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有產業的人

(約翰·高爾斯華綏創作的長篇小説)

鎖定
《有產業的人》是英國作家約翰·高爾斯華綏創作的長篇小説,是世家小説《福爾賽世家》三部曲中的第一篇作品。該小説以19世紀20—30年代和20世紀初期的英國社會為背景,描寫了英國資產階級的社會和中產階級家庭生活以及盛極而衰的歷史,幾位主人公都是當時普普通通的“業主”,大眾眼裏吃穿不愁的有錢人,他們的言行舉止裏表現出的冷漠隨處可見,福爾賽人的財產意識和佔有慾使他們的家庭關係成為金錢關係,這些福爾賽們在精神生活裏並不優裕。該小説從美對私有世界的擾亂開始隱喻了人與社會的異化。文字平實,卻暗含譏諷。 [1] 
《有產業的人》主題思想:既有責任關心自己的幸福,但更有責任關心他人和社會的幸福。
作品名稱
有產業的人
外文名
The Man of Property
作    者
【英】約翰·高爾斯華綏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首版時間
1906年
字    數
310000

有產業的人內容簡介

正值青春妙齡的女主人公伊琳,在一個音樂會上被福爾賽家的少爺索米斯一眼看中。儘管她並不喜歡索米斯,但索米斯卻窮追不捨。一年以後,在伊琳的那位經濟拮据、自己也想改嫁的後母的幫助下,索米斯大功告成:伊琳成了索米斯太太。然而,伊琳的美成了福爾賽家族中幾乎每個人傾慕的對象,她成了旋渦的中心,她確實強烈地“擾亂”了這個資產階級大家庭。可是,伊琳並不愛這富裕的家族,也不愛她的丈夫——“有產業的人”索米斯。索米斯為了籠絡妻子斥資建別墅,反而促成了建築師波辛尼和伊琳的相逢、相知和相愛。然而,金錢主宰的現實是殘酷的,他們失敗了:波辛尼在窮途末路中死於非命,伊琳出走以後投奔無門只得回家。但貌似勝利的索米斯永遠無法填平他與妻子感情的鴻溝。 [2] 

有產業的人作品目錄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老喬裏恩家的“慶典”
建造房子
瑪坎德太太的證據
老喬裏恩去歌劇院
瓊的晚宴
公園之夜
斯威森家的晚宴
與斯威森同行
植物園的幽會
房子的規劃
詹姆斯親自去看房
地獄之旅
一個福爾賽家庭
索米斯和波辛尼之間的通信
審判
細説詹姆斯
老喬裏恩去動物園
索米斯説出消息
老喬裏恩的過失
蒂莫西家的午後
瓊的勝利
房子的平面圖
羅傑家的舞會
波辛尼之死
安姑母逝世
在里士滿的夜晚
伊琳回家 [3] 

福爾賽的特徵


波辛尼獲得假釋


瓊拜訪客人


房子完工


索米斯坐在樓梯上

有產業的人創作背景

19世紀20—30年代,英國已有眾多的婦女參加了產業勞動和社會生活,民主的觀念也日漸深入人心。在《有產業的人》作品中,是以伊琳的離家出走將索米斯的婚姻危機推向高潮。
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的各種矛盾空前尖鋭,西方傳統的文化、思想、價值觀念、宗教信仰受到質疑的特定階段西方資產階級的客觀要求。《有產業的人》第一次把“財產意識”作為批判的重點,並且擺脱了傳統現實主義對“惡”的典型的批判,塑造了一個為財產意識所異化的典型形象索米斯。其基本主題是“批判財產觀念”,在該小説中,索米斯就是這個“有產業的人”,他的“財產意識”在當時英國的資產階級中具有普遍性。 [4] 
1902年,高爾斯華綏開始創作《有產業的人》,高爾斯華綏致信康斯坦斯·加尼特夫人討論《安娜·卡列尼娜》,認為《安娜·卡列尼娜》這部小説是“無可比擬的”。從結構上來看,《有產業的人》和《安娜·卡列尼娜》有相似之處。 [4]  當時,英國已經從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舊日曾使英國作為世界作坊的工業壟斷地位已經消失,代之而起的是資本輸出。固然,在小説裏所表現福爾賽一家的繁榮時期象該書第一章所指出的,是19世紀80年代,但在當時,英國的這種資本輸出就已在亞洲和南美等地開始了。所以所謂福爾賽性格正好就是帝國主義時代的英國靠剪息票過日子的資產階級的典型。 [5] 

