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長久

(西安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鎖定
李長久,男,西安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1]  ,全國模範教師,“騰飛計劃”特聘教授,1994年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劃,1997年首批入選陝西省三五人才工程,2007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09年作為學術帶頭人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2009年獲全國模範教師稱號。2017年10月10日美國金屬學會(ASM International)正式公佈了2017年新增會士(Fellow),本年度共選出18名會士,李長久教授是新增18名會士中的一名中國科學家 [2-4]  。李長久教授主要從事熱噴塗、冷噴塗技術的基礎理論研究,功能塗層、高性能耐磨陶瓷塗層、納米結構塗層技術的開發,熱噴塗纖維增強複合材料製造技術研究,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染料敏化太陽電池製造技術研究工作。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320多篇,在國內期刊發表論文70餘篇,在國際會議發表論文200多篇;其中:300餘篇論文被SCI收錄,SCI引用超過7250多篇次,其中SCI他引超過5600多篇次;取得國家發明專利37項。研究成果曾分別獲得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教育部提名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0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熱噴塗塗層形成機制、結構與性能表徵的應用理論研究 [5]  )各1項 [4]  。擔任了2007年與2016年國際熱噴塗會議組委會主席、2009與2015亞洲熱噴塗會議主席;2019年獲得全球熱噴塗領域的最高榮譽-美國金屬學會(ASM International)熱噴塗名人堂獎(The Thermal Spray Hall of Fame)。
中文名
李長久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畢業院校
西安交通大學,大阪大學
職    業
教師
主要成就
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職    稱
教授
職    務
博士生導師

李長久教育背景

1978.10-1982.7 西安交通大學機械系焊接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
1982.8-1983.9 西安交通大學出國研究生待培
1983.2-1983.9 大連外國語學院出國日語培訓
1983.10-1984.3 大阪大學焊接工學研究所進修(研究生入學準備)
1984.4-1986.3 大阪大學工學研究科焊接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
1986.4-1989.10 大阪大學工學研究科焊接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

李長久工作經歷

1989.11-1992.9 日本近畿高能加工技術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1992.9-1992.12 西安交通大學 講師
1992.12-西安交通大學 教授(1993.9:博導)
1996.7-1996.10 大阪大學接合科學研究所 客座教授
1997.1-1997.2 日本通產省名古屋工業技術研究所 客座研究員
1998.5-1998.6 法國貝爾福—蒙貝利亞德理工大學 客座教授
1998.9-1999.2 大阪大學接合科學研究所 客座教授
2001.5 – 2001.6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客座教授
2001.9-2001.12 法國貝爾福—蒙貝利亞德理工大學 客座教授
2002.3-2002. 3 法國貝爾福—蒙貝利亞德理工大學 客座教授
2005.7 -- 2005. 9 法國貝爾福—蒙貝利亞德理工大學 客座教授 [6] 

李長久主要任職

1994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焊接學會熱噴塗與堆焊專業委員會委員;2000年任副主任委員
1998年—《中國表面工程》雜誌編委會委員
2000年—陝西省機械工程學會表面工程分會理事長
2000年—陝西省機械工程學會焊接分會副理事長 [7] 
2001年—美國ASM熱噴塗學會組織委員會委員
2005年—中國太陽能學會氫能專業委員會委員
2008年—中國硅酸鹽學會固態離子學分會理事 [4]  [6] 
2013年-西安交通大學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1] 
2007年與2016年國際熱噴塗會議組委會主席 [2]  [4] 
2009與2015亞洲熱噴塗會議主席;現任熱噴塗領域的SCI收錄國際刊物Journal Thermal Spray Technology副編輯(Associate Editor) [2]  [4]  [8] 

李長久獎勵榮譽

2021年度陝西省自然科學一等獎,獲獎項目《冷噴塗沉積機理與塗層組織性能調控理論及其應用基礎研究》,獲獎人員:李長久,李文亞, 雒曉濤,楊冠軍 [12] 
2019年:獲得2019年度美國金屬學會(ASM International)熱噴塗名人堂獎(The Thermal Spray Hall of Fame)!本年度全球僅有3人獲此殊榮!ASM熱噴塗名人堂獎設立於1993年,致力於獎勵全球範圍內對熱噴塗科學、技術、生產、教育、管理進步做出重要成就與貢獻的傑出領導者,為全球熱噴塗領域的最高榮譽獎 [9] 
2017年:當選美國金屬學會(ASM International)新增會士(Fellow) [2]  ;這是繼2005年陳國良院士獲得會士之後 [10]  ,中國大陸科學家間隔十二年後第二次入選 [2-4] 
2009年:獲得全國模範教師稱號 [2]  [4] 
2008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2]  [4] 
2007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
2005年:獲2004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自然科學類)(第一完成人)
2005年:獲2004年度國家教育部提名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1996年:入選陝西省三五人才工程
1995年:獲政府特殊津貼
1994年:入選國家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劃 [2]  [11] 
1987年:獲日本高温學會學術獎勵獎(單獨獲獎)

李長久學術成果

李長久教授一直從事基於熱噴塗表面改性與成形的相關基礎研究 [4]  。擔任了2007年與2016年國際熱噴塗會議組委會主席、2009與2015亞洲熱噴塗會議主席;現任熱噴塗領域的SCI收錄國際刊物Journal Thermal Spray Technology副編輯(Associate Editor) [2]  [4]  。通過結合學科前沿持續不斷的深入研究,在塗層顯微結構與性能表徵方法、塗層形成機制相關的熱噴塗粒子與基體碰撞行為方面,迄今取得了以下具有特色的研究成果。
  1. 提出並確立了示蹤法顯化與定量表徵等離子噴塗層層狀結構的方法,引入定量表徵參量揭示了等離子噴塗塗層結構變化規律;闡明瞭傳統等離子噴塗層的層間結合最大約為32%的特徵,揭示了粒子扁平化過程中界面温度是結合產生的控制因素,發現了大幅度提高界面結合率、調控塗層結構的方法;
  2. 建立了塗層彈性模量、沖蝕速率、斷裂韌性等性能與結構參量的理論關係,構築了塗層結構與性能關係的框架,為揭示決定塗層性能的結構參量提供了理論依據。
  3. 闡明瞭等離子噴塗中扁平粒子形態的變化規律,提出了產生飛濺的機制模型:“表面可蒸發吸附物蒸發誘致飛濺模型”與“表面熔化誘致飛濺模型”,結合高速粒子碰撞產生的液體波動效應,揭示了控制粒子飛濺的本質因素。
  4. 揭示了超音速火焰噴塗硬質合金中噴塗粒子液固兩相狀態對塗層沉積特性的本質影響,提出了液固兩相粒子沉積機制模型,闡明瞭固態顆粒特性對粒子沉積特性、塗層結構與性能的影響規律。發現了半熔金屬粒子可顯著提高HVOF噴塗層結合強度的現象,闡明瞭粒子狀態對塗層結合強度的影響規律,揭示了液固兩相粒子狀態為HVOF獲得高結合強度的必要條件。
  5. 提出了綜合考慮粒子分佈與碰撞角度的冷噴塗粒子沉積模型與臨界速度的測量方法,發現了合金粒子臨界沉積速度受其表面氧化狀態顯著影響的規律;揭示了冷噴塗塗層中合金粒子界面呈現微納米晶亞穩結構特徵,提出了基於亞穩結構活性實現原位製備與強化、控制塗層結構與性能的思路。
  6. 至2017年,已獲得2004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一項,2004年度教育部提名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一項,2008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一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0多項 [2]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