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星臣

鎖定
執掌“天一堂”藥鋪的第三代掌門人——李星臣
本    名
李星臣
世一堂
所處時代
清朝末年

目錄

李星臣簡介

世一堂創始人李星臣先生(1903年) 世一堂創始人李星臣先生(1903年)
李星臣:“世一堂”藥鋪創始人。

李星臣發展歷史

一、雲遊道士贈名“世一堂
1903年,哈爾濱因中東大鐵路的發展而盛極一時,商賈林立,享有“東方小巴黎”的美譽。執掌“天一堂”藥鋪的第三代掌門人李星臣認為,哈爾濱的興盛是“天一堂”難得的機遇,便責成“天一堂”在阿城的分號撥款現大洋1萬元,作為資金,在現在的哈爾濱道里區十二道街頭創辦了“天一堂中藥店”。
“天一堂”在哈爾濱開張後不久,一天,李星臣正在帳房算帳,忽然小夥計報告説院門外有一位雲遊道士求見。李星臣熱情地把道士請進屋。道士落座後説:“施主,您這鋪子裏的藥不錯,但這‘天一堂’的名字不怎麼好。”李星臣一聽,忙站起身拱手行禮説:“願聽師傅高見。”雲遊道士捻了捻鬍鬚,慢悠悠地説:“你這‘天一堂’聽起來彷彿是天上的藥房,可是,那天上的神仙不是吃藥的,吃藥的是世間吃五穀雜糧的老百姓,我看不如把‘天’字改成‘世’字。‘世一堂’乃為‘人世間第一大堂’之意,你看可好。”李星臣聽完,趕忙上前一揖到地,連説:“謝師傅贈名,您説的極是。”雲遊道士見狀意興大發,他見李星臣桌上備有紙筆,拿起筆來一揮而就“世一堂”三個大字,寫罷轉身,朗笑飄然而去。
也就從這一天起,李星臣先生接受了雲遊道士的建議,將藥鋪更名為“世一堂”了。
二、“世一堂”聲名遠播
改名之後,李星臣開始致力於提高藥品的質量,增加品種。將老藥鋪改造成製藥作坊,世一堂藥廠從此才真正誕生。李星臣恪守古訓,嚴格遵守藥方醫理,選擇藥材地道,重金聘請名醫、名藥工,層層把關。以仁義治鋪,"賣藥"更以"義"字為本,注重藥物產地,確保藥材地道,價格合理,童叟無欺,因此,很快使世一堂在哈爾濱乃至東北地區聲名鵲起。
世一堂遵循着李星臣先生的祖訓,“配伍醫方唯道地,炮製遵古乃精良”,他們深信“義利共生”的信條,緊緊抓住這個‘義’字,使自己的藥廠充滿勃勃生機。悠久深厚的中華儒家文化就是這樣在潛移默化中滲透進了世一堂最初的企業文化,也正是這一最初的理念,伴隨着世一堂人一貫的步伐。
儒家文化講“仁、義、禮、智、信”。而以藥為本,推廣藥品,療傷祛疾,廣救蒼生,這自然是大仁的表現,世一堂的規模與名聲同時發揚光大的現實,也是最初的世一堂人大禮、大智的有力註釋吧,世一堂人從一開始就確立了“配伍醫方唯道地,炮製遵古乃精良”的信條,他們以這一百年不變的祖訓向廣大的世人承諾着他們的信條,正是這一百年不變的“大信”,使世一堂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三、國貨自強出國門
到1912年,世一堂已擁有吉林世一堂、阿城世一堂、道外世一堂、道里世一堂四家分店,呈現出連鎖經營的雛形。世一堂首開了“由同一資本所有者在全國各地開辦多家分店,實行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的經營模式的先河,這一經營模式當時在世界上都是領先的。此後這一經營模式在全世界廣為風靡。
1914年,世一堂生產的藥品被評為國貨精品,得到政府認可。1915年(民國四年)世一堂生產的鹿角膠走出國門參加首屆國際巴拿馬列博覽會獲得金獎,由民國農商部長周自齊親授證書,獲得農商部展銷大獎,為中華民族工業爭得了巨大榮雀。鑼鼓喧天,金獅狂舞。人們奔走相告,慶賀中國人在洋人面前的揚眉吐氣。1916年(民國五年)世一堂牌藥品再次獲得中華民國國貨優等證書。
四、與同仁堂城下結盟
