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未央宮街道

鎖定
未央宮街道,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未央區,地處未央區西南部。東與張家堡街道接壤,南與蓮湖區紅廟坡街道桃園路街道毗鄰,西北與西鹹新區灃東新城三橋、六村堡街道相鄰,北接漢城街道,總面積19.10平方千米。 [1] 
未央宮街道以境內漢未央宮得名。未央宮是西漢帝國的大朝正宮,漢朝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徵,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在秦章台的基礎上修建而成。未央宮存世1041年,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時間最長的皇宮。 [2-3] 
截至2020年6月,未央宮街道下轄14個社區、8個行政村 [4]  。2011年,未央宮街道總人口36569人,農業總產值達到0.4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8.2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7.1億元,財政總收入0.9億元。 [1] 
中文名
未央宮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陝西省西安市未央區
地理位置
未央區西南部
面    積
19.10 km²
下轄地區
14個社區、8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北二環西段南側
電話區號
029
郵政區碼
710016
車牌代碼
陝A
人    口
36569人(2011年)

未央宮街道歷史沿革

未央宮街道地名由來

以境內漢未央宮遺址得名。 [1] 

未央宮街道建置沿革

宋至清屬長安縣。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1月,屬西安市第十一區。
1949年,為第二鄉,屬西安市第十一區。
1954年9月,為第一鄉,屬未央區。
1956年,改稱大白楊鄉。
1958年8月,成立公社。
1959年9月,改名未央宮公社。
1966年,更名七一公社。
1972年,複名未央宮公社。
1984年3月,改設鄉。
2002年1月,改設街道。 [1] 
未央宮街道電子地圖 未央宮街道電子地圖

未央宮街道行政區劃

未央宮街道區劃沿革

1996年,未央宮街道轄董家、范家北、范家南、棗園、馬乎沱、大白楊東、大白楊西、小白楊、閣老門、東唐寨、西唐寨、講武殿北、講武殿南、張家巷、李上壕、李下壕、西葉寨、東葉寨、東張村、東馬家寨、西馬家寨、大劉寨、天祿、周家河灣、蘆家口25個行政村和大白楊社區。
截至2011年末,未央宮街道轄朱宏路、青門新區、棗園安居、董家、小白楊5個社區,大劉寨、天祿、西葉寨、東葉寨、西馬寨、東南馬寨、東張、講南、講北、閣老門、東唐寨、西唐寨、張家巷、周河灣、盧家口、馬乎沱、棗園、範南、範北、李上壕、李下壕、白楊東、白楊西23個行政村;下設18個居民小組、62個村民小組。 [1] 

未央宮街道區劃現狀

截至2020年6月,未央宮街道下轄14個社區、8個行政村 [4]  。辦事處駐西安市北二環西段南側。 [1]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610112009001
111
朱宏路社區
610112009002
111
青門新區社區
610112009003
111
棗園安居社區
610112009004
111
董家居委會
610112009005
111
範南社區
610112009006
111
小白楊社區
610112009007
111
馬呼沱社區
610112009008
111
範北社區
610112009009
111
大白楊東社區
610112009010
111
李下壕社區
610112009011
111
大白楊西社區
610112009012
111
李上壕社區
610112009016
111
延長石油社區
610112009022
111
漢都新苑社區
610112009203
111
棗園村
610112009208
112
閣老門村
610112009209
111
東唐村
610112009210
112
西唐寨村
610112009211
112
講武殿北村
610112009212
112
講武殿南村
610112009213
112
張家巷村
610112009217
111
西葉村

未央宮街道地理環境

未央宮街道位置境域

未央宮街道地處陝西省西安市未央區西南部。東與張家堡街道接壤,南與蓮湖區紅廟坡街道桃園路街道毗鄰,西北與西鹹新區灃東新城三橋街道六村堡街道相鄰,北接漢城街道。轄區東西最大距離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6千米,總面積19.10平方千米。其中陸地18.49平方千米,佔96.81%;水域0.61平方千米,佔3.19%。距區人民政府4千米。 [1] 

