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柏林工業大學

鎖定
柏林工業大學(Technische Universität Berlin),簡稱柏林工大(TUB/TU Berlin),創立於1770年,位於德國首都柏林,地處柏林“母親河”施普雷河畔,歐洲頂尖理工類大學之一 [68]  ,同時也是德國最古老的工業大學。
柏林工業大學是13所德國精英大學(Eliteuniversität)之一,9所德國卓越理工大學聯盟TU9)成員之一,歐洲頂尖工業管理者高校聯盟(TIME)德國7所高校之一,歐洲高等工程教育和研究大學會議聯盟(CESAER)德國10所高校之一,歐洲航空航天大學合作聯盟(PEGASUS)德國6所高校之一。 [56] 
柏林工業大學建校200餘年以來,培養了許多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先驅,為德國乃至世界培養了一大批人才。其校友和教授中有10位諾貝爾獎、7位萊布尼茨獎、2位普利茲克獎獲得者,10餘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7]  柏林工業大學也是同濟大學四位前校長夏堅白院士 [59-60] 胡庶華教授 [49]  ,阮尚介教授 [52] 周均時教授 [55] 上海交通大學原校長王之卓院士 [61]  [6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原校長徐惠彬院士 [57] 北京理工大學原校長匡鏡明教授 [58]  等多位中國知名大學校長的母校。
柏林工業大學位列2024年THE世界大學排名第136名 [70]  ,2024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154名 [71] 
中文名
柏林工業大學
外文名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Berlin(德文)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Berlin(英文)
簡    稱
TUB/TU Berlin
創辦時間
1770年
辦學性質
公立大學
學校類別
理工類研究型大學
學校特色
德國精英大學(Exzellenzuniversität)
德國理工大學九校聯盟(TU9)成員
柏林大學聯盟(Berlin University Alliance)成員
現任領導
Prof. Dr. Geraldine Rauch(校長)
院系設置
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學院,機械與交通系統學院,數學與自然科學學院等
校    訓
Wir haben die Ideen für die Zukunft
地    址
Straße des 17. Juni 135, 10623 Berlin, Germany
主要獎項
諾貝爾獎萊布尼茨獎
普利茲克獎
知名校友
沃納·馮·布勞恩
古斯塔夫·路德維希·赫茲
夏堅白
何澤慧
學生數量
20,632(2024) [8] 
教員數量
2,682(2024) [8] 
學校官網
https://www.tu.berlin

柏林工業大學辦學歷史

老主樓 老主樓
該校最早的淵源可以追溯到由腓特烈二世在1770 年10月發起創立的採礦學院。另一個源頭是1799年3月13日創建的建築學院。第三個來源是初創於1821年的皇家職業學院。1879年,由三個學院合併成立皇家柏林工業高等學院(Koenigli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zu Berlin),亦稱夏洛騰堡工學院(Technische Hochschule Charlottenburg)。該校是德國始創最早的高等工業學院,並在1899年開始頒發博士文憑。
第三帝國時期設立了防衞技術專業,導致學校從1945年4月20日起被關閉了一段時間。當學校在1946年4月9日重新開始教學時,新開設了人文類的專業,使得學院升格為大學,開始啓用新名稱:柏林工業大學(Technische Universität Berlin),也是德國第一所工業大學(Technische Universität)。

