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杜甫草堂

(甘肅隴南成縣杜甫草堂)

鎖定
甘肅成縣杜甫草堂又稱“成州同谷縣杜工部祠堂”、“同穀草堂”、“子美草堂”、“詩聖祠”,俗稱“杜公祠”,從始建迄今經歷了漫長的興衰史。為了弘揚地方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人對杜甫草堂(以下簡稱草堂)的歷史沿革、人文景觀、自然風光及其文化內涵等加深瞭解,本文擬就這些問題作一簡述。 杜甫作古後,唐代詩壇上的樊晃、元稹、白居易、韓愈等著名詩人,曾對杜詩給予很高的評價。但真正普遍推崇杜甫則是到了北宋中葉和南宋中葉這兩個階段。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尊杜崇杜,大力蒐集、整理、刻印杜詩;第二,注家蜂起,形成了千家注杜之風;第三,修建祠堂,在杜甫遊歷棲身之處建立工部祠,鐫刻詩碑、祠碑。
中文名
杜甫草堂
地理位置
甘肅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08:00-17:00
佔地面積
未知
著名景點
自然景觀

杜甫草堂興衰歷史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
甘肅成縣杜甫草堂又稱“成州同谷縣杜工部祠堂”、“同穀草堂”、“子美草堂”、“詩聖祠”,俗稱“杜公祠”,從始建迄今經歷了漫長的興衰史。為了弘揚地方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人對杜甫草堂(以下簡稱草堂)的歷史沿革、人文景觀、自然風光及其文化內涵等加深瞭解,本文擬就這些問題作一簡述。
杜甫作古後,唐代詩壇上的樊晃、元稹、白居易、韓愈等著名詩人,曾對杜詩給予很高的評價。但真正普遍推崇杜甫則是到了北宋中葉和南宋中葉這兩個階段。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尊杜崇杜,大力蒐集、整理、刻印杜詩;第二,注家蜂起,形成了千家注杜之風;第三,修建祠堂,在杜甫遊歷棲身之處建立工部祠,鐫刻詩碑、祠碑。

杜甫草堂民意象徵

杜甫作古後,唐代詩壇上的樊晃、元稹、白居易、韓愈等著名詩人,曾對杜詩給予很高的評價。但真正普遍推崇杜甫則是到了北宋中葉和南宋中葉這兩個階段。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尊杜崇杜,大力蒐集、整理、刻印杜詩;第二,注家蜂起,形成了千家注杜之風;第三,修建祠堂,在杜甫遊歷棲遲之處建立工部祠,鐫刻詩碑、祠碑。
杜甫在同谷居住的時間雖然很短,但對同谷留下的影響卻很深遠。同谷秀才趙惟恭捐地5畝,縣令郭慥在其上建立了工部祠堂,詩人、成州知州晁説之為之作記,晁説之説:“古人得廟祀,或因乘時奮厲,以治易亂;或因為民父母官,有德於民;或因崇仁篤行,有功於風俗。象杜甫這樣,以老儒士身屯喪亂,羈旅流寓,呻吟飢寒之餘,數百年之後,即其故廬而祠焉,如吾同谷之於杜工部者,殆未之或有也。“(《成州同谷縣杜工部祠堂記》)。

杜甫草堂詩碑亭序

胡宗愈説:“先生以詩鳴於唐,凡出處、動息勞佚、悲歡憂樂、忠憤感激、好賢惡惡,一見於詩,讀之可以知其世。學士大夫謂之詩史。其所遊歷,好事者隨處刻其詩於石”。
《成都草堂杜甫詩碑亭序》陸游也説:“我思杜陵叟,處處有遺蹤。錦裏瞻祠柏,綿州吊海棕。”《感舊》事實確實如此,在杜甫遊歷棲遲之地,幾乎都有他的祠堂、塑像和詩碑、祠碑。從有關典籍和地方誌乘可知,僅隴右工部祠堂就有8處之多,而成縣杜甫草堂則是秦、隴、蜀、荊、楚、豫等地修建最早的祠宇之一。
清初胡承福曾在《同谷八景説》中寫到:“同谷古今名勝地,其間水秀山奇,美不勝收……乾元中,公從此入川,愛茲山水、泉石,留連逾月,不忍遽去。邑人思其高風,立祠而春秋祀之。廟貌依然,泉石如故,千秋瞻拜所至,當亦樂遊從之,為盛事也。”
從“立祀而春秋祀之”到“千秋瞻拜所至”,這正是表達民心民意的一種象徵。”成縣杜甫草堂始建的具體年代,直到20世紀80年代前一直眾説紛雲,莫衷一是。

