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曾呈奎

鎖定
曾呈奎(1909年6月18日—2005年1月20日),號澤農,福建省廈門人。海洋生物學家,中國海藻學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 [1] 
1930年曾呈奎從廈門大學畢業後留校當助教;1934年獲得嶺南大學理學碩士學位;1935年進入國立山東大學生物系工作;1938年擔任嶺南大學植物學副教授兼植物標本室主任;1942年獲得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究院博士學位;1943年至1945年在美國加州大學斯格里普海洋研究所進修海洋學,同時進行海藻調查研究;1946年底回國,擔任國立山東大學植物學教授、系主任,兼水產系主任和海洋研究所副所長;1950年參與籌建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島海洋生物研究室,同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78年至1984年擔任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1987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實驗海洋生物學開放研究實驗室主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5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7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5年1月20日在青島逝世,享年96歲。 [2-3] 
曾呈奎長期從事海洋植物學的教學和海藻學的研究,先後發現了百餘個新種,兩個新屬,一個新科。為中國海藻志的編寫提供了基本資料 [1] 
中文名
曾呈奎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福建廈門
出生日期
1909年6月18日
逝世日期
2005年1月20日
畢業院校
美國密執安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中國經濟海藻志》《海帶養殖學》
主要成就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85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信    仰
共產主義
性    別

曾呈奎人物生平

曾呈奎
曾呈奎(3張)
1909年6月18日,曾呈奎出生於福建省廈門市灌口鎮李林村的曾姓華僑世家。曾呈奎兩歲時,父母攜全家去緬甸仰光投靠經商的外祖父,後回國經商,全家定居在廈門鼓浪嶼。
1915年,曾呈奎進入了廈門鼓浪嶼福民小學學習。
1922年,曾呈奎小學畢業後考入尋源中學英語部讀書。除了一學期被評為全班第二名外,其餘每學期都被評為全班第一名;四年級全校大評比,他被評為全校第一名好學生,受到表彰,並獲10元大洋的獎勵。
1926年,曾呈奎考入福建協和大學,打算讀1年後再轉金陵大學。由於福建協和大學是教會學校,要求學生都得聽宗教課,並且學校不受中國政府的領導和監督,學生們很不滿 [4] 
1927年3月,曾呈奎由於參加了收回教育權的愛國運動,被校方開除。於是他從福建協和大學轉入廈門大學攻讀植物專業。
1930年夏,曾呈奎從廈門大學畢業,獲得理學學士學位 [5]  ,畢業論文的課題為《廈門經濟海藻研究》。畢業後留校當助教,從事海洋植物研究。
1932年,曾呈奎赴嶺南大學研究院進修。
1934年,曾呈奎從嶺南大學畢業,獲得理學碩士學位 [6] 
1935年7月,曾呈奎進入國立山東大學生物系(今中國海洋大學)工作,擔任講師。
1937年7月,曾呈奎晉升為副教授。
1938年6月,曾呈奎擔任嶺南大學植物學副教授兼植物標本室主任。
1940年,曾呈奎獲得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生院獎學金,赴美攻讀博士學位。
1942年5月,曾呈奎從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究院畢業,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緊接着又獲該校拉克哈姆博士後獎學金 [7] 
1943年3月,曾呈奎前往美國加州大學斯格里普海洋研究所進修海洋學,同時進行海藻調查研究,被該所聘請負責海藻資源及其利用的研究(至民國三十五年十二月)。
1946年底,曾呈奎放棄美國優越的工作條件和優厚的生活待遇回國,擔任山東大學植物學教授、系主任,兼水產系主任和海洋研究所副所長。
1950年,曾呈奎和童弟周、張璽、朱樹屏受國家之託,共同籌建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島海洋生物研究室 [8]  。同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歷任青島市主任委員,山東省副主任委員,1987年起任中央委員。
1954年,改建制為中國科學院海洋生物研究室,曾呈奎均任副主任、研究員。
1956年,曾呈奎負責的紫菜生活史研究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次頒發的全國性科研成果獎——中國科學院科學獎三等獎。
1957年,中國科學院海洋生物研究室擴大建制為中國科學院海洋生物研究所,1959年再次擴大建制為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在此期間曾呈奎一直擔任第一副所長。
1958年,中國進行了為期兩年的大規模海洋綜合調查,共調集600多名科技人員和50多艘船隻參加,曾呈奎為這次調查領導小組的副組長。
1975年,66歲的曾呈奎率隊對西沙羣島進行海洋生物科學考察。
1977年,中國水產學會在天津召開的恢復學會活動的全國性大會上,曾呈奎提出了“海洋水產生產農牧化”的建議 [9] 
1978年,曾呈奎擔任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
1980年,曾呈奎率隊二進西沙羣島,實地考察40天,初步認定了原綠藻在中國熱帶海域的分佈。
1984年,曾呈奎擔任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名譽所長。
1987年,曾呈奎擔任中國科學院實驗海洋生物學開放研究實驗室主任。
1980年,曾呈奎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0]  ,同年被聘為加拿大大西洋海洋研究所卓越訪問科學家。同年1月8日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1] 
1985年,曾呈奎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1991年,在世界水產養殖會議上,曾呈奎當選世界水產養殖學會永久榮譽會員。
1992年,曾呈奎提出的“國家攀登計劃B中應增加有關海洋高技術的項目被採納,並被聘為首席科學家 [12] 
2005年1月20日,因患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症醫治無效在青島逝世,享年96歲 [13] 