未央宮街道地形地貌

未央宮街道地處渭河沖積平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高差15米。 [1] 

未央宮街道水系水文

未央宮街道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皂河,從西南入境,流經盧家口、周河灣,境內流長2千米,流域面積0.04平方千米,年均流量8立方米/秒。 [1] 

未央宮街道自然災害

未央宮街道境內自然災害主要有乾旱、洪澇、大風、暴雨等。最嚴重的一次風災發生1992年8月2日下午5時,境內大劉寨、小劉寨、西馬寨等19個村,遭到罕見的暴風雨襲擊,倒塌房屋150間,損壞房屋275間,刮壞成材樹木1500多棵,毀壞渠道4條共1500多米,損壞低壓線路5千米,颳倒莊稼12000畝,造成經濟損失45萬元。 [1] 

未央宮街道人口

截至2011年末,未央宮街道轄區總人口3656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3513人,城鎮化率37%。另有流動人口3513人。總人口中,男性18639人,佔51%;女性17930人,佔49%;14歲以下7314人,佔20%;15—64歲27427人,佔75%;65歲以上1828人,佔5%。總人口以漢族為主,達36533人,佔99.9%。2011年,未央宮街道人口出生率10‰,人口死亡率1.5‰,人口自然增長率8.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915人。 [1] 

未央宮街道經濟

未央宮街道綜述

未央宮街道糧食作物以種植小麥、玉米為豐。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工業以化工、鑄造、機械加工、塑料製品、建築材料為主。 [1] 
財税收支
2011年,未央宮街道財政總收入0.9億元,比上年增長111.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8億元,比上年增長110%。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1350萬元,增值税2269萬元,企業所得税1024萬元,個人所得税607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5.8%、30.5%、28.3%、27.4%。人均財政收入1662元,比上年增長17%。 [1] 
人民生活
2011年,未央宮街道農民人均純收入10500元。

未央宮街道第一產業

2011年,未央宮街道耕地面積8056畝,人均0.4畝。農業總產值達到0.4億元,比上年增長8%,農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15%。 [1] 
種植業
2011年,未央宮街道糧食生產5121.1噸,其中小麥2519.4噸,玉米26017噸。 [1] 
林業
截至2011年末,未央宮街道累計造林0.4萬畝,其中防護林57畝,經濟林16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24萬株,林木覆蓋率45%。2011年,未央宮街道水果種植面積01萬畝,產量650噸,主要品種有水蜜桃、水晶梨,水蜜桃20噸,水晶梨18噸。 [1] 
畜牧業
2011年,未央宮街道生豬飼養量0.7萬頭,年末存欄0.6萬頭;羊飼養量75只,年末存欄75只;奶牛飼養量181頭,年末存欄151頭;家禽飼養量1.1萬羽,上市家禽0.6萬羽。2011年,未央宮街道生產肉類698噸,其中豬肉366噸,牛肉73噸,羊肉2.45噸;禽蛋22.4噸,鮮奶104噸;畜牧業總產值0.2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50%。 [1] 
生產條件
截至2011年末,未央宮街道有大型農業機械20台(輛)。 [1] 

未央宮街道第二產業

2011年,未央宮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8.2億元,工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24.1%。境內擁有工業企業76家,職工2153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5億元,比上年增長13.5%。 [1] 

未央宮街道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未央宮街道有商業網點4個,職工653人。2011年,未央宮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7.1億元,比上年增長31.4%;城鄉集貿市場3個,貿易成交額0.7億元。 [1] 

未央宮街道交通運輸

未央宮街道交通便利,境內主幹道有朱宏路、北二環、西三環、明光路、X108等。
未央宮街道地形圖 未央宮街道地形圖

未央宮街道社會事業

未央宮街道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未央宮街道有幼兒園7所,在園幼兒1478人,專任教師38人;小學8所,在校生3997人,專任教師18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1102人,專任教師12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976人,專任教師90人。 [1] 

