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杉葉藻

(車前科杉葉藻屬植物)

鎖定
杉葉藻(Hippuris vulgaris L.)是車前科杉葉藻屬的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全株無毛;莖直立,多節,常帶紫紅色;枝沉水莖,圓柱形,稍硬而挺直,暗褐色;葉輪生,線形,全緣;花單生葉腋,常為兩性;核果窄長圓形,光滑,頂端近平截。花期6月。 [4]  莖葉似杉枝葉草本,故名杉葉藻。 [5] 
杉葉藻產於中國東北、內蒙古、華北北部、西北、台灣、西南、西藏等地。 [6]  杉葉藻生於淺水中和沼澤地上。喜日光充足之處,在疏陰環境下亦能生長。 [7]  杉葉藻採用種子及根莖繁殖。 [8]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記載:杉葉藻有“涼血止血,養陰生津,治高熱煩渴,腸胃發炎”的功效。 [9]  杉葉藻在生態價值方面,是濕地常見種,對於維持水生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價值。 [10] 
中文名
杉葉藻
拉丁學名
Hippuris vulgaris L. [6]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唇形目
車前科
杉葉藻屬
杉葉藻
命名者及年代
L.,1753

杉葉藻植物學史

莖葉似杉枝葉草本,故名杉葉藻。 [5] 

杉葉藻形態特徵

杉葉藻
杉葉藻(26張)
車前科杉葉藻屬多年生水生草本,全株光滑無毛。莖直立,多節,常帶紫紅色,高8-150釐米,上部不分枝,下部合軸分枝,有匍匐白色或棕色肉質根莖,節上生多數纖細棕色鬚根,生於泥中。 [5]  [11] 
葉條形,輪生,兩型,無柄,(4-)8-10(-12)片輪生。沉水中的根莖粗大,圓柱形,徑3-5毫米,莖中具多孔隙貯氣組織,白色或棕色,節上生多數鬚根;葉線狀披針形,長1.5-2.5釐米,寬約1-1.5毫米,全緣,較彎曲細長,柔軟脆弱,莖中部葉最長,向上或向下漸短;露出水面的根莖較沉水葉根莖細小,節間亦短,節間長5-15毫米,徑3-5毫米,表面平滑,莖中空隙少而小;葉輪生,葉條形或狹長圓形,長1.5-2.5(-6)釐米,寬1-1.5釐米,無柄、全緣,與深水葉相比稍短而挺直,羽狀脈不明顯,先端有一半透明,易斷離成二叉狀擴大的短鋭尖。
花細小,兩性,稀單性,無梗,單生葉腋;萼與子房大部分合生成卵狀橢圓形,萼全緣,常帶紫色;無花盤;雄蕊1,生於子房上略偏一側;花絲細,常短於花柱,被疏毛或無毛,花葯紅色,橢圓形,個字着生,頂端常靠在花葯背部兩藥室之間,兩裂,長約1毫米;子房下位,橢圓形,長不到1毫米,1室,內有1倒生胚珠,胚珠有一單層珠被,珠孔完全閉合,有珠柄,花柱宿存,針狀,稍長於花絲,被疏毛,雌蕊先熟,主要為風媒傳粉。
果為小堅果狀,卵狀橢圓形,長約1.2-1.5毫米,直徑約1毫米,表面平滑無毛,外果皮薄,內果皮厚而硬,不開裂,內有1種子,外種皮具胚乳,頂端近平截。花期6月。 [4]  果期5-10月。 [1] 

杉葉藻主要價值

杉葉藻經濟

杉葉藻全草細嫩、柔軟,產量較高。 [1]  鮮嫩多汁,適口性較好,是豬、牛、羊、免、魚、鴨、鵝等的優質青飼料。營養價值較高,粗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較豐富,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齊全。在陸地生長的杉葉藻鮮莖葉含14種氨基酸,總量達9.10毫克/千克。鮮莖中富含維生素A、B和C,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達3.61毫克/千克,微量元素鈣的含量是苜蓿的1.5倍。開花期的杉葉藻含幹物質14.6%,粗蛋白質2.9%,粗脂肪8%,粗纖維2.5%、無氮浸出物7.3%,粗灰分1.1%。 [3] 

杉葉藻生態

杉葉藻喜濕性強,可在水中生長,又有一定抗旱能力,杉葉藻為喜濕性植物,是改造低窪濕地的優質牧草之一,耐水淹,可沉於水中生長,並能充滿水面。 [3] 
杉葉藻在生態價值方面,是濕地常見種,對於維持水生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價值。 [10] 

