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大力

(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命醫學系主任、生命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鎖定
李大力,2004年10月至2007年5月在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生物科學與技術研究所從事研究助理的工作,作為聯合培養的博士生於2007年6月回國獲得湖南師範大學遺傳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受聘於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命醫學研究所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要負責基因敲除與轉基因小鼠動物中心的建設和G蛋白偶聯受體相關的科學研究。
現任民革華東師範大學支部第十三屆委員會主委, [5-7]  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命醫學系主任、生命醫學研究所研究員,上海市基因編輯與細胞治療前沿科學基地主任,上海市調控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華東師範大學閔行實驗動物中心主任。 [3] 
中文名
李大力
外文名
Dali Li
國    籍
中國
畢業院校
湖南師範大學
職    稱
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

李大力人物經歷

1997.9-2001.7 本科生 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2001.9-2007.6 博士研究生 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2004.9-2007.6 聯合培養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健康科學中心
2007年獲湖南師範大學遺傳學博士學位,博士期間在美國德州農工大學進行聯合研究,畢業後受聘於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2009和2014年先後破格晉升為副教授、研究員。
2021年12月,當選為民革華東師範大學支部第十三屆委員會主委。 [6] 
現為上海市基因編輯與細胞治療前沿科學基地主任,上海市調控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華東師範大學閔行實驗動物中心主任。 [3] 

李大力研究方向

多年來通過優化創新基因編輯技術,建立世界領先的基因編輯疾病模型構建技術體系,開發精度和活性更高的hyCBE、ABE9、Td-CGBE/CBE和A&C-BEmax等多種單鹼基編輯系統,以血友病和β地中海貧血等單基因血液遺傳病為模型,建立了基於基因編輯技術的遺傳病基因治療新策略。開展了全球首例基因編輯治療最嚴重的β0/β0地中海貧血患者的臨牀研究,治癒了多名患者;在國際上率先開發了基因編輯定點整合的非病毒導入型CAR-T細胞製品,展現了比慢病毒導入策略更高的療效和安全性。 [3] 

李大力主要成就

共發表SCI論文100餘篇,作為通訊作者在Nature、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Genetics、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Medicine、Nature Chemical Biology、 Nature Protocols、PNAS和Cell Research等高水平期刊發表論文40餘篇。作為課題組長主持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上海市教委基因編輯與細胞治療前沿科學基地等重大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和重點等項目支持,2018年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一等獎,排名第二)。 [3] 
2022年10月,華東師範大學李大力教授團隊合作開發並命名了一種精準且安全的新型腺嘌呤鹼基編輯器——ABE9,能夠有效解決臨牀應用存在的各類脱靶隱患和安全性問題,理論上將為近50%遺傳致病性單核苷酸變異(SNVs)的糾正提供新的精準靶向工具。該項研究成果於2022年10月13日以Engineering precise adenine base editor with minimal bystander editing 為題在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雜誌上發表。 [4] 

李大力主持課題

(1) 基於TadA脱氨酶骨架的新型鹼基轉換和顛換工具開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No. 32230064 2023-2027)
(2) 基因編輯與疾病治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No. 32025023 2021-2025)
(3) 靶向肝臟和眼等器官的在體基因治療研究(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幹細胞及轉化研究”專項2019YFA0110802 2019-2023,課題組長)
(4) 常染色體顯性視神經萎縮症相關蛋白OPA3的人源化突變小鼠模型建立及基因編輯治療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81873685 2019-2022)
(5) 構建PAH基因新突變小鼠模型開展苯丙酮尿症基因治療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No. 81670470 2017-2020)
(6) 上海市基因編輯與細胞治療前沿科學研究基地 (上海市高校創新策源能力提升計劃項目,2021-2025)
(7) 精準高效基因編輯新技術開發(上海市科委,21CJ1402200, 2021-2024)
(8) 自發罕見病動物模型的收集、製備、保存和在基因治療研究中的應用(上海市科委重點課題,No. 20140900200, 2020-2023)
(9) 精確高效基因編輯體系構建(上海市教委科研創新計劃重大項目,2019-01-07-00-05-E00054, 2019-2023) [3] 

李大力完成項目

(1) 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建立並治療先天性視神經萎縮相關蛋白OPA1的人源化突變小鼠模型研究(上海市科委重點課題,No.18411953500, 2018-2021)
(2) 遺傳性視神經萎縮大鼠模型構建及基因治療研究(上海市創新課題,No.14140901600, 2017-2019)
(3) 重症免疫缺陷型大鼠品系的構建以及基因編輯技術的優化研究 (上海市創新課題 No.14140900300, 2014-2017)
(4) 七次跨膜受體Lgr4 及其配體家族在卵巢功能維持和雌性不育中的功能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31371455 2014-2017 )
(5) 核仁蛋白PAK1IP1 調節核糖體生物合成的功能及機理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No.31171318 2012-2015)
(6) 青春發育關鍵基因KiSS1表達調控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30800627 2009-2011 ) [3] 