有產業的人人物介紹

索米斯·福爾賽
該小説的男主人公索米斯畢業於名牌大學,受過高等教育。他處世穩重,精明強幹,他在父親的律師事務所獨擋一面,有幾個案子處理得相當成功。他會出主意,且出的主意全都切實可行,擁有不折不扣的商業誠實,在當事人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儼然一個名律師。此外他還收集名畫,從事房地產的投資,擁有不斷上升的收入。即使在個人生活上,索米斯的行為也無可挑剔,他長得不錯,衣着一絲不苟,他不喝酒,不欠債,不賭博,不説下流話,不粗暴,不濫交朋友,不在外面過夜。 [4] 
索米斯是最能體現福爾賽精神的人,同時也“是一個被夾在舊文化和新秩序之間的人”。他既脱胎於福爾賽家族,又渴望擺脱家族傳統的羈絆。在索米斯的身上,既保留了福爾賽家人的財產意識和佔有意識,又藴涵着對美和藝術的追求。當索米斯被窮教授海隆的女兒伊琳的美貌所吸引後,便展開了瘋狂的追求雖然伊琳並不喜歡他,但是他始終不放棄,“經常纏着她使其他追求她的人沒法接近”。在被拒絕了多次後,他終於得到了伊琳,在索米斯看來,伊琳的美貌可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得到她就是增加自己的財產。為了牢牢地控制住伊琳,索米斯想盡了辦法後來索米斯決定在鄉下建一棟別墅,以便切斷伊琳與外界的聯繫他要“把伊琳遷出倫敦,不讓她有走動和拜客的機會,使她和那些向她腦子裏灌輸思想的朋友隔絕,”事與願違的是此舉並沒有控制住伊琳,相反卻拉近了伊琳和建築師波辛尼之間的距離。伊琳和波辛尼的感情逐漸升温,與索米斯的關係卻愈加冷淡。萬般無奈之下,索米斯“行使了丈夫的權力”,但這一舉動也無濟於事索米斯雖然得到了伊琳,但卻永遠都沒得到過真正的愛情。 [6] 
伊琳
伊琳同時擁有外在與內在之美,她健康漂亮,身材窈窕,莊重迷人,她蔑視金錢,索米斯在物質上的百般討好部始終無法打動她:她追求美與自由,充滿人性光輝,無論是喜歡還是仇恨她的人都會很自然地被她吸引。作為窮教授的女兒,伊琳在父親死後與繼母關係不和,從而喪失了在自己家庭中的歸屬感。雖然她不喜歡索米斯,但在索米斯的糾纏下,迫於各種壓力,她還是嫁給了他。 [6] 
老喬裏恩
老喬裏恩作為這一代福爾賽人中最有家長氣質的一個人,被高氏塑造成一個不折不扣的族長:“年逾八句,一頭銀髮,額頭飽滿,強有力的下巴;兩頰瘦削,太陽穴深陷,眼睛犀利而堅定仍舊是口光炯炯,一點沒有小家子氣。好多年來,他都一意孤行慣了,所以這己經成為他應得的權利。”這樣的族長氣質容不得別人有絲毫評判他的權利,他也不屑於把任何人放在眼裏,更不會用懷疑或敵視來抬高別人在他眼裏的身價。他的霸氣是用堅定和獨立來體現的。該小説中雖有四個章節和整整一個“插曲”都是以老喬裏恩為核心展開的,但縱觀故事始終,老喬裏恩説的話卻為數不多。作者第一次讓老族長正式開口,是在第一卷第一章的訂婚茶會結束時。當其弟詹姆斯提起兒子索米斯認為老喬裏恩為新購的房產出價過高時,老喬裏恩只説了一句:“他的意見‘我’一點不要聽。”這樣強硬的出場的確印證了他“一意孤行慣了”的氣質。