柏林工業大學學術研究

柏林工業大學科研成果

在柏林工大將純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置於同等重要的地位。科研方面,學校擁有光輝的歷史。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主要科研成果有:三色攝影術、低壓技術、照相用閃光燈、汽車製造的新技術、無線電報和機牀運動學理論。其他成果還有電視技術的研製、汽車排氣、電子顯微鏡等。截止20年代,柏林工大的建築設計師在建築業與城市發展方面已有了相當大的影響。
從工大遠眺市區 從工大遠眺市區
這所德國最大的工科大學,坐落德國首都柏林(德國統一前在西柏林地區),由於學校訓練紮實,加上重視技術的實用,使得畢業的校友往往成為產業延攬的對象。柏林工大能有今日的地位,也該歸功於先人的努力所立下的基礎。早在皇家科技學院年代,不少著名的科學家在學院工作,且取得重要的成果,例如諾貝爾獎得主ErnstRuska發明電子顯微鏡,有化學家HermannWilhelmBogel的彩色底片、AloisRiedler的無信電報,數字計算機之父康拉德·楚澤於1940年獨立研製成可編程的計算機等,都替柏林工業大學奠定優良的科研傳統。此外,著名的甲殼蟲汽車,也是在柏林工大研發出來。當時的希特勒希望能夠生產出一輛外型體積小包含駕駛在內可乘坐五人的汽車,經過柏林科大教授的努力,終於創造出世人眼中造型奇特的甲殼蟲汽車,傳頌於後世。
位於柏林的高等院校約有十三萬名註冊的大學生,同時也吸引眾多的外國留學生在此求學。柏林市有共有柏林工大、洪堡大學柏林自由大學柏林藝術大學等四所較著名的高等學府,其中位於東柏林的洪堡大學,是柏林最古老的大學,自由柏林大學在校學生有四萬二千人,屬德國最大高校之一。柏林工大當前共有七個學院,開設有一百多個專業,除工程學科和自然科學學科等重點專業之外,還有人文、社會、規劃管理、經濟等專業。在這些領域當中,光學、控制學、工具機工程設計又相當突出。此外,柏林工大有全德最大的應用芯片研究中心,其餘在飛機噴射引擎、直升機螺旋槳、汽車輪帶、液晶體的應用、污水處理等等,均有傲人的成就。
柏林工大是德國第一所頒授環境科學位的高等學府,在研究設備和資源方面全球首屈一指,例如利用大學的人造衞星在外太空觀察地球的候鳥遷徙。另一方面,柏林工大並與世界上二百多多所高校保持着廣泛的聯繫,而且還和許多經濟研究機構和大企業保持着密切的合作關係。此外,柏林工大還是柏林最大的職業培訓機構之一,每年提供一百四十七個職位的培訓。因此,柏林工業大學正朝着研究、學術以及經濟一體化的國際綜合性大學不斷髮展。

柏林工業大學科研平台

柏林工業大學設有7個學院,下屬一百多個研究所。柏林工業大學在許多科學領域中都處於領先地位。一直以來,都有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在柏林工業大學工作。不少文學家、藝術家也曾在此授課。柏林工業大學與眾多的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與逾百所國外高等院校進行學術交流。柏林工業大學也當之無愧地屬於聯邦德國最具國際性的大學之列。外國留學生所佔比例為德國高校之首。

柏林工業大學學術資源

學校有成羣的教學大樓,例如計算機中心、電教中心、語言中心、各學科實驗室、運動及娛樂設施。大學圖書館藏書二百六十萬冊和超過七千種最新的各類期刊,分別收藏於總館和二十個分館以及各系和教研室圖書館中。藏書範圍包括自然科學、工程科學、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其中建築學和園藝學的藏書比較豐富。此外,學校還有寬頻電信研究中心、資料控制中心、網絡技術與多媒體應用研究中心、生物工藝學中心、國際地質系統分析技術中心和電子技術研究中心等重要研究機構。

柏林工業大學辦學條件

柏林工業大學院系設置

學校有7個學院(Fakultät),各學院下設若干研究所(Institut)或研究中心(Zentrum),各研究所由若干教席(Fachgebiet)構成。該校還設有一個教育學院,提供德國師範學位(Lehramt)課程。
院系機構設置
學院名稱
學院下設機構
人文學院
哲學、文學與科技史研究所
藝術與歷史城市研究所
教育科學研究所
語言與溝通研究所
職業教育與勞動學研究所
反猶太主義研究中心
女性與跨性別研究中心
數學與自然科學學院
數學研究所
物理研究所
化學研究所
過程科學學院
生物技術研究所
能源技術研究所
食品技術與食品化學研究所
過程與工藝技術研究所
環境保護工程研究所
材料科學與技術研究所
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學院
能源與自動化技術研究所
高頻與半導體系統研究所
通信系統研究所
計算機工程與微電子研究所
軟件工程與計算機理論研究所
經濟信息學與定量方法研究所
交通與機械系統學院
流體力學與聲學工程研究所
心理學與人體工程學研究所
陸地與水上運輸研究所
航空航天研究所
機械設計與系統技術研究所
機械設備與工廠運營研究所
力學研究所
規劃、建築、環境學院
建築學研究所
土木工程研究所
應用地球科學研究所
大地測量與地理信息技術研究所
景觀建築與環境規劃研究所
生態學研究所
社會學研究所
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所
經濟與管理學院
國民經濟學與經濟法研究所
企業經濟學研究所
技術與管理研究所

