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沭河

鎖定
沭河,亦名沭水,《漢志》又作“術水”,俗名茅河, [17]  位於中國山東省南部及江蘇省北部,源出山東省沂水縣沂山南麓。同沂河平行南流,經沂水縣莒縣莒南縣、臨沂市河東區臨沭縣郯城縣,江蘇省新沂市,在江蘇省新沂市口頭入新沂河。本幹主要支流有袁公河、潯河、黃墩河、郯新河、白馬河、分沂入沭水道等。
沭河原為入淮大河泗河的支流,自1194年黃河決口南侵奪淮後,沭河無入淮通道,尾閭在蘇北遊蕩數百年。1949年至1953年間,開挖新沭河,從此將沭河分為三部分:大官莊以上仍叫沭河,洪水分為兩股下泄,一股向東,經江蘇石樑河水庫在臨洪口入黃海,叫新沭河。一股作南流,改稱老沭河(總沭河),入江蘇開挖的新沂河向東在燕尾港入黃海。一般以老沭河為下游幹流。
沭河自源頭至老沭河入新沂河處——口頭村全長300公里 [2]  ,其中山東省境內長253公里 [4]  ,江蘇境內47公里 [2]  。流域面積6400平方公里(其中源頭至大官莊4519平方公里,大官莊以下1881平方公里)。 [2]  若合新沭河80公里,沭河總長380公里。流域面積9250平方公里(新沂河2850平方公里 [2]  )。
沭河山東省境內流域開發較早,得灌溉之利。沭河流域是山東省降水最豐富地區之一。遇有連日大雨,易形成山洪暴發,造成下游險情或釀成水災。有“沭水十年九禍”之説 [1]  。經過建國初治理,下游老沭河以上游分洪後水患基本消除。新沭河的開挖為連雲港提供了豐富的淡水資源。 [16] 
中文名
沭河
外文名
Shu River
別    名
術水
沭水
茅河
所屬水系
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河流
地理位置
山東東南部、江蘇東北部
流經地區
沂水縣莒縣莒南縣、臨沂市河東區臨沭縣郯城縣東海縣新沂市
發源地
山東省沂水縣北部沂山南坡石槽峪北太婆頂
主要支流
袁公河、潯河、郯新河、白馬河
河    長
300 km
流域面積
6400 km²
河    口
江蘇省新沂縣口頭村

沭河幹流概況

沭河的位置及水系 沭河的位置及水系
沭河,西距沂河約20餘公里,兩河平行南流入江蘇省。沭河發源於沂水縣西北沂山南麓泰薄頂兩側 [5-6]  [17]  (一説石槽峪北太婆頂 [4]  ),有東西二源。西源石槽峪河 [16]  ,出泰薄頂西側,南流經林場、上流莊至霹靂石村東南會東源,河長11.2公里,流域面積28.5平方公里。東源寺峪河 [16]  ,自泰薄頂東側南流,經張馬莊折西南,至霹靂石村東南匯西源,河長8.8公里,流域面積11.9平方公里。兩源相匯後始稱沭河。 [16]  南流入沂水縣沙溝水庫,又東南流入莒縣青峯嶺水庫。出庫南下經莒縣、莒南、臨沂、臨沭等縣(市)到臨沭縣大官莊西分為兩支:一支由大官莊人民勝利堰溢流南下,稱老沭河,經郯城縣大院子鄉老莊子村南入江蘇省新沂市(原新沂縣)境;一支東流,稱新沭河,在臨沭縣大興鎮附近入石樑河水庫。山東境內沭河長273公里(沭河186.34公里,新沭河20公里,老沭河56.66公里),流域面積5747平方公里(一説流域面積6003.5平方公里。 [16]  )。 [6]  幹流河道平均比降為2.16/1000,流域河網密度0.24公里/平方公里。 [4] 
在江蘇省,沭河南支(幹流)(老沭河、總沭河),過山東省郯城縣(中段有與江蘇省東海縣邊界),於紅花埠流入江蘇,南流縱貫新沂市,於口頭村(新沂市沭陽縣宿豫區三地交界處)匯入新沂河。向東在燕尾港入黃海。沭河自源頭至口頭全長300公里(江蘇境內47公里),流域面積6400平方公里(其中源頭至大官莊4519平方公里,大官莊以下1881平方公里)。總沭河河道彎曲,河槽窄小。沿線東岸有黃墩河、西岸有新墨河匯入,均為跨省支河。 [2]  下游東支新沭河,於大興鎮入江蘇省石樑河水庫,循東海、贛榆二縣界大沙河故道經東海縣黃川、贛榆縣墩尚,與薔薇河匯流,至臨洪河口入海州灣。長67.2公里 [3]  (一説80公里 [2]  ),江蘇省河段長45公里,河寬1000~1500米,承泄5230平方公里來水。 [2-3] 
沭河上源沂水縣沂山林場 沭河上源沂水縣沂山林場
沭河沂水縣沙溝鎮一段 沭河沂水縣沙溝鎮一段
沭河山東省莒縣城郊段 沭河山東省莒縣城郊段
沭河臨沂動植物園段 沭河臨沂動植物園段
沭河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段 沭河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段
沭河山東省臨沭縣曹莊鎮朱村段 沭河山東省臨沭縣曹莊鎮朱村段
沭河分洪處、沭河、老沭河、新沭河分界點 沭河分洪處、沭河、老沭河、新沭河分界點
老沭河郯城縣郯城鎮窯上村段 老沭河郯城縣郯城鎮窯上村段
老沭河江蘇省新沂市段 老沭河江蘇省新沂市段
老沭河江蘇省新沂市段 老沭河江蘇省新沂市段
總沭河(老沭河)在新沂縣口頭匯入新沂河 總沭河(老沭河)在新沂縣口頭匯入新沂河

