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暴力美學

鎖定
暴力美學主要是在感官上,使暴力以美學的方式呈現,詩意的畫面,甚至幻想中的鏡頭來表現人性暴力面和暴力行為。觀賞者本身往往驚歎於藝術化的表現形式,沒有對內容產生具體的不舒適感。
支持人士往往稱“暴力程度與票房收入成正比”,社會道德捍衞者和輿論譴責人士則稱其是對社會道德教化的阻礙和負面影響;恐引發心理未臻成熟的人們,間接以為暴力行為亦是一種美感的呈現。在眾多香港導演中,吳宇森是運用這種電影表現手法的代表性人物。其標誌性的白鴿漫天飛舞,手持雙槍的英雄人物縱橫在屏幕之上,使象徵和平和安詳的白鴿與血腥暴力的槍彈形成了強烈的視覺反差,吸引了無數的目光。
中文名
暴力美學
外文名
Aestheticization of violence
應用領域
電影動畫片電子遊戲
代表人物
昆汀·塔倫蒂諾三池崇史 [1] 

暴力美學概念起源

《黑客帝國》 《黑客帝國》
“暴力美學”原指起源於美國,在香港成熟(現在又有向美國轉移的態勢)的一種電影藝術趣味和形式探索 [2]  。最通俗的説法就是,將暴力的動作場面儀式化。其特徵表現為:創作者往往運用後現代手法,要麼把影片中的槍戰、打鬥場面消解為無特定意義的遊戲、玩笑;要麼把它符號化,作為與影片內容緊密相關的視覺和聽覺的審美要素。這類影片更注重發掘槍戰、武打動作和場面的形式感,將其中的形式美感發揚到炫目的程度,卻忽視或弱化了其中的社會功能和道德功能。從早期電影人對暴力的敍述直到20世紀80年代吳宇森的“英雄系列”影片,吳宇森影片中對暴力的風格化處理成為電影中暴力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因為以往好萊塢對電影的一系列限制性的法規都是針對暴力和色情提出來的,都是僅從道德層面出發將暴力當成一種對社會或未成年人有危害的因素加以限定,而這些限制是與當時電影中暴力的呈現方式密切相關的。吳宇森“英雄系列”影片的出現使得他以暴力為題材的影片不再被當成是“暴力影片”來看,因為他給全世界觀眾提供了一種審視暴力的全新視角——東方美學視角,第一次使暴力成為了一種“有意味的形式”(克萊夫·貝爾語),其後的北野武三池崇史奧利弗·斯通大衞·林奇昆汀·塔倫蒂諾等人對暴力進行的風格化探索在世界影壇上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掀起了一個“暴力美學”的熱潮。昆汀·塔倫蒂諾代表作品有《低俗小説》《殺死比爾》,中國香港赴美國發展的導演吳宇森的作品有《喋血雙雄》《英雄本色》《變臉》,沃卓斯基兄弟的代表作品有《黑客帝國》系列等。其中把 “暴力美學”這個詞眼發揮到極致的電影莫過於《罪惡之城》和三池崇史的《殺手阿一 [1] 
《殺手阿一》 《殺手阿一》
就像產生“暴力美學”的後工業社會的多元化特點一樣,“暴力美學”也因不同國家(地區)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差異呈現出一種同時包含同質因素和異質因素的多元化的風格樣式和精神內涵。

暴力美學產生髮展

昆丁·塔倫蒂諾 昆丁·塔倫蒂諾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聽到“暴力美學”這個詞彙。電影評論中,一批新鋭導演的作品被認為與“暴力美學”相關,如美國的昆廷·塔倫蒂諾,中國香港的吳宇森,日本的三池崇史等。一些武俠電視劇,以及原本單純可愛卻被加入暴力內容的卡通畫,被聯繫至“暴力美學”;一些新推出的電子遊戲產品,也爭先恐後以“暴力美學”作為賣點。一些新聞類作品,如犯罪實錄電視採訪、展示殘酷場面的新聞攝影作品,也被貼上了“暴力美學”的標籤。

暴力美學特徵內涵

《殺死比爾》 《殺死比爾》
“暴力美學”是個廣義的、泛審美的概念,並非嚴格的美學概念,相關作品的主要特點是展示攻擊性力量,展示誇張的、非常規的暴力行為。文藝作品中,暴力的呈現可劃分為兩種不同形態:一是暴力在經過形式化、社會化的改造後,其攻擊性得以軟化,暴力變得容易被接受,比如,子彈、血腥的場景經過特技等手段處理後,其侵害性傾向被隱匿了一部分。又如,在美國的一些電影中,施暴者代表正義卻蒙受冤屈,這種人物關係的設置也軟化了暴力行為的侵略性。另一種情況是比較直接地展現暴力過程以及血腥效果,渲染暴力的感官刺激性,這種傾向在多種文化行為中都可以看到。以上所述的兩種暴力呈現方式審美價值不同,社會效果也不一樣。

