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曹家堡村

(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杜城街道曹家堡村)

鎖定
今曹家堡村 [1-2]  位於雁塔區西灃二路以南,西灃三路以北,東至灃經二路,西臨翟家堡村,與長安區毗鄰。2012年至2017年,雁塔區實行城中村改造,2017年5月曹家堡村與翟家堡村一同回遷入西灃馨苑小區,曹家堡村回遷安置樓共10座12單元。全村村民分7個村民小組,601户。現有常住人口2250餘人,外來流動人口5900餘人。小區東門以北,有183路、4-18路公交站。
中文名
曹家堡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杜城街道
地理位置
雁塔區西灃二路以南
人口數量
2250 人

曹家堡村建村起始

出土的考古文物證明,曹地鄰村在遠古時期已有人類活動,商周時的“古杜國”更證實了曹地周邊的繁榮。相傳在盛唐時,這裏曾是皇家狩獵的園林。明朝洪武年間,山西洪洞縣大槐樹移民大搬遷時,一部分人遷至此處定居,當時這裏被稱作閆家莊。清朝嘉慶年間,依姓氏從閆家莊分離出三個自然村,分別是曹家堡、翟家堡、高家堡。曹家堡村內主要是曹、李二姓,清末至民國後期又有了蘆、侯、潘、楊、陳、劉等姓氏。
曹家堡自成村以來,歷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個歷史時期,已有600多年曆史。曹、翟、高分離成村後,為抵禦戰爭自行修建城堡。曹家堡村東、北、西設有城牆,村南有十幾米高的原始土坎,牆外修有一圈護城河。村南門楣刻“下杜明區”四字,內側上方鑲有“大昌閣”門匾,村西城門洞下有青石台階踏步26塊,由高至低有序排列,西門洞上鑲有“興泰門”門匾。城牆外雖有護城河,但婦女洗衣、小孩玩水都在西門外西北角約一百米處的大澇池,澇池約一畝有餘,水質清澈,主要因全村地勢東高西低,水從南門外和西門洞下流出積聚而形成。

曹家堡村行政隸屬關係

清嘉慶年間,曹家堡隸屬長安縣姜村廒管轄;1939年民國時期曹家堡歸長安縣姜村鄉管轄;1940年曹家堡村、翟家堡村、高家堡村為一保,隸屬於杜城村聯保政府;1949年,西安市人民政府廢保、甲制,曹家堡村隸屬於長安縣杜城中心區;1949年5月至1954年12月歸長安縣郭杜區高家堡鄉管轄;1954年12月後,隸屬於西安市雁塔區山門口鄉;1958年,公社化時,更名為西安市雁塔區山門口人民公社曹家堡大隊,隸屬雁塔區東風人民公社管轄;1968年革命委員會成立後,改為西安市郊區東風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曹家堡大隊;1971年9月,撤銷革命稱謂,恢復原名,隸屬山門口人民公社;1984年撤銷公社改鄉制後,曹家堡大隊改為村,隸屬山門口鄉,下設7個村民小組,為山門口鄉政府曹家堡村村民委員會;1988年撤山門口鄉,改為山門口街道辦事處;1994年,設雁塔區電子城街道辦事處,曹家堡歸轄。2018年,西安市設立雁塔區杜城街道辦事處,曹家堡村劃歸杜城街道辦事處管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