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曾光明

(湖南大學教授)

鎖定
曾光明,男,湖南華容人,畢業於武漢大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人才基金獲得者、中共中央組織部“萬人計劃”第一批領軍人才 [1] 
2021年4月23日,入選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 [3] 
中文名
曾光明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湖南華容
畢業院校
武漢大學
專業方向
環境系統工程、廢水、廢氣的治理、城市生活垃圾的綜合利用等
任職院校
湖南大學
性    別

曾光明人物經歷

曾光明教育經歷

1978年6月至1988年6月在武漢大學河流力學及治河工程專業、水文水資源及水環境保護專業攻讀工學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1988年6月獲得武漢大學工學博士學位(78年改革開放後中國自己培養的最早的500名博士之一)。1988年7月到湖南大學工作。 [1] 

曾光明社會兼職

現任湖南大學環境保護研究所所長、湖南大學環境評價中心主任、湖南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系主任、中德環境技術中心(湖南)常務副主任、中加能源環境與生態研究中心中方主任、湖南省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環境保護分會常務理事、國家教育部環境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十五國家863計劃資源海洋與環境領域主題專家(首屆)、《應用基礎與工程學報》編委、《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編委、教育部科技委學部委員(第五屆,03年-) ;德國對外經濟技術合作部技術顧問 。 [2] 

曾光明參選院士

曾光明是2023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陳政清提名 [7] 

曾光明科研成果

曾光明教授(1)在環境系統不確定性理論與方法研究方面,多年致力於系統最優化研究,開發了一整套基於模糊、隨機和區間分析的多目標最優化方法體系,所做工程在應用3S技術、虛擬技術、不確定性理論與方法於環境、生態及旅遊規劃等方面,居國際國內領先水平。(2)在區域與流域環境模擬、建築與景觀、生態協調可持續性規劃的研究方面,在模型的水文、生態、建築與景觀描敍、規劃中採用的3S技術等方面,居國內領先。(3)在環境工程的仿真與控制方面,致力於將仿真與控制技術應用於指導環境工程的設計、規劃、控制和管理,居國際國內領先。(4)在環境污染治理新技術研究方面,開發了許多原創性的生物、物理和化學方法(專利),尤其是在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的多種新型堆肥菌株產品、菌株基因表達調控技術、堆肥腐熟度生物檢測技術(多酶電極)、堆肥生物表面活性劑提取技術的研究和開發等方面的工作處於國內國際先進水平,在國內國際得到較廣泛的應用併產生了一定的社會經濟效益。(5)在人才培養研究方面,提出了有關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獨特思想和模式。 [2] 
主持項目
已主持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人才基金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1項、國家教育部優秀年輕教師基金項目1項、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優秀年輕教師教學科研獎勵(高校教師獎)計劃基金項目1項、荷蘭政府NDGIC (Netherlands Directorate General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資助的UWEP (Urban Waste Expertise Programme)項目1項、國家科技部863高技術計劃重點項目1項、國家科技部國際合作重大項目2項、中德環境合作重大項目1項、中加環境合作重大項目1項在內的28項課題。 [2] 

曾光明學術成果

曾光明專利發明

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77項(實用新型5項、發明專利172項)。已獲授權專利10項(實用新型5項、發明專利 113項)。 [2] 

曾光明出版專著

《環境系統灰色理論與方法》(30萬字,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年)、《環境科學與工程中的不確定性理論與方法》(60萬字,湖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中國青年科學技術論文精選》(300萬字,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年)、《ENERGY AND ENVIRONMENT》(280萬字,科學出版社,2003年)、《環境工程設計與運行案例》(49.8萬字,中國化學化工出版社,2004年)、《環境生態學概論》(30萬字,湖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環境系統分析》(60萬字,中國高教出版社,2004年)、《ADVANCED RESEARCH IN ENVIRON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HUNAN UNIVERSITY》(60萬字,科學出版社,2004年)、《廢塑料裂解制液體燃料的新研究及設計實例》(30萬字,科學出版社,2004年)等9本著作。
已在國際國內公開出版刊物發表科學技術研究論文380餘篇。已發表會議論文126篇(國際會議 91 篇, 國內會議 35 篇,國際會議大會主題發言8篇 )。論文已被SCI收錄88篇,SCI引用188次;EI收錄160篇(有EI號的論文);ISTP 收錄 85 篇。 [2] 

曾光明論文發表

已在公開出版刊物發表創新人才培養論文28篇。
已指導碩士生 143 人(已獲學位 128 人)、博士生 91 人(已獲學位 81 人)。 [2] 
已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4年)、中國青年科技獎(第八屆,2003年)、湖南省優秀留學回國人員( 2002年)、湖南青年五四獎章( 2001年)、高校青年教師獎( 2000年)、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1999年)、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993年)等多種榮譽。 [1] 