杉葉藻藥用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記載:杉葉藻有“涼血止血,養陰生津,治高熱煩渴,腸胃發炎”的功效。 [9] 

杉葉藻近種區別

杉葉藻
杉葉藻(5張)
分枝杉葉藻(植物研究)(變種)該變種與杉葉藻區別在於:莖頂部具3個分枝,節間較短,長0.3-0.5釐米,葉先端急尖,全為沉水草本植物。分佈於中國內蒙古阿倫河上游兩岸淺水處(模式標本產地)。 [1] 

杉葉藻產地生境

杉葉藻生長環境

杉葉藻 杉葉藻 [2]
多羣生在海拔40-5000米的池沼、湖泊、溪流、江河兩岸等淺水外,稻田內等水濕處也有生長。 [1]  杉葉藻生於淺水中和沼澤地上。喜日光充足之處,在疏陰環境下亦能生長。 [7] 

杉葉藻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東北、內蒙古、華北北部、西北、台灣、西南、西藏等省區。全世界有分佈。 [1] 

杉葉藻生長習性

杉葉藻
杉葉藻(3張)
杉葉藻又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在年均降水510毫米排水良好的低平耕地上生長良好,株高可達80-90釐米。杉葉藻抗寒性較強,在-38℃能安全越冬。有雪覆蓋的條件下,-40℃以下低温也凍不死。 [3] 

杉葉藻育植技術

杉葉藻繁殖方法

杉葉藻栽培方便,可種子播種、鮮莖栽植和根莖栽植。
杉葉藻種子播種,可春播,也可夏播。多條播,行距30-40釐米,播深2-3釐米,畝播種量4-6千克。
杉葉藻根莖發達,萌發能力強,生長迅速。能在10-30釐米的土壤或泥土中組成根莖層。根莖蓄存養分豐富,又生多數芽,萌發能力較強,4-7月間可隨時萌發。
杉葉藻生長迅速,在高温季節生長更快,密度較大,能密被地表或充滿水面,形成優勢羣叢。
杉葉藻再生能力強,產草量較高。在其全生育期可隨時刈割,刈割後能迅速生長。落地的斷莖也能生根成活,長成新株。在水中的斷莖也能沉於水底生根長成新植株。如切斷其根莖,則其根莖殘茬、斷段都能繼續生長。此草一旦成活,只要加強中耕施肥,可終生生長。 [3] 

杉葉藻栽培技術

杉葉藻
杉葉藻(2張)
栽培前要深翻整地,耙平、耙細,施足底肥,畝施優質廄肥3500-40010千克,過磷酸鈣35-40千克,草木灰60-80千克。鮮莖移栽多用於水中,在5-7月隨時割下杉葉藻的地上部,均勻地撒在水中即可,其鮮莖就沉於水底生根成活,並能迅速充滿水面。其鮮莖陸地移栽可在雨季進行,採取開溝栽植,開溝深5-6釐米,行距30-40釐米,割下其鮮莖切成6-7釐米的斷段,插於溝內,填土壓實,上部露出0.5-1.0釐米即可,如土壤較乾旱,應灌透水;其根莖移栽可在生長旺季進行,挖出其根莖,切成4-8釐米的斷段,採取行距30-40釐米,株距15-20釐米的壟作栽植,栽深1-2釐米,灌透水即可。杉葉藻苗期應及時中耕除草,當苗高10-15釐米時應追施一次氮肥(尿素20-30千克/畝)促進其生長。收種子者可在現蕾前追施磷酸二胺每畝30千克。每次刈J割以後都應施肥或灌水。杉葉藻可青刈、曬制乾草和青貯。青刈者可在株高40-50釐米時刈割利用,曬制乾草者可在開花盛期刈割,青貯者可在結實期劉割,可和糠鼓混貯,做牛、羊冬春季補飼的青飼料。 [3] 
參考資料
  • 1.    杉葉藻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杉葉藻  .中國植物圖庫[引用日期2014-12-27]
  • 3.    孫守琢;杉葉藻的優良特性及栽培方法[J];飼料博覽;1996-06-25;25
  • 4.    杉葉藻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4-13]
  • 5.    冉先德主編,冉氏釋名本草,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04,第424頁
  • 6.    杉葉藻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4-13]
  • 7.    申志新編著,青海省重點水生生物圖譜,青海民族出版社,2012.03,第133頁
  • 8.    李揚漢主編,中國雜草志,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07,第528頁
  • 9.    胡獻國,黃冬梅主編,詩經與中醫,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05,第13頁
  • 10.    劉全儒,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植物圖譜,中國環境出版集團,2018.08,第161頁
  • 11.    杉葉藻|Hippuris vulgaris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7-0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