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家治

(世界陶瓷科學院院士,中國陶瓷、古陶瓷及玻璃材料專家)

鎖定
李家治(1919年12月13日—2017年2月18日),出生於安徽合肥東北鄉(今肥東縣),中共黨員,中國陶瓷、古陶瓷及玻璃材料專家 [2] 世界陶瓷科學院院士,生前是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第三研究室主任。 [1] 
李家治於1946年畢業於上海大同大學化工系;1951年任職於中國科學院工學館窯業組,從事玻璃材料的研製工作;1955年12月任中國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國瓷組組長,從事中國瓷及古陶瓷的研究工作;1956年任景德鎮瓷器研究組組長;1959年調回玻璃研究室,任三室主任,負責導彈用微晶玻璃雷達天線罩的試製研究工作,任中國科學院硅酸鹽化學與工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玻璃研究室副主任,從事玻璃及微晶玻璃材料,玻璃物理化學以及古陶瓷工藝發展過程等研究工作;1972年任研究室主任,後晉升為研究員,從事微晶玻璃材料、玻璃分相及晶化、中國古陶瓷工藝發展過程以及光導纖維的研究工作;1982年5月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第一屆工會主 [23]  ;2017年2月18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8歲。 [1-2] 
李家治長期從事中國古代陶瓷工藝發展過程及其胎、釉的物理化學基礎和非晶態物理化學與特種玻璃材料方面研究。 [1] 
中文名
李家治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安徽肥東
出生日期
1919年12月13日
逝世日期
2017年2月18日
畢業院校
上海大同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簡論官哥二窯 : 科技研究為官、哥等窯時空定位》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李家治人物經歷

1919年12月13日,李家治出生於安徽合肥東北鄉(今肥東縣),六歲時在家塾讀書,十歲在合肥縣城讀中、小學。
1937年,隨安徽臨時中學遷入大別山區金寨縣。
1938年,受到居住在上海的大哥的函邀,經由香港來到上海
1946年,畢業於上海大同大學化工系,後在義利麪包廠做配料員。
1951年,任職於中國科學院工學館窯業組,從事玻璃材料的研製工作。
1955年12月,任中國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國瓷組組長,從事中國瓷及古陶瓷的研究工作。
1956年,任景德鎮瓷器研究組組長。
1959年,調回玻璃研究室,任三室主任,負責導彈用微晶玻璃雷達天線罩的試製研究工作;任中國科學院硅酸鹽化學與工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玻璃研究室副主任,從事玻璃及微晶玻璃材料,玻璃物理化學以及古陶瓷工藝發展過程等研究工作。
1972年,任研究室主任,後晉升為研究員,從事微晶玻璃材料、玻璃分相晶化、中國古陶瓷工藝發展過程以及光導纖維的研究工作。 [2] 
1982年5月,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第一屆工會主席。 [23] 
2017年2月18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8歲。 [1] 