年邁的老喬裏恩對出走多年的兒子日思夜想,終於見面後他問兒子小喬裏恩“小喬,‘我’想聽聽你的日子過得怎樣。‘我’想你差債吧?”本該是一段温情脈脈一訴親情的時光,但老喬裏恩卻手握香茶,與自己久別的兒子暢談起自己的產業、煤礦、股票及如何逃避遺產,“他可以想出各種辦法救回自己的財產,使他生命裏唯一不死的部分永遠活下去。”老喬與兒子之間的這段言説全部只關乎“產業”二字。對於福爾賽家族中家底最殷實的族長來説,財產自然不會是他最匱乏的東西,但對於全倫敦最最寂寞的一個父親來説,他缺失的恰恰是他在言説裏隻字不提的——親情。 [1] 
小喬裏恩
小喬裏恩是老喬裏恩的兒子,同時也是索米斯的堂兄。他曾在年輕時有過非常激進的舉動——放棄了自己享有的利益和財產,拋妻棄子,與一名外國女子私奔在福爾賽家人看來,小喬裏恩為了感情而犧牲了利益和財產是不可思議的。與大多數福爾賽還有一點不同的是,他又是一個藝術家,從事着水彩畫的創作。儘管如此,他不止一次地承認,他本質上仍然是個“福爾賽”,在他的藝術活動中,他也逐漸把自己的創作才能轉化成了有利可圖的生意他接受了一位畫家的批評建議,選擇“人家能夠當時就看上的題材”,從而使自己的畫“賣了一筆好價錢”,與索米斯和伊琳的兩敗俱傷相比,小喬裏恩把財產和美融合在了一起。在小喬裏恩這種融合的背後很好地體現了“兼顧和互利是處理責任衝突的核心原則”,但也不難看出這種融合是把財產放在首位的。高氏始終認為雖然美和藝術對財產意識和佔有意識造成了衝擊,但並不能承擔解決社會問題的責任。在他看來,只有福爾賽家族中的異己分子,把財產和美融合在一起的小喬裏恩才是社會的核心才能代表歷史的發展方向。 [6] 
斯悦辛
斯悦辛本來是個房產經紀人,但是等他賺了一大筆錢以後,他便歇手不幹了,因為在他看來這職業不體面。他是個標準的花花公子,他每天無所事事,除了上俱樂部,便是駕着馬車(最好能帶上個漂亮的女人)逛大街。為了保持貴族氣派,即使白背心的硬領尖角刺痛了他,不肯換掉。但他骨子裏卻也異常吝嗇。他加入多嘴俱樂部是為了能喝到又便宜又實惠的海德席克酒。 [7] 
悌摩西
悌摩西是福爾賽人中間最謹小慎微的人。他為了保養身體不參加任何福爾賽人的集會。幾個姑太為了照料他的身體也常常把家族中的不幸消息瞞住他。他為安全起見,把股票全部換成公債,因此引起詹姆士等人的非議。他整天躺在牀上。如果其他福爾賽人還想結婚、生男育女藉以繼承他自己的遺產,那末他連這一點也免除了,因為在他看來這是荒唐的事,孩子對他完全是累贅。他的腦子裏只有他自己一個人。 [7] 
安姑太
安姑太是整個福爾賽家族的台柱。她每天都要戴那標誌個人尊嚴的假髮,説話總是很有分寸,不觸痛哪一個兄弟。在她説來,整個福爾賽家族就是她的世界。她關心他們的財產、健康、結婚、生男育女,總之什麼她都要管。她要抓住這個家,這是她的財產、她的生命。因此她的死成了福爾賽家族分崩離析的開端。 [7] 