暴力美學評價看待

《罪惡之城》 《罪惡之城》
受“暴力美學”的影響,近年來出品的武俠電影和電視劇對暴力(武打動作)的處理也出現了舞蹈化、詩化、表演化的傾向,人們在觀看武俠影視劇的時候,彷彿是在欣賞一場別開生面的武舞表演,血腥、兇殘的暴力場面有時反倒呈現出一種視覺的美感,進而消解了暴力的殘酷性。
“暴力美學”是後現代主義四個審美特徵中的“主體消失”在影視創作中的體現,這兩個矛盾的詞組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具有全新含義的詞語。它將傳統的主體意識弱化了,注重對暴力的細節及場面處理,呈現出反對權威、反對經典、反對主體創作意識、反對精英主義的特徵。

暴力美學代表作品

電影
殺死比爾 [1] 
鬼才導演昆丁·塔倫蒂諾最著名的代表作,電影糅合了香港武俠片、美國西部片、日本動畫片、中國武術、日本劍道等多種暴力元素,在武術指導袁和平的幫助下,動作場面極具觀賞性,各種誇張的噴血鏡頭也讓觀眾大呼過癮,這部電影全球票房超過1億美元。 [1] 
罪惡之城 [1] 
弗蘭克·米勒、羅伯特·羅德里格茲、昆汀·塔倫蒂諾三人聯合導演的《罪惡之城》被譽為“暴力美學電影的巔峯之作”!這部電影無論故事、人物、動作場面都只能“酷”來形容!電影以極致藝術化的視覺設計手法直觀表達了大量暴力過程和血腥場景,非但沒有令人作嘔的低俗感,反而讓赤裸裸的暴力鏡頭變得憂鬱悽美、韻味深邃。 [1] 
殺手阿一 [1] 
日本導演三池崇史的驚世之作,電影糅合黑社會、動作、符號藝術、黑色幽默、荒誕、心理劇、復仇、懸疑、SM文化、怪獸電影等等多種元素,暴力血腥鏡頭層出不窮,讓觀眾看得心驚肉跳,三池崇史也因這部電影被廣大影迷奉為天才導演。 [1] 
黑客帝國 [1] 
由沃卓斯基兄弟執導的《黑客帝國》系列是科幻電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而其中大量精彩的動作場面為影迷們津津樂道,“天下第一武指”袁和平加上好萊塢的電腦特技,讓《黑客帝國》的動作場面極具藝術感和創新性,電影並沒有血腥鏡頭,只追求打鬥的華麗和動作的酷感。 [1] 
《座頭市》 《座頭市》
喋血雙雄 [1] 
吳宇森是最早被貼上暴力美學標籤的導演之一,他在80年代以極具個人風格的一系列槍戰片揚名國際,其中《喋血雙雄》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電影中獨特的槍戰場面設計、華麗的慢鏡頭、打不完的子彈、橫飛四射的血漿都成了吳宇森電影的標誌。1999年《喋血雙雄》曾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20世紀亞洲十大經典影片之一。 [1] 
變臉 [1] 
吳宇森在好萊塢最成功的電影!在這部電影裏,吳宇森將好萊塢槍戰片的實戰風格與自己的浪漫風格完美結合在一起,雖然捨棄了橫飛四射的血漿,但強烈的音效加上經典的“吳式”慢鏡頭和依然打不完的子彈,依然令槍戰場面富有美感,而且動作場面也更加宏大,汽車追飛機,快艇撞快艇,讓觀眾目不暇接。《變臉》在1997年上映,全球票房超過2.45億美元。 [1] 
座頭市 [1] 
日本大師級導演北野武的經典之作,日本上映的票房數字超過30億日元,影片榮獲2003年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影片稱得上是日本電影中的暴力典型,出手迅捷的武士,遍地橫亙的屍首,血流成河的戰場——慘烈、 壯觀、驚心動魄。電影中田園沉寂的環境與瞬間突然出現的暴力、鮮血與死亡形成鮮明對比,被譽為田園暴力美學。 [1] 
老男孩 [1] 
韓國黑暗大師樸贊鬱揚名國際的經典作品,影片榮獲2003年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電影中充滿各種讓人不忍直視的鏡頭,包括生吞章魚、亂倫、拔牙、剪舌頭等等,而主角崔岷植在走廊與幾十人打鬥的3分鐘長鏡頭場面被影迷們奉為經典中的經典。 [1] 
參考資料