沭河形成變遷

沭河古稱沭水,古為泗水支流,現屬沂、沭、泗水系。沂、沭、泗水系諸河均位於廢黃河以北,跨越山東、江蘇兩省,河源都在山東沂蒙山區。泗水是這個水系最主要的河流,發源于山東新泰太平頂,原來是循今南四湖流路進入江蘇,經徐州、宿遷、泗陽到淮陰市入淮河,是淮河下游最大的支流。沂水發源于山東沂蒙山區的沂源縣,向南經郯城縣,在睢寧縣古邳鎮匯入泗水,是泗水主要支流。沭水亦發源於沂蒙山區的沂水縣,與沂水平行南流,過郯城在宿遷縣匯入泗水再入淮河。 [3] 
北魏正光中(520~525年),為避免沂、沭相會,在今郯城縣東的禹王台修堰,遏沭水西流,開新渠引沭水東南流,至沭陽與古遊水即今之漣水合流入黃海,從此開始獨流入海。 [4] 
南宋建炎二年(1128),黃河南徙奪徐州以下泗水和淮陰以下淮河干流入海,由於河牀淤高。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因取石築城拆毀禹王台,此後,每逢沭水西決無所阻擋,河水直趨駱馬湖,下游深受其患。直到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在禹王台舊址重建了竹簏壩,障沭水西出,沭水演變為薔薇河由臨洪口入黃海。 [4] 
清咸豐五年(1855)黃河北徙後,形成現代廢黃河,使泗、沂、沭諸河失去入淮通道,泗水逐漸瀦積為南四湖,並以中運河為泄水尾閭。沂水除瀦水為駱馬湖外,還經常氾濫於廢黃河以北、駱馬湖以東廣大地區。沭水受阻後,在今新沂市(原新沂縣)南、沭陽縣西折東而行,分為二支,北支東經沭陽縣城北,東北向入青伊湖,下流稱薔薇河,由臨洪河入海州灣;南支經沭陽縣南,分為數汊,一汊折東與鹽河匯合;一汊稱武障河,向東北向流去與其他數汊匯合,經響水縣響水鎮入灌河而後入海。 [3] 
建國後,經過整治,沂、沭二河方有了各自入海的河道,即新沂河及新沭河。新沂河自山東流入江蘇後,除部分來水經華沂閘過窯灣入中運河外,主要來自華沂閘經新闢的新沂河入駱馬湖,出嶂山閘,經沭陽、燕尾港,由灌河口入海。江蘇境內沂河全長190公里。沭河分二路入江蘇,一路沿沭河舊道,由山東臨沂南下江蘇,經新沂到沭陽入新沂河歸海;一路由臨沂另闢新沭河入江蘇,入石樑河水庫,出庫後沿東海、贛榆界上的沙河故道,在連雲港的臨洪口入海州灣,全長71公里,而石樑河以下的新沭河長38公里。 [2-3] 

沭河水文特徵

沭河流域屬暖温帶季風區半濕潤過渡性氣候,是山東省降水最豐富地區之一。上游流經魯沂山區,地勢較高,坡降較大;下游流入沂沭平原和蘇北平原。遇有連日大雨,易形成山洪暴發,造成下游險情或釀成水災。有“沭水十年九禍”之説。流域屬暖温帶季風區半濕潤過渡性氣候,空氣濕潤、光照充足,多年平均氣温14℃左右,四季分明。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825.2毫米,6~9月約佔全年降水量的74.5%,流域多年平均徑流深300.3毫米,摺合年徑流量為17.3億立方米。徑流的年際變化是山東省較小的流域之一。 [1] 
根據臨沭大官莊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積4609平方公里)實測資料,最大年徑流量出現在1974年,為26.1億立方米,最小值出現在1968年,為4.19億立方米,兩者比值為6.2。
沭河建國以來最大洪水出現在1974年,此年8月23日,全流域普降大到暴雨,洪水雖經上游各水庫攔蓄調節,但在大官莊水文站洪峯流量仍有5400立方米/秒,據還原推算,若無上游各水庫調蓄,大官莊站可達11100立方米/秒。沭河同沂河一樣,上游水土流失嚴重,根據大官莊水文站1955~1968,1971~1979年實測資料求得,多年平均懸移質年輸沙量為142萬噸。 [4] 