柏林工業大學專業設置

截至2022年7月,該校提供超過100個學士或碩士學位課程,涵蓋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經濟管理和人文社會科學,包括建築,土木工程學,企業管理學,生物工藝學,化學,德語,電工學營養學和食品學,教育法,法語,地質工程學及應用地球科學,精密科學史,信息學,機械信息技術,歷史,精密科學史,信息學,機械信息技術,家政學,造型藝術學食品工藝學,語言學,機械製造,數學,媒體諮詢,哲學,物理學, 心理學, 音樂學,社會科學技術方向,城市規劃,技術環保,交通學,測量學,國民經濟學,材料學經濟工程學 [15]  。各專業分由各學院設置,而各教席協作負責教學與研究指導。該校學位課程的授課語言一般為德語,也提供若干英語授課的碩士學位課程。

柏林工業大學師資力量

學校有624名教授,7,372多名科研工作人員。

柏林工業大學服務機構

計算中心(ZRZ):
面向各系的計算機服務。在計算機大廳裏輔導、諮詢。
現代語言中心(ZEMS):
提供各種語言課程,編寫詞典,在中國開辦德語中心。
電子顯微鏡中心(ZELMI):
為柏林工業大學和其它科研機構提供電子光柵顯微鏡和電子放射探測儀,以作分析之用。
合作中心(ZEK):
為學校所有人員提供體育運動的條件,與國內外大學進行交流。
學生諮詢:
為各專業學生提供諮詢、輔導,包括心理諮詢和殘疾學生啓動幫助。
大學外事辦公室:
為外國留學生提供諮詢,與國外院校交換留學生
對外關係處:
負責與外國院校的建立友好院校關係以及客座講師項目。與發展中國家的科研機構和工業界合作,負責接洽畢業生。
新聞信息處
負責學校的對外宣傳工作,出版報紙(柏林工業大學內部)、雜誌(科研動態)、小冊子和散頁傳單。
知識傳播機構(WTB):
下屬機構有:技術轉讓部(為學校與經濟界之間建立聯繫,為學生介紹實習位置)、展覽會部(在最重要的技術博覽會上介紹柏林工業大學的研究成果)、專業會議部(會議組織工作)以及專業進修部(對科學家、科研機構和各專業在進修方面提供支持)。
繼續教育部。該部提供的學習項目有:生產技術微電子學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分析、工程學數學方法、紀念物保護、城市改造醫院管理交通規劃、安全教育、公司培訓課程以及教師的繼續教育。
校園地圖 校園地圖
技術轉讓部。柏林工大在改善地區經濟方面已作出了自己的努力,技術交通部的建立有助於推進科研發明的傳播,使社會不同集團棗工業、公共研究機構、貿易集團、容易理解與掌握大的科研成果。該部的業務特別受到中小企業的歡迎。

柏林工業大學人才培養

學校有27,049名學生,其中留學生5,603名。
柏林工大同時也繼承傳統德國人實事求是、一板一眼的精神,由於教授對學生要求絲毫不馬虎,而且是一步一步慢慢來,加上學校要求學生必須實際到民間企業實習,如此重實用的導向,經過紮實訓練後的畢業生,莫不成為產業界爭相錄用的對象。
西門子雕像 西門子雕像
柏林工大相當重視與業界的實際接觸,所以學生都會到企業實習。德國公司規模只要員工超過兩百人,就要設立訓練部,筆者第一年到德國留學時,馬上到南德一家公司訓練部接受最基礎訓練,每天固定的作息,從早晨起牀上班到下班,紮紮實實的八小時訓練,絲毫不馬虎,其中還要求學員須依照藍圖製作出數件小零件,並組合成一個大零件,只要其中某些小地方出小差錯或公差精密度不夠,零件即無法組成,必須重新來過,要求學員對於精密度的重視。雖然這段日子僅有數個月,但是這個訓練卻讓筆者奠定往後治學、研究中實事求是的精神,同時為德語立下基礎。
德國對於高等教育學制上的自由,讓許多人「悠遊」其中而忘了歲月,但是這並無損於學校對於畢業生質量的控制,因為每一位畢業後取得碩士學位的學生,都必須經重重考試關卡。以筆者讀的控制學位來説,譬如機器人學這一學門,就包括電子學機構學、控制學這三個實驗,這些課程除了上課與實驗之外,最後還必須通過筆試,而且這三個實驗還不算成績,只是當作要考這門課的先決條件。更重要的是,要拿到碩士學位必須修習十幾門類似這種結構的課。由於每一門都是硬碰硬,有的人即使修完課,但是沒信心去考試,就這樣一學期拖過一學期,年復一年,成為老留學生。筆試通過者則一對一由教授進行口試,口試內容相當靈活,涉及相關實驗,及上課課程內容,通過者才能取得該科成績。