杜甫草堂史料記載

《廣輿記》雲:詩聖流寓四川途中曾於此“結茅而居,後人感其高風,即其址立祠祀之。”
明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成縣教諭管應律撰《重修杜工部祠記》雲:“少陵公祠,其來遠矣。”兩記對草堂的始建年代均含糊其辭。民國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成縣縣長陶自強在《成縣雜憶》中雲:“考此草堂建於宋紹熙間,中供工部塑像,春秋二祀不絕。”此論未提出其具體根據,故難以讓人置信。
1962年,當地文史學者徐克林著文稱:紹興是南宋第一個皇帝趙構的年號,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成州郡守宇文子震去杜工部草堂遊訪,並勒石鐫刻了《杜工部草堂》一詩。宇文題詩、刻石這一事實説明,草堂修建必在這之前。但具體時間,徐文沒有確定。

杜甫草堂始建年代

為了搞清草堂始建的確切年代,1984年4月下旬,筆者應邀有幸參加了在成都草堂舉行的杜甫誕辰1270週年大會暨杜甫研究學會第二屆年會。
會後曾拜訪了研究杜甫的知名學者、著名詩人、四川大學歷史系資深教授繆鉞先生。先生看了拙文《杜甫隴右行蹤綜述》及“少陵釣台”拓片後,稱文中提到的杜甫行蹤遺蹟是“研究詩聖在隴右行蹤的一個罕見發現”。
並説:“要弄清成縣杜甫草堂的始建年代,可參閲一下北宋宣和年間成州知州晁説之的《嵩山文集》,也許會有幫助。”之後,隨先生到川大歷史系圖書館瀏覽了《四庫全書叢刊續編》景舊抄本中的《嵩山文集》。經先生指點迷津、成都杜甫紀念館研究員揚銘慶先生鼎力相助,筆者全文抄錄了晁説之在成州寫的3篇有關杜甫的文章,成縣杜甫草堂始建的迷霧終於廓清。從晁説之的3篇文章中可知,晁氏在短短的幾年間,不僅舍財出力興建了“成州同谷縣杜工部祠堂”和“濯鳳軒”、“發興閣”等3處紀念杜甫的祠宇軒閣,而且撰寫了文情跌宕、記事感懷的《濯鳳軒記》、《成州同谷縣杜工部祠堂記》、《發興閣記》等3篇散文佳作,並鐫刻於石。惜這三通重要的宋代碑刻可能於明代前就已散佚。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晁説之在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二月二十六日撰寫的《濯鳳軒記》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無可辯駁的事實:“杜工部昔日所居之地,新祠奉之者也。”也就是説,在宣和四年二月濯鳳軒告竣之時,“新祠已開始祀奉”,説明杜工部祠堂必建於宣和四年之前,即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近些年有的出版物和報刊署名文章曾毫無根據地片面斷言草堂建於宣和五年,此論與晁説之《濯鳳軒記》中所述事實相悖,可謂誤也。

杜甫草堂保存完好

晁説之倡導、郭慥於宣和三年始建的草堂位於縣東南鳳凰山下、飛龍峽口。由於同谷百姓崇拜杜甫,敬重杜甫,數百年來,草堂一直保存完好。
1954年夏天,筆者看到的草堂基本上是清末民國以來遺存的原貌,草堂主體建築為兩進兩院,沿中軸線往上為草堂大門,兩面是一副明刻板對,上聯刻:天地尚留詩稿在;下聯刻:江山亦藉草堂傳。門楣上懸一匾額,榜書:“詩聖祠”。進入院內,南北各有一排廂房,穿過庭院,上幾級台階,二門兩邊,刻有一副明代楷書板聯,上聯刻:一片忠心微寓歌吟詠歎;下聯刻:千秋詩聖獨追雅頌風騷
走進二門,是一座清幽的祠院,正殿大門兩側是一副清刻楷書板聯;上聯刻:李杜朔神交詩聖酒仙我忝列通家子弟;下聯刻:隴秦尋故宅龍蟠虎踞公先佔同谷江山。正殿庭堂上方是清代成縣著名書法家姚嗣雲寫的草書鉅製匾額,上書:“氣吞江海”。下方是杜甫全身塑像,兩傍各有一手捧詩箋的詩童。殿內南北牆壁間和殿外雕花窗欞下牆中鋃嵌着12通宋、明、清歷代鐫刻的詩碑、祠碑。

