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振

(國民黨高級將領、全國政協原委員)

鎖定
李振(1900年11月26日—1988年1月10日) [4-5]  ,原名晉堃,字載宏。廣東興寧刁坊刁潭村人。粵軍第二軍講武堂、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三期畢業。曾任國民黨第十八兵團司令官兼國民革命軍第六十五軍軍長,川東軍區副司令員,西南軍政委員會高參室主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委員及參事室主任,民革四川省委會副主任委員、四川省政協副主席,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等職。 [1] 
中文名
李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廣東興寧
出生日期
1900年11月26日 [5] 
逝世日期
1988年1月10日 [4] 

李振個人簡介

李振,早年參加粵軍,歷任營長、團長、旅長,曾兩次參加粵桂戰爭、兩次東征和北伐。1919年任桂軍林虎部排長。1924年任廣東東路討賊軍連長。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十一師三十一團連、營長。1931年任第一集團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團長,後任獨立第一旅少將旅長。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八十三軍一八六師師長,1938年任國民革命軍一八六師師長,率部在增城、龍門一帶迎戰日寇,後多次指揮對日作戰,1938年6月授陸軍少將。1939年任軍事委員會高級參議,中央訓練團大隊副。1940年任第六十五軍副軍長,1945年9月升任第六十五軍軍長。1946年所部整編為第六十五師,任師長。1948年1月任第六十五軍軍長,9月授陸軍中將。1949年任國民黨第十八兵團司令官兼第六十五軍軍長,同年12月27日在成都率部起義。後任川東軍區副司令員,西南軍政委員會高參室主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委員及參事室主任,民革四川省委會副主任委員、四川省政協副主席,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1988年1月10日在成都逝世。著有《川東起義回憶》等。 [1] 

李振人物生平

李振,出身貧苦農民家庭。1918年,應募入粵軍當運輸兵。1926年升任排長、連長。在此期間,曾參加粵桂戰爭和2次東征。1927~1938年,先後擔任營長、團長、旅長、師長等職。後進陸軍大學深造。抗日戰爭期間,曾在廣東省增城、韶關等地與日本侵略軍作戰。1946~1949年,先後被提拔為軍長、十八兵團司令兼六十五軍軍長。
1949年冬,當李振部隊在成都平原,被中國人民解放軍重重包圍時,葉劍英派自己的弟弟到香港找到李振的妻子,要她將葉劍英意見傳給李振:“如要起義就要及時起義,過後就沒有機會了。”李振與葉劍英早年私交甚篤,李振認為葉劍英決不會傷害老朋友,葉的話能代表共產黨的政策。當李振準備起義時,有部下擔心他起義後安全無保障。李振對部下説:“起義不是為我個人,起義後如果共產黨不信任我,則殺我一個人而救了大多數人,又何樂而不為呢!”在李振醖釀起義期間,蔣介石由重慶到成都召見他,對他勉勵有加,李振不為所動。胡宗南命令他銷燬軍用物資,向西昌突圍。李振則反其道而行之,命令下屬把物資登記保管好,他説:“為國家保存元氣,為老百姓減少損失,為部隊減少傷亡,還是和談好。”一天,李振不避危險,隻身奔赴劉伯承駐地,面陳起義赤誠,深受劉伯承稱讚。
1949年12月25日,李振率十八兵團在成都起義。聯名通電起義的有兵團屬下各軍、師將領。這一起義,保全了成都及綿陽地區軍用倉庫大量物資,為四川西部地區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貢獻。
李振起義後,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供職6年,曾任川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西南軍區高參室副主任。
1955年4月轉業後,被選為全國政協二、三屆委員,全國人大四、五、六屆代表。1958年後,任四川省政府參事室主任。“文化大革命”後,任四川省政協五、六屆副主席。在此期間,應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等單位邀請,寫回憶錄和自傳多篇,收入文史資料選輯。1980年冬,赴美探親,護照上籤的期限是5年,但他只在美國住了半年就回來了。來訪者提及此事,他説:“梁園雖好,非久戀之地。我丟不下我的工作,離不開我的祖國,更想念領我走上光明大道的中國共產黨。”
1988年1月10日 [4]  ,在成都病逝,終年88歲。 [3] 

李振社會公益

李振熱愛祖國,關心桑梓教育。民國31年(1942年),慷慨捐資為寧南中學(現坭陂中學)建新校並親任董事長。抗美援朝期間,夫婦將廣州與香港之房產變賣,得款悉數捐獻給志願軍 [2] 

李振人物紀念

興寧縣神光山建有李振碑亭一座,以示紀念。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