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曹狀元街

鎖定
清朝貴陽出過文、武兩狀元,文狀元名趙以炯,武狀元叫曹維城。曹維城居住在貴陽城區南面的一條巷子裏,這條巷子地名叫常平倉,又叫倉門口。因為常平倉設在巷子內,倉門就對着巷子。
常平倉是封建社會里府、州、縣地方政府設立的糧倉,之所以叫“常平”,就是因為糧倉的作用是調節糧價,谷賤時收進,谷貴時賣出,保持城市糧價平衡。不過,到了清朝中晚期,常平倉只是徒有虛名,常平不了糧價,而成為地方官員營私舞弊的工具。到了清末,由於武狀元曹維城清初曾住在這條巷子裏,常平倉之名被人忘記,俗稱狀元巷之名卻響亮起來。民國以後,曹狀元巷逐漸發展起來,巷道拓寬,商店、小販雲集,1931 年這裏空地上出現了羣星電影院,放映露天電影,熱鬧非凡。
20 世紀 30 年代末 40 年代初,地名變成了“新市場”,名副其實。解放後1981年這裏稱叫市場路。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改名曹狀元街。曹狀元街在今電信綜合大樓北側,是一條連接富水南路與中華南路的街道。
中文名
曹狀元街
地理位置
貴州省貴陽市
時    代
清朝

曹狀元街歷史沿革

狀元故里,文脈悠長。南明區精心打造的曹狀元街區將在傳承歷史文脈、保留城市記憶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功能轉換、產業轉型、活力提升。 [1] 

曹狀元街人文與過往

南明河畔是築城最具人文特色的區域之一。而這裏極具代表性的一條街,便是曹狀元街。“曹狀元”即曹維城,字價人。曹家三代習武,其父曹元肅於康熙十二年中癸丑科武進士,其子曹石清雍正二年甲辰科中武進士。曹維城本人則是在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武舉殿試進士第一名,時年20歲,成為貴州歷史上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位武狀元 [1] 
狀元雅集效果圖
颯爽英姿的他,武力值毋需多言,卻鮮有人讀過他的詩:“黔山精舍好,相對有明僧。道悟無生妙,禪參最上乘。茶煎澗中水,香靄佛前燈。不許塵凡到,雲嵐護幾層。”受祖訓的影響和薰陶,曹維城自小習武學文,所以他不僅武功超羣,且工詩善畫,其友朱文曾作詩盛讚曹維城:“二十奪狀頭,三十稱詩伯。”
有了這樣一位文韜武略的狀元,當地百姓把清康熙四十三年曹維城所建狀元府之處稱為狀元巷,即今曹狀元街東段。曹狀元街西段因城市發展變化先後又被喚作常平倉、新市場、青年路、市場路,直至1986年改名為曹狀元街。
在曹狀元街區,除卻久遠的狀元故事,還有近代的風雨印記。緣於街區天然所處的城市區位,曹狀元街與相毗鄰的護國路、南橫街、富水路、中華路、文昌路等共同組成了一個傳統歷史人文展示區。
護國路為王伯羣故居所在地,護國戰爭中貴州的王伯羣王文華任可澄袁祖銘等進步人士都曾在附近居住。戴藴珊別墅是當時“貴州富商南百萬”戴藴珊的私宅,也是解放前戴家的主要活動地,為當時的進步人士和地下黨們提供庇護,戴藴珊先生的兒子戴紹民從事黨的地下活動也在這裏。王伯羣故居、戴藴珊別墅等成為為數不多記錄和見證貴陽百年風雨的老建築。而南橫街則是改革開放以來貴陽人奮鬥的出發地,記錄了貴陽城和貴陽人的歷史。 [1] 