沭河主要支流

沭河匯入徑流

  • 沭河段支流
繡珍河,發源於沂水縣楊莊鎮北部雞叫山西麓,由天寶鄉流入莒境,匯入沭河。境內段長9公里,流域面積72平方公里,入沭河口底高程155米,河底寬45米,河口寬60米,防洪流量862立方米/秒,旱季河水斷流乾涸,澇季復浸。 [18] 
茅埠河,源出碁山鄉金華山南麓,流至大河東村入沭。全長25.5公里,流域面積78.2平方公里。河源高程350米,入沭河口底高程130米,平均坡降4.5米/公里,防洪流量160立方米/秒。上游多經山丘之地,下游進入茅埠半丘陵、平原地帶,豐水年汛季河水陡漲,每有泛洪之虞,旱季河水斷流乾涸。流域內建成小型水庫多座,以利於抑洪和溉田。
洛河,發源於縣境內安莊鎮檀特山,東南流經安莊鎮、洛河鄉,在洛山北匯三會河水,又合唐家河水後,曲折東南流至郭家當門村入沭。全長31公里,流域面積160平方公里。源頭高程290米,入沭河口底高程120米,幹流平均坡降為2.3米/公里,行洪流量712立方米/秒。 [18] 
莒縣桑園鎮段 莒縣桑園鎮段
袁公河,發源於五蓮縣青山西(青山頂南打魚場 [18]  ),從莒縣桑園鄉東莊東入莒縣境,上有石畝子中型水庫,經小天井汪,匯宅科水折而西北流入小仕陽水庫,水庫大壩下,河底寬107米,河口寬114米,河底高程133.7米,防洪流量800立方米/秒。至招賢北匯程家河水,大仕陽村北折向西南,左匯嶠山水庫的大石頭河,至店子鎮徐家城子西南入沭河。流域面積544.06平方公里,全長62公里,河道比降1/300,行洪能力1094立方米/秒。河長10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有5條。 [16]  入沭河口底高程109米,河口寬120米,平均坡降1.9米/公里,防洪流量1093.7立方米/秒。 [18] 
鶴河,源出莒縣楊家溝東北的嶠子山西麓(橋子山西麓),經龍山、寨裏、陵陽、長嶺等鄉鎮,沿路九里河、馬家河、寨裏河、截水河、五村河諸河之水先後交匯流至小河村西入沭。全長32.5公里,流域面積226.9平方公里,源頭高程500米,入沭河口底高程97.4米,幹流平均坡降1.68米/公里,行洪流量1381立方米/秒。流域內建有小型水庫多座。 [18]  河長10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有3條。 [16] 
潯河下游莒南縣大店鎮一段 潯河下游莒南縣大店鎮一段
潯河,河道東北西南流向,發源於日照市北垛山北麓陳家溝一帶,匯黃墩鎮內各支流,在大株州村西入莒縣。經莒縣馬山西側入陡山水庫,入莒南縣境南去,再折而西流,入鈴鐺口攔河壩,繼西流,在大店鎮大公書村南入沭河。因傍馬山處水深而得名。全長67.5公里,流域面積535.26平方公里。河長在10公里以上的支流有3條。潯河,源出東港區北垛山北麓,於中樓鎮入莒境。西南流匯車疃河、文疃河水而流入陡山水庫。境內段長11公里,流域面積65平方公里,行洪流量1390立方米/秒。流域內有小型水庫多座。 [18] 
高榆河,發源於莒南縣唐莊北雞山西麓,西南流入石泉湖水庫,至十字路鎮北折西北流,匯嶺泉河後折西南流,原從高榆村西南入沭,全長52公里,流域面積424平方公里。1956年6月列為治淮工程進行治理,在原入沭口處以上10公里處,將高榆河向西改道由大白常村北入沭,同時封閉下游。現高榆河全長37.9公里,流域面積307.50平方公里,河底平均比降為1/1000。河長在10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共5條。在高榆河上游建有石泉湖水庫。在封閉口以下原高榆河,成為武陽河的一級支流而入沭河。 [16] 
柳青河,原名呂清河。在沂水、莒縣境內,沭河右側。發源於沂水縣四十里堡北部,東南流,在三十里堡東南入莒縣境,東南流至前雲西入沭河。全長32.8公里,流域面積302.5平方公里,幹流平均比降為1/770,現有行洪能力1165立方米/秒。河長10公里以上的支流有2條。 [16] 
湯河禹屋村段 湯河禹屋村段
湯河,在沂南縣與臨沂市境內,沂、沭河之間,又名温水河。發源於沂南縣楊家坡鄉南左泉村北,南流至大墩莊南長溝西嶺入臨沂市境。東南流,經湯頭有温泉匯入,因水温增高故得名。再南至疙瘩墩北,分兩支,一支西南流,名管子河;一支東南流,至何家灣攔河閘兩支匯合,再南去,於禹屋村東入沭河。全長56公里,流域面積486平方公里。河長在10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有4條。 [16] 
分沂入沭水道上游郯城縣段 分沂入沭水道上游郯城縣段
分沂入沭水道,是建國後新挖的一條人工河道,其作用主要是分泄沂河洪水入沭河。長20.24公里,在進口處建有彭道口分洪閘19孔。東南流,穿臨、郯邊界,在韓家埠東入臨沭縣境,區間支流流域面積256.1平方公里。其中左側有黃白溝(總幹排)匯入,匯水面積170平方公里,在黃莊穿越該水道底入總幹排水溝,也能通過搶排閘進該分水道。繼流向東南,在前河口村南入老沭河。現已按4000立方米/秒設計、5000立方米/秒校核的要求,完成了彭道口至大墩段的施工任務,尚有11.5公里未達到標準。1974年8月14日分泄沂河洪峯流量達3180立方米/秒。 [16] 
  • 老沭河段支流
黃墩河,源於郯城縣大尚莊鄉馬陵山區,流至江蘇新沂市,于山後村西匯入沭河,總流域面積117.24平方公里。縣境內流域面積34.38平方公里。 [15] 
陰村排水溝,源出高峯頭鎮小麥城北馬陵山區,自周莊東南過愛國村南折向西,於大尚莊鄉張莊北匯入沭河,全長11.8公里,流域面積67.4平方公里。地勢東、北西部均高,中間成一槽狀,自北向南傾斜,有山洪水溝7條匯入。 [15] 
新白馬河,該河原屬白馬河流域,沂河水系。1953年,在治淮規劃中,為減輕白馬河泄洪負擔,由山東省沂沭汶泗治淮指揮部設計開挖新白馬河,將原屬白馬河水系的116平方公里馬陵山區劃歸沭河水系。1955年11月開工,1956年5月完工。新白馬河位於縣境東北部馬陵山西麓,北起李莊鎮朱家莊,南流經沙墩鎮後宅,過泉源鄉長埠嶺、倪五湖,走歸義鄉後、前屯至埝裏匯入老沭河,全長23公里。 [15] 
郯新河(新墨河),位於郯城縣西南部花園、歸昌、楊集三鄉鎮,東鄰老墨河,北起三一○國道,該河系1955年由沂沭汶泗治淮指揮部勘察設計開挖的人工截水溝,用以截排歸昌至南溝崖以南的坡水,後成為縣境南部主要排水河道之一。1978~1999年分兩期施工,對郯新河按原線開挖,共完成河道開挖20公里,河寬25米,河深2.5米。同時,將浪清河上游於狼湖村西北改道入郯新河。郯新河從石柱子以上分東西兩支,西支承泄浪清河客水,東支從石柱子向東北,經何莊、荒界子、高莊至三一○公路,承泄原郯新河上游坡水。整個流域面積63.57平方公里,河道總長23.8公里。 [15] 
新戴河,即新戴運河,是溝通沭河與沂河的四級航道,自沭河向西流經新沂市區,後轉向西南至柳溝回龍溝北入沭河,長23公里。 [26] 

