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曬青毛茶

鎖定
曬青毛茶是綠茶類中用日曬乾燥的青毛茶,青毛茶除少量供內銷和出口外,主要作為沱茶緊茶餅茶、方茶、康磚茯磚等緊壓茶原料。曬青茶中質量以雲南大葉種所制的滇青最好。品質特點是,外形條索粗壯肥碩,白毫顯露,色澤深綠油潤,香味濃醇,富有收斂性,耐沖泡,湯色黃綠明亮,葉底肥厚。曬青毛茶產地有云南省景谷、玉溪、文山、楚雄、江河等。
中文名
曬青毛茶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
山茶科
山茶屬
茶種
分佈區域
雲南省景谷、玉溪、文山、楚雄、江河等

曬青毛茶簡介

曬青毛茶亦稱滇青,不同於綠茶、烏龍荼的毛荼乾燥方式為炒幹、烘乾,普洱茶的鮮葉經萎凋、殺青、揉捻、攤晾後,經日曬乾燥即成曬青毛茶,簡稱青毛茶、滇青;因日曬所產生的“太陽味”,是曬青毛茶無可取代之特殊風味,是葉綠素、茶多酚等活性物質受紫外線破壞所產生的味道。乾燥後茶菁含水量9%~10%左右。乾燥時,温度更減緩殘餘酵素的作用。而過於高温,將會完全俾善洱茶陳化,易產生劣變 [1] 

曬青毛茶形態特徵

外形條索粗壯肥碩,白毫顯露,色澤深綠油潤,香味濃醇,富有收斂性,耐沖泡,湯色黃綠明亮,葉底肥厚。

曬青毛茶主要類型

曬青毛茶按其生產季節可分為春茶、夏茶和秋茶類,其品質以春茶最好,秋茶次之,夏茶較差。春茶的採製時間一般在2月上旬至5月上旬,清明前後採製的稱為“春尖茶”或“白尖茶”,穀雨至立夏期間採製的稱為“春中茶”,小滿後採製的稱為“春尾茶”。夏茶的採製時間一般在5月下旬至8月上旬,正是雨季。由於雨水多,而茶芽較粗大,含水高,難以及時日曬乾燥,故茶葉條索常常變黑,稱為“黑條茶”、“二水茶”。另外還有全部用粗老葉製成的“粗茶”,過去專門用作緊茶的包心。秋茶的採製時間一般在8月下旬至10月下旬,因在稻穀揚花之季採製,故稱為“谷花茶”,又叫“花尖茶”,因其色澤較為光亮,且不易變黑,過去通常用作圓茶的蓋面 [2] 

曬青毛茶分佈範圍

曬青毛茶
曬青毛茶(4張)
曬青毛茶產地有云南省景谷、玉溪文山、楚雄、江河等;貴州省鎮遠、都勻、婺川、遵義等;四川省邛崍、南江、城口、大竹、達縣、銅梁等;廣東省湛江、肇慶、佛山等;廣西壯族自治區上林、臨桂、羅城、嶺溪、玉林等;湖南省郴州等;湖北省巴東等;陝西省紫陽、安康、南皋、鎮巴、平利、石泉、白河、西鄉、蘭田、嵐泉、寧陝等;河南省固始、光山、羅山、橫川、新縣、商城等。

曬青毛茶加工過程

曬青毛茶,多以一芽二葉或一芽三葉及同等嫩度的對夾葉、單片葉為採製原料。茶農
製作曬青,殺青多用2尺4的鐵鍋,一次投葉2千克左右,低温悶炒至葉質柔軟透清香,隨即出鍋攤涼。用手工在簸箕、篾笆上揉捻搓條,揉成茶條後,抖散粘結的茶葉團塊,薄攤在日光下曬至五成幹;待茶條濕胚顏色由黃綠色轉為黑綠色時,仍用手工進行第二次復揉,復揉後仍需抖散粘結的茶葉團塊,抖直茶條,繼續在日光下曬至足幹。足幹後的曬青毛茶即可儲藏或銷售,也可進行“渥堆發酵”而轉變為普洱熟茶
雲南曬青毛茶是選用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經殺青、揉捻後,採用太陽光曬乾而成的綠茶。不是完全靠烘乾和烤乾的,基本上是晾乾的,所以保存了很多的有機質,以備後面的再次發酵,故而普洱茶越放越好,每年都有變化。
參考資料
  • 1.    石昆牧著,經典普洱 名詞釋義,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12,第64頁
  • 2.    黃映玲叢書主編 陳紅偉 張俊本冊編著,普洱茶文化,雲南教育出版社,2006年01月第1版,第6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