未央宮街道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未央宮街道有文化藝術團體31個,會員1000個,其中團體會員1000個,各類藝術表演團體31個,演職人員1000人,年演出10場次,觀眾達3000人次;轄區內有文化館1個,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28個,建築面積550平方米,藏書42000餘冊;轄區內有長樂宮博物館1個,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白楊芯子、東馬鼓舞、民間社火等,其中白楊芯子被列入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 

未央宮街道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未央宮街道有體育場地23個,體育社團7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30人。每年定期舉辦全民健身月展示活動。城市社區和農村均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30%。 [1] 

未央宮街道衞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未央宮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個。執業醫師9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14人,2011年,未央宮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630人次。 [1] 

未央宮街道勞動就業

2011年,未央宮街道新增就業人員1305人,有554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12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36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全年共幫助15户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户至少一人就業,組織6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三支一扶”工作。 [1] 

未央宮街道社會保障

截至2011年末,未央宮街道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0832人,比上年末增加1121人,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1732元,比上年增加180元;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月平均工資1500元,比上年增加110元。 [1] 

未央宮街道社會福利

2011年,未央宮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81户,人數355人,支出100.1萬元,比上年增長1.2%,月人均235元,比上年增長1.9%;城市醫療救助51人次,共支出12萬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11户,人數703人,支出68.4萬元,比上年增長3%,月人均81.1元,比上年增長2.3%;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人,支出0.4萬元,比上年增長1.5%;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人,支出1.5萬元,比上年增長1.7%;農村醫療救助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03人次,共支出2.1萬元,比上年增長1.2%;農村臨時救濟5人次,支出0.8萬元,比上年增長1.6%。2011年,未央宮街道自然災害受災人口28人,緊急轉移安置7人,農作物受災面積370畝,倒塌房屋5間,直接經濟損失8萬元,救災支出5.2萬元,比上年增長9.4%。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3人,撫卹事業費支出10萬元,比上年增長25%。社區服務設施4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3個,其他社區服務設施5個,社區日間照料牀位數24張,社區留宿照料牀位數24張。

未央宮街道歷史文化

未央宮街道未央宮

未央宮,西漢帝國的大朝正宮,漢朝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徵,建於漢高祖七年(前200年),由劉邦重臣蕭何監造,在秦章台的基礎上修建而成,位於漢長安城地勢最高的西南角龍首原上,因在長安城安門大街之西,又稱西宮。自未央宮建成之後,西漢皇帝都居住在這裏,成為漢帝國200餘年間的政令中心,所以在後世人的詩詞中,未央宮已經成為漢宮的代名詞。
西漢以後,未央宮仍是新莽、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等多個朝代的理政之地,隋唐時也被劃為禁苑的一部分,存世1041年,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時間最長的皇宮。
未央宮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建元二年(前139年),張騫就是在未央宮領取漢武帝的旨意出使西域,從而拉開了轟轟烈烈的鑿空之旅,展示了位於絲綢之路東端的東方文明發展水平,見證了漢長安城在絲綢之路發展歷程中,兼具時間與空間上的雙重起點價值。
未央宮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築羣之一,總面積約5平方千米,亭台樓榭,山水滄池,佈列其中,其建築形制深刻影響了後世宮城建築,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宮城建築的基本格局。 [5] 
1961年3月4日,未央宮遺址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未央宮遺址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未央宮街道椒房殿

西漢時代的皇后宮殿稱“椒房殿”,取名是因其宮殿牆壁以椒粉和泥塗抹,這樣既以使其殿壁呈暖色,室內有温暖感覺,又可因椒房能使殿中芳香襲人。
椒房殿正殿坐北朝南,殿前設有雙闕。宮殿之前置闕十分罕見,非一般宮殿所能為,顯示出椒房殿建築規格之高。
椒房殿遺址 椒房殿遺址

