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華平

(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院長)

鎖定
男,1961年4月生。湖北天門市人。1982年7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現為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院長 [1]  、植物病理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植物病毒研究室主任。
中文名
李華平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1年年4月
畢業院校
華中農業大學
華南農業大學
畢業院校
夏威夷大學
主要成就
科研
出生地
湖北天門市
性    別
職    稱
教授
職    務
博士生導師

李華平人物履歷

1982年華中農業大學學士,1991-1994年華南農業大學博士,1995-1998年在美國夏威夷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要從事植物病理學、抗病轉基因品種培育和農業微生物的教學和科研工作。2000年12月晉升為教授,2001年6月被批准為博士生導師。2013年為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院長,2015年院系調整後,當選為新農學院首任院長 [1] 
主要社會兼職:兼任中國植物病理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植病學會副理事長,國家農業轉基因作物檢測與監測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廣東省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專家委員會委員、《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編委會副主任兼副主編,國家香蕉產業技術體系栽培和植保功能研究室主任和枯萎病防控崗位專家 [2] 

李華平學術成果

先後主持和參加了國家、農業部、國家教育部、省基金和國外合作項目20餘項。1982-1990年主要從事植物抗病育種、抗病機制和防治研究工作。1991年始主要從事植物病毒功能基因組學、分子植物病理學等研究,重點在香蕉、番木瓜、水稻、煙草等作物病毒病病害調查、病原和株系鑑定、抗病基因克隆和轉基因、植物生物反應器等研究。並於1986.6-1987.7、1993.7-1994.12、1995.7-1998.6三次赴美從事科研合作研究。在水稻瘤矮病毒(RGDV)研究上,首次完成了中國分離株全基因組克隆和核苷酸序列分析,其中包括5個新基因組片段的首次克隆和序列分析,完成了RGDV遺傳多樣性分析,對RGDV 5個基因組片段進行了原核蛋白表達,並製備了相應的抗血清,首次發現該病毒的S11編碼RNA沉默抑制子。在香蕉病毒病研究上,首次在國內外報道了香蕉花葉病原的5個株系,克隆了其CP基因,完成了對多種煙草(本生煙、土爾其煙、廣東兩種烤煙)、辣椒和香蕉的基因轉化;完成了香蕉束頂病毒全基因組核苷酸序列分析,建立了香蕉莖尖和細胞懸浮系兩種轉基因方法和技術,獲得了抗病毒的轉基因植株。在番木瓜環斑病毒研究上,通過複製酶和CP基因的轉化,獲得了高抗或免疫的番木瓜品系,於2000、2001、2004年分獲農業部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公室批准,分別完成了田間品比中間試驗、環境釋放試驗和安全性生產試驗,於2006年獲得農業部批准准予商品化生產應用的安全證書,轉基因番木瓜成為了我國商品化生產的第一例轉基因果樹作物。
在病毒基因組和功能研究上,首次在國內發現並克隆了香蕉線條病毒全基因組序列,並通過侵染性克隆構建,系統研究了病毒多個基因的功能。在植物生物反應器方面,克隆了人胰島素基因,構建了核基因轉化的高效表達載體,正在進行對香蕉的轉化試驗;克隆了抗番茄斑萎病毒單克隆抗體基因,完成了對煙草、番茄的遺傳轉化,轉基因植株高效表達單克隆抗體基因。1995-1996年參加的“全國煙草侵染性病害調查研究”分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和中國煙草總公司壹等獎,2001年主持的“黃瓜花葉病毒引致的香蕉花葉病研究”獲廣東省自然科學二等獎。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04篇,參編專著4本。
在教學上,主講8門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近年來先後講授本科生“植物保護專業概論”、“農業植物病理學”,研究生“高級植物病理學”、“高級植物病毒學”、“分子病毒學”、“文獻綜述和論文寫作”等課程。其中參與講授的課程“普通植物病理學”曾獲省重點課程、省優秀課程和省精品課程。曾主持國家、廣東省和學校教改項目5項,發表教改論文7篇。指導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曾獲華南農業大學優秀博士和碩士論文。2001年入選教育部優秀年輕教師人才培養計劃,2003年和2005年分獲華南農業大學優秀黨員、2005年獲華南農業大學優秀研究生導師、2007年獲南粵優秀教師等稱號。2010年參加的項目“依託學科優勢,改革培養模式,凝鍊專業特色,提高植物保護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獲廣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2011年獲華南農業大學第二屆“我愛我師”的“十佳導師”稱號。先後培養和招收碩士和博士研究生80餘名,其中指導的博士生和碩士生曾獲華南農業大學優秀博士學位和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2] 
在科研上,主要從事香蕉、番木瓜、水稻、柑橘、煙草等作物病害調查、病原和株系鑑定、功能基因組學、植物抗病分子機理、抗病基因克隆和轉基因、以及農業微生物學的研究。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項、國家公益性行業專項、廣東省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廣東省基金等各類科研項目43項。在國內外首次發現和鑑定植物新病毒和株系60餘種,分析和克隆抗病新基因近40個,建立了番木瓜、香蕉、水稻、甘蔗和辣椒等轉基因受體系統和轉基因方法,獲得了相應的轉基因抗病植物。其中,在番木瓜抗病毒轉基因研究上,通過抗病基因的轉化,獲得了高抗或免疫的6個番木瓜品系,於2006年和2010年分別獲得國家批准准予在廣東省和我國番木瓜適生區商品化生產應用的安全證書,使得轉基因番木瓜成為了我國商品化生產的唯一一例轉基因食用作物。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Phytopathology”、 “Plant Disease”、 “Archives of Virology”、“PloS ONE”、“Proteome Science”、 “科學通報”、“中國農業科學”、“植物病理學報”、“園藝學報”、“病毒學報”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0餘篇。參編高等農林院校“植物病原病毒學”、“植物病毒學”、“植物病理學”等專著5本。參與的項目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廣東省科技進步獎1項,主持的項目獲廣東省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