漢潁川縣,晉分屬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