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彥鋒

(中國河南籍藝術家)

鎖定
李彥鋒,男,1976年生於中國河南, 2010年畢業於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現上海美術學院)獲美術學博士學位,現任教於西南大學美術學院;2014年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CSD)訪問學者,2017中國美術學院山水畫專業訪問學者;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文名
李彥鋒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河南省
出生日期
1976年8月
畢業院校
上海美術學院
職    務
高校教師,畫家
代表作品
《張桓侯廟》、《南山清暉》
藝術風格
當代藝術

李彥鋒藝術風格

李彥鋒的山水畫立足傳統,守正篤行;他多年在中西文化的時代語境中追索中國山水畫藝術之要旨,以中為本,參以西學,在藝與技,術與道的繁複實踐探索中,以林泉之心開啓與自然山川之對話 ;當他對自然山川之“話語”有了在場的認識、體驗、感悟與理解之後,畫之筆墨與山水對象之間才能建立關係,進行交流和對話;在“對話”的過程中,理解自然之語詞的豐富多彩、千差萬別,以及其內在的“語法”和“邏輯”,進而以將他所體會的臨泉之意,形之於毫端,清幽婉約,高古而有時代性是其畫面的典型風格。

李彥鋒藝術履歷

李彥鋒羣體展覽

藝術家羣體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及地點
地理位置
2021年
重慶第四屆中國畫作品展提名獎 [1] 
重慶,中國
“南嶽衡山——首屆全國中國畫雙年展” [2] 
衡山,中國
“記憶與紐帶——2021中韓藝術交流展”
隱巖,韓國
“大美武隆——全國中國畫邀請作品展”
重慶,中國
“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名家暨兩岸青年美術作品展”
台北,中國
“學院——全國青年教師中國畫學術邀請展”
上海,中國
2020年
“江峽尋墨——當代巴蜀優秀國畫作品展”
綿陽,中國
“巴蜀情——2020川渝中國畫作品展”
重慶,中國
2019年
“巴山夜雨翰墨情·全國名家畫北碚寫生作品展”
“韶華心印——西南大學青年教師作品展”

李彥鋒獲獎經歷

藝術家獲獎經歷
年份
獎項
地點
2021年
重慶第四屆中國畫作品展提名獎
重慶,中國

李彥鋒主要作品

藝術家主要作品
作品名稱
作品圖
作品信息
《南山清暉》
《南山清暉》 《南山清暉》
紙本水墨
230cm×180cm
2021年
《高鐵穿越觀音峽》
《高鐵穿越觀音峽》 《高鐵穿越觀音峽》
紙本水墨
230cm×180cm
2021年
《護國寺橋》
《護國寺橋》 《護國寺橋》
紙本水墨
45cmx64cm
2021年
《青巖北門之一》
《青巖北門之一》 《青巖北門之一》
紙本水墨
37cmx58cm
2021年
《張桓侯廟》
《張桓侯廟》 《張桓侯廟》
紙本水墨
195cm×97cm
2020年
《山寺雲深》
《山寺雲深》 《山寺雲深》
紙本水墨
140cmx70cm
2020年
《天福官驛》
《天福官驛》 《天福官驛》
紙本水墨
140cmx70cm
2020年
《老舍故居》
《老舍故居》 《老舍故居》
紙本水墨
42cmx60cm
2020年
《幽谷清音》
《幽谷清音》 《幽谷清音》
紙本水墨
230cm×145cm
2019年
《太行故園》
《太行故園》 《太行故園》
紙本水墨
50cm×50cm
2019年
《空谷》
《空谷》 《空谷》
紙本水墨
60cm×86cm
2018年
《碚城公園》
《碚城公園》 《碚城公園》
紙本水墨
60cm×86cm
2018年

李彥鋒出版物

藝術家出版物
出版時間
出版物
出版社
著作出版
2021年12月
《李彥鋒山水畫寫生集》
重慶出版集團ISSN:978-7-229-16253-5
2014年11月
《中國美術史中的語圖關係研究》
人民出版社,ISSN:978-7-01-014062-9
論文發表
2020年08月
中國傳統山水畫寫生的守正與篤行
2019年11月
溪山清遠 空靈簡淡——山水畫寫生中的造境
2017年03月
論元代新刊全相平話五種之文圖特徵
2015年07月
超越界限 圓融親和——論蓋特諾·佩斯的設計
2012年04月
論符號象徵性頃間與宋元及之後的文人畫
2012年02月
懸魚建築飾件雲紋寓意考析
2012年01月
語圖視域中的詩畫關係研究

李彥鋒人物評價

張繁文(廣州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學院教授、書法教研室主任,泰國東方皇家理工大學博士生導師):
李彥鋒的山水喜歡從宋元取法,以宋代的石法、樹法為基,充盈於清曠的精神意藴,附以稍嫌繁複的渲染;所完成山水既氣象雄偉,渾厚華滋,又不失空靈率真,簡潔明快。彥鋒對山水的“形”是非常重視的,他的山水之形,不是山水、花鳥畫表面的對角線構圖或者其他什麼的造型,而是利用西方現代理論,將西方現代大師的法則靈活轉化到山水的構成上;顯然西方的構成幾乎都是諸如風格派、立體派、抽象派的結構法則,生搬硬套西方的構成法則肯定是會僵化的、生硬的;能消化西方大師們總結的林林總總的構成法則併為我所用,毋容置疑是頗具挑戰的一個課題;毫無疑問,這些法則被擅長哲學思辨的他完全消化甚至解構了,並最後生成為他自己的構成法則。
其善於運用康定斯基的理論創建自己的體系,康氏對點線面的分析給了他深入的思考,《天福官驛》等作品就是康氏理論與宋元繪畫觀念碰撞的產物。無論是六尺、八尺的大幅鉅作,還是數平方尺的小幅習作,他對其中物象造型的點、線、面都會進行長時間的精研思考,苦想冥思,在山石樹木關係的處理、雲水天空的隱顯虛實等方面也甚是考究,力求在諸種物象關係的處理上給人一種自然天成的感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