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曠(拼音:kuàng)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2]  。據已有材料此字最早形體為小篆,也見於《詩經》等先秦著作。曠為形聲字,古字形從日、廣聲,廣兼有表義作用。“曠”本義指光明、明朗,又指心情開朗。“曠”又指廣大、空曠,特指心境寬廣。又由空間的廣大引申為時間的久遠,還引申為空缺,再引申為耽擱、荒廢。 [14] 
中文名
拼    音
kuàng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JYT(86);JOT(98) [1] 
倉    頡
AI [1] 
鄭    碼
KTJ [1] 
筆    順
豎、橫折、橫、橫、點、橫、撇
字    級
一級(編號:0727) [2] 
平水韻
去聲·二十三漾 [3] 
四角碼
6000₀
統一碼
65F7 [1] 
注音字母
ㄎㄨㄤˋ
總筆畫數
7(部首4,部首外3)
筆順編號
2511413
造字法
形聲字(左形右聲)、會意字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異體字
𣊥、𣋷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形聲兼會意字。“曠”在小篆中寫作圖1,左部為“日”表義,意指與太陽有關,表示光明;右為“廣(廣)”,表音,也有開闊、普遍的含義。隸楷字形均承篆文而來。漢字簡化時去掉了“廣”中的“黃”。
《説文·日部》:“曠,明也。”是説“曠”的本義是“太陽的光明”。太陽普照大地,能把光明播撒到大地的每一個角落,故而“曠”可以引申指“遼闊”“廣大”。再引申指“空而寬闊”,如“闊野”“地曠人稀”。天空、原野,是遼闊大自然的主要代表,分別被稱為“曠宇”“曠原”“曠野”。遼闊的事物不僅給人提供了視覺之美,也使人產生巨大的心靈震撼。《老子》:“曠兮其若谷”,山谷為“開闊”的典型形象;清代朱仕繡《髻亭記》“登斯峯者,人之奧如,出之曠如”,也道出了感知開闊後的視覺歡悦。由“遼闊,廣大”轉用於人,可指“心境開闊,豁達”,如“心曠神怡”“曠達”。
“遙遠”義是由“曠”的“廣闊”義擴大到空間距離所造成的引申義。如晉代陸機《擬涉江採芙蓉》詩:“故鄉一何曠,山川阻且難。”
“遙遠”指路程距離大,如果轉用於時間,則時間距離大就是“久遠”。如陸機《為顧彥先贈婦》詩之二:“形影參商乘,音息曠不達。”漢語中,長遠的分別稱為“曠別”,當代沒有能比的叫“曠世”,自古以來叫“曠古”,久歷年代為“曠代”。形容久經時日,有“曠日經年”“曠日持久”等四字格詞語。
“曠”的意義也往反面、消極的方向發展。“遼闊,廣大”展開相反聯想,就是“荒涼,荒蕪”。如晉代左思《魏都賦》:“伊洛榛曠,痘函荒姥。”“曠”又引申為“荒廢”“空缺”,為動詞。如“曠工”“曠課”,指職工、學生耽誤荒廢工作或學業,其消極意義尤甚。 [14] 

詳細釋義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形容詞
開朗;明亮
bright
《後漢書·竇融傳》:“忠臣則酸鼻流涕,義士則曠若發矇。”
南朝宋·謝靈運《富春渚》詩:“懷抱既昭曠,外物徒龍蠖。”
空而開闊
extensive;
wide;vast;
broad
《老子》:“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晉·陶潛《桃花源記》:“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唐·杜審言《奉和七夕侍宴兩儀殿應制》:“天回兔欲落,河曠鵲停飛。”
曠野;空曠
心境開闊;豁達
liberal
晉·向秀《思舊賦》:“嵇志遠而疏,呂心曠而放。”
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下:“漢人尚氣好博,晉人尚曠好醉。”
曠達;心曠神怡
遠;遙遠
distant
晉·陸機《擬涉江採芙蓉詩》:“故鄉一何曠,山川阻且難。”
南朝梁·任昉《為蕭揚州薦士表》:“室邇人曠,物疏道親。”
荒涼;荒蕪
晉·左思《魏都賦》:“伊洛榛曠,崤函荒蕪。”
唐·李世民《答趙郡王孝恭等請封禪手詔》:“田疇多曠,倉廩猶虛。”
相互配含的兩個零件(如軸和孔、鍵和鍵槽等)的間隙大於所要求的範圍;衣着過於肥大,不合體
動詞
耽誤;荒廢
neglect;
waste
《尚書·皋陶謨》:“無曠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呂氏春秋·無義》:“以義動則無曠事矣。”
漢·劉向《説苑·正諫》:“趙簡子曰:‘今吾伐國失國,是吾曠也。’於是罷師而歸。”
曠課;曠廢;曠學;曠工
空缺
vacant;
idle
《孟子·離婁上》:“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弗由,哀哉!”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平等寺》:“宸極不可以曠,神器豈容無主?”
遠離;疏遠
《呂氏春秋·長見》:“莧嘻數犯我以義,違我以禮,與處則不安,曠之而不穀得焉。”
三國魏·曹植《浮萍篇》:“在昔蒙恩惠,和樂如瑟琴;何意今摧頹,曠若商與參。”
元·揭傒斯《與蕭維斗書》:“天生賢哲,常曠數百載不一二見。”
經歷長時間
晉·陸機《為顧彥先贈婦詩二首》之二:“形影參商乖,音息曠不達。”
唐·韓愈《平淮西碑》:“外多失朝,曠不嶽狩,百隸怠官,事亡其舊。”
曠世;曠代;曠日持久;曠古未有
指成年男子無婦獨居
《新唐書·狄仁傑傳》:“行役既久,怨曠者多。”
李劼人《死水微瀾》第五部分二:“他因為曠久了,所以對於嫖字,更為起勁。”
名詞
指無妻的成年男子。亦指無夫的成年女子
single
《後漢書·荀爽傳》:“通怨曠,和陰陽。”
明·孫仁孺《東郭記·鑽穴隙》:“奴非怨女君非曠,慢勞相訪。”
(Kuàng)姓氏用字
(參考資料:《漢語大詞典》 [6]  《現代漢語詞典》 [4]  《漢語大字典》 [5]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七】【日部】苦謗切(kuàng)
明也。從日廣聲。 [8] 