曾呈奎主要成就

曾呈奎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曾呈奎對經濟海藻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化學加工以及對紫菜、海帶栽培生物學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為中國海藻栽培及化工生產事業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對海藻比較光合作用和色素吸收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為探討光合生物的進化途徑提供了資料。率先提倡海洋水產生產必須走農牧化的道路 [10] 
曾呈奎首次發現並報導了西沙羣島原綠藻,組織領導了西沙羣島海洋生物調查研究;進行了海帶夏苗低温培育、陶罐施肥,參與完成了商品海帶南移栽培實驗,使海帶在中國長江以南大面積海域栽培成功;提出了紫菜殼斑藻階段的大量培養方法,創造了利用馬尾藻為原料提取褐藻膠的方法,併成功地應用在工業生產上;通過海藻光合作用和色素吸收研究,提出了光合生物的進化途徑;提出了在中國發展藍色農業研究和開展大型底棲海藻栽培以改善日益惡化的海洋環境的必要性,提出了中國海洋生物技術研究設想,領導開展了海藻的生物技術研究,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海藻基因工程研究實驗室 [14] 
  • 藻類研究
曾呈奎從1930年到1940年任嶺南大學副教授期間,就曾帶幾名採集工人對近海海藻資源進行了調查研究。十年內,他採集了幾千號海藻標本,以這些最早的海藻資料,發表了《中國海藻分類研究》這篇論文,成為中國海藻研究的奠基者。
從1950年下半年開始,曾呈奎培養並組織了一批藻類分類學家(包括自己所教的學生),有計劃地對包括中國沿海在內的北太平洋西部的底棲海藻作了全面調查,開展了中國海藻資源和分類體系的研究。曾呈奎教授與助手們進行孢種研究,實現人工生產殼孢子,用於紫菜的人工養殖。他們的馴種成果在沿海推廣後,人工栽培紫菜業迅速發展起來,使中國紫菜年產量達到了一千多萬噸幹品。
20世紀70年代初,曾呈奎將基礎研究的重點轉移到藻類的進化研究。他提出了一個引起科學界異常關注的問題,關於色素、光合作用和光合生物進化的理論設想——海洋植物在登陸之前進化的主要動力是光合作用,而光合生物的進化同光合作用的結構和功能有密切的關係。這個有關生命起源問題的理論系統,是建立在曾呈奎40多年對海藻研究的厚實基礎之上的。這一設想在曾呈奎率隊考察西沙羣島首次發現原綠藻時得到了驗證 [15] 
  • 養殖海帶
曾呈奎和一些海洋生物學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到海帶能否在中國進行人工栽培的自主科學研究上。對中國藻類分佈、形態生活史研究很深的曾呈奎細心地觀察海帶在初夏的變化情況,發現海帶初夏也放孢子 [9] 
曾呈奎與他的助手利用日光燈和冰箱進行海帶夏苗試驗,他又提出陶罐滲漏施肥,對海帶生長起到了重要作用。隨着切梢增產法、合理密植法、夏苗病害防治法等新方法的誕生,海帶養殖南移成功。到1985年,中國年產海帶幹品25萬噸,佔全世界年產量的80%,成為世界上頭號海帶養殖生產大國 [7] 
  • 首次發現原綠藻
20世紀70年代初期,曾呈奎開始了比較光合作用和光合生物進化的研究。他與助手們通過大量的調查,並在中國的西沙羣島首次發現了單細胞藻——原綠藻。通過深入的研究,不僅堅定了他對光合生物系統發育觀點的信念,而且由他為此而提交給紀念達爾文逝世100週年大會的論文,得到了與會者的重視 [16] 
  • 政策建議
20世紀60年代初,曾呈奎與赫崇本、朱樹屏等7名科學家聯名向國務院寫報告,建議成立國家海洋局,並規劃了其管理、研究的任務。國務院很快批准成立了國家海洋局,從此中國海洋國土有了專門的政府機構管理 [7] 
20世紀70年代末,曾呈奎向國家建議開展南極的調查研究工作,被國務院採納 [17] 
  • 學術論著
截至2005年1月,曾呈奎獨自或與他人合作發表370餘篇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出版12部學術專著 [18] 
  • 學術交流
曾呈奎先後赴蘇聯、民主德國、美國、日本、英國等十幾個國家進行訪問、講學和參加學術會議,並以組織委員會主席的身份於1983年6月在青島成功地組織了第十一屆國際海藻學術探討會 [16] 
  • 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05年1月,曾呈奎先後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和省(部委)獎 [11] 
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1956年
紫菜生活史研究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三等獎
1978年
海藻栽培原理的研究
全國科學大會獎
1986年
《中國常見海藻》(1983,英文版)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三等獎
1987年
西沙羣島海洋生物調查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曾呈奎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1980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85年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1987年12月11日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榮譽理學博士
1989年
首屆新時期全國僑界十大新聞人物—僑界十佳獎
1991年
世界水產養殖學會終身榮譽會員
1991年
山東省傑出貢獻科學家
1995年6月
第18屆太平洋科學大會畑井新喜志獎(Shinkishi Hatai Medal)
1996年8月
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傑出科技成就獎 [19] 
1997年9月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 
1999年
國際藻類學會終身榮譽會員
2001年
美國藻類學會傑出貢獻獎
2002年
首屆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 [21] 
2009年
新中國成立60年“十大海洋人物”
2018年12月
山東省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感動山東人物 [22] 