未央宮街道石渠閣

石渠閣是未央宮藏書之所,由丞相蕭何主持營建,位於未央宮的西北部。因閣下有石為渠導水,故名石渠閣。石渠閣是西漢時期國家最大的藏書閣。漢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曾“詔諸儒講五經同異”,《後漢書·翟酺傳》載:“孝宣論六經於石渠,學者滋盛,弟子萬數。”
石渠閣是一處國家級重要圖書館。秦末,劉邦率軍進佔咸陽後,蕭何廣收秦宮的圖書典籍和檔案,均收藏於石渠閣內。漢成帝時,又把漢朝政府的國家檔案也都放在這裏。由於石渠閣中有大量藏書和資料,許多著名文人都到這裏查閲過各種文獻。西漢中晚期,石渠閣又成了首都的學術中心,學者們在這裏參加皇室或中央政府舉辦的學術討論會,他們談古論今,説天道地,有時皇帝還親臨會場,以示重視。
石渠閣遺址 石渠閣遺址

未央宮街道天祿閣

天祿閣,未央宮藏書閣名。漢初由丞相蕭何主持營建,位於未央宮北部。天祿閣得名於天祿,天祿即天鹿,漢代人們認為天鹿是一種象徵祥瑞的神獸。
《三輔故事》載:“天祿、石渠並閣名,在未央宮北,以閣秘書”;漢武帝時“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下及諸子傳説,皆充秘府”。天祿閣主要存放國家文史檔案和重要圖書典籍,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皇家圖書、檔案館,漢代這裏藏書多達3090卷。天祿閣聚集着眾多著名學者,如楊雄劉向等。漢成帝時,曾命劉向等人在此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圖書典籍的整理和校勘工作。劉向聘請了軍事、歷史、天文、醫學等方面的權威人士、著名專家,如步兵校尉任宏、大史令尹鹹、侍臣李柱國等人,分校經傳諸子詩賦,兵書、數術和方技等書。“每一書成,向輒撰為一錄,論其指歸,辯其訛謬,敍而奏之”,並著有《別錄》,故劉向被後人譽為中國目錄學之鼻祖。劉向死後,其子劉歆秉承父業,總括羣篇,撰成《七略》,為中國第一部圖書分類目錄。後人為了紀念大學者劉向的歷史功績,在天祿閣原址上修建了“劉向祠”,以示世人對他的敬仰和懷念。
著名史學家司馬遷也是利用天祿閣的藏書,在長安寫出了不朽名著一一《史記》。

未央宮街道麒麟閣

《廟記》雲:“麒麟閣,蕭何造。”《資治通鑑》卷二十七胡三省注:“麒麟閣,在未央宮中。張晏曰:‘武帝獲麒麟時作此閣,圖畫其像於閣,遂以為名。’”
甘露三年(前51年),漢宣帝“思股肱之美”,圖畫霍光、張安世、韓增、趙充國、魏相、丙吉、杜延年、劉德、梁丘賀、蕭望之、蘇武十一人像於麒麟閣,“法其容貌,署其官爵姓名”,“是以表而揚之”。中國古代圖寫功臣的畫像制度即自此開始。

未央宮街道漢長安城

漢長安城是中國古代第一個建制完整的統一帝國的都城,在世界城市建設史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漢長安城、未央宮是中國古代傑出的城市和宮殿建築的代表,是人類創造精神的傑作。
自張騫通西域後,漢長安城又成為絲綢之路的起點和著名的國際都會,與西方的羅馬並稱為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繁榮的歷史名城。它見證了自西漢建立至隋統一全國期間,中國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史。
漢長安城選址科學,佈局完整、功能齊備,其營建過程反映了中國古代建設規劃思想和理論的實踐與創新,具有極高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傑出範例漢長安城與西漢時期中國古代民族之間的交流、融合以及漢民族、漢文化的形成歷史直接關聯。它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生活、思想意識、文化藝術、經濟水平等,對了解、認識中國古代文明有着重要意義。
1961年3月4日,漢長安城遺址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