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書館

鎖定
書館,指古代教授初學之所。見《新唐書·后妃傳上·上官昭容》:“ 婉兒 勸帝侈大書館,增學士員,引大臣名儒充選。”
中文名
書館
拼    音
shū guǎn
注    音
ㄕㄨ ㄍㄨㄢˇ
出    處
論衡·自紀》

書館基本概念

書館,行業術語;在民間俚語裏,則為“書館兒”。“茶書館”,“昆書館”為書館之一種。是晚清時代大都市,尤其是京城,特別是以天橋一帶盛行的藝人表演節目,藉以謀生的處所。
書館,具有相對的固定性,完全擺脱了街頭“畫鍋”,或“撂地”的藝術表演模式。《現代漢語詞典》裏關於書館的註解為:“<方>有人在那裏説評書的茶館”。
書館,這種“書場茶社”,是近當代曲藝藝術發展的搖籃,而在書館,大多以説書為主。兼表演其他曲藝種類,藝人多為當時的梨人名家,許多後來成長為宗師。

書館引證解釋

1. 古代教授初學之所。
王充 《論衡·自紀》:“八歲出於書館。書館小僮百人以上,皆以過失袒謫,或以書醜得鞭。 充 書日進,又無過失。手書既成,辭師受《論語》、《尚書》,日諷千字。”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學舊六館:有國子館、太學館、四門館、書館、律館、算館,國子監都領之。” 王國維 《觀堂集林·漢魏博士考》:“ 漢 時教初學之所名曰書館,其師名曰書師,其書用《倉頡》、《凡將》、《急就》、《元尚》諸篇,其旨在使學童識字、習字。”
2. 教授典籍之所。
方苞 《序》:“子之尊人與餘共事書館,無間晨夕,後雖各有典司,而旬月中未有不再三見者。” 清 桂馥 《札樸·書館》:“今以教授館為書館,讀如書籍之書。”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