杜甫草堂軍事重地

南宋偏安江左後,成州成了抗金保蜀的軍事重地,常有朝廷精兵駐境。文武官員每到成州,都要拜謁草堂,並多有題名、刻石。據張維著《隴右金石錄》載,與之相關的題名、刻石就有3處。
一處題名是紹定三年(公元1230年)郭鎰所題。題名內容為“章貢郭鎰文重以制幕來城同谷,偕郡守常山李衝子和丞資中楊約仲博閲視龍峽守關之備,因謁杜少陵祠,觀萬丈潭。紹定三年七月乙卯。” 此題名凡8行,正書,摩石刻字大1寸6分。

杜甫草堂刻石詩詞

兩處刻石一是“玉繩泉摩崖”。玉繩泉在飛龍峽中萬丈潭西側。杜詩“玉繩回斷絕”即此。摩崖勒宋代詩人俞陟詩一首:
萬丈潭邊萬丈山,
山根一竇落飛泉;
玉繩自我題崖石,
留作人間美事傳。
另一處是“子美谷摩崖”。谷後巖壁上勒“潭雲崖石”4字,正書,字大1尺6寸,取杜詩“停驂龍潭雲,回首虎崖石”中每句末兩字,為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所刻。

杜甫草堂地理位置

草堂故址位於縣東南7裏飛龍峽口,這裏水帶山環,霞飛霧落,百鳥爭鳴,風景宜人。西側為仙人崖,崖頂巉巖狀肖如虎。杜詩有“停驂龍潭雲,回首虎崖石”之句。從草堂向南,即是飛龍峽,河水流經,相傳有龍飛出,故名。中為萬丈潭,洪濤蒼石,其深莫測。萬丈潭之上,水自巖竇飛落,狀如玉繩,懸溜似練,水極清洌。
萬丈潭東南側有一狀肖鳳冠的山巒,水經注雲:“中有二石雙高,其形若闕,漢世有鳳凰棲其上,故謂之鳳凰台。”這些景觀杜詩中均有名句傳世。如:“龍依積水蟠,窟壓萬丈內。”(《萬丈潭》)“玉繩回斷絕,鐵鳳森翱翔。”(《大雲寺贊公房之三》)“徘徊虎穴上,面勢龍泓頭。”(《寄贊上人》)“山峻路絕蹤,石林氣高浮。”(《鳳凰台》)草堂傍山依水,巖巒峻秀,松竹聳茂。後有子美崖、子美谷、子美泉諸景觀。草堂院內有8棵蒼勁的古柏,大門外有1棵古槐,花圃裏有斑竹、海棠,一樹一態,一枝一景,構成了迷人的勝景奇觀。
厚重的歷史文化給草堂增添了豐富的內涵,優越的自然條件營造了可喚起萬物崢嶸的生態環境,一塵不染的清新空氣和山光水色組成了神奇幽美的人間仙境,自古以來,一些風流倜儻的文人墨客,或者經綸滿腹的高人隱士,多來此拜謁吟詠,聽風濤水吼,為賞心樂事。