有產業的人作品鑑賞

有產業的人主題思想

既有責任關心自己的幸福,但更有責任關心他人和社會的幸福
《有產業的人》主要通過福爾賽家族的家庭問題、婚姻糾葛以及伊琳與波辛尼的愛情悲劇,描寫了對財產的佔有慾與對藝術的美感之間的對立與衝突,揭露私有財產欲(即“福爾賽精神”)對人的感情的腐蝕,鞭韃了資產階級的貪婪、自私和虛偽,同時表達了對普通人爭取自由和幸福的同情和讚許。
這種深刻、現實的主題,主要通過以索米斯為代表的財產佔有者的福爾賽家族羣像和以伊琳、波辛尼為代表的美與藝術的被佔有者的對立衝突表現出來。以福爾賽家族為代表的英國中上層階級,沐浴着大英帝國對海外實行殖民掠奪的“時代精神”,仗着殖民政策和資本積累的掠奪性、殘忍性和野蠻性,日益興盛,成為擁有房地產和有價證券的所謂有產業的人、“英國的半壁江山”。福爾賽家族成員的主要特徵是財產佔有意識,他們佔有的對象不僅包括金錢、房地產、公債股票、藝術品等,也包括自己的妻子。這種“對一切財富都充滿強烈的佔有慾”的福爾賽精神,滲透於所有福爾賽們的言談舉止之中。它征服了福爾賽們少得可憐的人性,也毀滅了伊琳、波辛尼對美、自由與愛情幸福的追求。 [8] 
隨着老喬裏恩家的茶會的舉行,這個圍繞福爾賽家族的故事也徐徐拉開了帷幕。這個茶會是為慶祝老喬裏恩的孫女瓊·福爾賽和建築師波辛尼訂婚而舉行的。這一天福爾賽家族各房的人都來了,而且“都有一種比平時特別整潔的派頭,神色自若然而保持着身份,就像許多扎抹停當、嚴陣以待的戰士一樣”。福爾賽們似乎感到遇上了某種“陌生而危險的事情”。
茶會是在1886年6月15日舉行的。此時的英國處於維多利亞時代的晚期,同時也是英國社會從傳統邁向現代的社會轉型時期,英國已經“從一個以親屬關係為基礎的社會,轉變為一個以市場關係和非人格關係為基礎的社會” 。這樣的轉變必然引起當時的英國人在社會觀念、家庭觀念等諸多方面的變化。由於人們利益關係的調整和交往方式的改變,個人至上和利益至上逐漸成為人們的行為準則。此外,隨着“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等觀念的逐漸深入人心,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愈加激烈。因此,在當時英國的社會生活中,“成功就意味着生活的富有,而失敗就意味着生活的孤立無援”。福爾賽們擺出的嚴陣以待的架勢表明,他們要用所具有的傳統——財產意識和佔有意識來應對這樣的變化。正是這種傳統,幫助他們完成了從自耕農到中產階級的轉型。因而,福爾賽家人不但不會放棄傳統,而且要死死地守住傳統,以便保持自己的中產階級地位。
在福爾賽們看來,鍾情於“生意經和賺錢”,不斷地佔有財產、保衞財產是他們不可推卸的責任。福爾賽家人已經建立起了一套以財產為核心的衡量一切事物的準則。從這個角度來看,財產意識和佔有意識已成為把福爾賽這個家族凝聚在一起的“極其堅固的黏結力”。
財產把福爾賽們聯繫在一起,責任又使他們貌合神離。雖然故事發生的維多利亞時代十分看重家庭,但人們的家庭觀念已經開始變化,核心家庭逐漸取代了傳統的大家族。人們“僅僅關心自己家庭和朋友的小圈子”,對整個家族的責任感也逐漸淡化。福爾賽們只是在涉及家族名譽時,才會顯得空前團結。在福爾賽的家族內部,“這一家人這一房和那一房之間都沒有好感,沒有三個人中間存在着什麼同情”。此外,由於有着極強的競爭意識,老喬裏恩的幾個兄弟之間“生怕哪一個比哪一個闊”。所以,福爾賽家族內部的明爭暗鬥就變得不可避免,而不是外人眼裏那樣一團和氣。老喬裏恩把他的遺囑從索米斯處拿走,交給別的律師事務所去代理,並試圖買下索米斯建造的羅賓別墅。在他看來,這足以顯示對詹姆士和索米斯“所取得的最大勝利”。福爾賽們這種對親情的冷漠,讓家族中的老者不免感到孤獨,他們找不到可以傾訴苦惱的人。老喬裏恩就經常想起亡妻,連最看重家族的詹姆士也只能在妻子那裏尋找安慰。雖然這是一個有着古老傳統的大家族,但每個成員似乎更關心自己的財產,而不關心家族中其他人的幸福,不願承擔自己肩上的那份家庭責任。
所以,這樣的家族充其量只是一個鬆散的“邦聯”,遲早要走向解體。福爾賽們的身份從自耕農變成了中產階級,但他們卻沒有承擔起身份變化所帶來的相應的社會責任。雖然福爾賽家人生活在倫敦,但他們的交際圈卻是很小的,只侷限於上流社會,基本上不與社會底層的民眾交流。他們大都聚集在自己的房子裏,很少參與社會活動。這一方面突顯了福爾賽們的身份,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福爾賽們對社會責任的冷漠。他們對自己是無比慷慨的,對外人卻是極其吝嗇的。這從老喬裏恩家的“説不盡的豪華”的茶會與老喬裏恩在付馬伕車錢時的小氣所形成的鮮明對比中就可看出。作為社會的棟樑,福爾賽們很少直接從事工業生產,卻高度關注利潤。哪裏有利潤,特別是高額利潤,哪裏就有他們的蹤影。然而,對利潤的追逐也不過是確保他們中產階級地位的手段。因此,福爾賽們“對家族以外的事情毫無興趣”,同時也“不會對不幸的人施捨”。在福爾賽們看來,“追求自身利益,渴望佔有,是建立自身價值觀的自然的、不可避免的反應”。而財產則是福爾賽們的中產階級地位的保證,也是他們幸福生活的保證,絕不能輕易給予他人。福爾賽們沒有意識到,在現實社會中人既有責任“關心自己的幸福”,但更有責任“關心他人和社會的幸福”。 [4] 