柏林工業大學社會評價

  • 學校聲譽
柏林工業大學(德語:Technische Universität Berlin,英語:Technical University of Berlin),亦稱為柏林理工大學柏林科技大學和柏林技術大學,是柏林的四所綜合性大學(Universität)之一,是柏林唯一的一所理工科綜合性大學(Universität),是德國的第一所工業大學(Technische Universitaet),是世界著名理工大學,也是世界頂尖理工大學之一。主樓建於1884年,由理查德·盧卡(Richard Lucae)設計,坐落於西柏林夏洛騰堡區,面向六月十七大街
柏林工業大學科研實力雄厚,其將純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置於同等重要的地位。在2016-2017泰晤士世界大學綜合排名中,柏林工業大學位列世界第82位,其中工程和科學類學科位列世界第35名,其開設的許多專業排名都位於德國前三 [3]  。現為德國九所卓越理工大學聯盟TU9 [4]  成員之一,TIME歐洲頂尖工業管理者高校聯盟德國七所高校之一,CESAER歐洲高等工程教育和研究大學會議聯盟德國十所高校之一,PEGASUS歐洲航空航天大學合作聯盟德國六所高校之一。
柏林工業大學在世界上享有盛譽,該校大約20%的學生來自於國外,使其相比其他德國學校更具鮮明的國際化色彩。該校最早的淵源可以追溯到由腓特烈二世在1770 年10月發起創立的採礦學院,建校200餘年以來,培養了許多科學界和工業界的先驅,為德國乃至世界培養了一大批人才 [2]  。一直以來,都有許多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在此工作。其校友和教授中有10位諾貝爾獎、7位萊布尼茨獎、1位普利茲克獎獲得者,10餘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畢業於該校。
學校排名
  • 經濟週刊
經濟週刊學科排名
2020:自然科學:德國第1位;機械工程:德國第4位;電氣工程:德國第3位;經濟工程:德國第4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德國第1位。 [1] 
  • 軟科
2021:201-300 [11] 
2020:301-400
  • 泰晤士高等教育(THE)
2022:139 [9] 
2021:140
2020:149
  • QS
2022:159 [12] 
2021:148 [5] 
2020:149
2020:QS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排名第98位。 [6] 
2021:QS世界工程技術院校排名,位居世界第60位,歐洲第17位。
2021:建築學(22),化學工程(41),電子與電氣工程(51),機械、航空航天工程(53),數學(62),計算機科學與信息系統(73)。
  • U.S. News
2022:330 [10] 
2021:338
2020:338 [13] 
數學系 數學系

柏林工業大學合作交流

中國是柏林工業大學國際化戰略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與柏林工業大學建立合作關係的中國高校包括:
合作交流院校名單
國家
院校名稱
中國
同濟大學 [32] 

柏林工業大學學校環境

校區面積大約為600,000平方米,分佈在柏林西部的許多地方。主校區坐落於夏洛騰堡區。2009年有超過100多個專業,涵蓋了理工科幾乎所有專業,該校在哲學等文科專業實力也相當雄厚。
柏林工大用於教學、科研、管理與學生服務等設施的佔地面積約65萬平方米,其中約有6萬平方米已租給私人性質的高技術企業。學校的大部分建築坐落在柏林城的中心。隨着學校的發展,它在柏林城的西部、北部與南部地區也分別獲得一定面積的區域,用於發展教學和科研設施。
新主樓