沭河下游分支

新沭河入海口段 新沭河入海口段
新沭河,在山東省南部,江蘇省北部。1949~1952年“導沭經沙”在原沙河的基礎上新闢入工漫灘排洪河道。從山東省沭河中游大官莊引水東行,於大興鎮入江蘇省石樑河水庫,循東海、贛榆二縣界大沙河故道經東海縣黃川、贛榆縣墩尚,與薔薇河匯流,至臨洪河口入海州灣。區間流域面積2850平方公里 [2]  ,長67.2公里 [3]  (一説80公里 [2]  ),江蘇省河段長45公里,河寬1000~1500米,承泄5230平方公里來水。1962年建成石樑河水庫,原設計行洪流量3800立方米每秒,1973年拓寬河道,設計泄水量6000立方米/秒。至1987年擴建工程尚未完成,實際行洪能力4000立方米每秒左右。新沭河在江蘇境內的主要支流有薔薇河、朱稽河、範河等。 [2-3] 

沭河治理開發

沭河沭河治理

沭河和沂河秦漢前皆為泗河支流。520~525年(北魏正光元年至孝昌元年),沭河在江蘇沭陽縣北分為兩股:一股向西南於宿預縣(宿遷)入泗水;一股向東南於朐縣(東海縣)入游水。當時游水南通淮河,北可入海,南北流向無定。金代黃河奪佔了泗、淮下游河道,沭河入泗口逐漸下移。1537~1620年(明嘉靖、萬曆年間)為保障運河漕運安全,開始在黃河左岸建減壩,傾泄黃河洪水於沭河地區,此後沭河不但入泗之路受阻,連其本身也逐漸向東北方向退讓,造成水系紊亂的格局。 [6] 
沭河古代治理工程始為郯城縣城東禹王台。禹王台為防洪石壩,位於郯城縣沭河西岸坐灣迎溜險工段。始建年代不詳。1506~1521年(明正德年間)縣令黃琮拆禹王台石築城,沭河失去防禦,頻繁向西侵犯沂河,水患不已。1688年(清康熙二十六年)於禹王台舊址建竹絡壩。雍正、乾隆年間,加固重修8次。河道疏浚始於明洪武初年,常疏浚沭河,北通山東,南達淮安,以便轉運。1745年(乾隆十年)沭陽陳寵謨提出於馬陵山佃户嶺斷腰處分導沭水由贛榆入海的治理方案,未能實施。200餘年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實施了導沭經沙東調入海工程。 [6] 

沭河培堤、護險工程

1950~1951年,對沭河第一次大規模培堤。從大官莊起,向上遊19公里,按二十年一遇洪峯4500立方米每秒標準培修左、右兩岸堤防,頂寬3~5米。人民勝利堰以下老沭河按3000立方米每秒培堤。國家投資94萬元,完成培堤土石方179萬立方米。培修工程的設計與施工由導沭委員會組織實施。 [10] 
1962年沭河大水,大官莊洪峯流量達5170立方米每秒。1963年按1962年洪水加固堤防55公里,石護岸1.2公里。1971年從大官莊至莒縣城重點培修加築子埝25公里。 [10] 
1974年8月14日沭河大水,大官莊實測流量5400立方米每秒,大官莊以上決口68處,如無決口漫溢,估算大官莊流量可能達7290立方米每秒。自1974年到1975年按洪峯流量7290立方米每秒進行培堤,計長76.6公里。並對支流高榆河、五陽河、蘆溝河、潯河、汀水河及後疃河等回水段新築或加固堤防。 [10] 
至1985年底,沭河堤防總計長達277.2公里。其中沭河左岸88.7公里,右岸100.9公里;老沭河左岸20.4公里,右岸28公里;新沭河至省界左、右岸均為19.6公里。為提高沭河防洪除澇標準,國家投資累計6623萬元,完成土石方3496萬立方米,工日4073萬個。沭河防洪能力,石拉淵以上達3240立方米每秒,石拉淵至大官莊段5170立方米每秒,大官莊向南老沭河至蘇魯邊界老莊子3000立方米每秒,大官莊向東至大興鎮新沭河段3870立方米每秒。 [10] 
建國後在沭河上游山區,已興建沙溝、青峯嶺、小仕陽、陡山4座大型水庫。修建凌山頭、石泉湖、峯山3座中型水庫,以及小型水庫313座,總蓄水能力達10億立方米,對削減沭河洪峯,提高防洪能力有明顯作用。 [10] 