有產業的人藝術特色

隱喻
“福爾賽”:在英國,“福爾賽”僅指一種姓氏,然而在《有產業的人》作品中,它飽含概念隱喻。在《有產業的人》小説中,福爾賽是一羣生存能力強的人羣,但是他們財產意識強、庸俗市儈、不懂美與藝術,這些反面特徵揭示了高爾斯華綏對“福爾賽”的強烈諷刺與批判。《有產業的人》中,二房老詹姆士的兒子索米斯是故事的中心人物。他是一位中財產意識最濃、佔有慾很強的人,是典型的“福爾賽”。在《有產業的人》中有一羣特殊的羣體,他們自私、冷酷、唯利是圖,他們就是以索米斯為代表的“福爾賽們”。 [9] 
1、“福爾賽”是植物
此概念隱喻是用植物的生長過程來隱喻一個家族的成長過程。人的一生與植物的成長從隱喻的角度來看是相同的。作者把人們對植物生長過程的體驗映射到一個家族的成長體驗中來。用枝葉的生長狀態和花朵的盛開情況來描述人所處的生活狀態。植物通過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法則,那些枝繁葉茂、花朵盛開的植物通常被理解為生命力強,反之亦然。福爾賽家族中的老一輩歷經千辛萬苦,來新城生根發芽,經過激烈競爭才得以在此生存下來。
福爾賽家族中老一輩之一——老喬裏恩因其子與孩子的家庭教師私奔,隨後將其子逐出福爾賽家族。私奔在福爾賽家族是堅決不允許的。隨着年齡的增長,思子心切的老喬裏恩私下悄悄地看望了當年被他逐出家門的兒子一家。一棵結滿果實的樹木證明了這棵樹的卓著成果;一顆不結果實的人生透露給我們的是這個人生的碌碌無為和沒有成就。小喬裏恩家裏長期不結果的梨樹隱喻小喬裏恩被逐出福爾賽家族,在外生活的艱辛與無成就。乾枯的樹木告訴人們樹的生命即將終結。作者用瘦弱的枝幹和壞死的樹幹來傳福爾賽家族的面貌。福爾賽家族就如同這些樹木一樣,正在經歷殘酷的考驗,正在走下坡路。 [9] 
2、“福爾賽”是戰士
這個概念隱喻是用一名戰士的種種特徵來隱喻一羣人的共同特點。是戰士,就要堅守崗位、保衞家園;是戰士,就要勇上戰場、敢拼到底;是戰士,就不怕犧牲、敢經磨難。“福爾賽”是戰士這一概念隱喻從各個角度描繪出福爾賽這羣人的品格特徵。一個真正的福爾賽就是要打下自己的一片天空,保衞自己的領地不被侵害和勇於追求財富。一次戰役有自己的作戰策略,一個軍隊有自己的作戰方式,一個士兵有自己的作戰風格。總之,種種方式形成了他們的精神面貌與士氣。為了慶祝老喬裏恩的孫女——瓊·福爾賽小姐的訂婚,福爾賽們盛裝出席。他們熱情招待來賓,鮮明地表現自己的顯赫家世。福爾賽擦亮盔甲是為了告訴來賓,他們的社會地位毋庸置疑、不容侵犯。否則,他們也做好了捍衞它的準備。 [9] 
3、福爾賽是目標
索米斯為了哄妻子伊琳開心,將花巨資在郊區建造一座房產。這是福爾賽中第一位將目光投向郊區的人,因此稱之為開拓者。福爾賽是高大上物品的擁有者:這個概念隱喻是用高大上物品的擁有者來映射福爾賽的生活態度和生活質量,間接反映了福爾賽的身份和社會地位。福爾賽是華麗服飾的擁有者:從一個人的穿着不僅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財力,而且可以反映一個人的內涵及品位。