柏林工業大學傑出校友

  • 知名國際校友
卡爾·博施(Carl Bosch),1931年諾貝爾化學獎以及1939年歌德獎獲得者;
古斯塔夫·赫茲(Gustav Hertz),德國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先驅,他是192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尤金·維格納(Eugene Wigner),匈牙利-美國理論物理學家及數學家,196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沃爾夫岡·保羅(Wolfgang Paul),德國物理學家,離子阱的開發人之一,1989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喬治·德海韋西(George de Hevesy),匈牙利化學家,1943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丹尼斯·加博爾(Dennis Gabor),因發明全息攝影而獲得1967年的英國物理學會楊氏獎及197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恩斯特·魯斯卡(Ernst Ruska),電子顯微鏡的發明者,198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弗裏茨·哈伯(Fritz Haber),發明從氮氣和氫氣合成氨的工業哈柏法,從而榮獲了1918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
阿道夫·馮·拜爾(Adolf Von Baeyer),德國化學家,因成功合成了靛藍而獲得1905年諾貝爾化學獎
沃納·馮·布勞恩(Wernher von Braun),著名的V1和V2火箭土星5號運載火箭的總設計師;
弗雷·奧托(Frei Otto),2015年普利茲克獎獲得者,著名建築師、工程師、研究員、發明家;
康拉德·楚澤(Konrad Zuse),近代數字計算先驅,1941年設計了有完備程控功能的圖靈計算機Z3;
迪埃貝多·弗朗西斯·凱雷(Diébédo Francis Kéré),2022年普利茲克獎獲得者,來自布基納法索非洲建築師。 [14] 
喬希姆·米爾伯格(Joachim Milberg),寶馬公司前任董事長,現任監事會主席 [37] 
海因裏希·羅德霍夫(Heinrich Nordhoff),大眾汽車前CEO,曾領導二戰後重建的大眾汽車公司 [38] 
沃爾克·辛德勒(Volker Schindler),前德國寶馬全球研發副總裁 [41] 
赫爾曼·阿佩爾(Hermann Appel),汽車系教授,德國IAV公司創建人,聯邦安全帶相關法律理論基礎 [45] 
恩斯特·菲亞拉(Ernst Fiala),汽車系教授,大眾汽車高爾夫汽車設計師,前大眾公司集團開發總監 [46] 
  • 傑出華人校友
何澤慧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 [27]  ,被譽為“中國的居里夫人”,中科院第一位女院士 [26]  ,中國第一代女物理學家,“中國原子彈之父”錢三強的夫人;
張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固體力學家和工程教育家,創辦深圳大學(並任首任校長) [39]  ,原中國科協副主席、原清華大學副校長;
夏堅白,中國科學院院士---大地測量學家、天文測量學家,原武漢測繪學院首任院長,原同濟大學校長;
王之卓,中國科學院院士---航空攝影測量與遙感專家,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名譽校長,原上海交通大學校長 [66] 
謝作偉,中國科學院院士 [29]  ---金屬有機化學家,香港科學院院士 [30] 香港中文大學卓敏化學講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理學院院長 [28] 
龔祖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光學玻璃纖維光學高速攝影的創始人,中國應用光學的開拓者;
徐士高,中國科學院院士---高電壓技術專家;
趙宗燠,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人造石油之父;
陳永齡,中國科學院院士--- 大地測量專家,原國家測繪總局總工程師;
孫德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冶金學家,鋼鐵工程設計專家;
魏壽昆,中國科學院院士---冶金學及冶金物理化學家 [43] 
李安民,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 [44] 
徐國良,中國科學院院士--分子遺傳學家 [69] 
陳清泉中國工程院院士---亞洲電動車之父,電機、電力驅動和電動車專家,世界電動車協會主席 [21] 
孫逢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動車輛工程科技的主要開拓者之一 [19]  ,車輛電動化專家 [20]  ,原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 [16] 
徐惠彬,中國工程院院士---金屬材料專家 [40]  ,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 [18] 
吳志強,中國工程院院士---城鄉規劃專家 [23]  ,德國國家工程科學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 [22]  ,中國2010上海世博會總規劃師,同濟大學副校長;
陳湘生,中國工程院院士---隧道與地下工程專家 [42] 
李元元,中國工程院院士---粉末冶金和鑄造專家 [64]  ,曾任華南理工大學校長、吉林大學校長 [62] 華中科技大學校長,現任華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 [63] 
匡鏡明,原北京理工大學校長,通信與電子系統專家 [24-25] 
胡庶華,曾任湖南大學校長,重慶大學校長,同濟大學校長,西北聯合大學校長 [49] 
徐曉飛哈爾濱工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17] 
寧汝新,原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 [47] 
馮培恩,原浙江大學副校長,機械設計研究所所長;
馬君武,曾任大夏大學(現華東師範大學)校長 [50] 南京臨時政府實業部次長和臨時參議院參議員、交通部部長,廣西省長,北洋政府司法總長,北京工業大學校長,廣西大學首任校長 [51] 
阮尚介,同濟大學首任華人校長 [52] 
周均時,曾任同濟大學校長 [55] 
賓步程,湖南公立工業學校校長,湖南大學最早的校長之一 [48] 
李儀祉,中國近現代水利先驅 [54]  ,曾任西北大學校長 [53] 
王運豐中華人民共和國武器專家、計算機專家,高級工程師,被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坦克之父”;
雷憲章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能源電力及電力裝備專家 [65] 
李榮興,美國華裔火星科學家,美國太空總署(NASA)2003年火星登陸探索計劃的二十八位核心科學家之一;
王長平 ,原北京大學數學學院院長,現福建師範大學校長,“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校園風光 校園風光

