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國璽

(林業機械專家,林業教育家)

鎖定
朱國璽,林業機械專家,林業教育家。在引進國外運輸機械新技術、解決國內運輸機械難題方面做出了貢獻。主持研究的汽車氣制動元件性能計算機輔助測試系統,達到了國際測試先進水平,為國內氣制動元件研究設計和生產起到了促進作用。主持研製成的小徑木削邊製材工藝為中國木材資源由大徑原木轉向小徑原木,提供了新的製材工藝及設備,提高了生產效率與綜合利用率。在任東北林業大學校長時,為中國林業高等教育作出了貢獻。
中文名
朱國璽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32年1月24日
畢業院校
東北林學院
出生地
江西省南昌市
性    別

朱國璽個人履歷

1950-1952年 在瀋陽農學院森林系學習。
朱國璽 朱國璽
1952-1954年 在東北林學院森林工程系學習。
1954-1956年 在東北林學院林工研究班學習。
1956-1957年 在東北林學院森林工程系任助教。
1957-1959年 在蘇聯莫斯科中央森工機械化與動力研究院學習。
1960-1978年 任東北林學院機械系講師。
1978-1985年 任東北林學院機械系副教授、系主任。
1985-1989年 任東北林業大學教授、副校長。
1990-1995年 任東北林業大學校長、教授。
1993年 任東北林業大學教授、林業與木工機械學科博士生指導教師。

朱國璽人物生平

朱國璽個人經歷

朱國璽1932年1月24日生於江西省南昌市一個普通職員的家庭。父親從事土建技術工作。
1949年南昌解放後,在南昌一中學習。
1950年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考取了瀋陽農學院(今瀋陽農業大學)。
1954年畢業於東北林學院(今東北林業大學)森林工程系,由於成績優秀被選送到蘇聯專家舉辦的第一個研究班—林工研究班學習。
195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7年在蘇聯莫斯科中央森工機械化與動力研究院實習兩年,參加了哥爾巴喬夫斯基領導的汽車最佳運載量的研究。回國後在東北林學院任教師。
1960年撰寫了《原條大捆裝車法》,該書在生產部門得到了廣泛的利用。
1964年東北林學院打算派他赴民主德國進修,便送他到上海外國語學院留學生預備部學習德語。因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赴民主德國學習的計劃被取消。
1993年恢復招生後,他積極參與教學改革,在講授理論課的同時,帶領學生深入企業進行技術革新,為牡丹江築路隊設計製造了公路築坡挖溝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978年他被評選為黑龍江省優秀教師,同年晉升為副教授,任東北林學院機械系主任。1983年任東北林學院副院長,主管教學與科學研究工作。
1985年晉升為教授。
1989年10月任東北林業大學代校長。
1990年5月任東北林業大學校長。
他十分重視學科建設工作。於1991年就決定在青年教師中選拔優秀人才作為重點培養對象,較好地解決了該校學科梯隊斷檔問題。他重視國際間的學術交流,先後與發達國家的10餘所高等學校和研究所建立了長期的友好合作關係。他本人兩次與日本島根大學田中千秋教授合作培養博士研究生。

朱國璽榮譽

1993年被評為中國林業與木工機械學科第一批博士生指導教師。該學科第一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就設在東北林業大學
1981-1993年被聘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二、三屆學科評議組(林業工程)成員,而且為第二、三屆林業工程學科評審組組長。
1989年任中國林學會第七屆理事會副理事長,中國林學會林業機械學會第一、二屆理事會理事長,第三屆林業機械學會名譽理事長,黑龍江省林學會第六屆理事會副理事長,黑龍江省汽車工程學會第一、二、三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朱國璽人生成就

