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曾易佔

鎖定
曾易佔(989年-1047年),字不疑。江西南豐人。曾致堯第五子。曾鞏之父。累官太常博士,贈光祿卿天聖二年(1024)進士。歷太子中允、太常博士。知如皋、玉山、信州三縣,剛正不阿,政績斐然。由於他兒子曾布得以富貴,蔭補太廟齋郎,封魯國公。景祐四年(1037),後因遭人誣陷,坐法失官,配廣南衙前編管,此後家居十二年乃卒。據時人記載,曾乃受誣而被除名,但他並不慼慼於懷,反能通達自放,從容著述,時人頗稱道於此。 [2] 
不疑
所處時代
北宋
民族族羣
出生地
江西南豐
出生日期
989年
逝世日期
1047年
主要作品
《時議》
本    名
曾易佔

曾易佔人物生平

李清臣《曾博士易佔神道》:“曾易佔初以蔭補太廟齋郎,歷撫州宜黃、臨川縣尉,舉州司法。”曾易佔原本為從九品的宜黃、臨川縣尉,撫州司法參軍。以在職官員身份參加考試。天聖二年(1024)進士及第。朝廷派他去做鎮東節度推官,武勝軍節度掌書記,崇州軍事判官,他都沒有去,直到天聖四年(1026)才由臨川出發去越州任節度推官。天聖六年(1028)赴真州(今儀徵市)任知監。歷太子中允、太常博士。天聖十年(1032)調泰州如皋縣任七品縣令,時年13歲的曾鞏隨父赴任如皋。景祐二年(1035年),曾易佔調任江西玉山縣令,16歲的曾鞏又隨父遷贛。曾鞏在這裏寫下了《遊信州玉山小巖記》。景祐四年(1037),轉知信州。因遭人誣陷,坐法失官,配廣南衙前編管,此後家居十年乃卒。由於他兒子曾布,得以蔭補太廟齋郎,封魯國公。 [2] 

曾易佔主要作品

著有《時議》10卷,不傳。《宋詩紀事》《江西詩徵》存其詩《題洪州僧寺》:“今朝才是雪泥幹,日薄雲移又作寒。家山千里何時到?溪上梅花正好看。”《全宋文》收其文《南豐縣興學記》。 [2] 

曾易佔耕讀世家

南豐曾氏為耕讀世家。自鞏之祖父致堯於太平興國八年(983)舉進士起,77年間曾家出了進士19位。進士中,致堯輩7人,其子易佔輩6人,其孫鞏輩6人。此外,鞏之妹婿王安國、王補之、王彥深等一批人亦皆進士。披閲《建昌府志》、《南豐縣志》及諸曾著作如鞏之《元豐類稿》,我們不能不被該家族的儒學底藴、文化積澱與苦學精神所震驚。曾鞏進士同年蘇軾、蘇轍贈詩稱:“儒術遠追齊稷下,文詞近比漢京西”,非虛言也。
曾易佔家庭生活很不幸。妻周氏生子曄後,早逝;續絃吳氏(即王安石妻柘岡吳氏之祖父吳敏之妹),生鞏、牟、宰與一女,僅11年即病逝;再娶朱氏,生布、肇與八女。朱氏吃盡千辛萬苦才將孩子們帶大,且嚴督功課,親自查書。除長子曄進士落選病逝歸途外,其他五子先後成進士,並任高官顯宦,如曾布累官一品之尚書右僕射,宰相之位。兄弟間年齡差距大,如鞏生天禧三年(1019),肇生慶曆七年(1047)。女婿皆中進士,第三個女兒嫁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國 [2] 
曾鞏(1019—1083)北宋建昌軍南豐(今屬江西)人,字子固。少有文名,為歐陽修所賞識,王安石嘗與之交遊。嘉祐二年進士。初為太平州司法參軍,召編校史館書籍,遷館閣校勘、集賢校理,為實錄檢討官。出通判越州,歷知齊、襄、洪、福等州。元豐三年(1080),判三班院。四年,遷史館修撰,典修五朝國史,管勾編修院。未及屬稿,擢中書舍人。後病卒於江寧。任地方官時,注意除民害,平冤獄,治疫救災。任職史館,曾整理《戰國策》、《説苑》,並校定南齊、梁、陳三書。散文含蓄典重,雍容平易,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亦能詩。著有《元豐類稿》。引自《中國歷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版)第2956頁。 [1] 

曾易佔親屬成員

據《曾氏宗譜》(上海圖書館藏本)、《武城曾氏譜源》(江西省圖書館藏本)中記載,曾易佔共有六子、廿八個孫子。
長子曾曄,字子華,大中祥符二年(1009)已酉生,進士落選病逝歸途,時間沒有記載。曾鞏在其撰寫的《兄墓誌銘》中寫作曄:“君姓曾氏,諱曄,字茂叔,有智策,能辯説。”
次子曾鞏,字子固,天聖十年(1032)隨父赴如皋知縣任;
三子曾牟,字子迪,天聖五年(1027)辛酉四月初十生,治平二年(1065)己巳五月初四歿;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初授衢州安仁縣令,遷臨川推官;
四子曾宰,字子翊,嘉祐六年(1061)辛丑進士,官至湘潭主簿;
五子曾布,字子宣,少時從二兄曾鞏學,嘉祐二年(1057)與曾鞏、曾牟同登進士第。同年的還有,從弟曾阜,妹夫王無咎、王彥深六人,同時進士及第,傳為佳話。
六子曾肇,字子開,治平四年(1067)丁未賜進士,翰林學士,知制誥,歷仕三朝,任吏、户、禮、刑四部侍郎,兩為中書舍人。建中靖國元年(1101)被封為曲阜縣開國候。贈少師。紹興初,諡文昭。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