曾呈奎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59年
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委員
1964年
第三、四、五、六、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80年、1982年
國際藻類學會理事
1982年
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
1985年
山東省華僑聯合會主席
1986年—1987年
國際藻類學會主席

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名譽理事長

中國海洋學會名譽理事長

中國水產學會名譽理事長

中國海洋研究委員會(SCOR)主席

上海水產大學漁業學院名譽院長

青島海洋大學生命學院名譽院長

《中國大百科全書》海洋科學卷主編

《海洋和湖沼》和《中國海洋湖沼學報》(英文版)主編

《海洋植物學》和《海洋生態學發展》中國方面編委 [1] 

曾呈奎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曾呈奎在少年時代受母親林水清的思想影響較大。由於父親長期在中國國外經商,他青少年時就挑起了管理家務的重擔 [4] 
曾呈奎青年時期充滿愛國主義熱情,並決心研習農業科學,用先進的農業科學使農業增產豐收,為勞動人民造福,使國家發達、強盛。他以此作為自己的使命,因而給自己取號“澤農”,立志農業、科技救國 [23] 
  • 加入共產黨
1966年,曾呈奎的入黨申請通過了基層黨組織討論,並期待上級黨組織批准之際,文化大革命卻將曾呈奎打成“反動學術權威”、“大特務”,他受到了批鬥和折磨。直到1980年1月8日,他才實現了20多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夙願 [7] 
  • 健康狀況
曾呈奎一次因病住院,他一邊準備手術,一邊準備去馬來西亞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為了不影響陪牀老伴的休息,他半夜悄悄起牀躲到病房洗手間裏,坐在馬桶上修改英文學術報告。手術後刀口尚未完全康復,他就帶着助手和學生飛赴馬來西亞吉隆坡參加“亞太地區海洋科學與技術大會”,並用英語作了45分鐘的學術報告 [24] 

曾呈奎人物評價

曾呈奎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就是山東大學著名的教授之一。他性格開朗,十分健談。在教學上精益求精,悉心培育人才;在科學研究上更有一種執着追求、鍥而不捨的精神。曾呈奎還首先提出並闡明海洋生產必須走農牧化的道路,推動了中國海洋水產生產養殖業的發展,對全世界的水產事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為祖國的海藻事業培養了一大批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專門技術人才 [25] (山東大學評)
半個世紀來,曾呈奎以艱苦卓絕的精神,執着地研究海洋植物,先後發表許多論文和專著,有些工作是奠基性和開創性的,為中國海洋植物的開發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26] (台海網評)
曾呈奎是中國海藻學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中國海藻化學研究的開拓者之一 [1]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評)
曾呈奎開創並發展了中國海洋科學事業的許多重要領域,促成了中國海洋事業的許多重大決策,為我國海洋科學研究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22] (中國民主同盟山東省委員會評)

曾呈奎人物影響

  • 定名殼孢子
“殼孢子”(COHCHOSPORE)一詞是由曾呈奎定名,得到了國際藻類學界的普遍承認並一直沿用下來 [15] 
  • 慈善捐助
曾呈奎一生儉樸,卻從自己的工資、稿費和獎金中累計拿出了近30萬元用於公益事業,捐助困難學生和社會弱勢羣體,他獲得國家民政部授予的“2004年度全國愛心捐助獎”。 2004年12月,曾呈奎各臟器功能衰竭,經過搶救甦醒過來的他,第一件事就是表示要向慈善總會再捐款2萬元。2005年1月12日,曾呈奎已處於彌留之際,特意委託胡敦欣院士代他向印度洋海嘯災區捐款1000元 [24] 
  • 曾呈奎海洋科技獎
為紀念中國著名的海洋科學家曾呈奎博士,繼承、開拓和發展曾呈奎先生在海洋生物學領域開創的事業,弘揚曾呈奎先生治學嚴謹、勇於創新、奮力開拓和重視選拔新秀的精神,鼓勵中青年科技人員熱愛海洋科學事業,勇攀科學高峯,做出新貢獻,根據曾呈奎先生的遺願及廣大海洋科技工作者的意願,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設立了曾呈奎海洋科技獎 [27] 
  • 曾氏江蘺
2023年報道,中科院海洋所藻類生理過程與精準設計育種研究團隊在海南島發現了江蘺科1個新物種,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曾氏江蘺,以紀念中國著名藻類學家曾呈奎對海洋藻類多樣性研究作出的貢獻。 [2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