沭河沂沭河洪水東調工程

沂沭河洪水東調工程是將沂沭河洪水通過分沂入沭水道和新沭河東調入海。工程項目包括:分沂入沭水道和新沭河擴大開挖工程;沂河劉道口摳紐工程(由劉道口節制閘、彭道口分洪閘及電站、排灌放水涵洞組成);沭河大官莊樞紐(由沭河人民勝利堰節制閘、新沭河泄洪閘及電站組成);沂沭河回水段復堤、護險、截滲、灌溉工程,總幹排工程及附屬工程。沂沭河洪水東調工程於1971年11月動工,臨沂地區9個縣(市)民工56萬人次及省與臨沂地區、南四湖水利工程建築安裝隊等單位參加施工,經19期施工,至1981年該工程列為停緩建項目而停工,完成計劃工程量一半稍多。已建成彭道口分洪閘、新沭河泄洪閘,部分完成分沂入沭水道擴大、新沭河擴大和總幹排等項工程。 [11] 
分沂入沭水道擴大工程。1971年11月動工,經12期施工,於1977年春結工。完成彭道口至大墩擴大河槽長8.5公里,由原寬170米,加寬到200-210米,加深1~2米,挖河結合築堤,堤頂寬6米。建成韓埠、大墩、黃莊3座交通橋和加固益新公路橋。共完成土沙方148萬立方米,石方365萬立方米,砌石1.9萬立方米,完成工日619萬個,國家投資1214萬元。原計劃將分沂入沭水道調尾入新沭河,因東調工程停建,尚未實現。 [11] 
新沭河擴大工程。1972年3月10日開工,至1981年停工。完成從新沭河口至陳棠橋長6.4公里的河道擴大開挖,一般加寬10~20米,加深3米左右,河口處底寬240米。完成從陳棠橋到大興鎮(省界)間長10公里復堤和砌石護岸,建成陳棠、大於科、大興鎮3座公路橋,後湖、小於科2座生產橋和支流上8座生產橋,建成大於科圍排工程,圍埝長1792米,排灌站裝機4台220幹瓦。共計完成土石方672萬立方米,其中開石437萬立方米,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1.9萬立方米,定額工日1128萬個,國家投資3444萬元。 [11] 

沭河新沭河開挖

新沭河從山東臨沭縣大官莊西北沭河左岸起,向東穿越馬陵斷麓,在大興鎮南接沙河(流域面積620平方公里)入臨洪河,於臨洪口入海,全長78公里。當沭河大官莊洪峯4500立方米每秒時,可分洪2800立方米每秒,再加沙河本身洪水1000立方米每秒,共3800立方米每秒。新沭河較老冰河原入海路線,縮短130公里,減輕了沭河下游洪水災害,改善了江蘇省河道治理條件。新沭河向東接沙河,必須開挖14.2公里的引河,其中有8公里穿越馬陵斷麓。當第一期導沭調集6.3萬人開挖引河時,原計劃是土方工程,挖至二米左右即遇石方,當時因未準備開石工具,被迫停工。二期導沭調民工3萬人,三期導沭6萬人,全部集中開挖引河石方工程,以後各期施工,仍有部分民工佈置在引河石工段上挖河。新沭河馬陵斷麓引河段,長8公里,最大挖深14米,河底寬最窄處55米。在當時僅靠打眼放炮、肩挑筐抬,開挖這樣一條人工石河,工程是非常艱鉅的。此外,開溢洪道0.85公里,築堤27.4公里,以及挖截水溝、河槽切灘、除障、裁彎、打圍埝等工程。總計完成土方808萬立方米,開石298萬立方米,實用工日1490萬個,支付工資(小米)3590萬公斤。 [7] 

沭河總幹排工程

1974年冬開工,至1980年5月停工,先後完成總幹排河道開挖11公里,建成穿分沂入沭水道的黃莊倒虹吸,黃莊排洪閘,前河口橋附閘,及交通橋6座、排水涵洞14座。國家投資1254萬元。黃莊倒虹吸1977年3月開工,1980年春竣工。其他工程於1974年冬開工,1976年12月完工。 [11] 
沂沭河洪水東調工程自1971年開工,至1981年底停工,共計完成總工程量2983萬立方米,佔原計劃的50.1%,完成定額工日3667萬個,佔原計劃的53.6%,完成投資10125萬元,佔原計劃投資總額的55.3%。由於國民經濟調整,未能按原計劃完成全部工程。 [11] 