曾光明榮譽獎勵

曾光明科技成果獎勵

1.2017年度國家自然獎二等獎 1 項(排名第 1 ,功能納米材料和(堆肥)微生物修復難降解有機物和重金屬污染濕地新方法),主要完成人:曾光明,龔繼來,黃丹蓮,湯琳,劉雲國;
2.2009年度國家發明獎二等獎 1 項(排名第 1 ,塗料工業清潔生產工藝和方法),主要完成人:曾光明,單文偉,湯琳,牛承崗,肖漢寧,李小明;
3.200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1 項(排名第 1 ,堆肥環境生物與控制關鍵技術及應用),主要完成人:曾光明,黃國和,袁興中,楊朝暉,胡天覺,謝更新,牛承崗,劉紅玉,張盼月,楊春平;
4.2016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1 項(排名第 1 ,功能納米材料和微生物修復難降解有機物和重金屬污染濕地新方法),主要完成人:曾光明,龔繼來,黃丹蓮,湯琳,劉雲國;
5.2008年度國家教育部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1 項(排名第 1 ,以高效、高降解和低成本為目標的污染治理生物製劑及應用);主要完成人:曾光明、黃丹蓮、謝更新、陳桂秋、袁興中、楊朝暉;
6.2008年度湖南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1 項(排名第 1 ,塗料工業清潔生產工藝和方法),主要完成人:曾光明,單文偉,湯琳,牛承崗,肖漢寧,李小明;
7.2007年度湖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1 項(排名第 2 ,城市生活垃圾的資源化處理技術);主要完成人:袁興中、 曾光明、陳耀寧、楊朝暉、陳桂秋、黃丹蓮、湯琳、蔣曉雲、牛 秋雅、席北斗;
8.2003年度湖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1 項(排名第 1 ,廢塑料裂解制取液體燃料技術及示範工程);主要完成人:曾光明,袁興中、李彩亭、王旭、陳曉青、黃國和、劉雲國、胡天覺、黃瑾輝、楊朝暉、程水源、梁志武;
9.2002年度國家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1 項(排名第 1 ,環境科學與工程中的不確定性理論與方法);主要完成人:曾光明、黃國和、謝更新、袁興中、李建兵;
10.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 項(分別排名第 1 、第 2 ,1996年度、2009年度,中國龍舟文化旅遊開發區暨中國岳陽南湖旅遊度假區區域環境規劃研究(主要完成人:曾光明,孫一堅,楊春平,汪珞,楊朝暉,張國強,吳正光,程育芝,莫克敏,袁興中,李建兵)、高濃度氨氮廢水處理技術及示範工程);
11.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7 項(分別排名第 1 、第 2 、第 3 、第 3 、第 3 、第 4 、第 6 ,1995年度、2005年度、2006年度、1989年度、2006年度、2005年度,2005年度,造紙黑液對凌津灘庫區水質污染及治理(主要完成人:曾光明,丁衡英,楊春平,李建兵,魏開湄,戴向榮,卓利,張國強,袁興中,謝國旗,楊朝暉,黃吉東)、套筒式濕法除塵脱硫技術與裝置、河流水質不確定性的數學模擬研究、垃圾滲濾液單級自養脱氨氮技術研究及應用、冶煉煙氣脱硫新技術、養豬場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技術及示範工程、冶煉煙氣脱硫新技術及裝備的研究開發及示範工程)。 [2] 

曾光明教學成果獎勵

1.2005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1 項(排名第 1 , 環境科學與工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主要完成人:曾光明,劉雲國,楊朝暉,方燕紅,楊霞;
2.2002年湖南省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1 項(排名第 1 ,環境科學與工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主要完成人:曾光明,劉雲國,楊朝暉,方燕紅,楊霞;
3.中南地區大學出版社2001-2002年度優秀學術著作一等獎 1 項(《環境科學與工程中的不確定性理論與方法》著作);
4.湖南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國家級教學實驗中心(2009)負責人、湖南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國家級教學團隊(2010)負責人 ;
5.在人才培養方面,2010年還全部捐贈國家教育部頒發的“**學者成就獎”( 點擊附件:《**學者成就獎》 )個人免税的100萬人民幣獎金作為啓動經費設立了“湖南大學**環境獎學金”用以資助貧困優秀學生,每年資助本科生 10 人、碩士生 5 人、博士生 2 人,至今已資助貧困優秀學生 17 人/年 * 10 年(2010-2018年)共 170 人( 點擊附件:《100萬湖南大學**環境獎學金捐贈字據收據》 )。 [2] 

曾光明個人榮譽

2023年4月,被授予2023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稱號。 [4-5] 
2023年4月27日,被授予“湖南省先進工作者”稱號。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