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聲英

鎖定
李聲英(1917年-2018年12月31日),是新中國首任農業部長李書城的四女兒,中共一大代表李漢俊烈士的侄女 [5]  ,湖北潛江人。
李書城是辛亥革命元勳,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後,李書城協助黃興制定作戰計劃,迎戰清軍。中共“一大”就是在他和胞弟李漢俊的家中召開的。新中國成立後,他又擔任了第一任農業部長。 [1] 
多年以來,李聲英祖孫三代恪守“再難都不要向國家提要求”的家訓,安於清貧,用實際行動傳承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精神,用良好家風帶動淳樸民風,向社會傳遞正能量。 [3] 
2016年,李聲英家庭榮獲全國首屆“全國文明家庭”稱號。
2018年12月31日,李聲英在武漢去世,享年101歲。
中文名
李聲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湖北潛江
出生日期
1917年
逝世日期
2018年12月31日
畢業院校
北京師範大學
職    業
退休工人
出生地
湖北潛江

李聲英人物生平

李聲英老人是辛亥首義、開國元勳李書城的四女兒。1917年,出生於湖北潛江。李聲英是李書城的繼配甘世瑜所生。出生不到20天,她的母親甘世瑜就去世了,她從小由祖母和姑母帶大,後來才離開老家潛江。
小學畢業後,她獨自在北師大附中完成6年學業,繼而以優異的成績考取燕京大學。但因為交不上學費,她不得不放棄燕京大學學籍,投考學費較低的北師大,先是學英語,後來轉學音樂,畢業後在師大附小任教。 [4] 
1945年,抗戰勝利後,李聲英從北京隨父親李書城來到武漢,在武漢大學附小當教師。新中國成立後,李書城赴京就職,李聲英和丈夫留在武漢,6次輾轉彭劉楊路、漢正街等地租房居住。 [3]  李聲英有5個兒女,為了更好照顧家庭,她辭去了教師的工作。全家7口人生活全靠丈夫的微薄工資。1973年,丈夫去世,全家生活十分困難。
生活艱苦的李聲英一家輾轉多地居住。1979年,李聲英一家住進僅32平方米的小房,一住就是近三十年。李聲英的孫子陳龍還記得,房子太小隻能安下兩張牀,二十多歲時,他還和奶奶擠一張牀。
有知情人勸李聲英説,你們家裏貢獻這麼大,向國家要一套房子,要一份工作也是應該的。但李聲英始終銘記父親的教誨,即使生活再困難也不向政府伸手。
李聲英常常告誡孩子們,無論任何時候、在任何地方,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有再大的困難,也絕不能找關係、找熟人、找政府,不能給祖上抹黑。上一輩的事情是他們的貢獻,我們還沒有貢獻,我們的貢獻要我們自己做。2008年,趁着自己90歲生日一大家子25口人都聚齊,李聲英立下家規:再難也不向國家提要求。
2018年12月,李聲英老人在武漢去世,享年101歲。彌留之際,老人再三叮囑要節儉辦後事,但眾多幹部羣眾還是自發前來送行。 [2] 

李聲英家庭生活

李聲英功臣之女

                           李聲英 李聲英
李聲英的父親李書城是湖北潛江人,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後,李書城協助黃興制定作戰計劃,迎戰清軍。中共“一大”就是在他和胞弟李漢俊的家中召開的。1949年5月,武漢解放,李書城被任命為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武漢軍管會高級參議。新中國成立後,他又擔任了第一任農業部長、全國人大常務委員等職務。
1965年8月26日,李書城因病去世,臨終前,他對身邊的子女們説:“我一生清貧,沒有給你們留下什麼財產。”他最後的遺言是:“希望你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為人民多作貢獻。要培養和教育好下一代。這就是一個從辛亥革命走來,經歷過無數歷史風雲的老人留下的最後的心聲。
2009年,李書城榮獲湖北省“新中國成立60年功勳湖北100人”稱號。

李聲英清廉治家

李聲英的子孫們分佈在不同地區,不同戰線的各個崗位,每當逢年過節家人團聚時,她總不忘教育子孫,要恪守家訓,勤儉持家,再困難也不向國家伸手。 [3] 
1979年,李聲英一家住進僅32平方米的小房,雖然生活清貧,但她低調生活,勤儉節約,克服種種困難,教育子女自力更生。一次偶然機會,李聲英身份被外界知道,面對組織多次提出要給予幫助,她都謹守家訓,婉言謝絕。李聲英教導五個子女牢記家訓,自立自強,不向國家伸手,再困難也不沾祖輩的光。
丈夫去世後,家庭失去經濟來源,生活特別困難。大女兒下放到松滋;二兒子響應國家號召,上山下鄉到湖北最偏遠的山區利川縣;兩個小女兒因為父親逝世、母親沒有工作,早早就進入工廠上班;與李聲英居住的三兒子身體不好,眼睛高度近視,下放到襄陽農村多年才返城,工資微薄,十年前三兒媳下崗。儘管這樣,他們依然踐行家訓,不向國家提要求,李聲英孫子大學畢業後,自謀工作。 [3] 
後來,有關部門在瞭解到老人的生活情況後,按照政策,幫助李聲英老人一家申請到百步亭悦秀苑一套37平方米廉租房。2010年,老人一家搬進這裏。人搬進了新屋,但勤儉持家的傳統沒丟。客廳裏,有一把油漆早已斑駁的小巧木靠椅,椅子腿還套着舊網球。她的兒子陳文森説,這把椅子還是大哥上山到湖北利川時帶回來的,母親特別喜歡坐在這把椅子上看報。算起來,這把椅子有將近50年曆史了。
陳龍説,奶奶總講“知足常樂,感恩社會”,在百步亭生活的日子是她最舒暢的時候。 [2] 

李聲英社區美譽

“李奶奶經常到社區來參加活動,也會給我們年輕一輩講黨課、講紅色故事。”悦秀苑社區工作者曾嫦林説,每次見到李奶奶的兒子陳文森、兒媳王春蓮,他們總是笑臉相迎,永遠都是樂呵呵的,也總是感恩地説謝謝黨和政府,讓咱們老百姓的生活越過越好。
悦秀苑居民郭嬌榮説:“李聲英老人面容慈祥,言語不多,有時候看到樓道的零星垃圾,會自己拿掃帚打掃乾淨。我也是後來才知道她的顯赫家世,瞭解到他們家還和中共一大有着很大的淵源。我們都要向李聲英家庭學習,教育子女向上向善向美向好。” [2] 

李聲英獲得榮譽

2016年,李聲英家庭榮獲全國首屆“全國文明家庭”稱號。

李聲英人物評價

李聲英家庭生活經濟條件有限,但後輩孝順,家庭和睦,鄰里交口稱讚。李聲英給社區居民講家風故事,傳播家訓,用向上向善、自力更生的淳樸家風在社區居民中傳遞正能量。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