汽車制動系統是關係到汽車行駛安全性與汽車運行速度的重要組成部件。朱國璽從1984年開始進行制動系統的研究課題,通過指導研究生的學習,展開了對制動系統的試驗方法、試驗設備和制動系統的有關理論問題的研究。80年代中期,中國尚無汽制動元件性能測試的完整設備,多數生產廠家採用土法檢驗。朱國璽主持的課題小組進行了程控氣制動裝置測試系統的研究。確定第一台樣機的目標為:測試功能全、自動化程度高、測試精度高。經過6年不懈的努力,於1990年研究成功PBT-1型程控氣制動傳動裝置測試系統。它具有氣制動元件的靜、動態特性測試,部分制動工裝測試,可靠性、耐久性試驗,通用數據採集等6種測試功能。測試程序由單片微型計算機控制自動完成,測試結果能夠自動顯示與彩色繪圖輸出,測試精度完全滿足研究與產品檢驗的要求。經專家鑑定認為:該成果達到8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樣機在鑑定會當天即被主持鑑定會的長春汽車研究所訂購,作為該所的研究用試驗枱。這項成果於1991年獲林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被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批准為國家重點推廣的研究成果。隨後便陸續有氣制動元件製造廠到東北林業大學簽訂研製各種型號氣制動元件產品檢測用或研究用試驗枱。為了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朱國璽在該課題小組的基礎上於1993年建立了東北林業大學勵科高新機電技術研究所,他任該所的所長。進一步組織大家開發更高性能的能滿足各種氣制動元件性能測試與檢驗要求的計算機控制測試系統。在新的測試系統中採用進口氣動閥與壓力傳感器,使測試系統本身壓力泄漏為零。用相似理論對元件的密封性進行等效測試,使5分鐘的泄漏性測試可用30秒甚至更短的時間測試來代替,不僅大大提高了測試的節拍,而且又提高了檢測生產率和檢測精度。至此已為生產廠家提供了16台(套)先進的氣制動元件性能計算機輔助測試系統,使中國研究與檢測氣制動元件的手段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新的成果獲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隨着汽車保存量的不斷增加,汽車節能已成為世界性熱門研究課題。汽車節能除了從結構與性能方面的改進外,在使用方面採取有效措施,也能發揮重要的作用。為解決此問題,朱國璽經過與同事廉昭探討後認為,我們完全有能力開發研究出適合中國情況,節油效果更大的汽車節油駕駛指示儀。在他的主持下於1996年終於研究成功適應中國特色的汽車駕駛指示儀。它採用單路磁敏轉距、轉速傳感器直接測量汽車運行中的負荷,克服了國外間接測量負荷導至精度不高的缺點。採用單片微型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將優化檔位及經濟車速通過儀表顯示給駕駛員。經過檢測與鑑定,確認採用該指示儀汽車平均節油率超過10%,該指示儀的技術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單路磁敏轉矩轉速傳感器技術具有國際領先水平。該成果被列為國家重點推廣項目,已開始在生產部門推廣應用。