李大力代表論文

10篇代表論文:
1. Zhang J*, Hu Y, Yang J, Li W, Zhang M, Wang Q, Zhang L, Wei G, Tian Y, Zhao K, Chen A, Tan B, Cui J, Li D, Li Y, Qi Y, Wang D, Wu Y, Li D*, Du B*, Liu M*, Huang H*. Non-viral, specifically targeted CAR-T cells achieve high safety and efficacy in B-NHL. Nature. 2022 Sep;609(7926):369-374.
2. Fu B*, Liao J, Chen S, Li W, Wang Q, Hu J, Yang F, Hsiao S, Jiang Y, Wang L, Chen F, Zhang Y, Wang X, Li D*, Liu M*, Wu Y*. CRISPR-Cas9-mediated gene editing of the BCL11A enhancer for pediatric β0/β0 transfusion-dependent β-thalassemia. Nat Med. 2022 Aug;28(8):1573-1580.
3. Liang Chen , Shun Zhang , Niannian Xue , Mengjia Hong , Xiaohui Zhang , Dan Zhang , Jing Yang , Sijia Bai , Yifan Huang , Haowei Meng , Hao Wu , Changming Luan , Biyun Zhu , Gaomeng Ru , Hongyi Gao , Liping Zhong , Meizhen Liu , Mingyao Liu , Yiyun Cheng , Chengqi Yi , Liren Wang , Yongxiang Zhao*, Gaojie Song*, Dali Li*. Engineering precise adenine base editor with minimal bystander editing. Nat Chem Biol. 2022 Oct 13. doi: 10.1038/s41589-022-01163-8.
4. Zhang X, Zhu B, Chen L, Xie L, Yu W, Wang Y, Li L, Yin S, Yang L, Hu H, Han H, Li Y, Wang L, Chen G, Ma X, Geng H, Huang W, Pang X, Yang Z, Wu Y, Siwko S, Kurita R, Nakamura Y, Yang L, Liu M, Li D.*. Dual Base Editor Catalyzes Both Cytosine and Adenine Base Conversions in Human Cells. Nat Biotechnol. 2020 38(7):856-860.(highlighted by Nat Rev Genet. Multitasking for base editors)
5. Zhang X, Chen L, Zhu B, Wang L, Chen C, Hong M, Huang Y, Li H, Han H, Cai B, Yu W, Yin S, Yang L, Yang Z, Liu M, Zhang Y, Mao Z, Wu Y, Liu M, Li D*. Increasing efficiency and targeting scope of base editors through fusion of a single strand DNA binding protein domain. Nat Cell Biol. 2020 May 11. doi: 10.1038/s41556-020-0518-8. (highlighted by Nat Cell Biol. Base editing goes into hyperdrive.)
6. Wang L, Aschenbrenner D, Zeng Z, Cao X, Mayr D, Mehta M, […] Huang Y*, Li D*, Uhlig HH, Muise AM*. Gain-of-function variants in SYK cause immune dysregulation and systemic inflammation in humans and mice.Nat Genet. 2021 Mar 29. doi: 10.1038/s41588-021-00803-4. (News & Views: The sickening consequences of too much SYK signaling. Nat Genet. 2021 Mar 29.)
7. Li D*, Qiu Z, Shao Y, Chen Y, Guan Y, Liu M, Li Y, Gao N, Wang L, Lu X, Zhao Y*, Liu M*. Heritable gene targeting in the mouse and rat using a CRISPR-Cas system. Nat Biotechnol. 2013 ;31(8):681-3
8. Guan Y, Ma L, Li Q, Sun Z, Ma Li, Wu L, Wang L, Zeng L, Shao Y, Chen Y, Ma N, Lu W, Hu K, Han H, Yu Y, Huang Y, Liu M*, Li D*. CRISPR/Cas9 mediated somatic correction of a novel coagulator factor IX gene mutation ameliorates hemophilia in mouse. EMBO Mol Med. 2016 May 2;8(5):477-88. (highlighted by EMBO Mol Med. Successful correction of hemophilia by CRISPR/Cas9 genome editing in vivo: delivery vector and immune responses are the key to success.)
9. Chen Y, Ma J, Lu W, Tian M, Thauvin M, Yuan C, Volovitch M, Wang Q, Holst J, Liu M, Vriz S, Ye S*, Wang L*, Li D*. Heritable expansion of the genetic code in mouse and zebrafish. Cell Res. 2017 Feb;27(2):294-297. Editor’s Choice, Valda Vinson, Expanding the genetic code in vertebrates, Science 2017:Vol. 355, Issue 6320, pp. 36
10. Li H, Zhang Q, Gu Y, Wu Y, Wang Y, Wang L, Feng S, Hu Y, Zheng Y, Li Y, Ye H, Zhou B, Lin L, Liu M*, Yang H* and Li D*. Efficient photoactivatable Dre recombinase for cell type specific spatiotemporal control of genome engineering in the mouse.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20 Dec 29;117(52):33426-33435. [3] 

李大力所獲榮譽

2018年度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排名第二)
2018年度海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四) [3] 
2020年8月,獲得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 [1] 
2023年11月,榮獲第十六屆“談家楨生命科學獎”。 [9-10] 

李大力社會任職

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基因編輯技術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兼秘書長;
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合成生物技術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遺傳學會基因組編輯與合成分會委員;
上海市生物工程學會合成生物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第十四屆委員會委員 [8] 
中國抗癌協會第一屆腫瘤微環境專業委員會委員。 [3] 

李大力人物事件

2016年10月10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温州醫科大學等科研院所的13位課題組負責人實名公開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2016年5月2日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上有關NgAgo的實驗。發表公開聲明的13位學者分別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魏文勝,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孫育傑,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教授熊敬維,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王皓毅、李偉,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曉羣,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勁松,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楊輝,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王立銘,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吳強,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李大力,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黃志偉,温州醫科大學教授谷峯。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