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茂炎

鎖定
朱茂炎,男,漢族,1963年12月出生,安徽省望江縣人,理學博士,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德國哥廷根科學院外籍通訊院士,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1]  [13] 
朱茂炎1985年本科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獲理學學士學位;1988年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獲理學碩士學位;1992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1992年11月起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工作,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2013年當選為德國哥廷根科學院外籍通訊院士。 [2-4] 
朱茂炎主要從事新元古代—寒武紀地球環境和生物演化的研究,包括新元古代和寒武紀地層學、古生物學、沉積岩與古環境背景等。 [1] 
中文名
朱茂炎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安徽省望江縣
出生日期
1963年12月
畢業院校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13年當選為德國哥廷根科學院外籍通訊院士
學    歷
博士研究生
政治面貌
民盟盟員
性    別

朱茂炎人物經歷

麒麟蝦研究集體(右三朱茂炎) 麒麟蝦研究集體(右三朱茂炎)
1963年12月,朱茂炎出生於安徽省望江縣。
1981年09月—1985年07月,在長春地質學院地質系學習,畢業獲理學學士學位。
1985年09月—1988年07月,在長春地質學院地質系學習,畢業獲理學碩士學位。
1988年08月—1989年08月,在瀋陽黃金學院任助教。
1989年09月—1992年10月,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學習,畢業獲理學博士學位。
1992年11月—1996年02月,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
1996年03月—1998年11月,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任副研究員。
1997年08月—1999年04月,作為德國馬普學會高級訪問學者在柏林工業大學做客座研究。
1999年,獲得“引進國外傑出人才”基金;同年,入選第一批入選江蘇省“333跨世紀人才培養工程”。
1998年12月,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員。
2007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13年,當選為德國哥廷根科學院外籍通訊院士。 [1]  [3-4] 

朱茂炎參選院士

朱茂炎是2023年中國科學院地學部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沈樹忠提名 [14] 
朱茂炎

朱茂炎主要成就

朱茂炎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朱茂炎系統開展了新元古代—寒武紀綜合地層學研究,首次建立全球寒武紀碳同位素地層曲線,提出並修訂埃迪卡拉紀和寒武紀全球和區域年代地層標準。與中國國內外同行合作,在華南成冰系頂部和底部附近獲得高精度鋯石U-Pb同位素年齡,證實新元古代大規模冰期(雪球事件)在全球同時快速發生(716 Ma)和結束(635 Ma),為論證雪球事件假説提供可靠年代學證據,兩個年齡值先後被國際年代地層表採用作為釐定成冰系和埃迪卡拉系底界的標準年齡。 [2] 
朱茂炎還聯合獲得多項重要化石發現,改寫了多細胞真核生物、多細胞生物和動物在寒武紀之前的演化歷。 [2] 
朱茂炎長期組織和參與華南寒武紀四大特異埋藏化石羣(梅樹村動物羣、澄江動物羣、關山動物羣和凱里動物羣)的野外發掘、化石系統學、埋藏學和定量羣落生態學研究,為揭示動物在寒武紀早期快速起源演化(寒武紀大爆發)的規模和本質提供重要依據。 [2] 
朱茂炎通過多學科交叉和國內外合作,提出動物寒武紀大爆發多幕式演化模型,揭示寒武紀大爆發的多幕式輻射和滅絕過程與碳同位素異常和海洋氧化還原演變之間的耦合關係,其中氧氣是控制寒武紀大爆發過程的關鍵因素。認為大規模造山運動將大量蒸發巖輸入海洋是導致前寒武紀普遍缺氧的深部大洋在埃迪卡拉紀中晚期發生氧化的關鍵原因。聯合提出並論證了底棲動物的生物擾動作用是距今5.2億年以來地球—生命系統維持穩定的關鍵機制,標誌着現代地球—生命系統的形成。 [2] 
  • 論文著作
據2023年7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數據:朱茂炎已發表和合作發表論文230餘篇(含Nature、Science、PNAS、Geology等NI論文30餘篇)、專著3部,主編論文專集14部。 [2] 
作者
著作名
出版社
出版時間
胡世學,朱茂炎,羅惠麟,米歇爾-斯坦納,趙方臣,李國祥,劉琦,張志飛
《關山生物羣》
雲南科技出版社
2013年
趙元龍,朱茂炎,Babcock,L,彭進
貴州科技出版社
2011年
陳均遠,周桂琴,朱茂炎,葉貴玉
《澄江生物羣—寒武紀生命大爆炸的見證》
國立自然博物館
1996年
資料來源: [1] 
  • 承擔項目
據2023年7月南京大學生物演化與環境科教融合中心數據:朱茂炎先後主持科技部973項目、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中科院創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項目,以及中德和中英等大型國際合作項目等。 [1] 
項目來源
項目名稱
時間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國際合作項目(中英)
元古宙-顯生宙轉折期地球系統的劇烈波動與生物圈恢復力
2017.1-2020.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寒武系底界的釐定與紐芬蘭統的全球劃分與對比
2017.1-2020.12
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項目
地球內部過程與表層系統的聯繫
2016.7-2021.6
資料來源: [1] 
  • 科研成果獎勵
所獲獎項
獲獎項目
時間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特等獎
澄江生物羣和寒武紀大爆發
1997年
貴州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凱里生物羣再研究
2003年
貴州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貴州早期後生生物新發現與系統研究
2015年
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距今6億年前磷酸鹽化動物和胚胎化石的發現與研究
2016年
資料來源: [2]  [6-8] 

