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月蝶魚

鎖定
月蝶魚(Genicanthus lamarck)又稱藍寶王、拉馬克神仙,屬鱸形目刺蓋魚科月蝶魚屬,為一類珊瑚礁棲息的小型神仙魚。月蝶魚原產於西太平洋海域,在印度尼西亞等地數量較多,活動於珊瑚礁豐茂的地區,覓食有機物碎屑及海藻等,因其外觀美麗而被當作觀賞魚。
外文名
Blackstriped angelfish
別    名
月蝶魚,刺頰魚,藍寶王,拉馬克神仙魚
中文學名
月蝶魚
拉丁學名
Genicanthus melanospilos
二名法
Bleeker, 1857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鱸形目
亞    目
鱸亞目
蓋刺魚科
月蝶魚屬
月蝶魚

月蝶魚地理分佈

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東非洲至所羅門羣島,北至日本琉球羣島,南至澳洲。台灣產於綠島海域。 [1] 

月蝶魚形態特徵

體卵圓形。吻圓鈍。眼間隔稍凹。口小;兩頜齒呈尖形。前眼眶骨具2強鋸齒,後緣遊離,且具深刻;前鰓蓋後緣具鋸齒;前鼻孔圓形,小於卵形之後鼻孔。體被中大圓鱗,頭部與奇鰭較小;側線完全,但止於尾柄。背鰭硬棘XV,軟條15-16;臀鰭硬棘III,軟條17-18;背鰭與臀鰭軟條部後端尖形;腹鰭尖形,第一軟條延長;尾鰭深凹形,上下緣延長如絲狀。體乳白色,體背褐色,體側具3-5條黑縱帶。背鰭除軟條部後下方外全為黑色;除腹鰭外,餘鰭乳白色且具黑色小點;雄魚腹鰭黑色,尾鰭上下葉無黑色帶;雌魚及幼魚腹鰭灰色,尾鰭上下葉具黑色帶。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拉丁種名
melanospilos
中文名
月蝶魚
命名人
(Bleeker)
原始文獻
Bleeker,1857. . Acta. Soc. Sci. Indo-Neerl. 2:56.;
同物異名
Holacanthus caudibicolor Sauvage; Holacanthus xaudovittatus Gunther; Genicanthus melanospilos (Bleeker); Holacenthus semicinctus Waite; Holacanthus melanospilus Bleeker;
俗名
黑紋頰刺魚,黑斑月蝶魚,
英文名
Blackspot angelfish,
資料來源
CoL China 2009
編號:
7673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目名:
鱸形目
中文科名:
蝴蝶魚科
拉丁科名:
Chaetodontidae
中文亞科:
刺蓋魚亞科
拉丁亞科:
Pomacanthinae
中文屬名:
月蝶魚屬
拉丁屬名:
Genicanthus
拉丁種名:
melanospilus
定名人:
(Bleeker)
年代:
1857
中文名:
月蝶魚 [2] 
ogenus:
Holacanthus
原始文獻:
Acta. Soc. Sci. Indo-Neerl. 2:56
模式產地:
Amboina
俗名:
黑紋頰刺魚
國內分佈:
西沙羣島, 台灣
國外分佈:
印度洋馬達加斯加, 東到印度尼西亞, 北到琉球羣島
資料來源:
南海諸島海域魚類志:273-274. 台灣魚類志:410.

月蝶魚品種簡介

拉馬克神仙是少數被人們成功飼養的月蝶魚屬品種之一,和本屬中其它品種有所不同,拉馬克神仙的雌魚和雄魚外觀十分接近,尤其是幼體,不仔細觀察則不能分辨。雌魚的尾鰭上下具有兩條黑色的條紋,雄魚要比雌魚小,沒有尾鰭上的黑條紋,成熟後雄魚尾鰭兩端的絲可以生長很長,如燕子的尾巴一般。故此,在香港這種魚被稱為“拉馬燕”。拉馬克神仙可以生長到500px,是大型的月蝶魚,飼養時必須給予充足的生活空間,建議不小於600L水。它們不攻擊珊瑚和軟體動物,可以放心地混養。 [3] 

月蝶魚飼養方法

一般市場上見到的拉馬克神仙都是從菲律賓引進的幼體,以雌性居多,成熟的個體很少見於貿易。你可以給這種魚提供豐年蝦或蝦肉,起初它們容易接受這種食物。但飼養穩定後要保持適當添加植物性飼料。最適合的飼料是含有螺旋藻成分的薄片飼料,如果你夠細心,很容易能從觀賞魚市場上得到這種飼料。 [3] 

月蝶魚注意事項

必須提供一個優良的水質環境,如果硝酸鹽濃度高過30ppm,拉馬克神仙的燕尾會折斷,這個時候你必須換水,否則將引發一些另人頭疼的疾病,威脅魚的安全。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