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文華

(中國近代革命家)

鎖定
王文華(1887-1921)字電輪。貴州興義人。光緒三十年(1904)在美國三藩市(今舊金山)加入最初以“同盟會”命名的革命團體。回國後創辦貴州體育會。辛亥革命後,在其舅貴州都督劉顯世部下任副官長;唐繼堯督黔時,任黔軍第一團團長。1916年參加蔡鍔領導的護國討袁戰爭,任護國軍左翼司令,率軍出征湘西。袁死後,升任黔軍第一師師長。同年,因反對段祺瑞組閣並借督軍團強行解散國會,潛赴上海,被孫中山授以川黔軍務重任。1917年任黔軍總司令。1921年任廣東政府軍委常委,旋在上海被刺身亡。 [4] 
中文名
王文華
別    名
電輪
果嚴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887年
逝世日期
1921年3月16日
出生地
貴州興義縣井家屯

王文華人物生平

王文華,字電輪,名果嚴,興義景家屯 [8]  人。王文華幼年喪父,與哥哥王伯羣多得舅父劉顯世資助。早年入私墊。後入興義筆山書院。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考入貴州通省公立中學,後轉入優級選科師範文科。在校期間,與愛國團體科學會負責人張齋結為忘年交,深受其愛國主義思想需染。常常閲讀《民報》等革命書刊,並參加了貴州陸軍小學歷史研究會反清秘密活動。宣統二年(1910年),王文華受聘為興義公立高等小學堂學監,兼歷史、地理和體操教員。經人介紹,注籍於美國三潘市同盟會支部。次年任高等小學堂堂長,創辦體育學會。 [7] 
辛亥武昌起義後,王文華在興義以體育學會名義向團防局借槍,想有所行動,因官方警覺,計劃受阻。貴州巡撫沈瑜慶為防止貴陽發生武裝起義,電召巡防管帶劉顯世速率部來省護衞,當時王文華在劉部當前部隊隊官,後貴州軍政府宣告成立,劉顯世派王文華到貴陽與革命派聯絡。樞密院長張百麟等迎劉顯世到省,授予劉顯世樞密院軍政股股長兼第四標標統職,王文華為該標管帶。
1913年,劉顯世上台後,王文華為省城警察廳廳長。10月,王文華建議改舊巡防營為陸軍,共編練6個團,以德、日軍事教程進行訓練。他自任黔軍精鋭第一團團長,確立了自己在黔軍中的領導地位。
1914年6月,王文華任護軍使署副官長。次年4月,王文華在貴陽設立模範營,抽調各團下級軍官輪流進行政治、軍事訓練。12月21日,北京政府任命王文華為陸軍步兵上校。護國運動前,經王文華反覆動員,劉顯世方允跟隨雲南獨立反袁。