杜甫草堂詩聯簡説

自唐宋以來,杜甫棲遲過的同谷,大凡文人雅士、名宦鄉賢,都有緬懷杜甫的詩、聯,或懷古,或拜謁,或憑弔。最早的當推鹹通十四年(公元873年),即杜甫流寓同谷114年後,成州刺史趙鴻的《杜工部茅茨》一詩。詩云:
工部棲遲後,鄰家大半無。
青羌迷道路,白社寄杯盂。
大雅何人繼,全生此地孤。
孤雲飛鳥外,空勒舊山隅。
趙鴻為一代名宦,善詩工書,他在成州任上做了好幾件有益的事。一是勒刻了杜甫的《萬丈潭》詩;二是寫了《杜甫同谷茅茨》一詩;三是在杜詩提到的玉井,題刻了“鹿玉山獅子洞石室玉井三題;四是刻石同谷曰:“工部題《慄亭十韻》不復見”,為《慄亭十韻》的散佚深為惋惜,並題詩曰:
杜甫慄亭詩,詩人多在口;
悠悠二甲子,題記今何有?
由此可見,迫於當時的流亡生活,杜甫散佚的詩歌肯定還有不少。
宋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成州郡守宇文子震題《杜工部草堂》詩云:
燕寢香殘日欲西,來尋陳跡路逶迤。
江濤動盪一何壯,石壁崔嵬也自奇。
雞犬便殊塵世事,蛟龍常護老翁詩。
草堂欲見垂扃榜,卻憶身遊濯錦時。
詩歌對草堂一帶的自然風光作了淋漓盡致的描繪,對詩聖杜甫的坎柯遭遇傾注了發自內心的同情。
到了明、清,在草堂題詩詠懷幾乎成為風氣。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按察使洮岷兵備副使楊賢於是年仲春往遊草堂,特賦七律一首,以紀此行。詩云:
三春花柳亂啼鶯,古木叢祠傍曲成。
一代風騷歸大雅,千秋臣節仰名卿。
苔碑蘚磧寒煙護,遠浦遙嶺暮靄橫。
唐室只今無寸土,草堂終古屬先生。
清初著名詩人宋琬順治間任四川按察使分巡隴右時,也曾專程拜謁草堂,他心馳神往,觸景生情,即興題了兩首五律:
最愛溪山好,因成秉燭遊。
碧潭春響亂,紅樹晚香浮。
橡慄遺歌在,蘋蘩過客修。
先生如何起,為我聽吳謳。
少陵棲隱處,古屋鎖莓苔。
峭壁星辰上,驚濤風雨來。
人從三峽去,地入七歌哀。
欲作招魂賦,臨留首從回
近代題詠草堂的詠懷之作也不乏其人。20世紀40年代,甘寧青監察使、詩人高一涵壯遊成縣,曾賦七律一首,表達了對杜甫的詠懷之情。詩云:
飛龍峽口路迷離,龍去潭空異舊時。
一掌平原同谷縣,數椽矮屋杜公祠。
蕭蕭短髮荒山客,耿耿孤忠故國思。
我亦無家堪送老,白雲深處望仇池。
自唐宋以來,歷代名公詠歌以紀其勝者,在同谷可謂眾星捧月,不勝枚舉。鑑於篇幅關係恕不一一列舉。
草堂楹聯六副:
一片忠心微寓歌吟詠歎;
千秋詩聖獨追雅頌風騷。
回首望秦州谷遠時縈行客夢;
馳心在唐室江清鑑及老臣忠。
天地尚留詩稿在;
江山亦藉草堂傳。
唐室只今無寸土;
草堂終古屬先生。
明:楊賢撰
李杜朔神交詩聖酒仙我忝列通家子弟;
隴秦尋故宅龍蟠虎踞公先佔同谷江山。
清 李焌撰
一穀風清問先生真窮極到此;
四壁詩滿笑後人何膽大如斯?
民國初 劉朝陛撰

杜甫草堂歷代修葺

草堂歷代修葺概述,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中,草堂曾歷盡滄桑,規模幾更,然而其遺址始終保持原貌。從明、清至民國幾代都有人維修、改建和續建,規模逐漸擴大,確也肅穆雅緻,頗有氣勢。
據地方誌乘記載,草堂建成後,從南宋至元代,連年戰亂,兵刀相繼,祠宇年久失修,瀕於傾圮,直到萬曆四十六年春,知縣趙相宇奉命尹成邑,特前往謁祠,並登堂拜像,見棟宇傾圮,風景依然,乃捐俸命教諭管應律修葺之。不久落戰,“祠煥然一新”。事竣管應律請題名紀勝,趙侯義不容默,騎馬揮一律,灑灑傳神,頗有盛唐之風。
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甘肅學政陸廷黻、知州葉恩沛發起重修草堂,知縣李焌主其事。修葺後的草堂寬敞高大,氣勢宏偉,令遊人流連忘返。
1942年,成縣縣長陶自強進行了再次修葺。陶自強在翌年寫的《成縣雜憶》中翔實地記述了修葺經過:“清明日,餘偕諸同事登堂展謁,祠宇年久失修,瀕於傾圮。自清光緒時縣令楚南李焌曾為修葺。數十年來無人過向,乃與縣人士發起修復,咄嗟間得數千元,牆瓦啓牖,煥然一新,又於祠外闢精室數楹,以備遊客之居,雖不能與浣花之媲美,亦不失為歷史上一名勝。”

杜甫草堂草堂面貌

這次修葺奠定了草堂後來的規模,使草堂呈現出嶄新的面貌。
數百為年來,草堂雖幾經摧殘,但同谷百姓卻一次又一次把她修復起來,使這一被譽為我國文學史上的聖地,成為後人永遠瞻仰的地方。這裏的一磚一瓦,一碑一石,一溪一水,一草一木,無不充滿詩情畫意。如果借杜甫的詩句,到草堂尋覓詩人的遺蹟,定會使人心情怡悦,雅興倍增。
公元2011年9月,有一個不出名的小詩人一壺來拜訪成州杜甫草堂,留一詩篇。詩曰:
飛流急湍山崔巍,茂林修竹松青翠。
誰道人間無去處?成州草堂留子美。

杜甫草堂優惠信息

2020年2月20日,經成縣縣委、縣政府研究和成縣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領導小組決定,景區恢復運營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杜甫草堂對全國(含港澳台地區)所有醫護工作者實行憑有效證件免門票旅遊參觀。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