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曹元用

鎖定
曹元用(1268年—1330年),字子貞。祖籍陽穀阿城(今陽穀 [1]  ,一説嘉祥縣紙坊鎮李村),後遷居汶上。元代大臣,與清河元明善、濟南張養浩並稱為“三俊”。
父曹宗輔,官德清縣主簿。早年隨家人遷徙至汶上大張村(今嘉祥縣梁寶寺鎮)。幼時嗜書,過目成誦,尤精於《易經》、《春秋》,每晚讀書,常達旦不寐。後來擔任鎮江路儒學正,在大都時為翰林學士承旨閻復所賞識,任御史台掾史。延祐六年(1319年),為太常禮儀院經歷。
元文宗天曆二年(1330年)去世,贈正奉大夫、江浙行中書省參知政事、護軍、東平郡公。諡"文獻"。有詩文集40卷,名《超然集》,
本    名
曹元用
子貞
所處時代
元朝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汶上
出生日期
1268年
逝世日期
1330年
主要作品
《超然集》
主要成就
完善元朝禮樂制度
籍    貫
陽穀阿城
官    職
翰林待制,直學士
追    贈
正奉大夫、護軍、東平郡公
諡    號
文獻

曹元用人物生平

曹元用嗜好讀書

曹元用祖籍阿城,後遷居汶上。曹元用天資聰敏,性格開朗,幼好讀書,過目不忘,每夜讀書,常通宵達旦。父親怕他因此得病,阻止他,他卻用衣蔽住窗子,在房內默讀。 [2] 

曹元用名列三俊

曹元用開始任鎮江路儒學正,期滿考核合格,遊於京師。翰林承旨閻復,對於各地來的士子很少有稱讚的,見到元用,將他所寫的文章給曹元用看,曹元用立即指出其中的毛病,閻復認為曹元用是個奇才,薦為翰林國史院編修官。曹元用認為國史院的官員都才不稱職,請於測試後錄優任用。
御史台聘他為屬官,曹元用不曾學過如何辦理公務,但對一些事情卻能有明確的判斷,御史台的屬吏們反而要向他請教。轉為中書省右司的屬員,與清河的元明善、濟南的張養浩,並稱為“三俊”。
後授任應奉翰林文字,又轉任禮部主事。在當時歷朝皇后死後,還是稱其名,沒有諡號,曹元用認為:“皇后為天下之母,豈可直接稱其名,應加上美好的稱號,以發揚其美德。”改任尚書省右司都事,轉為員外郎。廢除尚書省後,他退居任城,在那裏住很久,齊、魯間士人向他求學的甚多。 [3] 

曹元用仕途經歷

延祐六年(1319年),授太常禮儀院經歷,建議太子碩德八剌親自參加祭祀之事,精心於禮樂。碩德八剌親自主持祭祀的禮節、儀仗隊、車馬、服裝等制度,都是他裁定的。原來太廟九代皇帝的靈位分室供奉,但都在一殿之內祭祀。
元仁宗駕崩後,殿內也無室可以供奉了,便在武宗室之前接了一間供奉。元英宗上京召集禮官討論此事。曹元用認為,應該建大殿於原殿之前,內設十五室。元英宗認為此議甚好。授曹元用為翰林待制,遷任直學士。
至治三年(1323)八月,發生鐵失刺殺元英宗的事變,叛黨赤斤鐵木兒突然來到京師,收繳各衙門大印,召兩院學士北上。元用一人未去,並聲稱:“此非常之變,我寧死也不能屈服。”不久,這次政變以失敗告終,人們都説曹元用有先見之明。 [4] 

