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杖藤(原變種)

鎖定
杖藤(原變種),攀援藤本叢生,帶葉鞘莖粗3-4釐米,裸莖粗1.8-2.5釐米。
中文學名
杖藤(原變種)
植物界
分佈區域
福建、廣東、海南、廣西、貴州
適    宜
作藤器的骨架

杖藤(原變種)形態特徵

葉羽狀全裂,長1.2-1.8米,頂端不具纖鞭;羽片整齊排列,等距或稍有間隔,線形,長45-50釐米,寬1-2釐米或更寬,先端漸尖,具明顯的3條葉脈,兩面及邊緣和先端均有剛毛狀刺;葉軸具近成列的直刺或單生的爪;葉柄長25-35釐米,被黑褐色鱗秕,具整齊成列的長短不等的長黑刺;葉鞘口的刺長達5-10釐米或更長,葉鞘上密被紅褐色或黑褐色鱗秕和成列的與葉柄上相似的黑褐色的刺,長刺之間混有較短的剛毛狀黑刺 [1] 
雌雄花序異型;雄花序長鞭狀,三回分枝,長達8米,具3-4個分枝,長40釐米,頂端有尾狀附屬物,分枝上約有20個二級分枝,長7-15釐米,其上約有20個小穗狀花序,長約2-3釐米,每側有5-15朵花;下部的一級佛焰苞長管狀,具成列或輪生的刺,二級佛焰苞管狀或管狀漏斗形,三級佛焰苞管狀漏斗形,小佛焰苞為不對稱漏斗形,以上各級佛焰苞均具條紋脈;總苞稍伸出於小佛焰苞,不規則杯狀;雄花長圓形,長約5毫米,鈍三稜;花萼管3齒裂;花冠長於花萼2倍;雌花序二回分枝,長約7-8米,頂端具纖鞭,有7個分枝花序,長70-85釐米,頂端有尾狀附屬物,每側有5-10個小穗狀花序,長13-20釐米,每側有20-25朵花;一級、二級及小佛焰苞與雄的相似;總苞託半杯狀;總苞半伸出總苞託,杯狀;中性花的小窠深凹,卵形。
果被平扁;果實橢圓形,長10-12毫米,直徑7-8毫米,頂端具喙狀尖頭,鱗片15縱列,草黃色,中央有不明顯的淺溝槽,頂端褐色,齧蝕狀,邊緣具稍寬的黃褐色的流蘇狀鱗毛。
種子寬橢圓形,略扁,長8毫米,寬6毫米,厚5毫米,表面有瘤突,胚乳淺嚼爛狀,胚基生。花果期4-6月。

杖藤(原變種)分佈範圍

主要分佈於福建、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及雲南等省區。

杖藤(原變種)主要價值

藤莖質地中等,堅硬,適宜作藤器的骨架,也可作手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