李家治主要成就

李家治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李家治提出中國由陶向瓷發展過程的五個里程碑和三個重大技術突破,發現和闡述了中國古陶瓷化學組成變化規律及歷代名瓷釉的形成機理以及較早使用能量色散X射線熒光光譜技術測定古代陶瓷化學組成和微量元素,為中國古陶瓷和歷代名瓷的斷源斷代和鑑定以恢復生產提供了科學依據。在玻璃非晶態研究方面,李家治提出了玻璃的化學組成和結構決定着隨後的分相,玻璃分相後各相的組成又決定隨後的晶化這一規律,為導彈用雷達天線罩所用的鎂系微晶玻璃的研製起到推動作用。組織領導了玻璃光導纖維的研究和試製,推動了中國第一條光纖通信試驗段的開通。 [2] 
  • 學術論文
刊發時間
論文名稱
期刊名稱
1978年
玻璃中的液-液分相及其對性能和晶化行為的影響
1979年
河姆渡遺址陶器的研究
《硅酸鹽學報》
1980年
多模梯度型磷硅系光導纖維的研究
《激光》
1981年
堇青石基微晶玻璃內微裂紋的生成
《硅酸鹽學報》
1983年
浙江青瓷釉的形成和發展
《硅酸鹽學報》
1983年
玻璃的結構弛豫
《硅酸鹽學報》
1984年
南宋郊壇官窯與龍泉哥窯的陶瓷學基礎研究
《硅酸鹽學報》
1988年
玻璃的結構、相變及其相互關係的研究
1989年
CaO-MgO-Al2O3-SiO2-P2O5-F系統玻璃的結構、分相和晶化
《硅酸鹽學報》
1990年
Li2O(Na2O)-BaO-B2O3-Al2O3-SiO2玻璃與NaNO3熔鹽之間的離子交換
《硅酸鹽學報》
1993年
光色玻璃退色動力學過程的數學回歸分析
《硅酸鹽學報》
1995年
中國古瓷中鈣系釉類型劃分標準及其在瓷釉研究中的應用
《硅酸鹽通報》
1996年
新石器時代早期陶器的研究——兼論中國陶器起源
考古
1996年
北方出土原始瓷燒造地區的研究
《硅酸鹽學報》
1996年
厄瓜多爾Valdivia古陶的研究
1997年
景德鎮歷代青花瓷胎釉化學組成的多元統計分析
《陶瓷學報》
2000年
簡論中國古代陶瓷科技發展史
2001年
中國早期陶器的出現及其對中華文明的貢獻
《陶瓷學報》
2004年
杭州鳳凰山麓老虎洞窯出土瓷片的顯微結構
《建築材料學報》
參考資料 [14] 
  • 學術專著
出版時間
專著名稱
出版社
1955年
《沙和泥》
1957年
《陶器和瓷器》
少年兒童出版社
1985年
《中國古代陶瓷科學技術成就》
2007年
參考資料 [22] 
  • 發明專利
申請號
公開(公告)號
公開(公告)日
專利名稱
發明人
國際分類號
CN03116190
CN100523094C
2009年8月5日
溶液燃燒法合成納米晶鈷鋁尖晶石顏料的方法
李偉東、李家治、郭景坤
C09C3/04;C09C1/40
CN03116190
CN1443811A
2003年9月24日
溶液燃燒法合成納米晶鈷鋁尖晶石顏料的方法
李偉東、李家治、郭景坤
C09C3/04;C09C1/40
CN87108208
CN1015443B
1992年2月12日
用鵝髓巖製造低膨脹微晶玻璃的方法
方之耀、陳學賢、朱亞娟、陳鐵姍、沈崇德、李家治
C03C10/16;C03C3/112;C03C10/12
CN88105498
CN1035999A
1989年10月4日
生物微晶玻璃及其用途
羅瀾、李家治
C03C10/04
CN87108208
CN1034704A
1989年8月16日
用鵝髓巖製造的微晶玻璃及其工藝
方之耀、陳學賢、朱亞娟、陳鐵姆、沈崇德、李家治
C03C10/04
參考資料 [21] 
  • 科研獎勵
據2023年11月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網站數據,李家治和其合作者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2項和多個國家科技進步獎。 [2]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1978年
MgO-Al2O3-SiO2-TiO2系微晶玻璃的研究 [4] 
全國科學大會重大成果獎
1980年
多模梯度型磷硅系光導纖維的研製 [8] 
上海市科技重大成果獎二等獎
1982年
我國古代陶瓷和瓷器工藝發展過程的研究 [4] 
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1985年
GeO2-P2O5-SiO2系長波長三次羣多模光纖的研究 [6]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1985年
通訊用多模光纖的研究 [6]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85年
歷代南北方名窯青瓷和白瓷的研究 [8] 
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獎二等獎
1986年
導彈雷達天線罩用微晶玻璃材料和工藝研究 [4]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1987年
中國古瓷釉的液相分離與古陶瓷組成、工藝的新結果 [8]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1988年
中國古代陶瓷物理化學基礎研究與古瓷釉液相分離 [6] 
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1991年
上海市高新技術玻璃產業發展研究 [8]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1994年
中國古陶瓷化學成分數據庫與其工藝基礎的多元統計分析 [8]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2018年
古陶瓷科技信息提取關鍵技術及其在考古和文化傳承中的應用 [8]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中國古代陶瓷科學技術成就》 [1] 
全國優秀圖書一等獎
  • 學術交流
時間
學術活動名稱
舉辦地
1982年11月
中國古代陶瓷科學技術國際討論會 [2] 
上海
1989年11月
第三屆古陶瓷科學技術國際討論會 [15] 
1995年10月
第五屆中國古陶瓷科學技術國際討論會 [16] 
上海