沭河涵閘工程

彭道口分洪閘 彭道口分洪閘
彭道口分洪閘。位於臨沂市彭道口村南分沂入沭水道人口處。1972年3月按草圖施工。1972年秋停工做設計,1973年春復工,分四期施工,於1974年6月建成。該閘共19孔,每孔淨寬10米,閘總寬213.4米,設計分洪流量4000立方米每秒,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設計,省水利安裝總隊、東調工程指揮部及臨沂地區水利安裝隊施工,國家投資463萬元。1980年建彭道口分洪閘管理所。1983年4月移交淮委沂沭泗水利工程管理局沂沭河管理處管理。 [11] 
新沭河泄洪閘 新沭河泄洪閘
新沭河泄洪閘。新沭河泄洪閘位於臨沭縣大官莊北新沭河入口處。1974年3月開工,1977年5月15日竣工。該閘共18孔,孔淨寬12米,總寬241.5米,設計泄洪流量6000立方米每秒。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設計,省水利安裝總隊負責閘主體部位的施工。國家投資752萬元。1980年建新沭河泄洪閘管理所。1983年4月,移交淮委沂沭泗水利工程管理局沂沭河管理處管理。 [11] 
人民勝利堰節制閘(老沭河閘) 人民勝利堰節制閘(老沭河閘)
人民勝利堰節制閘,1993年11月10日開工,1994年5月底建成投入運行。工程總投資5008萬元。設計流量2500立方米/秒,設計閘上近期水位54.66米,閘下水位52.77米,設計閘上遠期水位57.07米,閘下水位52.77米;校核流量7000立方米/秒,遠期閘上水位57.07米,閘下水位53.34米,閘底高程47.0米,閘頂高程56.5米,總寬93.6米,全長181.5米,共8孔。閘墩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閘室為開敞式,閘孔淨寬10米,工作閘門為弧形鋼閘門,尺寸為10×9.5-9.0米(寬×高),採用2×400千牛QPQ型後拉式捲揚機啓閉。檢修門為10×1.5×6-9.0米分節疊梁平板鋼閘門,啓閉機為單梁懸掛移動,2×50千牛。閘上設交通橋,按汽-15設計,掛-80校核,寬7﹢2×0.75米,採用裝配式鋼筋混凝土空心板,每塊板長11.96米。檢修橋位於交通橋上游,橋面寬2.0米。閘兩側各建有四層框架結構橋頭堡。上游鋪蓋長64米(漿砌石42米,混凝土22米)。下設鋼筋混凝土消力池,長29.2米,下接漿砌石海漫57.8米。啓閉機房位於交通橋下,左側設中控室。其附屬灌溉工程與人民勝利堰節制閘同時建設,位於人民勝利堰節制閘東側,由引水閘、引水涵洞、洞後明渠、灌溉節制閘和灌溉渠首閘等部分組成。引水閘共兩孔,孔口尺寸為2.5×2.5米,設計引水流量24立方米/秒,灌溉洞為鋼筋混凝土承壓方涵,灌溉面積0.76萬公頃。 [24] 
清泉寺攔河閘,始建於1967年,採用鋼筋混凝土,建有平面閘深孔18孔、淺孔7孔,閘室段全長224米。該閘承擔着郯城街道、高峯頭鎮、紅花鎮、歸昌鄉等4個鄉鎮(街道)的農田灌溉任務,灌溉農田20萬畝。由於該閘多年運行,經國家水利部核查,被定為四類閘,並列入全國大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規劃,建議進行除險加固。清泉寺攔河閘除險加固工程是經山東省發改委、山東省水利廳批覆的大(Ⅱ)型攔河閘,工程總投資8978萬元,攔河閘共20孔,每孔淨寬10m,設計蓄水量1460萬m³。工程於2019年1月5日開工建設,於2020年12月31日完成了合同工程完工驗收,目前已經具備下閘蓄水的條件。 [22] 
老沭河塔山閘 老沭河塔山閘
塔山閘,位於總沭河中游新沂市唐店鄉,是新沂市中部地區主要蓄水控制工程。該閘建於1972年,最高蓄水位29.0米,設計行洪流量2000立方米每秒,校核2500立方米每秒。閘孔淨寬8.0米,共19孔,閘底板高程22.0米,混凝土反拱底板,閘墩為漿砌條石和混凝土預製塊,閘上交通橋為二鉸拱結構。閘門啓閉系統,兩側7孔為油壓式啓閉,中間12孔為繩鼓式啓閉。 [21] 
王莊閘樞紐,位於馬陵山境內總沭河上,是新沂境內總沭河塔山閘下的二級梯級控制工程,可攔蓄總沭河上游5800平方千米流域的來水,設計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是一座集防洪、灌溉、發電、交通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水利樞紐工程。 [20] 
人民勝利堰及攔河大壩。為把沭河大部洪水東調入海,在臨沭縣大官莊北沭河上建攔河壩、溢流堰,迫使洪水東調入新沭河。當大官莊洪峯4500立方米每秒時,溢流堰下泄1700立方米每秒入老沭河,2800立方米每秒經新沭河入海。攔河壩長1750米,壩頂寬8米,最大壩高10.7米,1952年2月動工,在汛前與溢流堰同時竣工。溢流堰1951年11月開工,1952年5月16日建成。結構形式為歐基式條石堰頂,堰頂寬75米,堰頂至消力池底5.2米,在落成典禮時,命名為人民勝利堰。 [8] 
穿沭涵洞。原新沭河河北有83平方公里坡水通過牛腿溝排入老沭河,新沭河挖成後被阻於河北,修建穿沭涵洞,使坡水穿過新沭河排入老沭河。穿沭涵洞位於大官莊北,設計流量18立方米每秒,為混凝土底板,石拱頂涵洞,高1.5米,寬2米,共2孔,於1950年10月27日開工,1952年12月底竣工,投資200萬元。1976年沂沭河洪水東調工程中的總幹排完成後,牛腿溝水已不穿沭,直接排水新沭河北岸的總幹排下段,穿沭涵洞作廢。 [9] 
郯城縣老沭河窯上攔河閘 郯城縣老沭河窯上攔河閘
窯上攔河閘,位於郯城縣沭河窯上村東、馬陵山斷麓、沭河西出馬陵山折彎處(俗稱龍門),是老沭河干流上的大型攔河閘。原工程始建於1958年12月,1963年5月完工,由攔河潛堰和總幹進水閘組成。原為三大灌區之一窯上灌區(現為清泉寺灌區)的渠首工程,承擔着歸義、郯城、店子、大院子、歸昌、楊集等141個村的調水灌溉任務,同時兼具交通功能,是連接沭河兩岸的必經之路。歷經多年運行,窯上潛堰上游河牀淤積,蓄水量不足,漿砌石溢流堰上矮小簡易的泄洪閘早已不能發揮原有功能,且經長期沖刷,堰頂濕滑難行,成為兩岸人民通行的“膽戰心驚”之路,安全隱患嚴重。2017年10月,窯上攔河閘除險加固工程動工建設,總投資9324萬元,於2020年1月完工。2021年11月,在經過一整個汛期的考驗後,工程順利通過竣工驗收。新建成的攔河閘共20孔,為大(二)型攔河閘,採用橋閘一體設計,50年一遇洪水流量2500立方米/秒,100年一遇洪水流量3000立方米/秒,總蓄水量約1600萬立方。 [25] 