朱茂炎人才培養

  • 開設課程
2016年,帶領學生開展野外研究 2016年,帶領學生開展野外研究
據2023年7月中國科學院大學官網數據:朱茂炎開設有《地史學》《固體地球系統科學前沿講座》《宜昌三峽地區研究生野外實習》三門課程。 [12] 
  • 培養成果
截至2022年12月,朱茂炎已培養博士9人、碩士7人、在讀研究生5人;其中他培養的研究生中,1人獲江蘇省優秀碩士論文、2人獲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5人在博士研究生期間獲得國家留學基金。 [11] 
  • 教學成果獎勵
朱茂炎2016年獲中國科學院“朱李月華優秀教師獎”,2020年獲第二屆江蘇省“十佳研究生導師”提名獎。 [2]  [11] 

朱茂炎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1997年
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傑出科技成就集體獎”
2009年
中國古生物學會尹贊勳地層古生物學獎”
2013年
德國哥廷根科學院外籍通訊院士
2022年
倫敦地質學會榮譽會士
2022年
民盟江蘇省委2020-2021年度組織建設先進個人
資料來源: [1-2]  [4]  [9]  [13] 

朱茂炎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03年
世界地質》(中英文版)編委
2007年
《古地理學、古氣候學、古生態學(英文)》編委
2010年
科技導報》編委
2012年
國際地層委員會埃迪卡拉紀地層分會選舉委員
2013年
國際地層委員會寒武系紐芬蘭統幸運界國際工作組主席
2014年
《國際地球科學雜誌(英文)》編委
2014年
全國地層委員會新元古界工作組組長
2018年
中國科學:地球科學》(中英文版)副主編
2018年
中國古生物學會地球生物學分會副理事長
2019年
地層學雜誌》主編
2020年8月
國際地層委員會寒武系分會副主席
2020年8月
國際地層委員會成冰系分會主席
資料來源: [2] 

朱茂炎人物評價

“朱茂炎是國際著名的地層古生物學家。”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評) [5] 
“朱茂炎為人正直,樂觀健談,温良寬厚,治學嚴謹,工作勤奮,宛若一盞科學明燈引導着學生的學術道路。”(學生眼中的朱茂炎) [10] 
“作為一名導師,朱茂炎研究員紮根中國科學院,近二十年如一日,身體力行,以其前瞻性學術理念,春風化雨般引領着學生,進行多學科交叉,探索動物起源之謎。”(江蘇教育新聞網 評)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