曹元用盡心盡職

泰定二年(1325年),朝廷授曹元用為太子贊善,後轉為禮部尚書,兼經筵官,又任大朝會的糾儀官,在退朝時號令循序而退,無奪門而出的事情發生。他認為太醫、儀鳳、教坊等官,不應列入正班,應自成一列。這些建議均被採納。丞相擬廢除科舉制,曹元用反對:“國家文治正要用此制度,怎麼能廢!”有人提出對太廟的祭祀由四季減為冬季,曹元用説:“禴祠嘗烝(古四時之祭的代稱,禴指最薄一祭、祠為春祭、烝為冬祭、嘗為秋祭),是一年四季的祭祀,一個都不能少,這是經典禮儀中十分重要的事情,怎麼可以因為吝嗇錢財而廢除利益呢!?”
泰定三年(1326年)夏,發生日食、地震、星變,也孫鐵木兒詔令廷臣商議消災之策,曹元用提出:避免天災的辦法,是不講空話,但務實際,也就是實行德政。具體説就是:節省一切不應開支的費用,選拔賢能者為各地守令,撫卹貧民,祭祀天地,禁止佛事,停止不必須的製作以減輕人民負擔,慎重地實行賞罰以鼓勵和懲罰士民。這些意見都切合實際,清除當時政治中的弊端。他還論及科舉取士之法,認為應當革除冒名頂替,嚴格進行考核,使得有真才實學的人得到任用。這些意見朝廷都予以肯定。拜為中奉大夫、翰林侍講學士兼經筵官,參與修纂仁宗、英宗兩朝實錄。又奉旨纂集甲令為《通制》,把唐朝的《貞觀政要》譯為蒙古語言。這些書編成後都流行於世。凡朝廷的文告和命令,都是元用起草的。文宗時他起草寬恤之詔,受到也孫鐵木兒的稱讚,賜金織紋錦。 [5] 
天曆二年(1329年),曹元用代表皇帝到曲阜孔子廟舉行祭祀,回來獻上孔子像及所撰的代祀記,元文宗非常高興。正值太禧宗禋院副使是個缺職,中書省上奏讓曹元用擔任,元文宗不答應,説:“他是翰林院學士中不可缺少的一個,要把他任用在大事情上。”當曹元用去世時,皇帝哀悼很長時間,告訴侍臣説:“曹元用盡忠竭力,現在死了,應當賜賻鈔五千緡(一千文)。”又追封為政奉大夫、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參知政事、護軍、東平郡公,諡號文獻。 [6]  濟寧市太白樓曲阜孔廟鄒城孟廟,存其撰文碑。

曹元用歷史評價

元文宗:曹子貞盡忠宣力。 [7] 
宋本:力主國文治、嚴科考、革冒濫、唯才是舉。 [8] 
戴表元:屬辭莊屈之潔,析理荀孟之達,比事左班之核也。 [8] 

曹元用個人作品

  • 《介春堂 》 [9] 
  • 《李白酒樓 》 [10] 
  • 《京都次馬伯庸尚書【一作和趙子昂】韻二首 》 [11] 
  • 《上京次王繼學韻 》 [12] 
  • 《丁卯校藝貢院作》 [13] 
  • 《秋懷 》 [14] 
  • 《題周曾秋塘圖 》 [15] 