沭河蓄水工程

  • 沭河本幹流域
沭河干流上有青峯嶺、沙溝,支流上有小仕陽、陡山4座大型水庫,支流上有嶠山、石泉湖、凌山頭、石畝子(五蓮縣)4座中型水庫。入海分支新沂河流域水利工程見該詞條。 [16] 
沙溝水庫 沙溝水庫
沙溝水庫,位於沂水縣沙溝村西沭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積163平方公里。總庫容1.02億立方米,興利庫容0.31億立方米。水庫工程於1958年10月28日開工,主副壩、北溢洪道、輸水洞等工程於1959年11月25日竣工。水庫投入運用後,陸繼完成開挖南溢洪道,大壩加高、補坡、建水電站、防浪牆等工程。至1985年,水庫工程共完成土方123萬立方米,石方155萬立方米,混凝土342立方米。累計國家投資382萬元。水庫主壩和副壩均為粘土心牆砂殼壩,壩頂寬均為6米,主壩長500米,最大壩高26.49米,副壩長74米,最大壩高7.19米。溢洪道有兩條,北溢洪道系非常溢洪道。南溢洪道為開敞式,淨寬40米,最大泄量2000立方米每秒。輸水洞最大流量12.25立方米每秒。水電站裝機2台400千瓦。水庫防洪能力達千年一遇,年平均淤積量29.50萬立方米(1978年測算)。1963年7月20日,發生建庫以來最大洪水時,削減洪峯98.9%。水庫灌區設計灌溉面積12.6萬畝,有效灌溉面積5.1萬畝,水電站年平均發電量30萬千瓦時。 [13] 
青峯嶺水庫 青峯嶺水庫
青峯嶺水庫,位於莒縣碁山鄉盧家岔河村前、沭河干流上游。控制流域面積770平方公里。總庫容4.10億立方米,興利庫容為2.69億立方米。水庫工程於1959年11月1日開工,大壩、溢洪道、輸水洞等於1960年7月竣工。投入運用後,陸繼完成建溢洪閘、發電站、大壩防浪牆,砌築非常溢洪道溢流石堰,接高大壩粘土心牆等工程。至1985年水庫工程共完成土方346萬立方米,石方40萬立方米,混凝土1.8萬立方米。累計國家投資1553萬元。水庫大壩為粘土心牆砂殼壩,長1200米,最大壩高30.70米,頂寬6.5米。溢洪閘9孔,最大泄量5799立方米每秒。溢流壩式非常溢洪道,最大泄量1670立方米每秒。輸水洞最大流量32.40立方米每秒。水電站裝機3台3750千瓦。水庫防洪能力達千年一遇。年平均淤積量90萬立方米(1978年測算)。1971年8月22日,遇建庫以來最大洪水時,削減洪峯40%。水庫灌區設計灌溉面積30.5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4.1萬畝。水電站年平均發電191萬千瓦時。 [12] 
小仕陽水庫 小仕陽水庫
小仕陽水庫,位於莒縣招賢鎮小仕陽村東沭河支流袁公河上。控制流域面積281平方公里。總庫容1.25億立方米,興利庫容0.71億立方米。水庫工程於1958年10月開工,大壩、輸水洞、溢洪道等工程於1959年6月基本完成。水庫投入運用後,相繼完成翻修主壩上游部分石護坡,加深加寬老溢洪道,加高主壩粘土心牆,開挖新溢洪道及建溢洪閘等工程。至1985年,水庫工程共完成土方110萬立方米,石方21萬立方米,混凝土0.6萬立方米。累計國家投資717萬元。水庫大壩為粘土心牆砂殼壩,長960米,最大壩高為25.30米,頂寬5米。副壩為均質土壩,長350米,最大壩高8米,頂寬6米。有新老兩條溢洪道,老溢洪道為開敞式,最大泄量2688立方米每秒。新溢洪道上建閘5孔,最大泄量2432立方米每秒。輸水洞最大流量為14.08立方米每秒。水電站裝機1台50千瓦。水庫防洪能力達千年一遇。年平均淤積量為41萬立方米(1977年測算)。1974年8月14日發生建庫以來最大洪水時,削減洪峯82%。水庫灌區設計灌溉面積7.5萬畝,有效灌溉面積4.5萬畝。電站年平均發電量0.2萬千瓦時。 [14] 
陡山水庫,位於莒縣陡山鄉東側沭河支流潯河中游。控制流域面積431平方公里。總庫容2.73億立方米,興利庫容為1.70億立方米。水庫工程於1958年9月開工,大壩、溢洪道、輸水洞等工程於1959年7月竣工。水庫投入運用後,相繼建成溢洪閘、發電隧洞和發電站,大壩迎水坡翻修,大壩加高等工程。至1985年,水庫工程共完成土方120萬立方米,石方18萬立方米,混凝土1.2萬立方米。累計國家投資944萬元。水庫大壩為粘土心牆砂殼壩,長620米,最大壩高為28米,頂寬為5米。溢洪閘7孔,(高1孔,低6孔),最大泄量1990立方米每秒。灌溉輸水洞最大流量為21.2立方米每秒。發電輸水洞最大流量為26.0立方米每秒。水電站裝機4台3200千瓦。水庫達到百年一遇設計防洪標準。為全國重點險庫之一。年平均淤積量38.95萬立方米(1978年測算)。1974年8月14日發生建庫以來最大洪水時,削減洪峯88%。水庫灌區設計灌溉面積30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6.2萬畝,水電站年平均發電量149萬千瓦時。 [19] 
