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施愛

鎖定
李施愛(이시애,?—1467年),朝鮮王朝前期武將,出身鹹吉道(後來的咸鏡道)吉州的女真裔土豪,官至會寧府使兼節制使。因不滿朝鮮世祖的中央集權政策,與其弟李施合於1467年起兵,佔領鹹吉道。經過與官軍三個月的交戰,最終敗退吉州,隨即被自己的衞士綁縛獻給官軍,處以剮刑。
全    名
李施愛
所處時代
朝鮮王朝
民族族羣
女真
逝世日期
1467年

李施愛人物生平

李澄玉是高麗末年李成桂征伐東寧府時投奔李成桂的北元東寧府同知兀魯帖木兒(女真人,李成桂賜名李原景)的孫子,父親叫李仁和。李成桂委其家族以官職,其家族落籍吉州(今朝鮮咸鏡北道吉州郡),經過三代經營,“其族親盤據諸邑,為一道土豪,多聚良民,廣佔土田,畜財鉅萬”。 [1]  他最早出現在歷史記載中是朝鮮文宗時的1451年,他時為中央五衞的護軍(舊稱將軍),在一次佛事中投下願狀,祈禱“願為武科狀元”。 [2]  1458年,他被朝鮮世祖任命為慶興鎮兵馬節制使。 [3]  1460年為慶興府使。 [4]  1461年召為僉知中樞院事。 [5]  1463年再被外放為會寧府尹兼節制使。 [6-7]  後回吉州丁母憂。 [1] 
當時,朝鮮世祖推行號牌法,加強中央集權,逐步收回地方權力,李施愛對此心生不滿。 [1]  再加上鹹吉道地方官尤其是最高長官節度使康孝文“侵虐百端” [8]  “不恤軍民,阿附大臣,放縱無忌,使軍民莫得伸冤抑,無所控告……憑公營私,剝民之事,無所不為” [9]  ,引發鹹吉道民眾的強烈不滿。再加上鹹吉道負責迎送訪問朝鮮的“野人”(女真人)、被官府徵索海東青和白銀等貢納,當地居民對漢城的朝廷日益不滿。再加上朝鮮不斷從南方移民實邊,也與鹹吉道土著產生矛盾。李施愛及其弟李施合利用這種心態,決定起兵造反。在經過三年的籌劃後,1467年五月初十日,康孝文巡視吉州,李施愛聲稱康孝文謀反,在半夜密令給康孝文陪睡的妓女山非為內應,等康孝文睡熟時開户,派士兵崔自池闖入行刺。康孝文驚醒,脱身逃走,被追殺身亡,首級掛在庭院中的一棵樹,不久樹枯死。他的隨從官員也全部遇害。隨後,李施愛派李克枝到漢城,宣稱康孝文謀反,韓明澮申叔舟、金國光、盧思慎韓繼禧等“京中大臣”充當內應,以便假手世祖除掉他們。世祖果然對這些大臣有所懷疑,囚禁了韓明澮、申叔舟等人。但不久李施愛的表弟開城君崔濡送來急報,稱李施愛是在謀反,世祖才開始與具致寬等討論征討之策。 [1]  [10-11] 
李施愛隨即傳令鹹吉道諸邑留鄉所,要求“盡殺官吏之自京來者”,於是“諸邑響應,爭先殺之。如行商、僧徒,非本道之人,亦皆殺之”,鹹吉道二十一郡忠除了南部七郡外的所有官員都被殺死。 [1]  他們手下的軍隊在兩萬以上,還有女真人助戰,聲勢浩大。 [15]  李施愛打算先割據鹹吉道,“畜兵數年,直犯京師(漢城)”。 [1]  世祖則於五月十七日任命龜城君李浚為鹹吉、江原、平安、黃海四道兵馬都總使,曹錫文為副使,率兵三千進剿。 [12-13]  但他們行至江原道淮陽郡就逗留不進,於是世祖又讓康純領平安道兵三千從永興方面攻入鹹吉道、兵曹參判樸仲善領黃海道兵五百從文川方面攻入鹹吉道,並調魚有沼率京中精兵一千直奔淮陽。 [14]  此後陸續增兵至三萬人,進攻鹹吉道首府咸興 [13]  與此同時,李施愛佔據咸興,殺觀察使申㴐,俘虜體察使尹子云,並五月二十五日自稱鹹吉道節度使。六月一日,柳子云逃回,龜城君越過鐵嶺,進入安邊,並派許琮進入永興,包圍叛軍,官軍和叛軍就在咸興、永興一帶對峙。李施愛認為形勢不利,便決定撤離咸興,退守北青。六月十九日,龜城君率軍進駐咸興,並以洪原西側的鹹關嶺下的新原為根據地,指揮進軍北青。龜城君命康純充當攻打北青的先鋒,並在鍾介、山介兩嶺間構築陣地。康純紮營於北青外的平浦,六月十九日,李施愛撤離北青,康純前去搶佔,反被李施愛掉頭包圍。康純最終聽從金嶠的建議,圍上木柵,在外面擺上鹿角,在城外挖坑坎,以防李施愛進攻。李施愛打了十多場仗,但始終沒有擊退北青的官軍。七月十四日,李施愛的妹夫李明孝召集了洪原、北清、甲山、三水的百姓,越過湯口嶺,駐紮在洪原西邊的申翌坪,切斷了官軍的咸興和北青的通道。李施合帶領利城以北的百姓越過磨雲嶺,形成了第二陣,同時李施愛自己帶領會寧以北的百姓越過大門嶺,在“烈女門平”地方安營紮寨,展開持久戰。另一方面,官軍將在北青的士兵撤退到洪原,分為1、2、3陣,以備長期戰爭。李施愛趁機佔領了北青。七月二十五日,官軍半夜秘密展開行動,康純的第1陣越過山介嶺、魚有沼的第2陣越過鍾介嶺進入北青,龜城君也前往平浦督戰。官軍擊退了李施愛任命的“副節度使”劉得之的軍隊,人數增加到5萬人。 [13]  [16] 
李施愛聽到北青的敗報的消息,率領1萬多名軍隊前往位於北青東面68裏的天險——蔓嶺。蔓嶺向南背靠大海,向北背靠大山,是與官軍戰鬥的有利地點。官軍攻擊蔓嶺。康純的第一陣先到達蔓嶺腳下,等待魚有沼的第二陣,然後在在七月三十日一起發起進攻。龜城君和康純、樸仲善等郡的軍士前往大路,許琮等前往大路南中峯。禹貢在大路中鋒,魚有沼在海邊和東嶺,金嶠等在北山腳下,分別從四面包圍和進攻蔓嶺,最終成功佔領了李施愛軍先鋒所在的蔓嶺主峯,並向李施愛所在的中鋒進攻。李施愛以中峯為據點,以將2000餘騎“彭排隊”三重佈列,誓死頑抗。酉時,蔓嶺東峯的魚有沼聞訊前往中峯,突破了李施愛軍的左翼空虛之處。李施愛潰不成軍,趁着夜色逃往利城。八月一日,追擊李施愛的官軍進入利城,李施愛繼續北逃。八月八日,官軍越過磨雲嶺,進入永濟院,李施愛結陣於端川,試圖據河抵抗,但被擊敗,逃到吉州。八月十二日,官軍越過磨天嶺,駐紮嶺東驛前平,準備進攻吉州。此時,許琮安排的一個間諜完成了任務。李施愛起兵後,安排許崇道守吉州,而許崇道的兒子許惟禮正好是許琮麾下軍官。許琮派許惟禮去見他父親,作為內應。李施愛起初也懷疑他是間諜,但他説:“欲見父逃來。若殺我,後無來者。”李施愛就沒管他。許惟禮不斷勸説父親歸順朝廷,父子相約逃出吉州,同時許惟禮還勸説一個叫李珠的吉州人去策反李施愛的右衞將李雲露,取得成功,李雲露將李施愛兄弟綁起來,送至龜城君大營。經過簡單的審訊後,龜城君將李施愛兄弟肢解,傳首漢城。持續三個月的李施愛之亂遂告平定。事後,鹹吉道(後改稱咸鏡道)被拆分為南北兩部分來管轄。 [1]  [9] 

李施愛人物爭議

關於李施愛起兵的性質,韓國認為是地方勢力反抗中央集權的叛亂,故一般稱“李施愛之亂”。 [16]  朝鮮則認為是以咸鏡道(即鹹吉道)農民和本地土豪相結合的反抗壓迫的革命或起義,稱之為“咸鏡道農民戰爭”。 [1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