1916年1月27日,劉顯世宣佈貴州獨立後,任王文華為護國第一軍右翼東路司令,率領黔軍3個團入湘迎擊北洋軍,激戰後北洋軍退出湘境,湘西、湘南均為護國黔軍控制,王文華被貴州報紙譽為“黔中第一偉人”。護國之役勝利後,貴州組建陸軍第一師,王文華任師長 [9]  。從此便開始了王文華為首的新派同劉顯世為首的舊派之間的內部鬥爭。
1917年4月,王文華以貴州軍事代表身份到北京參加為對德宣戰問題而舉行的督軍團會議,王文華不贊成干涉制憲、脅迫國會,拒絕簽字,憤而赴滬,拜竭孫中山,並加入中華革命黨。7月,孫中山南下護法,王文華兼程返黔,表示願竭盡全力,以作孫中山後盾。是年8月,王文華響應孫中山組織三省聯軍入川的號召,率黔軍兩個團出川東,於12月4日攻克重慶,正式組成三省靖國聯軍,推唐繼堯為總司令,王文華自任靖國黔軍總司令。
1918年1月,王文華又任命袁祖銘為縱隊長,率部參加聯軍對川軍作戰,聯軍1月20日攻成都,黔軍立了首功。1918年5月,王文華就任重慶鎮守使職,因熊克武等人反對而辭職。
1919年,貴州發生“柳渝鐵路借款案”,舊派藉機攻擊王文華、王伯羣弟兄不顧貴州財政困難,妄借外債,新派與舊派之間鬥爭激烈。“五四”運動時,王文華通電全國,聲討賣國賊,支持學生的愛國運動。他親往講武學校演説,又支持其妹夫、講武學校校長何應欽創辦“少年貴州會”,發行《少年貴州報》,演出話劇,辦補習學校,抵制日貨。
1920年初,熊克武以“川人治川”為號召,拆起排斤滇、黔軍的高潮。王文華再度由貴陽赴重慶,指揮黔軍加入川戰,同年8月,川、滇、黔擬設聯軍司令部於重慶,王文華被推為籌備員,實際負責重慶一帶防務。10月,熊克武聯合各路川軍大敗滇、黔軍,王文華部被迫撤離重慶。“民九事變”之後,貴州各界電請在上海的王文華兼貴州省長。
王文華為避“以甥逐舅”之嫌,借病辭謝。12月,王文華赴廣州晉見孫中山,被委為國民革命軍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王文華在上海還聯絡辛亥革命後流亡滬上的周素園等貴州革命派人士,動員他們一同回黔執政。王文華的行動,遭到北洋軍閥和貴州舊派的仇恨,並利用王文華與袁祖銘的矛盾,收買刺客,於1921年3月16日在上海將王文華刺殺身死。終年34歲。
1930年6月,國民黨政府追贈王文華為陸軍上將。 [2] 