福爾賽是華麗住所的擁有者:房子代表一份穩定,有了房子意味着你的人生可以穩定地生活;房子代表一份事業,一套房產是一個男人奮鬥的目標;房子代表一份實力,有了房子説明你很有能力。索米斯不滿建築師的藝術風格,説明索米斯不懂藝術。福爾賽是奢侈品的擁有者:奢侈品作為一種高昂消費品,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擁有的。索米斯之妻伊琳——一位美若天仙的女子。説她是索米斯·福爾賽的奢侈品,因為索米斯他自己把妻子伊琳當成他財產的一部分。他怕伊琳離開她,掏出巨資在郊區蓋房子博得她的歡心,伊琳對他來説是一種奢侈品。
索米斯之所以收藏名畫,他在蒙特里爾方場六十二號家裏有一間小屋子,全放着他收藏的名畫,可是他並不是為了欣賞,而是為了尋找機遇帶到喬布生拍賣行去賺錢。他之所以給伊琳買一些高價裝飾品,僅僅是為了佔有她。 [9] 
人物視角
《有產業的人》小説,是一部以第三人稱全知全能敍述角度鋪展開來的、關於福爾賽世家由盛轉衰的敍事史。第一部分第一章節老喬裏恩家的“慶典”,是以第三人稱全知全能敍事視角,披露福爾賽世家相關成員、發家歷史、傳統品性的,其他部分和章節均以雙重或多重人物視角逐一進展,並於其間夾雜着不同人物對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如第一部分第二章,是繼第一章,由詹姆斯和安姑母雙重視角提及和憶起小喬裏恩與外國女家庭教師私奔一事以及發表他們對此事的感想後,以老喬裏恩去劇院和俱樂部的活動為線索,補述兒子的私奔詳情,並以老喬裏恩父子雙重視角即時呈現父子多年後的容貌變化;第三章是以斯威森視角敍寫福爾賽世家的財富觀與藝術觀的衝突;第四章是以索米斯視角敍述索米斯與妻子的矛盾;第六章是以詹姆斯視角補敍兒子與媳婦的矛盾衝突及其對兒子建房一事的看法;第二部分第一、二章分別是以索米斯和瓊的視角敍述索米斯夫婦與瓊夫婦,以及瓊與波辛尼之間的矛盾衝突。 [10] 
復調結構
在《有產業的人》小説中,多處依託信件、遺囑、邀請函、字條留言等公文的穿插,使文本得以全面突破傳統的直接敍述和線性時間的窠臼,形成多聲部復調結構。如第一部分第二章、第二部分第五章中就分別穿插老喬裏恩與小喬裏恩、索米斯與波辛尼之間的來往信件,又如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最後一章中就分別穿插安姑母葬禮的邀請函以及達爾第向波辛尼及伊琳發出的邀請函,再如第三部分第二章植物園的幽會中穿插老喬裏恩的兩份遺囑,最後如第三部分第六章中伊琳留給索米斯的字條留言。正是藉助這些多角度敍事和多文體穿插,高爾斯華綏得以在《有產業的人》中成功打破現實主義傳統單一的直接敍事模式和線性時間敍事,使得文本現時與過往相互交織,如索米斯由春天與波辛尼核對預算之事,陷入1881年向伊琳求愛的記憶,又如與斯威森同行中既按線性時間講述斯威森為與伊琳同行所做的現時準備,又藉助事後斯威森在蒂莫西家向朱莉及海斯特姑母描述同行前後經過的方式再現過往情景等,進而營造出由作者語言、敍述人語言、穿插文體、人物語言等構成的多聲部現象,使得文本敍事呈現出復調特色。 [10] 