曹元用家庭成員

子嗣:曹偉、曹儀

曹元用墓葬發現

1974年秋,嘉祥縣梁寶寺公社石林大隊(今屬桐莊公社)社員,在農田建設挖水渠時,於村西距地表兩米左右處,掘出元代通奉大夫曹元用及其夫人郭氏墓誌兩合。
1981年10月,社員在上述位置又發現積炭並將墓頂暴露出土,為了不致於使該墓遭到破壞,1982年5月22日,在嘉祥縣文管所配合下,由山東省濟寧地區派人進行了現場調查和緊急清理。該墓位於嘉祥縣桐莊公社石林村西,東距京杭運河約5公里,南距桑科集大隊約6公里,地勢稍高。 [16] 
參考資料
  • 1.    車吉心、梁自潔.齊魯文化大辭典:山東教育出版社,1989年07月第1版:第731頁
  • 2.    《元史》:曹元用,字子貞,世居阿城,後徙汶上。祖義,不仕。父宗輔,德清縣主簿。元用資稟俊爽,幼嗜書,一經目,輒成誦。每夜讀書,常達曙不寐。父憂其致疾,止之,輒以衣蔽窗默觀之。
  • 3.    《元史》:始以鎮江路儒學正考滿遊京師。翰林承旨閻復,於四方士少所許可,及見元用,出所為文示之,元用輒指其疵,復大奇之,因薦為翰林國史院編修官。即論史院僚屬非材,請較試,取其優者用之。御史台闢為掾史。元用初不習吏事,而見事明決,吏反師之。轉中書省右司掾,與清河元明善、濟南張養浩同時號為三俊。除應奉翰林文字,遷禮部主事。時累朝皇后既崩者,猶以名稱,而未有諡號。元用言:「後為天下母,豈可直稱其名。宜加徽號,以彰懿德。」改尚書省右司都事,轉員外郎。及尚書省罷,退居任城,久之,齊、魯間從學者甚眾。
  • 4.    《元史》:延祐六年,授太常禮儀院經歷。屬英宗躬修祀事,鋭意禮樂,其親祀儀注、鹵簿輿服之制,率所裁定。初,太廟九室,合饗於一殿,仁宗崩,無室可祔,乃於武宗室前,結綵為次。英宗在上京,召禮官集議,元用言:「古者宗廟有寢有室,宜以今室為寢,當更營大殿於前,為十五室。」帝嘉其議,授翰林待制,升直學士。至治三年八月,鐵失之變,賊黨赤斤鐵木兒遽至京師,收百司印,趣召兩院學士北上。元用獨不行,曰:「此非常之變,吾寧死,不可曲從也。」未幾,賊果敗,人皆稱其有先見之明。
  • 5.    《元史》:泰定二年,授太子贊善,轉禮部尚書,兼經筵官,及大朝會,為糾儀官,申卷班之令。俾以序退,無爭門而出之擾。又謂太醫、儀鳳、教坊等官,不當序正班,當自為一列,後皆行之。時宰執有欲罷科舉法者,元用以為「國家文治,正在於此,胡可罷也」。又有欲損太廟四時之享、止存冬祭者,元用謂:「禴祠嘗烝,四時之享,不可闕一,乃經禮之大者,其可惜費而廢禮乎!」三年夏,帝以日食、地震、星變,詔議所以弭災者,元用謂:「應天以實不以文,修德明政,應天之實也。宜撙浮費,節財用,選守令,恤貧民,嚴禋祀,汰佛事,止造作以紓民力,慎賞罰以示勸懲。」皆切中時弊。又論科舉取士之法,當革冒濫,嚴考核,俾得真才之用。議上,朝廷鹹是之。拜中奉大夫、翰林侍講學士,兼經筵官,預修仁宗、英宗兩朝實錄。又奉旨纂集甲令為《通制》,譯唐《貞觀政要》為國語。書成,皆行於時。凡大制誥,率元用所草。文宗時,草寬恤之詔,帝覽而善之,賜金織文錦。
  • 6.    《元史》:天曆二年,代祀曲阜孔子廟。還,以司寇像及代祀記獻,帝甚喜。值太禧宗禋院副使缺,中書奏以元用為之,帝不允曰:「此人翰林中所不可無者,將大用之矣。」會卒,帝嗟悼久之,謂侍臣曰:「曹子貞盡忠宣力,今亡矣,可賜賻鈔五千緡。」贈政奉大夫、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參知政事、護軍,追封東平郡公,諡文獻。詩文四十卷,號《超然集》。二子:偉,儀。
  • 7.    《元史· 列傳第五十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8-17]
  • 8.    元詩選三集·丙集  .中華詩網[引用日期2014-08-17]
  • 9.    光陰迅流矢,富貴等浮漚。昨日少年今白首,華構咫尺歸荒丘。人生貴適意,棲棲欲何求?肘印纍纍大如鬥,不及介春堂上一杯酒。可以消百慮,可以介眉壽。況有蒼鸞白鶴翔坐隅,瓊樹照耀青芙渠。洞庭雲璈奏和響,雙成玉佩鳴清虛。玉仙人,真吾侶,便須日日陪尊俎。盡把西湖釀春酒,三萬六千從此數。
  • 10.    太白一去不復留,任城上有崔嵬樓。樓頭四望渺無際,草木黃落悲清秋。鳧嶧插天摩翠壁,汶泗迢迢展空碧。爭奇獻秀百年態,作意隨人來几席。諸老高會秋雲端,金璧照耀青琅玕。談笑不為禮法窘,酒杯更比乾坤寬。飲酣意氣橫今古,玉山傾倒忘賓主。謫仙人去杳何許,異代同符吾與汝。誰能跨海為一呼?八表神遊共豪舉。
  • 11.    灤水橋【一作河】邊御道西,酒旗閒掛暮檐【一作「夕陽」】低。春從綠【一作玉】樹陰中老,雲補青【一作蒼】山闕處齊。畫戟遙臨青瑣闥,紫騮解惜錦障泥。鸞凰自為明時出,宜傍上林高處棲。   柳簇金溝蘸碧波,雲深玉【一作貝 闕瞰重坡。鳳凰曲奏鈞天樂,烏鵲橋通織女河。萬井閭閻春浩蕩,六街車馬晚坡陁。山人素有林泉興,奈此承明夜直【一作「侍從」】何。
  • 12.    觀光千里外,載筆五雲邊。計拙如工部,文雄愧謫仙。枕流思洗耳,懷祿敢垂涎。疾目昏如霧,衰髯白勝綿。當辭天祿閣,歸種汶陽田。曉日登山屐,秋風下瀨船。芝香雲滿地,龜鶴不知年。
  • 13.    席廬清晝列千袍,射策詞場百戰勞。明日京華春榜揭,蓬萊天近五雲高。
  • 14.    沙磧秋高宛馬肥,哀笳一曲塞雲飛。南都兒輩應相念,過盡徵鴻猶未歸。
  • 15.    沙鳥飛鳴晚未休,櫂歌聲在白蘋洲。題詩每恨無佳句,欲剪橫塘一片秋。
  • 16.    山東嘉祥縣元代曹元用墓清理簡報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4-08-1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