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朝天髻

鎖定
朝天髻,又名“不走落”,是始於五代、盛行於宋代的一種中國古代女子髮式,屬高髻式之一種。 [1]  [5] 
朝天髻的特徵是高髻聳於頭頂的,並向前反搭呈朝天狀。 [1] 
(概述內圖片來源:山西晉祠宮女彩塑。 [2] 
中文名
朝天髻
別    名
不走落
盛行時期
宋代 [1] 
類    型
髮式 [5] 
樣    式
呈朝天狀的頭頂高髻
起源時代
五代時期

朝天髻發展歷程

五代十國時期,《宋史·卷六十五·志第十八·五行三》記載:“(五代十國)蜀孟昶末年,婦女競治發為高髻,號‘朝天髻’。”(宋朝建隆初年,即五代十國蜀孟旭末年,婦女們爭着把頭髮梳成高髻,稱為“朝天髻”。) [3] 格致鏡原∙卷十∙髻》記載:“(妝台記)蜀孟昶末年,婦女治發為高髻,號朝天髻。” [11] 
宋朝時期,《宋史·卷六十五·志第十八·五行三》記載:“(宋)理宗朝,宮妃系前後掩裙而長窣地,名"趕上裙";梳高髻於頂,曰‘不走落’。”(理宗一超,宮中妃嬪門系前後身都掩蓋的裙子而且長到拖在地上,稱為“趕上裙”;梳高髻在頭頂上叫“不走落”。) [4] 齊東野語∙卷十三∙優語》記載:”宣和中,童貫用兵燕薊,敗而竄。一日內宴,教坊進伎。為三四婢,首飾皆不同。其一當額而為髻,曰:“蔡太師家人也”。其二髻偏墜,曰:“鄭太宰家人也”。又一人滿頭為髻如小兒,曰:“童貫大人家人也”。問其故。蔡氏者曰:“太師覲請光,此名‘朝天髻’。鄭氏者曰:“吾太宰奉祠舊第,此懶梳髻”。至童氏者曰:“大王方用兵,此三十六髻也。”(北宋宣和年間,權臣童貫在燕薊一代打仗敗北後逃竄。一日開宴,教坊內進三四名婢女,首飾都不一樣。其中之一頭正中有髻,説是蔡京太師家人;其二為偏髮髻,説是鄭居中太宰家人,還有一滿頭都是髻的説是童貫大人家人。問為何作此髮式,蔡京太師家人説:“蔡太師正當權得覲見聖人,因此名朝天髻”;鄭太宰家人説:“鄭居中太宰歸鄉里居,這叫懶梳妝;童貫家人説:“童大人剛打仗,這叫三十六髻。”) [1] 
明朝時期,《明史·卷六十七·志第四十三·輿服三》記載:“南蠻四人,綰朝天髻,系紅羅生色銀錠,紅銷金抹額,明金耳環,紅織金短襖子,綠織金細摺短裙。”(四個南方蠻族人,梳的朝天髻,系紅色綾羅色彩鮮豔的銀錠,紅色嵌金線的抹額,明金耳環,紅色織金短襖,綠蛇織金細摺短裙。) [9] 

朝天髻髮式特徵

朝天髻
朝天髻(5張)
朝天髻髮式始於五代,盛行於宋代,是最富宋代特色的一種高髻,不論尊卑,婦女皆用。 [1]  同時,朝天髻是很典型的反綰式高髻 [10]  ,其主要特徵是將發攏上束結於頂,再反綰成高髻支聳朝天。 [8] 

朝天髻梳妝方式

朝天髻的梳妝採用反綰式梳妝法。 [10]  具體方式是,首先,將頭髮梳至頭頂,將其編成兩個圓柱形髮髻,然後將髮髻朝前反搭,伸向前額。為使髮髻高聳,一般還在髻下襯以簪釵等物,使髮髻的前端高高翹起。 [7]  [10]  還有
朝天髻 朝天髻

朝天髻史料索引

作者和朝代
出處
脱脱(元代)
宋史·卷六十五·志第十八·五行三》
周密(宋朝)
齊東野語∙卷十三∙優語
陳元龍(清朝)
格致鏡原∙卷十∙髻》
張廷玉等(清朝)
明史·卷六十七·志第四十三·輿服三》

朝天髻文化特色

  • 雕塑
山西太原晉祠聖母殿始建於北宋天聖年間(1023年—1032年),崇寧元年(1102年)重修,聖母殿中共有43尊彩塑,有的宮女髮式為朝天髻。 [2]  [6-7] 
玻璃侍女俑(明代) 玻璃侍女俑(明代)
2010年陝西省銅川市銅川新區的未來城小區的明代弘治十一年(1498年)墓葬,出土了一尊明代玻璃侍女俑,其通高11.7釐米,頭梳朝天髻,長圓臉,細眉、高鼻、小口。 [12] 

朝天髻軼事典故

  • 梳髻爭寵
傳説,五代時期後蜀國的后妃李豔娘別出心裁,把一頭青絲梳成“朝天髻”,只為與花蕊夫人爭寵,以討得後蜀國王孟昶的片刻歡心,但好景不長,不久便“曲終人散”。 [13] 
  • 不詳之名
蜀國孟昶末年,蜀中婦女流行梳高髻,號為“朝天髻”沒過多久,蜀主孟昶果然臣服大宋,入京朝君。因此,當時的人們就認為“朝天髻”之“朝天”暗藏“稱臣”之意,為不祥之名。 [14] 
參考資料
  • 1.    張春新,苟世祥著. 髮髻上的中國[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1.01:196.
  • 2.    美翻了的《只此青綠》,同款髮型找到了  .上游新聞[引用日期2022-02-14]
  • 3.    許嘉璐主編. 宋史第2冊:·卷六十五·志第十八·五行三[M]//二十四史全譯.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01:1220.
  • 4.    許嘉璐主編. 宋史第2冊:·卷六十五·志第十八·五行三[M]//二十四史全譯.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01:1221.
  • 5.    古代女子如何打扮  .首都文明網[引用日期2022-02-14]
  • 6.    晉祠  .河南省靈寶市人民法院[引用日期2022-02-14]
  • 7.    周汛,高春明著. 中國曆代婦女妝飾[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8.10:23.
  • 8.    沉舟著. 穿越百事通 宋朝不可不知的歷史細節[M].蘇州:古吳軒出版社,2012.07:72.
  • 9.    許嘉璐主編. 明史第2冊:卷六十七 ·志第四十三·輿服三[M]//二十四史全譯.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01:1281.
  • 10.    黃輝著.中國仕女畫技法[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10.10:30.
  • 11.    陳元龍撰.格致鏡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03.
  • 12.    張漢文. 漆沮遺珍∙銅川市考古研究所藏文物精品[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5.12:202.
  • 13.    盧雲芬.跟着本書遊天下 回望古城[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3.01:129.
  • 14.    王雪莉. 宋代服飾研究[M]. 杭州:杭州出版社,2007.05:17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