曹狀元街期待與新生

緊扣省委“一羣三帶”和市委“一核三心多組團”發展戰略決策,聚焦南明區“省會核心、築城客廳”的城市發展定位,南明區啓動了以曹狀元街、護國路、南橫街為代表的片區城市有機更新項目。從實施城市更新最根本點挖掘文化歷史出發,採用一體化實施模式,將運營前置,從策劃、規劃、設計到施工全產業鏈全週期管理,完成涵蓋老舊院落、特色街道等內容的整片區打造。
在規劃建設上,堅持應留盡留,加強王伯羣故居、戴藴珊別墅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不破壞老城區傳統格局和街巷肌理,按照“一圈兩場三改”要求,全面完善片區生活服務基礎設施,對道路、排污排水、空中飛線、消防、公共環境等進行全面改造提升,全方位提升羣眾居住品質,並通過拆除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及私搭亂建的建構築物,進一步釋放和利用公共空間,不斷提升城市承載力,帶動產業更新發展。
在文脈挖掘上,南明區從明清與民國兩段歷史時期的三位代表人物曹維城王伯羣戴藴珊入手。在前端的街區重要節點設計上深植文化內涵。以曹狀元街為例,圍繞狀元文化在街區呈現狀元閣、狀元雅集、祈福廣場等載體;也找到了曹狀元的府邸舊址,並將府邸還原在曹狀元街6號巷,打造成“武狀元坊”,設置狀元VR展廳、城市更新展廳以及歷代狀元手稿、書畫等展示空間;並以狀元文化賦能商業,在狀元樓自創餐飲品牌,推出狀元美食,還原史上記載的狀元宴,讓到訪客羣全方位體驗狀元文化。
此外,該街區在運營上還重點突出文化賦能運營、科技賦能運營、沉浸式場景營造賦能運營三個亮點,在體驗感、互動性與場景感等方面更有優勢,期望帶給遊客們更多美的感受和文化的浸染。
每一座城市都有故事,每一條老街都有未來。參與建設曹狀元街區的施工人員累計超過兩萬人,1700餘户居民及200餘户商户大力支持並積極提出建議是改造的最大動力。讓我們共同期待,曹狀元街區煥發不一樣的生命力。 [1] 

曹狀元街曹維城的故居

曹維城的故居是典型的貴陽大宅院建築,前有朝門,中為四合院,一直保存完好,1992年因該地建高樓拆除。

曹狀元街曹維城介紹

曹維城,字價人,貴陽人。約生於清朝康熙二十二年 (1683 年 ), 康熙四十二年 (1703年 ) 武進士第一, 即武狀元。中狀元后曾在雲南任副將職,有善政,“ 六詔流惠澤” 。在封建社會里當個武狀元不容易,他武藝高強出眾自不待言 , 尤其善使長劍及畫戟 ,“長劍倚青天,高門列畫載”, 是形象而具體的寫照。曹維城的生活年代,史書記載不詳,大概是清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不知何年去世。曹維城雖是武狀元 , 但並非人們想象中的武棒棒,而是能詩善畫之人。曹維城與黔中名士朱文、吳中蕃、潘德徵相交甚好,常有詩文酬唱。朱文,字湄雲,明末清初廣順州 ( 今屬貴州省印江縣 ) 人,詩人。 吳中蕃,字滋大,貴陽人,明末崇禎十五年 (1642年) 舉人 , 著有《敝帚集》。潘德徵 , 字道子 , 清康熙時舉人,著有《玉樹亭詩集》。朱文有《曹狀元頭招飲,以詩見嘲,因和之以詩》,其詩開頭即説:“我愛曹公子,風流多藴藉。二十奪狀頭,三十稱詩伯。”説明曹維城 30 歲時詩已經寫得很好。曹維城風流倜儻,富貴不驕,為人豁達,鍾情松石,好招客飲酒,追歡忘形。著有《飄然子集》,未刊行。清 (道光 ) 《貴陽府志》載有曹維城 《初秋登黔靈山贈瞿脈上人》 詩 , 詩云:“居與佛廬近,探幽不厭頻。開來天外寺,隔斷世間塵。檐敞風煙細,窗虛景物新。 白雲常住處,從爾問禪真。” 曹維城的畫 , 今已難覓 , 是一大憾事。

曹狀元街曹石簡介

據《黔詩紀略後編》記載 , 曹維城之子名曹石 , 字乖崖 , 亦為雍正二年 (1724 年) 武進士 , 任過侍衞宮、副將。曹石繼承其父愛詩傳統 , 著有《秋煙草堂詩稿》三卷。曹維城及其子曹石 , 堪稱一門兩文武全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