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末日心理

鎖定
不同的人對於末日是否會來臨則有不同的心理反應。有的人甚至在面對世界末日時做出極端的行為。當然,世界末日並不存在,但是這種對於末日現象的不同反應則可以表現出一個人是否容易受到別人暗示的影響,這即是“末日心理”。心理學家認為,一般而言,相信末日的人大多數是容易受暗示者。
中文名
末日心理
外文名
The end of Psychology
性    質
心理學
受影響羣體
大部分

末日心理背景介紹

傳説中的世界末日 傳説中的世界末日
自2009年電影《2012》公映以來,“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的謠言被廣泛傳播。雖然各國專家“闢之不倦”地對末日謠言進行闢謠,但仍不乏擁躉,甚至有人面對“世界末日”做出極端行為。2012年12月21日週五確實不是什麼末日,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講,“末日”對於人們意味着什麼?什麼樣的人更容易聽信末日謠言?知名心理專家韓三奇表示容易受暗示者更易相信世界末日謠言,而在心理學的角度,我們也許能從“世界末日”中找到一些積極意義。 [1] 

末日心理心理指向

世界末日 世界末日
心理專家韓三奇表示,易輕信末日謠言者一般是平時生活中就容易受暗示的人,這類人對於自己認識不足、對周圍的信息甄別能力很差,分別不出哪些信息是真的。在社會上流傳一種信息時,他們常常因為“三人成虎”就輕易相信了。“他們主見不足,分辨力較差,有些人甚至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韓三奇表示,易受暗示者的特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從年齡上講,年齡偏小或較大的人即兒童、少年和老年人較容易受暗示; [1] 
從性別上講,女性較男性更易受暗示;
在受教育程度上,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更易受暗示
在性格上,悲觀的、不自信的人較樂觀的更容易受暗示;
此外,經歷過創傷性經歷的人更容易受到暗示,輕信末日謠言。這些人一般自我意識較差,自我瞭解程度低,非常依賴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及意見。從某種角度上講,易受暗示者等同於易受騙者,所以這類人也更容易成為騙子、邪教等別有用心的人的目標

末日心理心理解析

末日心理 末日心理
“世界末日”是不存在的,但人們對於末日的態度卻可以反映出他們的價值觀。韓三奇表示,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有“末日”——人的生命都會終結,而生命的終結對於個體來説就是“末日”,所以我們終會面對末日,從心理上講,末日就代表了“未知”和“挫折”。
“什麼是最有價值的東西,答案就是你的價值觀。而落實在現實生活當中,就是對待一些事情的看法,如何對待錢、房子、親人、工作、同事。”比如有網絡發帖問:如果生命還有十天你會做什麼?有些人的答案是陪伴父母、家人,有些人選擇環遊世界,有些人選擇瘋狂購物、享受最後的奢侈……“‘有一天你死了你會怎麼做’也是心理諮詢師常會問到的一個問題,”韓三奇表示,“樂觀者、心理健康者、會反思現在的生活、活着的意義,而悲觀的人卻想不到這一層。”就像新聞中因為末日揮霍錢財、在末日前搶劫的極端案例,末日實際上是人價值觀的一面鏡子,他能剝掉平日裏人們的偽裝,直指人們心底的需要。 [1] 
中國心理衞生協會心理諮詢師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林春認為,現代社會中,人們難以確定的東西太多,往往是好消息久盼不來,壞消息卻接踵而至,讓人們對未來充滿了恐懼和不良的預期。心理學發現,70%的人類行為是不可預測的,這為謠言提供了心理土壤。在信息時代裏,網絡普及造成了信息爆炸,鋪天蓋地的消息讓人難辨真偽。還有人因為對生活、對工作、對發展空間、對不公平的社會現象充滿了消極情緒,這讓他們期待世界末日,因為在那一天就人人平等了。亞洲積極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汪冰認為,謠言流傳除與人們的不安全感和焦慮感有關,還體現了情感與科學的矛盾。人們發現對世界的掌控感並沒有隨着科技的進步而提高,這使他們開始關注起自身的命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