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村

(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下轄村)

鎖定
朱村是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下轄村,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曹莊鎮,位於魯東南蘇魯交界處,西倚岌山,東傍沭河,與大官莊水利樞紐遙相呼應,與沭河古道、沭馬風景區上下貫通。
中文名
朱村
外文名
Zhu
地理位置
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曹莊鎮下轄
著名景點
岌山,沭河古道,沭馬風景區,沂沭水利風景,丹霞地貌,岌溪濕地

朱村村情介紹

朱村風光 朱村風光
人工劈鑿的分沂入沭河道穿境而過並在村東南匯入沭河,在“好運角”之南形成著名的沂沭水利風景區。該村水陸交通方便,地理條件得天獨厚,自然環境十分優美。朱村水陸交通方便,自然環境優美。朱村現有913户,2726人。1939年朱村成立了臨沭縣最早的黨支部谷牧等同志曾在這裏戰鬥生活過。
因境內河流縱橫、溪水匯流、玉帶纏繞,呈“九龍戲珠”之格局,故村莊由此得名“珠村”,歷代村民由於崇尚朱子儒學,後正式更名為朱村。
朱村 朱村
據朱村王氏譜牒表述:朱村“襟洪溝而帶沭流,依岌峯而繞湖水,屏障蒼翠,藩籬馬陵,吉人吉地也”。該地三河繞村,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江北水村。除過境河流外,村內還有岌溪濕地等天然水體。
全村現在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達300餘户,佔全村民居總數的近40%。傳統建築呈庭院式組羣佈局,多采用磚木結構,磚雕、木雕、石雕在建築上廣泛應用,飛檐斗拱,檐牙高啄,整個村落古樸典雅,至今依然保留着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築風格,是目前魯東南一帶唯一一處規模較大、影響甚廣、保留較為完整的明清古民居建築羣。
單體古建築方面,村內早年建有玄武廟一座,至今保存尚為完整;王氏祖陵明清古碑達33通,形成臨沭縣一處成規模的近現代大型石雕羣;特別典型的是村內現保存有清朝節孝牌坊一處,該節孝坊坊體雕刻精細、文字意境深邃,系嘉慶帝冊封朱村人王業來之妻孟氏所立,成為臨沭縣境內唯一一處古代牌坊,遠近聞名。王椽進士故居、白家花園遺址、永濟橋殘碑、古炮樓等古蹟依然存在。

朱村現況

朱村 朱村
2013年11月習近平來到山東臨沭縣曹莊鎮朱村“老支前”王克昌家看望。一家人幹農活做柳編,日子“基本奔小康”。總書記説,我們這一代、下一代都要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向前,讓老區人民生活得更幸福。喜歡看電視的老人插話:“總書記講話我天天聽。”習近平説:“請你批評指正。”2014年11月入選首批山東省傳統村落。2017年11月,朱村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 [1-3] 
曹莊鎮朱村有913户,2726人,黨員81名。革命戰爭年代,村民踴躍參軍,1939年成立了臨沭縣最早的黨支部,谷牧等同志曾在這裏戰鬥生活過。近年該村加快新農村建設,通過種植豐產林、花卉苗木,發展專業養殖,建設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帶動村民脱貧致富,同時建成紅色文化園區。 [4] 

朱村景觀

朱村 朱村
朱村現有30餘間結構完整的明清民居建築羣,這些民居建築羣位於朱村中心偏北,由朱村王氏族人建造而成,分東樓、北樓、南樓、前樓、後樓等五大片區建築羣體,現在均住着朱村王氏族人。另建有玄武廟和王氏祠堂等廟祠建築。
據悉,截至清末朱村明清建築羣共有300餘間,東樓、北樓、南樓、前樓、後樓分別為五大片區建築羣中的主體建築,上下兩層,磚木結構,青磚飛檐,檁梁構築,泥瓦罩頂,古色古香,別具韻味。東樓是民居中最早的單體建築,建於1768年,即明朝成化六年,因一場洪水折斷樓頂,後修復為平房。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因羣眾保護意識差,一些明清民居被羣眾拆除後翻蓋成了現代民房。
古村全貌 古村全貌
但是,今人依然能從現存的30餘間明清民居建築羣中窺探一個村莊的建築及其背後的地域人文,不免讓人感嘆這裏有奇蹟,亦有未解之謎! [5] 

朱村發展歷史

朱村 朱村
朱村五百年豐厚文化底藴世代相傳,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自上世紀30年代朱村在全縣率先建立起黨的組織開始,朱村人民在共產黨的帶領下,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團結奮鬥,做出了巨大的歷史貢獻。特別是抗日戰爭時期,朱村作為沭河沿岸紅色的革命根據地,成為軍民團結抗戰的堅強堡壘。村內現保留有臨沭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老四團團部舊址、抗日小學等多處。
1944年1月24日,著名的“朱村戰鬥”發生,“槍聲就是命令”!八路軍115師四團(濱海軍區“老四團”)三營八連等聞訊趕來參加戰鬥,奮力擊退兇殘的日偽軍,於大年除夕救下了朱村,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軍民魚水之情。
鋼八連 鋼八連
朱村人民為感謝人民的子弟兵,特送八連“鋼鐵英雄連”錦旗一面,不久八連正式被山東軍區授予“鋼八連”稱號。後臨沭縣人民政府在朱村建立“抗日戰鬥紀念碑”一座,為縣歷史文物保護對象;以此為依託,朱村成為永久性國防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朱村獲得榮譽

2019年9月,朱村入選山東省第二批美麗村居建設省級試點名單。 [6] 
2019年12月31日,入選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