王文華人物事蹟

王文華護國之役的元勳

1913年孫中山領導的“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稱帝的野心迅速膨脹。1915年8月,他的美國顧問古德諾拋出鼓吹帝制的《共和與君主論》,同時籌安會出籠。12月11日,他的親信兩上“推戴書”。12日,袁頒發接受帝國令。15日,他大肆封官封爵,準備在次年元日登上皇帝的寶座。
這時,在北京的革命黨人已策劃反對。進步黨首領梁啓超發表了洋洋萬言的《顯哉所謂國體問題者》,嚴斥帝制謬論,他與被袁羈縻在京的學生蔡鍔密謀聯絡貴州的革命人十舉事。一則是雲貴連壤,歷來政治軍事關係密切,再則貴州上層人士中不少是革命黨人和進步黨人,梁又是支持維新的貴州籍清末名宦李端荾的門生和妹婿。1915年10月,蔡由北京脱身到天津。1月17日,梁、蔡約集湯覺頓和貴州人戴戡、王伯羣、陳國祥、蹇念益舉行七人密會。會上,王伯羣表示:“貴州陸軍實力,在吾弟文華之手。當局(指劉顯世)文華可以左右之;所部成軍雖淺,氣盛,可以一戰。”蔡鍔大喜,拍案而起説:“吾知貴昆仲非常人也。黔事即有把握,吾決冒險人滇。”當即決定滇黔同行舉義,作出計劃。會後,伯羣即將會議情況密告文華,囑其“秣馬厲兵,當時起事”,自己則攜帶蔡鍔勸説唐繼堯起義的親筆信和梁啓超起草的通電、檄文等有關文件先赴昆明。蔡鍔則由戴戡陪同於12月19日抵昆。21日、22日,昆明舉行兩次軍事會議。王伯羣、戴戡、李雁賓(王文華之部將)等均代表貴州出席。25日,唐繼堯、任可澄(貴州人,雲南巡按使)、劉顯世、戴戡、蔡鍔五人署名通電袁世凱責令取消帝制。接着成立軍政府。25日,雲南宣佈獨立。1916年元日,軍政府發佈了由任可澄潤色定稿的氣壯山河的討袁檄文,義正辭嚴,震動全國。
天津密會本決定滇黔同時起義,檄文底稿中亦合稱“滇黔首義”王文華知此精神已早為準備,並促劉顯世“桴鼓舊應”“黔軍青年當為之後盾”。但劉一心擁袁,反向袁告密説:“文華辜負天恩,自外生存。臣統馭無方,罪該萬死。”文華知後,決然對劉説“吾誓與共和同命,勢在必行。爵使請以第一團兵變告北廷,殺身滅族,文華自當之;幸而有成,名利仍歸爵使。”但劉已參加對袁稱帝的推戴勸進,接受了一等男爵的封賜,一心擁袁。他見到雲南的通電中有自己的名字,竟又通電聲明:“系由滇冒列,顯世均不負責。”劉冥頑不化,耽誤了貴州的起義時間。
1916年1月2日,截戡率領的護國軍先遣軍入黔。王伯羣趕到興義見劉顯世之兄劉顯潛,促其為戴讓道,使先遣軍成行。王文華也決心單獨討袁。10日,他由貴陽揮師出發,19日抵黔桂邊境,沿隘佈防,以防袁軍來犯。這時,貴陽各界討袁聲勢高漲,黔軍中不少軍官也氣憤填膺。23日,王伯羣抵築,即與文華同見劉,歷陳護國大義。劉仍猶豫拖延。24日,戴戡率軍到築,劉又提出次日舉行軍事會議討論。會上,一些舊派反對。文華義憤難忍,毅然起立,拔槍置桌面,厲聲訴責袁大逆不道,“人人得而誅之”;“今日的議者,惟有發兵討袁,敢有附逆者,決先手刃之。”反戰派皆被懾服,不敢有異言。乃決定通電討袁。27日,舉行各界誓師大會,改護軍使署為督軍署,發佈《貴州獨立和滇黔共同討袁電》。
接着,貴州組織護國軍。黔軍五、六團合為熊成勳旅,併入戴戡領導的護國軍右翼軍,入川迎戰袁軍。黔軍第一、二、三團組成東路支隊,由王文華任司令,分左、中、右三路挺進入湘。時袁軍以十倍於黔軍迎面撲來,黔軍卻十分氣盛。前鋒三團連戰皆捷,聲名大振,團長吳傳聲身先士卒,不幸犧牲。東路支隊在王文華的指揮下,連勝十一仗,攻克八縣城。與北洋軍馬繼增師苦戰月餘,經以夜襲大獲全勝,俘敵2000餘人,馬繼增也羞愧自殺。湘西大捷徹底粉碎了袁軍經湘黔入滇的企圖,鼓舞和推動了西南和全國的倒袁護國運動。護國軍一、二路軍也進展順利。袁世凱被迫於3月22日取消帝制,6月6日憂懼而亡。護國之役的勝利使文華享譽全國,被譽為“吟中第一人”。蔡鍔稱得他:“出奇制勝,出少勝多,迭複名城,強虜喪膽,逆則心摧,功在國家,永垂不朽。”當7月13日王文華率領東路軍凱旋迴築時,劉顯世也率軍政首長和各界人士萬餘人到郊外遠迎。人人頌揚他“文武雙全器宇英偉”。而原來擁袁的劉顯世也享受了護國勝利的果實。他被北京政府任命為督軍兼省長,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王文華不過被任命為黔軍暫編第一師師長。 [1] 

