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春來

(國家天文台副台長研究員)

鎖定
李春來,1965年1月出生,湖南省會同縣人,中共黨員,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國家天文台副台長、月球與深空探測研究部主任;中科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副總設計師;探月工程一期、二期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兼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中國空間科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理事,中國宇航學會深空探測專業委員會委員,多種學術雜誌編委等職。 [1] 
2019年5月16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宣佈,由該台研究員李春來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嫦娥四號探測數據,證明了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存在以橄欖石和低鈣輝石為主的深部物質。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佈了這一重大發現。 [2] 
中文名
李春來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65年1月
職    業
科學家
出生地
湖南省會同縣
職    務
國家天文台副台長

李春來個人簡介

1985年畢業於中南礦冶學院(現中南大學)地質系;
1985.8~1988.8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礦產地質研究院巖礦室任助理工程師,從事金礦和岩石礦物研究;
1988.8~2001.12在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攻讀天體化學研究生,並留所工作;
1993.10~1995.10任副研究員;
1995.10~2001.12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和研究室主任併兼任地化所和貴州省國土整治與災害預測開放研究實驗室主任和遙感中心主任;
2002年1月調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擔任現職。
2013年6任-2020年9月,國家天文台副台長. [3] 

李春來任免信息

2020年9月30日,中共中國科學院黨組《中共中國科學院黨組關於常進等同志職務任免的通知》(科發黨任字〔2020〕97號)決定免去李春來同志國家天文台副台長職務,保留副局級。 [4] 

李春來從事方向

多年來一直從事地球化學和天體化學研究,先後主持和參與了2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中科院重點基金、創新工程重點項目和開放實驗室基金課題,在我國黃土地層中首次發現並系統研究了澳亞羣微玻璃隕石,並在地外撞擊事件的古氣候效應研究方面做出了貢獻;開展了亳縣隕石中詳細的岩石學、礦物學和球粒的氧同位素研究,參加了我國南極隕石分類研研究。開展了空間碎片研究,分析了南極冰中宇宙塵、EURECA絕熱層和哈勃望遠鏡太陽能電池板上的空間碎片,提出了空間碎片的化學分類體系。對月球探測的科學和應用問題進行了長期研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科學目標、有效載荷需求與配置、地面應用與研究技術等。現主要從事月球探測、隕石學、空間碎片、撞擊事件、行星遙感等研究。發表論文40餘篇,撰寫和合寫專著4部。培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十餘名。

李春來科研成果

2022年10月,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李春來、劉建軍領導的研究團隊,證明嫦娥五號月壤的光譜特徵主要是由其富含的富鐵高鈣輝石引起的,而非此前遙感探測推斷的橄欖石富集。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 [5] 

李春來主要獲獎及榮譽

1993、1995、1998年分別獲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科技成果一等獎各一項;1996年獲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第六屆侯德封獎;1998年獲中共中央組織部、勞動人事部、中國科協第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李春來其他信息

李春來研究員是我國天體化學領域優秀的青年科學工作者,他多年來一直從事地球化學和天體化學研究,自1991年以來,先後主持和參與了1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重點基金和開放實驗室基金課題。作為主持人,現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項、中國科學院九·五重點課題1項和國家"921"工程科研項目1項。他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微)玻璃隕石、撞擊事件研究及其對古氣候的影響、宇宙塵和近地空間碎片、極地和沙漠中隕石等國際前沿的研究領域,尤其在(微)玻璃隕石、撞擊事件及其對古氣候的影響等課題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富有創造性的科研成果。首次在黃土地層中發現了澳亞羣微玻璃隕石和隕石消融型微玻璃球,確定了其賦存層位和沉降年齡;詳細研究了黃土中微玻璃隕石的物理性質、化學成分和成因類型,擴展了微玻璃隕石的分佈範圍,把澳亞玻璃隕石撒佈區向北緯推移了15°(從以前認為的雲南-廣西-海南一帶,北推到陝北黃土高原),這對研究澳亞區玻璃隕石的分佈範圍、成因、源坑及源區特徵具有重大的意義。同時,黃土中微玻璃隕石的發現和研究,揭開了在黃土和其他新生代陸相沉積物中開展撞擊事件和撞擊事件對全球古氣候的影響研究的序幕。
他還以黃土中微玻璃隕石的發現和研究為契機,在國內外率先開展了撞擊事件對全球古氣候變化的影響研究,在微玻璃隕石賦存層位發現了磁化率、粒度分佈、古氣候指標和穩定碳同位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的異常,證實了撞擊事件對全球環境的影響及其影響強度和延續時間,取得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使巨大撞擊事件與全球古氣候變化的關係研究,從理論階段上升到在地質體中進行實際檢測的階段。他的研究成果, 在多次國際學術會議上受到了天體化學和環境科學界的極大重視,認為開拓了天體化學和環境科學新的研究領域。在地理信息系統的研究和應用領域,近兩年來,與課題組成員一道,建立起了貴州省地理信息系統和資源環境數據庫的框架,以為貴州省的經濟建設和可持續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李春來業務基礎紮實,工作勤奮,學風嚴謹,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富有開拓性與創造性,具有優秀的科研素質,他在國內外高級別的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多篇,合著專著三本,其科研成果多次獲所科技成果一等獎,並榮獲第六屆侯德封獎和1996年度貴州省青年科學家獎。他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一名政治和業務上都較優秀的青年科學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