世一堂生產的藥品接連獲獎後,得到了更多的發展機遇,資金實力也達巔峯。始終以解除民眾疾苦為已任的李星臣決定向關內發展。他帶着十萬大洋入關,在以北京為中心的華北城區陸續開設了十幾家分號。大有遍地開花,逐鹿天下之勢。但這引起了北京同仁堂的警惕,他們藉助官方勢力大力排擠世一堂,最後世一堂不得不與其簽定了城下之盟。雙方約定以山海關為界,世一堂不許進關經營,同仁堂不許出關經營,從此,在製藥史上留下了“裏有同仁,外有世一”的一段佳話。
五、宮廷秘方為“世一堂”錦上添花
清末康德皇帝溥儀曾客居長春,李星臣先生多次應急診被召入宮,因而獲得了不少宮廷秘方,使世一堂的藥品質量更上乘、品種更豐富。
在世一堂,至今仍保留着一塊名為“迴天石”的石頭,上面刻有一首詩:“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至青天上,回望人間多少事,天下正道是滄桑”。相傳這首詩是清朝一名武將所作。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時,遭遇刺客,身邊武將為保聖駕身受重傷。江南一名醫獻上迴天再造丸,武將服用一週後即痊癒,並可舞劍,這名武將大呼是神藥迴天。乾隆皇帝有心戲弄他,就命他作藏頭詩一首,令其誇讚此藥。這名武將雖不懂作詩,但因為感激至誠且皇命難違,便急中生智做了石上所刻的藏頭詩,取詩句第一句便為“一回天”。意思是服用此藥,一天天好起來。此後,迴天再造丸在宮廷中廣為流傳,成為王公大臣所用的奇藥。迴天再造丸經溥儀皇帝傳給世一堂後,成為廣大民眾解除病痛的傳世良藥。
六、良藥濟世,感化侵略者
日軍侵略期間,在東北三省實行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人民生靈塗炭,許多商家被迫關門。然而世一堂卻憑藉良藥濟世的博大胸襟,感化了侵略者未泯的良知,奇蹟般躲過動難。一次,日本關東軍司令崗村寧次的母親突染重病,百般求醫問藥無效,後經人推薦,吃了世一堂的人蔘再造丸,結果藥到病除。崗村的母親為感謝救命之恩,將一把漂亮的軍刀贈給世一堂。世一堂將這把軍刀高懸店內,每當日軍來滋事,見刀後無不行禮,之後便灰溜溜地走開了。
七、幾經坎坷,生命不息
1946年4月28日,哈爾濱在鞭炮聲和百姓紅火的大秧歌中迎來了解放。解放後黨和政府實行保護髮展民族工商業政策,銀行提供貸款扶植老店,世一堂在黨和政策的扶植下重獲新生。50年代初,世一堂的經營方式基本延續解放前的方法,公私合營前,道里世一堂月平均銷售金額55000元,年銷售金額540000元。
1956年,公私合營後,世一堂藥店劃歸哈爾濱市藥材公司領導,成立2個門市部,即道里區世一堂門市部和道外世一堂門市部,保留原世一堂藥店稱號,恢復傳統中藥材的加工生產,無論經營體制是如何改變的,世一堂人從沒有忘記那句李星臣先生的訓教和以“義”為本、“義利共生”的經營理念,並隨着時代的發展不斷地為之注入新的活力,他們調整着自己的思維和行動,他們思考着,使自己與環境達到和諧,從而在現實中有所超越。到60年代,世一堂人在人們心中已有相當高的威望。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世一堂遭受沉重打擊。封存了“養尊處優”的貴細藥材,攆走了具有悠久歷史的深受患者歡迎的座堂先生。同時,一些功效甚佳的傳統名牌藥品也停止點陣字庫生產和加工,藥品生產經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一縷春風為全國都帶來了新的轉機,藥材事業也逐步興旺發達。為進一步發展歷史悠久的中醫藥事業,恢復傳統中藥老字號,1981年1月1日世一堂在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停產後,金字牌匾重又掛了起來,當年銷售額達到了四萬多元,這在當時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同時,恢復了傳統制藥的作法和服務質量。貨源充足,品種繁多,裝璜美觀。連國際友人和港澳同胞也不遠千里慕名而來。