朱國璽主要貢獻

朱國璽針對中國製材企業存在的綜合利用率低、鋸材規格下降等問題,組成了“中國現代化製材生產線的研究”課題組,對國內製材工業的歷史與現狀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調查。同時,對日本、美國和加拿大的製材工業進行考察,查閲了製材工業方面的大量文獻資料。在此基礎上,針對中國國情,研究提出:中國製材生產線近期發展目標,應以提高製材產品規格質量和成材出材率,以及降低勞動強度為重點;以帶鋸機為主機,應用削片制方機的3種典型的生產線。研究中還出版了《中國現代化製材生產線的研究》專著。這項成果對後來在制訂國家“八五”攻關課題及製材廠的技術改造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該課題於1989年獲林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朱國璽在完成“中國現代化製材生產線的研究”成果基礎上,向林業部和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提出了國家“八五”科技攻關課題應列入短週期工業材製材及膠合木研究的建議。1991年他主持的該專題被正式列入國家“八五”科技攻關計劃,他本人親自主持“小徑木製材工藝及設備的研究”和“高精度帶鋸機的研究”。其中“小徑木製材工藝及設備的研究”是適應中國新形勢下急需解決的製材設備的難題。朱國璽領導的課題組在大量收集國外資料的基礎上研究設計了一台適合中國製造水平及高效和高精度的小徑木削片制方機。該機可以自動進料,自動對中,數控搖尺,由一對刀頭將邊材削成工藝木片,製出一根加工質量完全符合國家標準的方材。設備由威海木工機械廠製造,經國家木工機械質量檢測中心檢驗達到了設計要求,經林業部組織的專家組鑑定認為該項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與帶鋸生產線相比,加工小徑木的木材綜合利用率提高15%;出材率提高8%;勞動生產率提高5~8倍,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這項成果被列為國家重點推廣成果,於1996年獲國家計劃委員會、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和財政部聯合頒發的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成果獎。該項成果已在大興安嶺呼中林業局進行中試應用。
中國帶鋸機的生產始終落後於發達國家。一是帶鋸加工精度低,結構落後;二是搖尺精度低,因而產品合格率低。朱國璽在他主持的“高精度帶鋸機的研究”中,在吸收國外研究新技術的基礎上,對中國生產的傳統帶鋸機採用了兩項新技術。一是空氣靜壓導向裝置;二是空氣壓力與疊形彈簧張緊裝置。空氣靜壓導向裝置是通過薄層壓力空氣支承帶鋸,使帶鋸與支承裝置間的摩擦力幾乎等於零。空氣同時對帶鋸起冷卻作用。使帶鋸振動減小,鋸路變窄。提高鋸材加工精度,減少木材浪費。空氣壓力與疊形彈簧張緊裝置代替傳統的槓桿壓砣張緊裝置後,使張緊裝置對帶鋸振動的速度響應加快,吸振能力增強。同時起到減少帶鋸振動的作用。這一成果為中國生產新型高精度帶鋸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朱國璽於1994年申請並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重組木複合刨花板的力學強度與截面優化理論研究”。這項研究採用微觀力學分析方法研究刨花板與重組木的夾層板的力學模型。導出了重組木複合刨花板的彈性模量的理論求解方法,使重組木複合刨花板的強度與配比達到最佳。理論研究得到了實踐的驗證。這項成果為研究木質複合人造板提供了科學的方法。根據該研究理論做出的重組木複合刨花板的強度優於現有的單板複合刨花板和纖維複合刨花板。這一成果為國家“九五”科技攻關計劃中,關於重組木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與新的思路。
朱國璽是一位工作勤奮的學者,他在擔任東北林業大學校長期間,善於團結同志、以身作則、實事求是。他為該校的建設和促進全國林業高等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為人正直、作風嚴謹,在教學、科研工作中重視實踐,特別強調現場工作的重要性,在培養人才方面,主張高標準、嚴要求。他的許多學生已成長為林業機械戰線上的骨幹力量,儘管他年已花甲,仍舊以飽滿的熱情指導着博士研究生和繼續進行着他尚未完成的科學研究工作,為中國的林業事業、林業機械工作的發展做貢獻。

朱國璽主要論著

1 朱國璽.運材汽車列車的聯結.東北林學院學報,1963,(2):133~143.
2 朱國璽,範垂和.公路築坡挖溝機的研製.東北林學院學報,1979,(2):103~108.
3 朱國璽,張國軍.關於汽車整體式轉向機構設計計算方法的初步研究.東北林學院學報,1983,(2):130~138.
4 朱國璽,許其春,王德豐等.汽車柴油機燃油系.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4.
5 朱國璽,王火洪.鉸接式車輛穩定性的研究.東北林業大學學報,1986,(1):45~50.
6 朱國璽,葛安華.鉸接式車輛失穩報警裝置的研究.東北林業大學學報,1986,(4):90~95.
7 朱國璽,李屺瞻,陸懷民.林業拖拉機在鬆軟地面和冰雪地面上的通過性研究.東北林業大學學報,1988,(1):37~43.
8 木材生產過程自動化.朱國璽主編譯.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1988.
9 朱國璽,王華濱,李德華等.我國製材生產線的演變與發展方向.林產工業,1989,(2):4~9.
10 朱國璽,王華濱,李德華等.中國現代製材生產線的研究.哈爾濱:東北林業出版社,1989.
11 朱國璽,王華濱,李德華等.我國林業生產的主要研究課題及其應達到的水平.林產工業,1989,(5):23~27.
12 朱國璽.中國におげゐ製材技術改善の目.木材工業,1990,(515):8~11.
13 朱國璽.林業機械化.見: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農業機械化卷.北京:農業出版社,1992,188~189.
14 朱國璽,蔡力平.第十屆世界大會E組會議綜述.見:第十屆世界林業大會文獻選編.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2,282~287.
15 朱國璽,馬巖,盧軍等.短週期工業用材多鋸片剖分過程的數學模擬研究.林業科學,1994,3(6):556~560.
16 戈成,朱國璽,裘仁興等.林業機械。見:工程機械手冊:第二版專用機械卷(一).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