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望日蓮

(菊科向日葵屬植物)

鎖定
向日葵在廊坊各地都有不同叫法,如文安大城叫做“轉枝蓮”或“盤蓮”,永清霸州叫做“望枝蓮”,而固安的叫法最為優美浪漫,固安人叫它“望日蓮”。
中文名
望日蓮
拉丁學名
Helianthus annuus L.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菊目
菊科
向日葵屬
向日葵種
中文學名
向日葵

望日蓮向日葵的別稱“望日蓮”

界:植物界Plantae
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菊目 Asterales
菊科 Asteraceae
屬:向日葵屬 Helianthus
種:向日葵種 H. annuus
果實類型:瘦果
果實名稱:葵花籽,俗稱瓜子

望日蓮花卉簡介

望日蓮名 字

學名/拉丁名字:Helianthus annuus
英語名字: sunflower
日語 平假名:ひまわり
羅馬讀音:hi ma wa ri
別名: 葵花、太陽花,朝陽花,轉日蓮 [1]  .
科屬分類
界: 植物界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 菊目 Asterales
科: 菊科 Asteraceae
屬: 向日葵屬 Helianthus
種: 向日葵種 H. annuus
果實類型:穎果

望日蓮簡述

1年生草本,高1~3米。莖直立,粗壯,圓形多稜角,被白色粗硬毛。葉通常互生,心狀卵形或卵圓形,先端鋭突或漸尖,有基出3脈,邊緣具粗鋸齒,兩面粗糙,被毛,有長柄。頭狀花序,極大,直徑10~30釐米,單生於莖頂或枝端,常下傾。總苞片多層,葉質,覆瓦狀排列,被長硬毛,夏季開花,花序邊緣生黃色的舌狀花,不結實。花序中部為兩性的管狀花,棕色或紫色,結實。瘦果,倒卵形或卵狀長圓形,稍扁壓,果皮木質化,灰色或黑色,俗稱葵花子。性喜温暖,耐旱。原產北美洲,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望日蓮向日葵組成部分

(一) 根 向日葵的根由主根、側根和鬚根組成。主根入土較深,一般為100—200釐米;側根從主根上生出,水平方向生長;側根上長有許多的鬚根。側根和鬚根上着生根毛。向日葵根系發達,在土壤中分佈廣而深,其中60%左右的根系分佈在0—40釐米土層中。 向日葵根的生長速度一直比莖快,花盤形成前後根生長最快,到種子開始成熟時,根不再生長,以後便逐漸枯萎。此外,在適宜條件下可長出大量的水根(似玉米的氣生根)。
(二) 莖 莖稈圓形直立,表面粗糙並被有剛毛。莖由皮層、木質部和海綿狀的髓組成。生育後期,莖稈木質化,而莖內的髓部則形成空心。向日葵的胚莖有綠色、淡紫、深紫等,是苗期識別品種的重要標誌。 莖的高度,不同類型的品種差異較大,同一品種,株高受播期及栽培條件的影響,差異也很大。莖的生長速度以現蕾到開花最快,此時生長的高度約佔總高度的55%,以後生長速 度減慢,僅佔5%左右。 向日葵的分枝性,一種是由遺傳性決定的後一種是環境條件引起的。
(三) 葉 向日葵的葉分為子葉和真葉。子葉一對。真葉在莖下部 1一3節常為對生,以上則為互生。真葉比較大,葉面和葉柄上着生短而硬的剛毛,並覆有一層蠟質層。 葉片數目因品種不同而異,早熟種一般為25—32片,晚熟種了33—40片。莖下部葉片在開花前製造養分,主要供給根部生長,到開花時其功能基本結束。中上部葉片製造的養分主要供給花盤促使種子形成。
(四) 花 向日葵為頭狀花序,着生在莖的頂端,俗稱花盤。其形狀有凸起、平展和凹下三種類型。 花盤上有兩種花,即舌狀花和管狀花。舌狀花l一3層,着生在花盤的四周邊緣,為無性花。它的顏色和大小因品種而異,有橙黃、淡黃和紫紅色,具有引誘昆蟲前來採蜜授粉的作用。管狀花,位於舌狀花內側,為兩性花。花冠的顏色有黃、褐、 暗紫色等。
(五) 果實 果實為瘦果,習慣稱為種子。果實包括果皮、種皮、子葉和胚四部分。食用型種子較長,果皮黑白條紋佔多數,果皮厚,約佔種子重量的40%以上,千粒重100—200克。油用型種子較短小,果皮多為黑色,皮薄,約為種子重量的20%一30%,幹 粒重40一 110克。
向日葵約在明朝引入中國,如今所知最早記載向日葵的文獻為明朝人王象晉所著《羣芳譜》(1621),該書中尚無“向日葵”一名,只在“花譜三*菊”中附“丈菊”,原文如下:“丈菊-名本番菊-名迎陽花,莖長丈餘,稈堅粗如竹,葉類麻,多直生,雖有分枝,只生一花大如盤盂,單瓣色黃心皆作窠如蜂房狀,至秋漸紫黑而堅,取其子中之甚易生,花有毒能墮胎”。“向日”之名,見於文震亨《長物志》(約1635年左右)。1820年謝方在《花木小志》中言向日葵處處有之,既可觀賞,又可食用。説明向日葵在中國廣為種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