  • 老沭河流域
老沭河流域有黑龍潭、跑馬嶺、會師、圍山河等水庫。
黑龍潭水庫,位於郯城大尚莊鄉大尚莊村東大沙河上游馬陵山山澗,古稱黑龍潭,古郯八景之一的“仙洞雲壑”坐落此處。水庫流域面積18.0平方公里。水庫大壩為土石混合壩,塊石護坡,壩高21米,頂寬6米,邊坡1:2,主壩長205米,壩頂高程66.40米。總庫容800萬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291萬立方米、興利庫容500萬立方米、死庫容9萬立方米。相應防洪水位65.90米,興利水位63.35米,死水位50.53米。放水洞為穿山石洞,採用壓鑄鐵錐(塞)式上提閘門,放水口直徑40釐米,採用手搖螺桿式5噸啓閉機,閘底高程50.50米。引水洞長75米,寬0.8米,高1.7米,最大引水量2.0立方米/秒,正常實引0.5立方米/秒。水庫溢洪道堰高程63.50米,底寬40米,邊坡1:2.5,最大泄量351立方米/秒。1957年12月23日,黑龍潭水庫工程開工。次年8月19日主體工程基本完成。為郯城縣第一座小(一)型水庫,在截蓄山洪、保持水土,發展農業灌溉中發揮了顯著效益。由於年久失修、江蘇省於水庫上游建壩,造成水源不足,灌溉效益有所降低。灌區配套工程於1958年11月開工,斷續至1965年竣工。共開挖干支渠、溝14條,長59.5公里,其中石渠3條,長5公里,修建橋閘倒虹吸等建築物103座,灌區位於馬陵山西麓,沭河以東,北起大尚鄉固疃村、南至蘇魯邊界。灌區包括大尚莊鄉20個自然村部分土地,農業人口1.86萬個、勞力0.8萬個,設計灌溉面積1.5萬畝,有效灌溉面積0.5萬畝。 [23] 
跑馬嶺水庫,位於郯城泉源鄉集東村之東南的馬陵山自然峽谷,流域面積2.1平方公里。水庫大壩採用粘土心牆,底寬20米,頂寬5.5米,頂高程92.50米,邊坡1:3,壩長160米。總庫容160萬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54萬立方米,興利庫容72萬立方米,死庫容34萬立方米,相應防洪水位92.50米,興利水位89.38米,死水位82.96米。採用穿山隧洞引水,進口底高程82.96米,洞長547米,洞高1.7米,洞寬1.2米。引水口採用豎井油壓閘門,手轉式閥門直徑30平方釐米孔、直徑40釐米1孔,原設計流量1.0立方米/秒,正常實引0.55立方米/秒。溢洪道堰寬10米,堰頂高程89.38米,邊坡1:2.5,最大泄量387立方米/秒。1972年2月開始興建,1975年10月隧洞引水工程完工。屬於小(一)型水庫,為泉源鄉唯一自流灌溉水源,對當地農業生產起着重要的作用。灌區位於馬陵山西麓,北起泉源鄉翁屯,南至南毛,西到新白馬河。灌區轄泉源鄉的17個村莊,農業人口0.9萬人、勞力0.4萬個,設計灌溉面積1.2萬畝,配套有效灌溉面積0.3萬畝。 [23] 
會師水庫,位於郯城歸義鄉茅茨村東南,窯上攔河閘南,馬陵山林場北,為馬陵山自然峽谷,屬沭河水系,流域面積1.93平方公里。 水庫大壩為均質土壩,壩長384米,頂寬4米,底最寬36米,壩最高8米,內邊坡1:2.5,外邊坡1:1.5,壩頂高程57.70米,內坡為幹砌石護。水庫溢洪道採用3孔橋閘式,孔寬2米,高3米,底高程54.70米,長36米,總庫容11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50萬立方米。會師水庫於1959年10月開工,1960年3月竣工。由於標準低報廢,1979年重建,大壩下移並擴大,1980年擴建溢洪道。有效灌溉面積達2000畝。 [23] 
圍山河水庫,位於郯城大尚莊鄉固疃村東的馬陵山處,連接馬陵山圍山河而成,流域面積8.20平方公里。庫區大壩長2500米,為均質土壩,其迎水面用粘土斜牆加固,幹砌石護面,壩頂寬6米,壩最高5米,內邊坡1:2.5,外邊坡1:2,壩頂高程47.50米。水庫溢洪道為開敞式(即圍山河下游),底寬10米,底高程45.50米。水庫設放水洞兩處,一處3孔,孔寬0.3米,一處1孔,孔寬0.25米,底高程42.50米。總庫容240萬立方米,其中興利庫容120萬立方米,相應水位45.50米。水庫工程於1969年開工,1970年竣工,1980年又進行加固建設。 [2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