柏林工業大學申請信息

  • 入學資格
1、 若申請人從小學至高中學習十二年,通過高考並被中國教育部所承認的高校所錄取的中國申請人可以獲得如下入學資格:
德國大學相關專業直接入學資格
進入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院校)四年制或五年制本科,至少修滿一個學期;或者
進入普通大學四年制或五年制本科,至少修滿三個學期。可以獲得德國大學相關專業直接入學資格。
通過預科的“大學入學資格鑑定考試”取得德國大學入學資格
進入普通大學四年制或五年制本科,修滿一個或兩個學期。或者
進入三年制高等專科學校(即“大專”)畢業後。通常需要進行一年的預科學習,之後通過“德國大學入學資格鑑定考試”方可獲得德國大學的入學資格。 注意:如果因成績優異跳級一年並能出示相關證明,則仍然屬於接受過12年基礎教育的申請人.
2、 若申請人從小學至高中學習十一年,通過高考並被中國教育部所承認的高校所錄取的中國申請人可以獲得如下入學資格:
德國大學相關專業直接入學資格
進入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院校)四年制或五年制本科,至少修滿三個學期;或者
進入普通大學四年制或五年制本科,至少修滿五個學期。可以獲得德國大學相關專業直接入學資格。
通過預科的“大學入學資格鑑定考試”取得德國大學入學資格
進入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院校)四年制或五年制本科,修滿一個或兩個學期;或者
進入普通大學四年制或五年制本科,修滿三個或四個學期。需要進行一年的預科學習,之後通過“德國大學入學資格鑑定考試”方可獲得德國大學的入學資格。
3、 若十一年或十二年高中畢業的申請人屬於以下情況,可以獲得非相關專業的直接入學資格
在中國教育部承認高校四年制或五年制本科畢業,並且獲得學士學位證書。此種情況也適用於四年制或五年制本科畢業,但未獲得學士學位證書的申請人。但最終被什麼專業錄取,則由德國高校自己決定
4、 中國軍事院校的畢業生(少數軍校除外),需要獲得學士學位證書,才具備德國大學入學資格。
不具備申請德國留學資格:
中國高校兩年制大專在讀生和畢業生
中國高校三年制大專在讀生
高等職業教育(高職)在讀生和畢業生
廣播大學,電視大學,或其他成人高等教育機構。這些課程通常情況下是沒有德國大學入學資格的。但是對於通過成人教育獲得學士學位的申請者,審核部可以進行個別審核。為此申請人只需提交學士學位證書的複印件,交由審核部審核該申請人是否具有德國高校入學資格。對此類證書的審核不收取任何費用。如果有德國高校入學資格,該申請人可以參加審核部的正常審核程序。
高中尚未畢業(藝術院校和音樂院校申請人除外)
  • 需要提交材料
1、 小學畢業證書,初中畢業證書,高中畢業證書,高中三年各學期成績單,高考成績單;
2、大學在校證明,大學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大學各學期成績單;
3、德語學時證明;
(以上1-3項均需提交中英文[或德文]公證件四套)
4、中英/德文個人簡歷四份;
5、身份證150%的複印件2份;
6、護照複印件或身份證100%的複印件1張;
7、護照照片12張。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