有產業的人作品影響

《有產業的人》代表了高爾斯華綏的創作巔峯,也奠定了高爾斯華綏在英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地位,併為其贏得了193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9] 

有產業的人作品評價

《有產業的人》作品簡直就是一部絕妙之作,是當之無愧的一件藝術品。 [11] 
——約瑟夫·康拉德(英國作家)
《有產業的人》這部作品表達了對當時英國社會個人道德淪喪和社會倫理失序的關注。 [6] 
——胡強(湘潭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

有產業的人作者簡介

約翰·高爾斯華綏 約翰·高爾斯華綏
約翰·高爾斯華綏(John Galsworthy,1867—1933),英國小説家、劇作家。20世紀初期英國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有《福爾賽世家》三部曲(《有產業的人》《騎虎》《出租》)和《現代喜劇》三部曲(《白猿》《銀匙》《天鵝曲》)。
高爾斯華綏於1867年生倫敦,曾在牛津大學讀法律。1904年《法利賽人》出版,首次引起社會注意。30歲時發表處女作《天涯海角》。1906年,高爾斯華綏完成長篇小説《有產業的人》,為他獲得傑出小説家聲譽。1932年榮膺該年度諾貝爾文學獎。1933年,約翰·高爾斯華綏逝世,享年66歲。 [12] 
參考資料
  • 1.    趙瑾.馬慧.趙剛.言説背後的慾望交纏,優雅身後的侵凌反應——從拉康理論看《有產業的人》中老喬裏恩和索米斯的言與行[J].昆明學院學報.2014年05期
  • 2.    張介明主編,外國小説鑑賞辭典 三,20世紀前期卷[M],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02,第901頁
  • 3.    [英] 高爾斯華綏 著 中森 譯.有產業的人:新星出版社,2013-2:目錄頁
  • 4.    李明.財產意識對人性的扭曲——論《有產業的人》的主題思想[D].上海:上海師範大學,2007-04-01.
  • 5.    ,外國文學評論 (第一輯)[M],外國文學出版社,1979年09月第1版,第214-223頁
  • 6.    胡強.孫亮.論高爾斯華綏《有產業的人》的責任倫理[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 7.    外國文學評論 (第一輯),外國文學出版社,1979年09月第1版,第214-223頁
  • 8.    劉松來,顏敏,王中德,楊智飛主編,中外經典小説人物導讀[M],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05,第977頁
  • 9.    宋改榮.馬芮娟.認知視角下《有產業的人》中“福爾賽”的隱喻探析[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02期
  • 10.    張莉.從《有產業的人》看高爾斯華綏創作的現代性[J].南陽理工學院學報,2016-09-25.
  • 11.    陳湛妍.論《有產業的人》的倫理悲劇[J].時代文學(上半月),2011-12-08 .
  • 12.    黃絢. 敍事大師高爾斯華綏[J]. 大家, 1997(6):208-20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