王文華護法運動的中堅

1917年4月,王文華以督軍代表身份赴北京參加督軍團會議。途經上海,他經李烈鈞引薦晉謁孫中山,陳述西南情況。孫中山讚許他“英邁進取,有陸浩東、史堅如之風。”並告黨人:“西南有問題,可詢電輪。”並介紹文華參加了中華革命黨。文華見梁啓超,梁也贊他“堪繼松坡(蔡鍔)負西南之責”。文華到京後,段祺瑞策動部分督軍及代表聯名要求解散國會,廢棄約法。文華以國家大法不容般棄拒絕簽字。並與十一省的督軍代表聯名反對。但段悍然解散了國會,廢毀了約法。文華憤然回滬貝孫中山,參與策劃另組政府事。8月,孫中山揭起護法旗幟,決心南下舉事。即任何文華為黔軍總司令。文華當即表示:“竭盡全力,擴張軍備,以作先生後盾。”即回黔部署軍事。在滬期間,文華還會見了貴州辛亥革命的元老張百麟、周素園、平剛、方竹君等人,邀請他們伺機回黔參政。
8月,孫中山領導的護法軍政府在廣州成立。9月,孫中山就任大元帥職。王文華一面積極備戰,一面遊説西南各督軍。年底,川滇黔通電響應孫中山的護法號召,成立了靖國聯軍,推舉唐繼堯為聯軍總司令,劉顯世為聯軍副總司令。王文華作為黔軍總司令,又任命部屬袁祖銘為支隊長,率黔軍三個團出碁江。自己則率盧燾、胡瑛、谷正倫各部相繼入川,討伐北軍。1918年初在東路滇軍和西部川軍配合下,黔軍一舉攻克重慶,文華被任命為重慶鎮守使。接着又收復了成都,依附北洋軍閥的劉存厚出逃,反動勢力土崩瓦解。
當護法聯軍在四川取得巨大勝利之時,廣州軍政府任命楊庶堪為四川省長,開府重慶。唐繼堯卻獨行己見,另行任命熊克武為四川督軍兼省長,開府成都。兩府並存,形成川局混孔。此前孫中山已致電王文華,望滇黔軍會師重慶後,即“順流東下,直趨武漢”。文華積極支持。唐繼堯卻一心在四川建立霸業,擴大自己的實力。他任命了靖國聯軍援陝、援鄂各路軍總司令和鎮守使,又把護法的軍事行動推給熊克武,主要目的就是便於操縱和分散熊克武的軍政權力。這就造成和加劇了唐熊之間的矛盾,護法戰爭並未進一步收到實效。
1918年4、5月間,唐又勾結桂系軍閥陸榮廷等人,策劃廢除軍政府的大元帥制。他還與北洋軍閥暗中勾結,企圖另組南方政府。西南軍閣的排擠,迫使孫中山憤而辭去大元帥職。唐即幹8月份召開重慶聯軍會議,自己擺出“西南王”的架式,就任軍政府總裁;又拋出滇川黔“三省同盟計劃書”,企圖將川、黔作為其附庸。王文華對唐的作為十分不滿,未等會議結束即離渝返築。此後聯軍解體,護法之役終於失敗。孫中山對西南軍閥的行為異常憤慨。他説:“南北軍閥如一丘之貉,獨文華不與西南軍閥同。” [1] 