八、歷經蜕變痛苦磨礪
1986年,世一堂製藥廠易址新建。然而,在基本沒有競爭的環境中,世一堂發展緩慢,到1989年,具有百年曆史的世一堂藥廠卻只有兩個車間,二百多人,固定資產四百萬元,規模還不如一個普通的鄉辦企業。生產設備陳舊,產品滯銷。賬本上的流動資金不足五萬元,處於半停產狀態。工人們拿不到工資,工程技術人員紛紛調走,老字號世一堂陷入了空前的困境。
債主盈門,法院三天兩頭來傳票。車間狹小,生產設備陳舊,製作工藝繁沓。種種困境讓這個老字號處於風雨飄搖之中。1990年年僅36歲的劉巍出任廠長。世一堂人開始了鳳凰一樣痛苦而英勇的涅槃,歷史給過他們坎坷,如今歷史又給予他們一個不可迴避的選擇:改革。經過深入思索後劉巍廠長果斷決定在廠內全方位地進行勞動、人事、用工制度的改革,更主要的是實施科技興廠的戰略,大力進行技術投資,目光高遠。使瀕離倒閉的世一堂在市場競爭的大潮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前進的道路。大力運用工藝,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樹立名牌和品牌觀念。1990年世一堂製藥廠果斷的決定把準備擴大再生產的資金轉投到註冊國際商標上去。根據馬德里條約在馬德里成員國進行了國際註冊,在十幾個國家取得了商標專用權,世一堂成了當時黑龍江省唯一一家擁有國際註冊商標的企業。
九、利國利民恆久發展
1997年世一堂製藥廠被國內貿易部認證為“中華老字號”企業。2000年作為哈藥集團子公司的的世一堂製藥廠正式更名為哈藥集團世一堂製藥廠。如今的世一堂製藥廠由過去在省市同行業的第27位上升到第一位,並被國家列入國家重點50強中藥企業之一。十幾年的時間,世一堂在業界創造了一個奇蹟,工廠的年收入由原來的400萬元上升到近4億元。累計向國家上繳税金2億元,工廠連續多年被評為哈爾濱市納税先進企業,是黑龍江省利税大户。現廠區佔地十三點四萬平方米,居國內同行業的第二位,擁有國內一流的廠房設備,是黑龍江省首家固體制劑GMP認證企業。現有員工2300多人,擁有十個生產車間,十一大劑型,272種產品,其中有多種產品分獲國際、國家、省市級的獎盃、獎牌和優質產品稱號。工廠是省級先進企業,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成員單位。世一堂牌商標是黑龍江省唯一的國際註冊商標,中國馳名商標保護組織成員,其品牌無形資產已超十億元。工廠的產品暢銷全國各地並出口到世界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做“百年企業”是每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中國企業共同的夢想。它表達的是一種對生命的嚮往和虔誠,對事業的一份敬重與使命感。今天的“世一堂”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求制高點,以質量求生存,以品牌求發展,在品牌化和規模化的道路上正逐步向國際化醫藥集團的行列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