李家治人才培養

  • 講授課程
李家治曾在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講授“玻璃成型後的熱處理”課程。 [2] 
  • 指導學生
李家治指導培養的學生有時任江西省景德鎮市委副書記吳雋,上海大學黨委原書記羅宏傑,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原副所長羅瀾 [2]  ,中國科學院院士、無機非金屬材料專家俞大鵬 [3]  ,復旦大學現代物理研究所教承煥生 [13]  ,時任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常務理事苗建民等。 [19] 

李家治榮譽表彰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李家治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82年11月
“中國古代陶瓷科學技術國際討論會”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 [2] 
1988年
景德鎮陶瓷大學兼職教授 [20] 
1988年9月
上海古陶瓷科學技術研究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 [24] 
2017年1月
上海古陶瓷科學技術研究會榮譽理事 [18] 
-
上海市特種光纖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1] 
-
故宮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1] 
-
中國科技考古學會常務理事 [2] 
-
《中國科學技術史》編委 [2] 

李家治個人生活

  • 婚姻家庭
李家治的妻子曾在某中學任教,兩人是大學化工系同學,婚後兩人育有三個子女,李道康、李真(小女兒)等。 [4-5] 

李家治人物評價

“李家治在中國古陶瓷工藝發展研究、以及中國古陶瓷化學組成變化規律和歷代名瓷釉的形成機理研究等方面具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詣。”科學網評) [1] 
“李家治為中國古陶瓷和特種玻璃研究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評) [3] 
“李家治是中國著名的陶瓷及玻璃材料科學家,在古陶瓷、玻璃材料等研究領域成果斐然,在國際上享有卓著聲譽,為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的發展作出的歷史貢獻。”(時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所長宋力昕評) [3] 
“李家治的一生是平凡而偉大的一生,他始終兢兢業業,始終不苟不懈,始終淡泊名利,始終樂於奉獻。李家治是舊中國愛國知識分子羣體的優秀代表,是當代中國科學技術奠基者羣體的傑出一員。作為中國特種玻璃材料研究新領域、古陶瓷科學研究新領域的開創者之一,李家治對中國先進無機材料科學與工程發展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施爾畏評) [3] 
“李家治的一生,學術成果豐碩,不但是中國先進玻璃材料領域的開創者、先行者,更是中國古陶瓷科技領域的奠基者、領航者。”(上海大學黨委原書記羅宏傑評) [6] 
“李家治是一位在中國特種玻璃材料領域裏德高望重、建樹卓著的大師級前輩,他治學嚴謹、工作勤奮、建樹豐厚、淡薄名利、為人寬厚、處事豁達。”(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原副所長羅瀾評) [2]  [7] 
“李家治是國際著名陶瓷考古奠基人,是譽滿全球古陶瓷界的權威,”(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人文學院教授王昌燧評) [9] 
“李家治是中國古陶瓷科學技術研究領域內取得豐碩成果的大家,是一位泰斗級的人物,也是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古陶瓷科技研究的一面旗幟。”(上海博物館研究員陸明華評) [10] 
“李家治,他的名字在古陶瓷科技研究領域就是一座豐碑。”(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魯曉珂評) [11-12] 
“李家治一生對中國科技事業貢獻很多,在微晶玻璃,光導纖維和古陶瓷的科學研究等領域都做出了重大貢獻。”(復旦大學現代物理研究所教授承煥生評) [13] 
“他是一個好人,真正的學者。治學嚴慬,待人真誠。他是我國陶冶科技考古之父。對我的引導和幫助,我將永記心懷。願先生走好。”(北京大學教授陳鐵梅評) [19] 
“李家治畢生致力於陶瓷科技考古,兢兢業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鄭州大學教授李國霞評) [19] 

李家治人物紀念

2019年10月18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舉行李家治雕像揭幕暨“家治樓”揭牌儀式。 [1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