王文華“民八”“民九”事變與英年遇難

護法之役中黔軍繼續壯大。這對孫中山革命力量的增強是有好處的,也使得當時傾向北方的貴州舊派勢力感受威脅。劉顯世護法只圖打發王文華出省,結果事與願違。黔軍的大功勞使劉不得不任命王文華為第一師師長,同時又將王的部屬袁祖銘提升為第二師師長,力圖分散王的兵權並以袁倒王。王文華深知劉的用心,使召集軍官會議免去袁的師長,調任總司令部總參議從而加深了袁對王的不滿與怨恨。
1919年5、6月間,貴州發生貸款修建渝柳鐵路案的糾紛。舊派對此多加掣肘,新派則進行反擊。結果是時任財政廳長的舊派骨幹張協陸自殺,時任省議會議長的張彭年出走,時任政務廳長的陳廷策遭人擊傷,舊派元氣大損。此即“民八事變”。
接着,劉顯世與唐繼堯聯繫,準備解除王文華駐川黔軍總司令的兵權;又支持黔軍中傾向自己的舊派和親信如王華裔等打擊反王文華的旗號。1920年10月,王文華下定決心,將在川的黔軍調回貴州奪權,以“清君側”為名清除手握重權的舊派勢力,以便統一貴州,並反對滇軍的牽制。他決定由谷正倫旅率軍回黔實施。自己側偕參謀長朱紹良赴滬“治病”,並投奔孫中山。黔軍回到遵義後,由警衞營長孫劍鋒率部回到貴陽,在警察廳長的支持下於11月11日捕殺了劉顯世的親信、舊派頭面人物能範輿(鐵巖)、郭重光(子華)等,又將劉調進貴陽的遊擊軍三個多營採數繳械,又迫使劉顯世通電解職,由任可澄代理省長。
這就是貴州的“民九事變”。
王文華東赴上海,既是為了避免“外甥打母舅”的惡名,更重要的是他把眼光投向全國,襄助孫中山從事北伐,同南北軍繼紗鬥爭,完成“護法”未竟之業。12月他到達廣州進謁孫中報告了貴州奪取成功的情況,並表明自己的志向。孫中門即任命他擔任國民革命軍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並派他往訪舊識的浙江督軍盧永祥,爭取盧參加討伐吳佩孚。王又再次往訪張百麟、周素園等人邀他們回黔共同執政。
當文華離川赴滬後,青相銘即趕赴北京投靠北洋軍閥。文華在上海的活動也受到北洋軍閣的忌恨。國務院總理靳雲鵬當即拔款20萬元作袁的活動費用,袁又南下湖北投靠吳佩孚。在吳的支持下袁一面在武漢組織“定黔軍”一面收頭何屋光。張克明等暗中赴滬刺王。1921年3月18日(一説3月16日 [2]  ),當王文華應盧永祥之邀外出參加北伐會議時,被刺殺於住處“一品香大飯店”門前。 [1] 

王文華家庭關係

王伯羣(1885年—1944年),歷任國民政府交通部長、上海私立大夏大學校長。
姐王文湘,丈夫為何應欽(敬之)。 [3] 

王文華社會評價

孫中山:西南後起之秀 [5] 

王文華社會紀念

護國路
位於南明區。南起大南門口,北接中山東路。全長800米,寬10米。瀝青路面。1997年貴陽市修建萬東大橋,橋與護國路交叉,將護國路一分為二,當地居民習慣稱呼南段為下護國路 北段為上護國路。清道光年間稱雙槐樹、順城街,後改順城街為會文路。1942年,貴州省主席吳鼎昌等為紀念1916年1月貴州、雲南兩省宣佈獨立,打響反對袁世凱稱帝的護國戰爭,彰顯居住在此地的王伯羣、王文華兄弟的倒袁事蹟,遂改名為護國路格。護國路作為貴陽老街名沿用至今。王伯羣故居、凱賓斯基大酒店、林頓大酒店、貴陽二十一中等在此。 [6] 
參考資料
  • 1.    鄧宗嶽:《護國護法的功臣王文華》,《貴州文史叢刊》2002年第1期,第66、81-82頁
  • 2.    馮祖貽,曹維瓊,敖以深主編,辛亥革命  貴州事典,貴州人民出版社,2011.09,第245-247頁
  • 3.    劉紹唐主編,民國人物小傳 第8冊,上海三聯書店,2015.08,第1頁
  • 4.    張海赴等主編,中華英烈詞典  1840-1990,軍事譯文出版社,1991.08,第69頁
  • 5.    酈千明:《黔軍總司令王文華遭行刺真相》,《檢察風雲》2017年第4期,第78-80頁
  • 6.    護國路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2-12-02]
  • 7.    吳照恩:《貴州護國護法與王文華》,《貴州文史天地》1996年第2期,第16頁
  • 8.    文史|被忽視的功臣——護國戰爭中的貴州兄弟  .上游新聞[引用日期2023-04-11]
  • 9.    中華民國政府.大總統令.北京:印鑄局,1916-09-09: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