説文解字注

“明也”注:廣大之明也,會意兼形聲字也,引伸為虛空之偁。
“從日,廣聲” 注:苦謗切,十部。 [9] 

廣韻

苦謗切,去宕溪 ‖ 黃聲陽部(kuàng)
曠,空明也。遠也。大也。久也。又姓,苦謗切。五。 [10] 

康熙字典

【辰集上】【日字部】
古文:𣊥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苦謗切,音壙。《説文》:明也。《後漢·竇融傳》:則曠若發曚。注:曠,明也。
又《書·皋陶謨》:無曠庶官。傳:曠,空也。《前漢·賈山傳》曠日十年。注:師古曰:曠,空也,廢也。劉楨《贈五官中郎將詩》彌曠十餘旬。注:《倉頡篇》曰:曠,疎曠也。
又《博雅》:曠,遠也。曠曠,大也。《篇海》:久也,豁也。《廣韻》:又姓。 [7]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上:U+65F7;下:U+66E0) 字形對比(上:U+65F7;下:U+66E0)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日”窄“廣”寬,頂部“日”低,底部“廣”低。“日”,框內短橫在橫中線。“廣”,橫從豎中線起筆,與“日”頂部持平,長撇沿豎中線伸向“日”下。 [12]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wɑŋ
先秦
王力系統
uaŋ
先秦
董同龢系統
uɑŋ
先秦
周法高系統
waŋ
先秦
李方桂系統
khw
angh
西漢



東漢





ang


a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陽唐

wɑŋ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陽唐

wɑŋ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陽唐

wɑŋ
隋唐
高本漢系統

wɑŋ
隋唐
王力系統

uɑŋ
隋唐
董同龢系統

uɑŋ
隋唐
周法高系統

uɑŋ
隋唐
李方桂系統

kh
wâng
隋唐
陳新雄系統
uɑŋ
(參考資料:漢典 [11]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四十二宕

合口呼
次清
苦謗切
kʰuɑŋ
集韻
去聲
四十二宕
合口呼
次清
苦謗切
kʰuɑŋ
禮部韻略

去聲





苦謗切

增韻

去聲





苦謗切

中原音韻

去聲
江陽

合口呼

次清

kʼuaŋ
中州音韻

去聲
江陽





枯旺切

洪武正韻

去聲
十七漾


次清
苦謗切
k‘uaŋ
分韻撮要
陰去
第十剛講降角
(參考資料:漢典 [11]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kʰuaŋ
51
去聲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kʰuaŋ
21
去聲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kʰuaŋ
55
去聲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kʰuaŋ
35
去聲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kʰuaŋ
13
去聲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kʰuɑ̃
53
去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kʰuaŋ
55
去聲

晉語
太原
kʰuɒ̃
45
去聲

吳語
蘇州
kʰuɒŋ
412
陰去

吳語
温州
kʰuɔ
42
陰去
文讀
guɔ
31
陽平
白讀
湘語
長沙
kʰuan
45
陰去

湘語
雙峯
kʰɒŋ
35
陰去

贛語
南昌
kʰuɔŋ
213
上聲

客家話
梅縣
kʰɔŋ
31
上聲

粵語
廣州
kʰɔŋ
33
陰去
未註明異讀原因
kʰuɔŋ
33
陰去
粵語
陽江
kʰɔŋ
24
陰去

閩語(閩南片)
廈門
kʰɔŋ
11
陰去
文讀
kʰŋ
11
陰去
白讀
閩語(閩南片)
潮州
kʰuaŋ
213
陰去

閩語(閩東片)
福州
kʰuɔŋ
213
陰去

閩語(閩北片)
建甌
kʰuaŋ
22
陰去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3]  、漢典 [11]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20-08-12]
  • 2.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3-05-22]
  • 3.    平水韻 二十三漾 曠  .漢典[引用日期2023-05-22]
  •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757
  • 5.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1651
  • 6.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5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842
  • 7.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448
  • 8.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904
  • 9.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3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032
  • 10.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428
  • 11.    曠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3-05-22]
  • 12.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190
  • 13.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329
  • 14.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 文化源流 上[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493-49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